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天津农业科学》2014,(10):104-108
2008—2009年通过对潍麦7号以及以潍麦7号为亲本的后代在13个不同生态地域进行的抗病、抗逆性研究,明确了潍麦7号作为优良育种亲本的价值。研究表明,潍麦7号在不同生态地域的总体表现为抗病、抗逆性性能优,可作为抗病、抗逆优异种质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潍麦7号在不同年份、不同地域的生物学特性作统计分析,研究潍麦7号丰产、稳产及适应性。结果表明:潍麦7号表现出丰产、稳定及适应性好的优点,但由于生态环境(不同地区)的不同,其产量、生态适应性又不尽相同。在推广种植潍麦7号时,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对其产量三因素及农艺性状的影响,才能充分发挥潍麦7号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3.
潍麦8号的生育特点与超级小麦育种目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潍麦8号的选育是“超级小麦育种技术研究”项目实施第一阶段目标任务,2003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通过分析潍麦8号的主要特点对超级麦育种目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小麦新种质潍麦7号的系谱及选育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在小麦育种中选配杂交组合的重要性,并利用现代技术与传统育种相结合,拓宽小麦遗传基础,解决小麦基因来源狭窄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潍麦7号小麦品种的特征特性及选育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麦新品种潍麦 7号的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性强、肥水利用效率高的特点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相应的栽培措施 ,总结了该品种的选育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超级小麦新品种临麦4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麦4号系山东省临沂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06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产量、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对临麦4号和对照品种潍麦8号的丰产性、稳定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临麦4号丰产性能高、稳定性能好、适应范围广.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超级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全面详细地了解小麦新品种临麦4号的生产特性,以2005-2006年度山东省小麦高肥1组区域试验的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法,分别对临麦4号和对照品种潍麦8号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比较、分析,以促进该品种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结果表明,临麦4号丰产性能高、稳定性能好、适应范围广,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高产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全面详细地了解小麦新品种临麦4号的生产特性,以2005—2006年度山东省小麦高肥1组区域试验的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对临麦4号和对照品种潍麦8号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比较、分析,以促进该品种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结果表明,临麦4号丰产性能高、稳定性能好、适应范围广,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高产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潍麦8号是山东省潍坊市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88—3149作母本。Aus621108作父本,经有性杂交后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代号为潍62036。  相似文献   

10.
为给山东的强筋和中强筋小麦品种生产应用和科学选育提供参考,对1999-2018年山东省审定的强筋和中强筋品种的品质进行了分析。在这些品种中籽粒粗蛋白、湿面筋、沉降值、吸水量、稳定时间5个指标全部达到强筋标准的有淄麦12、济麦44、藁优9415、泰山27共4个品种,5个指标达到中强筋指标的品种有藁优5766、济麦229、山农111、济麦20、阳光10号、山农25、淄麦28、潍麦7号、爱麦1号、科信9号、泰科麦33,共11个品种。文章探讨了强筋和中强筋小麦品种的选育策略。  相似文献   

11.
采用14 C示踪技术研究了那氏 778诱导剂浸种对冬小麦14 C同化物的生产及运转分配的影响 ,结果表明 ,那氏 778诱导剂浸种可显著提高冬小麦苗期、拔节期和灌浆期各器官及整株的相对光合速率和同化量 ,生育前期主要以提高小麦展开叶片和小麦冠层上部的光合速率和同化量为主 ,生育后期其冠层下部同化量的提高更为明显 ;那氏 778诱导剂浸种提高了冬小麦各营养器官向穗部和根系输入的比例 ,有利于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 ,为小麦的高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库尔勒香梨为中国新疆特产,有不少学者认为它是瀚海梨和鸭梨的自然杂交种。近年来已相继选育出新梨1号、2号、6号和7号等优良品种。经过多年试验,确定了乔砧密植的栽培方式。采用气调贮藏、涂被保鲜剂等有效地延长了香梨贮藏期,香梨果酒、香梨白兰地等也已研制成功。但在果实生长发育规律和成熟机理方面、果实品质提高方面、果品加工过程中的褐变问题、香气损失问题等都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小麦中虽然已经命名了20余个矮秆基因,但小麦矮秆基因资源应用单一化的现状仍然存在,因此对小麦新矮源的筛选与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本研究以1个小麦矮秆突变体‘矮128’为材料,通过赤霉酸处理、遗传分析、基因等位性测验和DNA分子标记等手段分析了该矮秆突变体矮秆基因的性质及可能来源。结果表明:‘矮128’属赤霉酸不敏感型矮秆突变体,其矮秆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该基因与Rht8、Rht9、Rht13、RhtB1b(Rht1)、RhtD1b(Rht2)、RhtD1c(Rht10)和Rht16等矮秆基因不是等位基因,也不同于Rht4、Rht5、Rht8、Rht9、Rht12、Rht13等6个已知矮秆基因。尽管如此,‘矮128’中的矮秆基因是否为新的矮秆基因仍然需进一步的遗传分析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14.
西科麦6号是西南科技大学小麦育种研究所,利用E?G?S?C选育技术,以抗病、白皮、大粒大穗的绵阳95-325号为母本,南京农业大学引进的具有6V抗小麦条锈病基因的生态远缘材料92R-135为父本进行杂交组配,经多年多地培育成功的集优质、丰产、抗病、籽粒商品性好于一体的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四川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分别比对照增产9.6%、9.7%。2008年9月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豫棉50’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中早熟棉花新品种,2016年7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棉2016002)。为了充分了解转基因杂交棉‘豫棉50’棉花新品种的品种特性及配套简化栽培技术要点,加快其在棉花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本研究详细介绍了‘豫棉50’的选育过程,对2012~2014年河南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3年26点次试验数据进行汇总。结果表明‘豫棉50’在河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突出,是集高产、优质、抗病虫于一体的转基因杂交棉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 ,在新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思想。作者认为 ,江泽民论述集中体现在十个方面 :社会主义建设中若干重大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所有制、社会主义分配、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祖国统一、外交战略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光学活性的 2 ,2’-二取代 1 ,1’-联萘和间吡啶桥的连结 ,成功地合成了一种新型分子内双螺旋化合物 .其结构经 MS、NMR和元素分析得到确定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黄皮两个主要栽培品种鸡心黄皮和郁南无核黄皮果实生长动态及其发育过程中糖、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个黄皮栽培品种果实纵、横径生长均呈双“S”型曲线;糖、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两品种间虽有差异,但随着果实发育成熟呈规律性变化。果实糖含量随着果实发育成熟逐渐增加,其中鸡心黄皮在果实转黄后第3周(即花后12周)剧增,而无核黄皮在转黄后第5周(即花后14周)剧增;果实酸含量随着果实发育成熟逐渐下降,其中鸡心黄皮在果实转黄后第3周(即花后12周)开始剧降,而无核黄皮在转黄后第4周(即花后13周)开始剧降,直至果实成熟;维生素C含量在果实发育成熟的早期有升有降,但在果实成熟后期即果实转黄后第3 ̄5周含量均急剧升高,最后成熟果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青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创制小麦抗旱育种的优良种质资源,更好利用现有的抗旱品种,本研究阐述抗旱小麦新品种‘新麦39’的选育过程,并利用灰色关联度对其丰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麦39’在两年三组试验中,其加权关联度均比对照‘洛旱7号’高,与统计分析结果一致;对‘新麦39’两年三组试验中相同试点的产量与三要素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三组试验均表现为千粒重>公顷穗数,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有差异。由此可知,‘新麦39’是丰产性良好的抗旱新品种,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推广应用,也是新的抗旱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0.
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对农民进行培训则是培养新型农民的一种有效途径。以陕西、甘肃和宁夏的农户问卷调查资料和县(区)、乡(镇)、村制度调查资料为依据,分析了西北地区农民素质现状、西北地区农民培训需求现状、培训供给现状、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缺口,并提出弥补需求和供给之间缺口、完善西北农民培训工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