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蔬菜生产现状 广元市利州区幅员面积1482km^2,拥有人口5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5万人,城市人口30余万人,常年种植蔬菜(商品蔬菜基地)面积3万余亩,蔬菜播种面积达11.6万亩,实现蔬菜年产量35万余t,蔬菜年生产总值达4.2亿元,常年外销蔬菜10余万t。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人口从1990年的89590.3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94253.7万人,净增4663.4万人,增长了5.2%。农村人力资源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从1990年的42009.5万人上升为2006年的49695.3万人,增长了18.3%。  相似文献   

3.
1官渡区2013年人口基本情况 据统计,2013年官渡区常驻人口105.59万人,户籍人口50.24万人,居住半年以上暂住人口55.35万人,流动人口12.15万人。截至2013年12月31日,官渡区共完成"农转城"人口16.08万人,还剩农业人口2800人。目前全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99%。  相似文献   

4.
基于不均衡指数、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及人口经济一致性系数,对1995-2015年榆林市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关系及格局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995-2015年榆林市人口与经济分布的不均衡指数均为正数,各区县间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尤其是经济格局的不均衡程度趋势明显。2)全市人口分布趋于集中,部分区县空间格局变化较显著,人口地理集中指数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榆林市东部的绥德县、米脂县和吴堡县。3)经济地理集中指数高的区域由东南部向北部转移,经济的极化效应要明显大于人口的集聚效应,但人口集聚高值区与经济集聚高值区在空间上出现分离。4)榆林市大部分地区以人口集聚高于经济集聚为主;在空间分布上,经济集聚高于人口集聚类型主要集中在北部区县,而南部区县则以经济集聚低于人口集聚类型为主。最后,从保持适度人口规模、大力发展经济、实施合理的人口迁移战略等方面提供了优化榆林市人口分布与经济格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樊霞 《河南农业》2019,(18):1-1
6月14日,省统计局发布2018年河南人口发展报告显示,我省2018年末总人口为10906万人,常住人口居全国第三位,城镇化率增幅位居全国第一。郑州常住人口最多根据2018年全省人口抽样调查统计,河南省2018年末总人口为10906万人,常住人口960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9%。18个省辖市中,郑州市常住人口增长最多,比2017年增加26万人,达到1014万人,首次跨入千万人口城市行列,成为我省常住人口最多的城市。报告显示,2018年全省出生人口127万人,比2017年减少13万人;出生率为11.72‰,比2017年下降1.23个千分点。省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按当前育龄妇女数量、结构和生育水平测算,今后一段时期我省每年的出生人口数量会继续减少。  相似文献   

6.
对内蒙古自治区1949~2005年和未来25年(2005~2030年)的人口、耕地面积和耕地生产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未来25年,在现有耕地面积(549万hm2)和生产率(2 287.4 kg/hm2)不变的情况下,全区可养活比预测还多26.0~39.7万人;当粮食需求量为400~500 kg/(人·a)时,可退耕57.0~182.0 hm2的耕地。由此可知,内蒙古自治区耕地人口承载能力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退耕还林(草)”生态环境建设对策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前不久决定,将“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国农民平均水平”列入未来12年扶贫开发工作的奋斗目标之一。从2009年起,我国将贫困线标准从人均年收入786元提高至1067元,扶贫开发的目标人群将由1497万人增加到4320万人.占全部农村人口的4.6%。  相似文献   

8.
惠农区有3乡3镇38个行政村,总人口20.2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60万人,占26.7%。农村劳动力3.50万人.占农村人口的63%。全区土地总面积1254km2,其中耕地面积173.33km2,还有20km2可垦荒地资源便于大面积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一个区域生态适度人口的确定取决于区域生态承载力与区域人口对生态资源的需求.首先介绍了生态足迹模型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其次计算了咸阳市1999-2006年的生态足迹和实际利用的生态承载力,并在此基础上估算了咸阳市1999-2006年的态适度人口.结果表明:在1999-2001年之间,咸阳市实际人口从467.12万增加到477.32万;咸阳市生态适度人口从188.85万增加到了195.41万.在2002-2006年之间,咸阳市实际人口从481.66万增加到499.69万;咸阳市生态适度人口从177.44万下降到138.03万.总之,咸阳目前已经出现了过度人口和生态赤字,咸阳市具有相对较大的人地矛盾,生态赤字较大,目前的人口规模是非常不合理的.最后提出咸阳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可选途径.  相似文献   

10.
到2004年年末.陕西省常住人口为3705.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21.97万人.占32.98%.乡村人口2483.23万人.占6702%,按年人均纯收入669元至924元的标准,全省尚有272万农村人口没有脱贫。陕西农村人口多、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慢,消费水平长期停滞,不但影响到本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揭示外来入侵烟粉虱种群数量季节性消长和年度间变动规律,提高监测与防控水平,2005-2010年通过饲养观察以及采用塑料黄板涂抹机油系统诱集烟粉虱成虫等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烟粉虱种群季节性消长呈双峰型曲线变化,其夏峰期在5月中旬至9月上旬,其夏峰量占当年总量的66.29%,其秋峰期在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出现频率为50%,其秋峰量占当年总量的17.3%,随后转入大棚和温暖的露地越冬场所越冬,在露地越冬频率为20%;年度间种群运动呈二项式曲线变化:M露地=312.21N2-6187.1N+30787(n=5,r=0.9834**),M大棚= 564.7 N2-10506N+49013(n=5,r=0.9967**)。影响种群变化主要有基数、气候、耕作和洪涝等,其中气温是关键因子,其烟粉虱虫口密度(M)随气温(T℃)的变化而变化,其线性关系模型为M=0.607T-4.0645,n=36;r=0.6826**;其曲线关系模型为M =0.0071T2+0.3513T-2.2188,n=36;r=0.6846**,当旬平均气温在8~10℃时种群处存活临界状态,当旬平均气温在10~20℃时种群数量处低密度状态并呈低位运行,当旬平均气温处20℃以上时种群数量随气温升高而升高,当旬平均气温处30℃以上时种群数量呈回落态势。  相似文献   

12.
对全州这样一个地处西南边疆的县级城市在历史上人口总量的估计,得出其在整个历史发展历程中人口增长的规律和特点,不仅能够很好的反映出其本身的社会经济历史变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央政权对于边疆地区的政策和态度,同时对于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地域分布等问题,都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传统村落保护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热点话题.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已经满足不了村民的需求,加上保护意识、文化传承意识不强,许多村民将年久失修的传统建筑拆旧建新.同时,大量原住民进城务工,使文化得不到传承,传统村落的数量正在逐年迅速下降.如何妥善处理原住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之间的矛盾是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一大难点.笔者对乐安县东坑村进行实地调研,以原住民对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性为视角,寻求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最优策略.  相似文献   

14.
韦佳园  蒋御柱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315-4318
作为第一人口大国,人口承载能力一直是研究热点。分析了现有研究成果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以及人口系统本身的演变,给出了人口承载能力的综合评价框架。考虑人的多层次需求的基础上,参照小康科学指标体系和人文发展报告,给出综合评价框架中各个信息的代表性指标,建立了开放区域动态的人口承载能力模型以及使用模型进行人口预测的框架。最后以上海为例,用主成分分析法给出了简化模型的系数。  相似文献   

15.
通过1977~1990年2614次田间种群消长系统调查及对15417头长、短翅型雌成虫卵巢发育系统解剖证实,本地区单季晚稻最初虫源由南方迁入,迁入期通常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繁殖产生长、短二种翅型的成虫。从迁入建立种群到种群最终消失,可发生3~4个世代。田间种群数量动态与迁入基数、气温、食料及天敌等因子有关。其中,虫口基数和气温是种群大发生的主导因子。短翅型成虫大量出现是种群数量激增的预兆。  相似文献   

16.
在种群系统的信息处理中,本文着重讨论控制指数在种群系统控制中的应用。控制指数是以系统方法改进昆虫种群生命表和Morris-Watt种群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排除分析法、添加分析法和干扰分析法提出的一个指数。在各种边界因子中提取的控制作用的信息。其量纲是各环相同的。通过建立的模型,转换为与种群系统传输相同的量纲,才能把各个边界因子的控制信号直接输入种群系统的联系之中。控制指数把控制信号转换为存活概率或达到标准卵量的概率,即与系统传输的量纲取得一致,从而可以作为边界因子控制作用的一个“纂子”,直接镶嵌于系统传输之中。这将便于种群系统控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应用信息论方法研究了在表型同型交配下一对等位基因群体的基因型信息熵和互信息。在表型同型交配下,从随机交配下的平衡状态开始,群体的基因型信息熵逐代减少,但这种减少的趋势越来越慢,最终趋向于零。随着基因型信息熵的减少,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程度也越来越小。在表型同型交配下,群体的配子间互信息逐代增加,但这种减少的趋势越来越慢,最终趋向于零。配子间互信息的增加说明,配子间的信息交流程度逐代增加,两性配子间的信息关联程度越来越密切,而这用表型信息关联系数反映会更好。最后应用Matlab软件进行了数学模拟,直观验证了所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为例,选取近20年中的3个截面数据即采用1991、2000、2009年中国县级人口数据(含农村人口、城镇人口、总人口),通过计算人口城市化率,做出3个年份中国县级城市化率图,并将其与中国灾害区划或某种特定的自然灾害危险度图、易损度图和风险图如旱灾、暴雨等叠加进行,分析人口变动与自然灾害的相关性,揭示人口城市化所带来的灾害效应大小,从而可以为中国自然灾害链的区域规律指导下的灾害链风险评估提供依据,为研究新的风险因素和传统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打下基础。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把防范各种风险及发展绿色经济紧密的结合起来(即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福建依山临海,山多田少,地理环境十分复杂.到北宋中后期,出现人稠地狭、人地矛盾非常突出的局面.紧张的人地关系迫使人们通过开垦土地、发展高效农业、向外迁移、经营工商、发展教育和佛教事业等方式进行调节,求得生存空间,对当地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民间自发调节和政府主动调节措施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总结...  相似文献   

20.
甘肃子午岭野生紫斑牡丹种群及生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现场踏查及样地调查,甘肃庆阳子午岭太白林区瓦川沟分布着面积为69.25 hm2的紫斑牡丹天然种群,其生长的坡向、坡位等生境条件对其种群特征产生影响。紫斑牡丹种群主要分布于温暖潮湿的阴坡(东北坡)环境,根系生长在林区0~40 cm、pH值为7.8~8的土层中。不同坡位对紫斑牡丹种群密度及幼苗的形成影响较大,分布于山坡中、下部的紫斑牡丹种群具有良好的生长状况、群落稳定性及更新能力,即水热条件好、枯落层厚的山林中部有利于紫斑牡丹种群密度的增加。太白林区野生紫斑牡丹随着株龄的增加株高变化逐渐缓慢,18 a以后株高稳定至140 cm左右。紫斑牡丹种群特征的研究可为野生紫斑牡丹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