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试验以淮北地区常见的农作物秸秆为原料栽培蘑菇,结果表明:麦秸、稻草、玉米芯、玉米秆、大豆秸、棉花杆均能用于栽培蘑菇,其中麦秸、稻草、玉米芯前三潮菇的生物转化率都在30%以上,混合使用效果更好,麦秸和玉米芯1∶1混合生物转化率可达到36.43%。  相似文献   

2.
以作物秸秆——豆秸为原料,添加到玉米芯中栽培平菇,菌丝生长速度、生物转化率明显高于不添加豆秸的玉米芯配方,生物转化率最高可达129.9%,试验结果表明:主料为玉米芯栽培平菇,添加作物秸秆——豆秸可提高平菇产量,添加量可达35.2%.  相似文献   

3.
以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等为主要原料组合10个配方进行泰山赤灵芝栽培配方筛选试验,以生物转化率为主要参考指标,结合子实体形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灵芝最佳代料栽培配方为配方①(木屑15%、棉籽壳60%、玉米芯15%、麸皮8%、石膏1%、石灰1%)和配方③(棉籽壳90%、麸皮8%、石膏1%、石灰1%),干芝生物转化率分别为6.60%和6.45%。  相似文献   

4.
结合本地实际,选用杏鲍菇1号作为材料,通过不同培养基配方试验,得出不同配方培养基栽培的杏鲍菇出菇个数、子实体等形态各不相同。使用玉米芯或玉米秸秆,与棉籽壳作为混合培养基栽培杏鲍菇时,合理的配方培养基其产量、生物转化率比单独使用玉米芯或玉米秸秆栽培杏鲍菇时有明显提高。玉米芯和棉籽壳混合料某些配方甚至要高于单纯使用棉籽壳培养料。因此,在伊犁河谷建议使用配方4培养基或配方5培养基栽培杏鲍菇,与对照相比可使其生物学效率提高到90%以上,产量较高,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药材灵芝袋料栽培技术,以提升灵芝药材品质。[方法]以灵芝生物转化率、多糖含量和三萜含量为指标,采用混料设计优化袋料栽培灵芝主料配方,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石灰添加量和基质颗粒度。[结果]当纯棉籽壳为主料、石灰添加量为4%、基质颗粒度大于1cm时,袋料栽培灵芝生物转化率最高;当杂木屑用量25%、棉籽壳用量25%、玉米芯用量50%、石灰添加量为1%、基质颗粒度大于1cm时,多糖含量最高;当杂木屑用量50%、棉籽壳用量50%、石灰添加量为2%、基质颗粒度小于O.5cm时,三萜含量最高。[结论]栽培基质对袋料栽培灵芝品质影响较大,可通过主料配方、石灰添加量及基质颗粒度控制袋料灵芝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6.
用棉籽壳、稻草、玉米芯、葵花壳等几种作物副产品为原料,均辅以糠、菜园土、石灰、复合肥进行杏鲍菇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料不同对杏鲍菇的产量及质量影响较大,各培养原料之间产量差异显著。其中棉籽壳和玉米芯是较为理想的培养料,生物转化率可达90%,而稻草和葵花壳原料生物转化率低,其配方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玉米芯代替棉籽壳栽培杏鲍菇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用玉米芯栽培的杏鲍菇形态与棉籽壳栽培的无大区别。品质方面,除含钙量低以外,其它营养成分与用棉籽壳栽培的杏鲍菇相当或略高于后者,且可以检测出维生素E。用玉米芯代替棉籽壳栽培杏鲍菇生物转化率低2.9个百分点,但成本降低,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香菇无木代料适宜配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用豆秸,玉米芯,棉秆,棉籽壳等均可代替栎木屑栽培香菇,尤其用豆秸或分别加入40%的玉米芯,棉秆粉,菌丝长势旺盛,产量提高29.39%-45.23%,花菇率达79.5%-81.1%,成本降低9.52%-13.81%,产投比达6.0-6.6:1。用棉籽壳栽培时,产量,产值和纯利润最高,但成本增加13.81%,产投比为5.6:1。玉米芯或棉秆均以加入40%的豆秸粉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9.
鸡腿菇不同培养料配方栽培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棉子壳、玉米秸、麦秸、豆秸、玉米芯为主料,对鸡腿菇栽培上常用的5个培养料配方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用玉米芯为主料,菌丝生长发育、品质均最好,感杂率、畸形菇率最低;就产量而言,5个配方产量由高到低依次是棉子壳、豆秸、玉米芯、玉米秆和麦秸。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大豆秸,大豆荚皮做培养料,在室内采用菌包式生料栽培平菇,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大豆秸,大豆荚皮栽培平菇是完全可行的,其生物转化率为95% ̄113%。  相似文献   

11.
为了比较玉米秸秆不同处理方法对肉牛日粮营养物质表观消化和生产经济效益的影响,选用杂交肉牛16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干玉米秸秆组、干秸秆青贮组、微生物处理组、氨化处理组)进行饲养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肉牛饲喂不同处理秸秆日粮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机物表观消化率为53.3%~61.8%,秸秆处理可明显提高可消化有机物的进食量(DOM)和肉牛养殖经济效益,相对于其它处理组,秸秆氨化组的经济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12.
研究结果表明:品种对铃重影响作用表现为中早熟品种大于中熟品种,中早熟品种棉纤维发育早于中熟品种,3:1式直播中熟品种极不利于棉纤维发育。品种对棉籽(仁)脂肪累积影响表现为中早熟品种优于中熟品种,晚播对中熟品种棉籽(仁)脂肪累积影响大于中早熟品种,棉仁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在品种间的差异因播期而异,3:1式直播棉棉铃发育受播期影响大,生产上以中早熟品种为好。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农业信息系统在解决分布式网络环境下的复杂决策问题的不足,利用多Agent技术智能性、交互性、协作性的优点,应用基于UML的面向Agent的系统分析方法,提出了基于Agent技术的作物生产管理协同决策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用于实现分布式环境下的作物信息共享、软件共享、协同工作和群决策支持;本文以玉米为实验对象,结合玉米生长模拟模型和玉米知识模型,实现预测功能和决策功能的有机耦合与集成。通过开发实践分析,多Agent作物协同决策模型及系统为解决农业系统复杂问题的决策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提高了作物生长预测和栽培决策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4.
毛木耳栽培基质替代原料初步筛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近年毛木耳栽培主要原料棉籽壳和木屑玉米芯价格大幅度上涨的现实问题,在主产区现有栽培料配方(对照配方CK1和CK2)基础上,设计了16个毛木耳栽培料配方,以稻秆、玉米秆、油菜秆、棉花秆、桑枝屑和菌渣部分或全部替代棉籽壳和杂木屑,进行毛木耳(黄耳10号)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配方1的生长速度(1.08 mm/d)快于CK1(0.92 mm/d)、菌丝生长势表现一般,菌丝长满菌袋较快(82 d)、子实体原基形成较早(96 d)、鲜耳百片重较高(4576.5 g/百片)、鲜耳片厚度较厚(2.00 mm/片)、子实体泡发率高(961.54%);鲜耳产量最高(0.918 kg/袋),高于CK1(0.807 kg/袋)13.75%但差异不显著、高出CK2(0.608 kg/袋)50.99%,且差异显著。笔者认为毛木耳生产中可以因地制宜地逐步推广使用栽培料配方1(30%棉籽壳、30%玉米芯、30%桑枝屑和10%固定辅料)。  相似文献   

15.
提高玉米秸秆利用率的研究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玉米秸秆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是仅次于油、煤、气的第四大能源。中国玉米秸秆资源极其丰富,但利用率低。本研究通过对玉米秸秆的利用现状、问题和有效利用方式进行综述,归纳出玉米秸秆的利用领域、主要处理方法和关键突破技术,指出秸秆的生物处理方法是未来研究的重点,而利用纤维分解菌是提高玉米秸秆瘤胃降解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不同还田方式下有机物料有机碳分解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网袋法和砂滤管法模拟田间还田方式,研究不同处理下各有机物料有机碳的腐解特征。结果表明,网袋法玉米、大豆秸秆经过150 d后,其秸秆生物量有38.9%~46.6%被分解。秸秆还田分解趋势为:土埋处理露天处理;土埋玉米秸秆土埋大豆秸秆;露天大豆秸秆和玉米秸秆分解规律一致。从组织结构上看,玉米秸秆随着还田时间的增加,组织结构模糊、松散,基本组织和维管束遭到破坏,大豆秸秆组织结构变化不明显。不同还田方式下秸秆有机碳的分解规律为:玉米秸秆大豆秸秆。在砂滤管模拟条件下玉米、大豆秸秆和根茬有机碳分解趋势基本相似,均表现为埋管初期分解较快,后期分解较慢,其有机碳分解率趋势为:玉米秸秆大豆秸秆;降低C/N后,各有机物料有机碳分解率均高于不调节C/N。  相似文献   

17.
陆地棉棉秆解剖构造和基本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棉秆的解剖构造、纤维形态、组织比量、基本密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棉秆构造与阔叶散孔材构造很类似,棉秆木质部含量为81.46%,木纤维含量62.22%;棉皮纤维长度1 654μm,长宽比96,壁腔比0.98;木纤维长度1 023μm,长宽比52,壁腔比0.5;棉秆各部分基本密度为根部0.353 g.cm-3、地表处0.388 g.cm-3、高40 cm处0.319 g.cm-3、高80 cm处0.272 g.cm-3。从测定结果来看,木纤维含量高,纤维长度长、长宽比大、壁腔比小于1,是很好的造纸和纤维工业用材。另外结合我国木材资源紧缺以及材料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为棉秆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棉花秸秆为材料研究化学及高温发酵处理对其营养成分及消化性的提高效果.[方法]化学法以粗粉碎棉花秸秆为原料分别用Ca(OH)2、尿素或Ca(OH)2和尿素并加处理,对棉秆消化性提高效果进行研究;高温发酵法利用粗、细两种粉碎棉花秸秆中同样添加5;麦麸、3;Ca(OH)2、1.5;尿素、1;过磷酸钙和9.5;发酵菌剂进行高温发酵,对棉花秸秆营养成分及消化性提高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Ca(OH)2、Ca(OH)2和尿素并加处理能明显降低棉花秸秆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但是,对酸性洗涤纤维(ADF)、半纤维素含量没有明显影响,且均能提高粗蛋白质(CP)水平和消化率.高温发酵粗、细粉碎处理对棉花秸秆NDF、ADF和半纤维素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能提高CP水平和消化率.[结论]化学处理以Ca(OH)2和尿素并加效果最佳,提高消化率58.67;.高温发酵处理后细粉碎棉花秸秆饲料化效果最好,CP含量10,15; (P<0.01),消化率41.07; (P<0.01).  相似文献   

19.
牛饲料用干玉米秸秆营养分布规律及适口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推进秸秆资源开发利用,针对目前玉米秸秆作为饲料的研究现状,对干玉米秸秆的适口性和营养成分的分布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分别测定了两种干玉米秸秆上、中、下三部分及叶片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还原糖、钙和磷的含量.结果表明:玉米秸秆果穗以上部分适口性和营养成分均好于下部秸秆,进而提出玉米秸秆用做饲料应优先选择果穗以上部分茎秆,果穗以下部分可以适当还田.为玉米收获及秸秆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