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水稻保墒旱直播幼苗旱长栽培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对水稻保墒旱直播幼苗旱长栽培的适应性是有差异的,宁夏已审定通过的生育期在140~150天的水稻品种,应用水稻保墒旱直播幼苗旱长技术都能正常成熟,表现较好的品种有富源4号、宁粳29号、宁粳30号、宁粳31号、宁粳16号。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用宁粳43号、宁粳45号、宁粳48号、宁粳28号等4个中晚熟优质水稻品种,在保墒旱直播栽培条件下比较其各生育时期、产量构成因素、产量等性状,以期筛选出适宜旱直播栽培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从而为大面积推广示范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4个水稻品种均适宜水稻保墒旱直播轻简栽培。旱直播条件下,参试品种的产量由高至低依次为宁粳48号、宁粳28号、宁粳43号、宁粳45号,产量分别为11 782.5 kg/hm~2、11 347.5 kg/hm~2、10 966.5 kg/hm~2、10 524.0 kg/hm~2。  相似文献   

3.
对引进的水稻品种进行旱直播种植,筛选结果表明,龙粳2号和龙粳3号适宜旱直播种植,产量可达5872和5783kg/hm^2,可作为东北稻区春季抗旱节水栽培的旱直播水稻用种。  相似文献   

4.
针对水稻旱直播栽培的特点,提出水稻旱直播在品种选择上要确保安全齐穗期抽穗、要早播、早灌水、早出苗;在施肥上要氮、磷、钾、微量元素合理使用,采取除草措施,控制草害。  相似文献   

5.
针对齐齐哈尔地区降雨较少且时空分布不均,水稻传统栽培模式下泡田整地用水量大等问题,采取水稻机械旱直播栽培模式,省去传统种植泡田、育秧、移秧等环节,实现水稻生产节水节本。为选择适宜该区的旱直播品种,采用田间直接鉴定法,对不同品种抗病、抗倒伏和抗旱性及产量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综合各项指标来看,龙庆稻5号、绥粳18和龙粳31是适宜齐齐哈尔地区种植的旱直播品种。  相似文献   

6.
水稻旱直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水稻旱直播栽培的特点,提出水稻旱直播栽培技术,包括机耕或犁耕及施足基肥、品种选择及播种、盖种及开厢沟、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水稻旱直播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利用山西地方耐旱水稻品种资源,加快选育耐旱水稻品种,选取21个地方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分析比较2种栽培方式(水直播、旱直播)下不同品种植株的生长动态、存活率及产量性状等。结果表明,通过比较共筛选出5个耐旱品种,编号分别是82-39-3-1、单倍体4号、82-10-1、82-40、82-18;进一步分析比较5个耐旱水稻品种在旱直播、水直播2种栽培方式下的根系结构,结果发现,水稻品种的耐旱性与其根系结构不同有关。该研究结果对推广耐旱水稻品种及提高水稻的旱作水平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水稻旱直播有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育秧期间成本,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约水资源等优势,为深入探索水稻旱直播技术,2014年八五九分公司落实旱直播喷灌示范30亩,2015年落实100亩,通过结合公司旱直播滴灌方案,创新应用喷灌设施,为水稻旱作栽培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一、栽培模式总结(一)选用优种良种,挖掘品种潜力这两年示范品种选择选择常规种植11叶品种龙粳31作为示范品种,播量为12公斤/亩。  相似文献   

9.
水稻旱直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旱直播水稻的优点,总结其主要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整地、播种、播后管理和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水稻旱直播栽培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沿淮旱直播水稻主要栽培技术及常见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宿怀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3):73-73,102
介绍了沿淮水稻旱直播栽培主要技术,并提出了影响旱直播水稻产量的技术问题,对旱直播水稻高产栽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银晶软占是采用经典成熟的水稻杂交育种技术培育而成的具有高整精米率和优良食味的优质高效水稻新品种,2006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在广东省区试和生产应用中表现出整精米率高、食味优良、高产稳产、国标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其中以整精米率高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水稻新品种组培7号的选育过程及生物技术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情况。水稻生物技术育种具有周期短,速度快,节省人力物力等特点。水稻新品种组培7号是我国首次应用体细胞诱变技术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抗病、耐冷性强的北方粳稻新品种。它标志着我国在水稻体细胞诱变技术育种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3.
徽两优6号特征特性·在凤台的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介绍徽两优6号的特征特性和在凤台的产量表现,并概述其高产栽培技术。[方法]基于已有徽两优6号的选育、试种、示范和推广试验结果进行概述。[结果]徽两优6号2008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年被农业部任命为超级稻。该品种具有形态优良,抗倒性强;实粒数多,灌浆速度快;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产量高,抗病性和抗逆性强;米质优,食味好。2009年在凤台县的抽查调查表明,有效穗数平均为262.80万穗/hm2;穗粒数平均为197.1粒;每穗实粒数平均为168.5粒;结实率平均为85.5%;千粒重平均为28.0 g;理论产量平均为12.40 t/hm2。要获得高产,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肥床旱育秧技术和大田栽插管理。[结论]该研究可以为徽两优6号在凤台及在条件相似地区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寒地超级稻龙稻5号株型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黑龙江省超级早粳稻品种龙稻5号的株型研究发现,寒地超级稻龙稻5号根系发达.在根干重、根直径、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等方面都比对照品种具有较大优势;茎秆粗壮,分蘖力强和抗倒伏性强;叶片肥厚,无论长宽都远高于对照品种,且叶片上举基角明显小于对照品种;从穗部性状来看龙稻5号属于直立大穗型品种,一次枝梗的产量贡献率较大.研究认为寒地超级稻品种龙稻5号具有理想株型模式的特点,并且在品质、抗性等方面都有较大的优势,是适合于黑龙江省寒地稻作区生态特点的优质超级早粳稻品种.  相似文献   

15.
八红优256是2004年审定通过的第一代高大韧水稻品种。为了充分发挥该品种的优良种性,于2012年对该品种进行了大面积的栽培技术示范,重点开展该品种在桂中地区的辐射推广工作。在桂中和桂南地区,各设立两个品种栽培技术示范点,早晚稻各示范面积23.33 km2。在桂中的9个县区强化开展新品种的辐射推广工作。比较和分析八红优256桂中和桂南在早稻和晚稻的示范与推广中稻谷产量的差异。试验结果揭示,八红优256在桂中南地区一般产量7800—8400kg/hm2,作早稻和作晚稻栽培产量差异不显著,在桂中和在桂南地区栽培产量差异也不显著。说明八红优256是桂中和桂南地区典型的早晚兼用型品种,具有较广环境适应性,采取科学的栽培技术方法可以获得高产或超高产。研究结果重新验证了八红优是广适性、早晚稻兼用型、易栽培的高产优质高大韧稻品种。  相似文献   

16.
江苏水稻种子产业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江苏省是中国水稻主产省和高产省之一,其水稻种业近10 a获得了较快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市场竞争主体整体实力一般,品种选育优势未转化成胜势,缺乏质高稳产的区域性品种和拳头产品等系列问题。基于此,有必要在加快种业集团建设进程,改革企业运行机制,推进品种选育环节改革进程,拿出适合生产生活需要的优质水稻品种,充分发挥江苏省主要农作物种子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用等方面下功夫,利用江苏水稻品种研发的优势力量和市场渠道,促使种子企业产业迅速升级,抢抓有利机遇,尽快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7.
皖稻101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皖稻 10 1(中籼 92 0 11)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常规中籼水稻新品种。米质好 ,12项米质指标中 ,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度和透明度等 9项指标达部颁 1级米标准 ,被评为市场畅销的优质米品种。 2年省区试 ,平均产量 7710 .0kg/hm2 ,较对照汕优 63减产 2 .7% ;1年省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 812 1.0kg/hm2 ,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4.5 %。中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适于沿淮和江淮地区的中等偏上肥力田种植。适宜播期为 4月下旬至 5月上旬 ,基本苗 80万~ 90万 /hm2 。  相似文献   

18.
不同品种和栽培条件对再生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不同品种和不同栽培因素综合对再生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为提高再生稻产量水平的最优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L_9(3~4)正交设计原理,研究不同品种、不同留桩高度、不同促芽肥施用量3个因素对再生稻头季、再生季及年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对头季、再生季还是年产量,品种、留桩高度和促芽肥施用量三因素的最优组合为两优616、留桩高度为10cm、促芽肥为140kg·hm-2,可获得高产;对再生稻年产量的影响顺序为:品种留桩高度促芽肥,品种对产量起最主要的作用;对头季稻产量的影响顺序为品种促芽肥留桩高度,最主要的影响是品种;在再生季,对有效穗和穗粒数的影响程度顺序为品种留桩高度促芽肥,而对千粒重和结实率的影响程度为品种促芽肥留桩高度。综合来看,在本试验范围内,品种两优616、留桩高度10cm、促芽肥140kg·hm-2的组合有利于再生稻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9.
皖稻 8 5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采用复合杂交和系谱选择法育成的优质早籼稻新品种。米质好 ,在 12项米质指标中 ,有 8项达到部颁 1级优质米标准 ,被评为安徽省市场畅销的优质米品种。 2年省区试 ,平均产量 713 5 .5kg/hm2 ,较对照竹青减产1.7% ;1年省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 6774.0kg/hm2 ,较对照竹青增产 4.3 %。中抗稻瘟病 ,苗期耐寒性较强。全生育期 10 9d ,适宜播期为 3月下旬至 4月上旬。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选育高产长粒型高档优质常规稻新品种,为促进广西高档优质米产业发展提供良种支持.[方法]以长粒型品种黄华占为母本、高产优质品种力源占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出高产长粒型高档常规优质籼稻新品种,并于2011~2016年分别参加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自选育水稻品种比较试验、广西常规优质稻组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桂北和高寒山区稻作区扩区试验,观察其综合表现.[结果]桂育9号的生育期早造123 d,晚造108 d,粒长7.1~7.3 mm,整精米率61.8%,千粒重23.5 g,每穗总粒数160.9粒,结实率76.6%,综合米质达国标一级优质米标准.在品比试验中,早、晚造平均产量分别达8628.0和6978.0 kg/ha,比对照种柳沙油占202(对照,CK)分别增产11.50%和13.50%.在区域试验中,早、晚造平均产量分别为6426.0和7290.0 kg/ha,比CK增产5.75%和11.47%.在生产试验中,晚造平均产量6514.5 kg/ha,比CK增产10.08%.桂北及高寒山区稻作区作为中稻种植时平均产量分别为9235.5和8433.0 kg/ha.在百色市和河池市百亩高产示范中,平均产量分别为9836.1和10944.0 kg/ha.桂育9号于2014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桂审稻2014039号,2017年9月获新品种权授权,授权号CNA20140926.1.[结论]桂育9号具有粒型长、产量高、整精米率高、米质优、耐肥、抗倒力强等优点,适宜在桂南、桂中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在桂北稻作区作为早、中稻种植,也可在高寒山区稻作区作为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