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深化水稻免耕抛秧基础理论研究,进一步完善水稻免耕栽培技术体系,2011年在广西北流市新圩镇河村进行了水稻晚稻免耕抛秧病虫害发生规律研究。结果证明: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模式下,稻田不喷杀虫药剂会大幅度减产,甚至失收。  相似文献   

2.
水稻不同育秧方式对免耕抛秧栽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同等肥水管理和相同秧龄条件下,对水稻免耕抛秧栽培中使用编织布隔层育秧等7种不同育秧方式进行试验,探索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免耕栽培的影响,选择最佳育秧方式,完善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提高水稻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3.
保护性耕作和稻田免耕栽培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保护性耕作的起源、概念、内涵,以及国内外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重点探讨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技术模式,对水稻免耕直播栽培、抛秧技术和免耕抛秧栽培的方式和研究进展进行了分类介绍,讨论了稻田免耕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稻田免耕技术创新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4.
进行了稻草还田免耕抛秧栽培对水稻生长和主要病虫害发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免耕抛秧栽培对水稻生长有促进作用,根系生长发达,植株生长健壮;对主要病虫害发生有明显的抑制和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5.
水稻免耕无盘抛秧栽培是一项减少农事环节、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产的农业生产新技术。介绍水稻免耕无盘抛秧栽培示范推广基本情况,总结水稻免耕无盘抛秧技术,包括旱育无盘育秧、免耕抛秧,以为水稻免耕无盘抛秧栽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戴群珍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3):220-220
水稻免耕旱育无盘抛秧技术是没有经过翻耕犁耙的稻田上进行水稻抛栽的保护性耕作方法,它综合了免耕和抛秧的优点,集免耕技术、抛秧技术、除草技术、节水技术、秸秆还田技术于一体,是水稻栽培史上又一重大的技术革命,是发展节约型农业的有效途经。  相似文献   

7.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是指收割完上季作物后,未经任何翻耕犁耙作业的稻田,通过除草剂处理后,直接进行抛秧的一种栽培方法.该技术可以节省犁耙田成本、节约水资源,省力、省时,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广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于2001年开始在全区早稻田开展试验示范,当年有56个县、市(区)开展了试验示范,试验点达263个,示范应用面积达19095亩.2002年早稻试验示范区扩大到64个县、市(区),应用面积达72000亩,2002年广西全年示范推广水稻免耕抛秧技术面积超过30万亩.为了研究水稻免耕抛秧的配套技术,广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全区各地开展了不同栽培因素对免耕抛秧稻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现就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免耕抛秧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的结果总结如下,为大面积推广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章从免耕抛秧稻田与水稻品种的选择要求、抛秧前的杂草防除与田间管理、播种育秧、抛秧、大田管理等方面,对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的要点进行了阐述,并指出水稻免耕抛秧的几个显著技术特点,提出了今后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水稻免耕抛秧栽培存在草害严重、立苗慢、容易倒伏问题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措施,对水稻免耕抛秧栽培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黄华占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水稻免耕直播、免耕机插、免耕抛秧3种不同轻简栽培方式对水稻生育期、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免耕栽培方式中,以免耕直播处理水稻生育期最短,为118 d;免耕机插处理水稻生育期最长,为134 d;水稻产量以免耕直播处理最高,为10 690.5 kg/hm2;免耕抛秧处理水稻产量为最低,为9 322.5 kg/km2;经济效益以免耕直播处理为最高,达19 234.5元/hm2;免耕抛秧处理经济效益最差,为14 776.5元/hm2。总的来说,免耕直播轻简栽培方式的表现最佳,其水稻单产最高、成本最低,但有一定局限性,只适应于中稻和一季晚稻种植制度。  相似文献   

11.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表明,水稻免耕除草剂以内吸型除草剂除草效果较好,触杀型除草剂次之;早稻每公顷抛栽30.0万~34.5万蔸、晚稻每公顷抛栽33.0万~36.0万蔸范围内,有效穗和产量随着抛栽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每公顷施纯氮189.15~226.95kg范围内,有效穗、结实率和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晚稻氮肥施用后移的比例适当加重,成穗率、穗粒数和产量随之增加;常耕耕田用水约是免耕泡田用水的2.63倍,本田用水相差不大,免耕抛秧的灌溉水生产效率为常耕抛秧的1.36~1.79倍。水稻免耕抛秧不但省工、省力,而且增产、节水、生态环保,节本增收效果明显,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水稻免耕抛秧是免耕栽培方式的一种,免耕抛秧技术突破了传统的精耕细作观念,结合免耕和抛秧的特点,减少翻耕整地带来的水土流失,可以保护土壤结构,具省工省力等特点。近年来,通过对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的研究,表明水稻采用免耕抛秧技术,虽减少总分蘖数,但无效分蘖时间短,营养损耗少,个体发育健壮,且与群体发育协调,利于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穗大粒多,提高产量;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及土壤水、热、气、肥条件,提高土壤的供肥、保肥能力;改善田间生态环境,提高土壤酶活性及水稻根系的各种酶活性,增强根系活力,为水稻生长及高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免耕抛秧稻的肥料管理中,以重施前期肥为主,促花保穗肥为辅;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免耕抛秧稻产量。今后,针对水稻免耕抛秧存在的问题,须加强对其施肥管理、分蘖动态、植株生理特性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水稻坐蔸即水稻赤枯病,是水稻生产上一种生理性病害,一般在栽秧后15d左右发病。水稻免耕抛秧栽培“坐蔸”主要分为浮秧型、中毒型、冷害型和缺素型等4大类型,通过调查,昭平县水稻“坐蔸”的主要类型是缺素型,占坐蔸面积的75%以上,主要是由于浮秧和施肥不科学等原因引发的。在实际生产中,通过采用科学的抛栽技术,提高抛栽质量,减少浮秧;科学配方施肥,防止缺素;科学使用有机肥、除草剂和多效唑,防止中毒;科学灌溉,促进立苗;开沟排渍,消除毒害等防治措施,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明显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4.
针对晚稻免耕抛秧前施除草剂需反复灌水,存在耗水多、周期长、增加成本、污染农田环境等问题,进行晚稻抛栽前免耕免用除草剂试验,可提早5~6d进行抛栽,每公顷增产稻谷130.5kg,节省工日7.5个,节约成本135~200元。  相似文献   

15.
金优2155是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以金23A与明恢2155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02年引入桂中北稻作区多点试种,表现出生育期适中、穗大粒多、高产稳产、米质优、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大面积种植每公顷产量在7500~9000kg,2004年2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栽培技术:早稻以3月中旬、晚稻以6月底~7月上旬为宜;播种前抓好种子消毒,加强秧苗水肥管理,培育壮秧;适时移栽,每公顷抛秧27.0~28.5万株、手插秧以30万蔸为宜;移栽前重施基肥,插后4~7d结合除草合理追肥;科学用水;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褐稻虱、三化螟等病虫害。  相似文献   

16.
张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966-968
[目的]研究苯磺酸对后茬水稻的敏感性。[方法]用水培和土培生物测定法,分别研究了不同水稻品种对麦田除草剂苯礞隆的敏感性差异。[结果]结果表明,苯磺隆对3个水稻品种的生长发育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杂交稻、糯稻和粳稻3种水稻品种对苯磺隆的敏感性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糯稻的敏感性最高。水培条件下,苯磺隆浓度为3.79ng/ml时糯稻胚芽的生长就会受到10%的抑制作用;土培条件下,苯磺隆对糯稻的致害阈限(IC30)为2.96ng/ml。[结论]在3个水稻品种中,粳稻的敏感性最低。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区水稻栽植历史悠久,京西稻是由皇家主导选育并在北京西北郊皇家园林及其周边种植的水稻,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农耕文化与园林文化的具体体现。在总结前人对京西稻研究的成果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北京地区水稻栽种的历史脉络,对京西稻的形成、发展和历史传承及其与传统园林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在农业遗产文化保护和传统园林文化文化展示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以期对同类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2008~2010年在诗山镇13个村示范推广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1200多hm2,增收节支332.78万元。该文总结了水稻旱育稀植在诗山镇的示范推广情况,并对其栽培技术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19.
对水稻节水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水稻不同生育时期水分胁迫对水稻产量和米质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进一步讨论了水稻节水栽培研究与利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