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7 a种子园的建设,在广东省电白县建成了5.41 hm2南洋楹1代无性系种子园,通过对南洋楹优树选择、嫁接、建园等无性系种子园营建关键技术的总结,分析了建园效果。结果表明,建园的87个优树无性系,植株平均高2.90 m,平均嫁接口直径6.83 cm,平均冠幅3.97 m,冠幅/嫁接株高为1.68,树体矮化效果明显,树冠呈伞形;园中50.56%植株进入开花结实期,缩短了南洋楹初花期年限,有助于种子园提早结实。  相似文献   

2.
水曲柳优树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2001年,先后采用独立淘汰水平评选法和3-5株优势木调查法,从实生苗,人工幼林和天然次生林中初选水曲柳优树205个,对一部分优树通过无性系测定,复选出第一批优树29个,为白蜡嫁接水曲柳提供了生长量大,适应性强的宝贵良种资源。水曲柳嫁接繁殖不仅受接穗影响,而且受砧木影响,因此砧木也要进行选优。  相似文献   

3.
柞水板栗优树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12年的选优研究,决选出两株高产优质板栗优树——柞板11号、柞板14号。嫁接繁殖后,无性系仍保持着中选优树的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最大的东方杉成年片林、大胸径散生大树、水湿地群落和2~3年生的东方杉幼树为材料,对东方杉优树选择标准、优树无性系构建和筛选技术进行了探讨,并通过田间观察、比较和评价,初步选出了11个具有特色的东方杉优树无性系,其中7个为速生优树无性系,3个为耐碱优树无性系,1个为景观优树无性系。  相似文献   

5.
油松有性和无性繁殖植株的多性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油松优树嫁接无性系和自由授粉半同胞家系及随机选择的油松嫁接和种子繁殖植株为材料,研究了油松有性和无性两种繁殖方式在主干生长、树冠结构、木材性质和雌雄球花产量等性状方面的变异,分析了油松有性和无性繁殖植株内性状间的相关程度。结果表明:油松优树嫁接无性系和半同胞家系的树干与木材密度性状指标在无性系间和半同胞家系内差异显著,在无性系不同分株内和半同胞家系间差异不显著,其他观测性状在油松无性系和半同胞家系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无性系的主干生长和针叶性状平均指标值高于半同胞家系,无性系幼龄材与成熟材的基本密度相对一致,而半同胞家系幼龄材与成熟材的基本密度差异较大;随机选择的油松嫁接和种子繁殖植株在树冠结构和雌雄球花产量等性状指标间差异显著,在侧枝和材性指标间差异不显著,胸径与分枝角间的相关系数和侧枝相对长度、侧枝相对粗度与早晚材指标间的相关系数正负相反,早晚材均宽与木材密度间的相关程度达到显著水平;不同繁殖方式植株的树高生长、花量、木材密度、早晚材指标之间在遗传上具有相对独立性。研究结果为今后油松的无性系选择、无性系造林和无性系种子园营建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 et Zucc)作为我国东北地区地带性顶级植物,需求量逐年升高,建立种子园是实现红松林木良种化、良种基地化及培育优质、速生、丰产林分的重要手段,而选择优质种源树是建立红松无性系种子园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本文阐述了红松优树的选择标准,介绍了评定红松优树生长指标的方法,最后总结了优树选择要点,以期为建立红松无性系种子园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杜仲良种筛选指标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杜仲优树无性系试验测定林中 ,对 4 0个杜仲优树无性系的有效成分含量和生长量进行了测定 ,并分别进行了 Fuzzy一级综合评判 ,然后以有效成分为首选指标并结合生长量指标进行了 Fuzzy二级综合评判 ,对二级综合评判排序前 1 1位的优树无性系的抗性指标进行了测定。通过研究建立了以成分含量为首选指标、结合生长量指标、参考抗性指标的杜仲良种选育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正>一、和跃04号和跃04号是新疆林业厅林木种苗管理总站和阿克苏地区实验林场合作选育的核桃新品种,1991年8月通过成果鉴定.和跃04号母树生长在和田县跃进公社(现拉依喀乡)十四大队七生产队的农田中,1977年全疆进行核桃选优时初选为优树,1979年复选定为自治区优树.1982年在其上采条于阿克苏地区实验林场试验站嫁接育苗,1983年在无性系鉴定圃内定植嫁接苗6株,1987—1991年进行无性系测定.1984年又在墨玉栽种,定植嫁接苗3株,1989—1991年进行无性系测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四川桤木不同无性系嫁接幼苗生长及叶片养分含量的特征,为桤木无性系初级种子园和国家级桤木良种基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年12月在平昌县采集30株四川桤木优树的穗条并嫁接,同年9月测定嫁接幼苗生长和叶片养分含量。【结果】不同无性系嫁接幼苗的株高、基径、生物量、根冠比、叶片N、P、K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株高范围为139.33~221.67 cm,基径范围为6.46~20.83 mm,叶片N含量范围为8.82~16.44 g/kg,叶片P含量范围为0.87~2.18 g/kg,叶片K含量范围为5.92~14.64 g/kg。其中无性系PC7、PC8、PC9的生长较好,叶片N、P、K含量较高;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生长特征可将30个无性系嫁接幼苗分为3类,第3类无性系(PC7、PC8、PC9)平均株高、基径、生物量及叶片N、P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两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四川桤木不同无性系嫁接幼苗叶片N、P、K含量与株高、基径叶生物量、茎生物量、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结论】四川桤木不同无性系1a生嫁接幼苗的生长状况与叶片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具有一定差异,其中第3类无性系(PC7、PC8、PC9)长势最佳,各器官生物量最大,叶片养分含量丰富。  相似文献   

10.
广西马尾松第一代育种群体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构建了广西马尾松第一代育种群体464个无性系的指纹图谱,并分析了该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广西马尾松第一代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19,多态率为10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79;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65,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40,表明该育种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同时发现,来源于人工林优树无性系的平均等位基因数高于来源于天然林优树无性系,而天然林优树无性系的近交系数低于人工林优树无性系。  相似文献   

11.
杜仲优树硝酸还原酶活力与其生长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对39个杜仲优树无性系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杜仲优树无性系树高、胸径、地径生长量与叶片硝酸还原酶活力呈极显著地相关关系,故硝酸还原酶可作为杜仲优良无性系早期选择的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和上20号 和上20号是新疆林业厅林木种苗管理总站和阿克苏地区实验林场合作选育的核桃新品种,1991年8月通过成果鉴定。 和上20号母树属优质丰产型核桃,生长在和田县原上游公社(现拉依喀乡)五管理区二大队三生产队农田中,1976年全疆进行核桃选优时初选为优树,1979年复选定为自治区优树。1982年在其上采条,在阿克苏地区实验林场试验站嫁接育苗,1983年在无性系鉴定圃内定植嫁接苗6株,1987—1991年进行无性系测定。1984年又分别在莎车和墨玉布点进行区试,分别定植嫁接苗6株和3株,1989—1991年进行无性系测定。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和上01号 和上01号是新疆林业厅林木种苗管理总站和阿克苏地区实验林场合作选育的核桃新品种,1991年8月通过成果鉴定。 和上01号母树生长在和田县原上游公社(现改称拉依喀乡)一管理区三大队二生产队农田中,1976年全疆进行核桃选优时初选为优树,1979年复选定为自治区优树。1982年在其上采条于阿克苏地区实验林场试验站嫁接育苗,1983年在无性系鉴定圃内定植嫁接苗6株,1987—1991年进行无性系测定。1984年又分别在莎车和墨玉布点进行区试,分别定植嫁接苗6株和3株,1989—1991年进行无性系测定。  相似文献   

14.
滇杨优树无性系苗期叶片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5个产地收集滇杨优树52株,经扦插繁殖无性系化,对其1 a生苗木的叶长/叶宽、叶柄长/叶长、脉左宽/叶宽、宽基距/叶长、叶片厚及叶尖角等叶片性状进行了调查和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间6个叶片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4~24.3,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表明滇杨优树无性系叶片性状的遗传变异较丰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滇杨优树无性系叶片性状变异主要体现在叶长与叶宽性状,其次为叶最宽处在叶片的位置;基于欧氏距离聚类的结果将滇杨52株优树在1.5阈值处聚为4类,且优树无性系的表型变异与其地理来源无关联.  相似文献   

15.
谭小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338-12339
利用重庆地区及浙江千岛湖的8个种源地的70个柏木优树穗条进行柏木嫁接试验,结果显示70个优树穗条嫁接成活率变化在40%~100%之间,平均嫁接成活率为74.98%,以彭水种源的嫁接成活率最高为85.83%。从嫁接保存的数量上看,嫁接育苗基本能保证建立柏木初级种子园或种质资源收集圃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滇杨优树无性系物候期观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测41个滇杨优树无性系的物候期数据,以物候期距同一对比标准时间(2008年3月1日)的天数对数据进行转换,运用SPSS11.5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以此将滇杨优树无性系分为5种物候类型,即总体物候出现较晚类型,总体物候出现较早类型,生长期较短类型,生长期较长类型和中间型物候类型。观察滇杨优树无性系苗期物候变化突出的指标,其中,展叶始期的差异最小,落叶始期的变幅最大。  相似文献   

17.
柳杉无性系的遗传和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浙江省90株柳杉初选优树在两个地点优树收集区按随机排列嫁接的每源株20~30个分株的表现,测定了嫁接后1,3和7年的树高、7年的胸径、3年开花株的比率、7年开雌花量以及成熟球果的果径和果高。方差分析(不含3年开花率)表明,无性系间差异均达极显著。平均生长优于一般林分,说明表型选择有效,但无性系间仍差异很大,最好无性系为最差无性系的1.76~2.64倍。广义遗传力估值由1年高的极低值(0.087)随年龄逐增,至7年达中等大小(0.422),开雌花量的遗传力值中等(0.377),球果径和高的遗传力略高(0.520和0.538),1,3,7年树高间紧密相关,但与源株15龄树高不相关,7年胸径与源株15龄胸径也无相关。生长性状与开花结果性状相关不紧密。在测验的优树群体中再选择10个最好无性系,在生长量上能进一步提高13%~26%.考虑到早晚期的性状相关和遗传力的变化,提早在5~7龄时实施早期无性系轮回选择,可能是柳杉改良最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正> 一、库三02号 库三02号是新疆林业厅林木种苗管理总站和阿克苏地区实验林场合作选育的核桃新品种,1991年8月通过成果鉴定。 库三02号母树属早实丰产型核桃,生长在库车县原三道桥公社(现三道桥乡)玉斯屯霍加艾热克大队一生产队农民热孜纳赛尔的果园中,1979年全疆进行核桃选优时初选为优树,1981年复选定为自治区优树。1982年在其上采条,在阿克苏地区实验林场试验站嫁接育苗,1983年在无性系鉴定圃内定植嫁接苗6株,1987—1991年进行无性系测定。1984年又分别在莎车和墨玉布点进行区试,分别定植嫁接苗6株和3株,1989—1991年进行无性系测定。  相似文献   

19.
杉木成龄优树复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973-18975
[目的]探索杉木成龄优树复壮技术。[方法]以地径粗度为0.5-10.0 cm的杉木幼树或伐桩萌条作砧木,用杉木成龄优树中上部枝条作接穗,于春季和夏季进行嫁接,辅以其他措施进行复壮,获得年幼化的萌条。[结果]春季共嫁接316株,成活163株,成活率51%,其中有11株直立生长、叶轮生、分枝稀疏,当年达到复壮目的,株高最大能达到125 cm;夏季共嫁接58株,成活43株,成活率74%,萌枝大部分为轮生叶、直立,复壮效果好,嫁接萌株生长正常,平均株高为35 cm。[结论]嫁接成活率与砧木种类和接穗有关,杉木嫁接以地径粗度为1.5-3.0 cm的幼树作砧木较好;应用亲砧效应,定向地反复嫁接于特定砧木上,可使其抗性和数量性状叠加,有望培育出优良无性系新品系。  相似文献   

20.
对20年生高脂马尾松种子园中的优树嫁接无性系的生长性状和产脂力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材积和产脂力在参试无性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各个性状的无性系重复力估计值均较高(0.860~0.919);材积和产脂力均大于参试群体平均值的优良无性系有8个,平均树高、胸径、材积和产脂力分别为11.14 m、28.28 cm、0.31780 m~3和34.61g/d,树高、胸径、材积和产脂力的期望增益分别达到3.26%、11.69%、25.70%和30.93%,增产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