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5 个冬小麦品种组配成的双列杂交设计(无反交),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和面团流变学特性的配合 力和基因效应进行了分析。配合力方差分析表明,除耐揉时间和8 min 带宽特殊配合力方差不显著外,其他性状的一 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方差均显著。除最终粘度外,其他性状的GCA 方差显著大于SCA 方差。综合配合 力效应分析和遗传参数的估计,说明耐揉时间和8 min 带宽的遗传主要是加性基因效应,而其他性状则同时受加性 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控制且多数以加性效应占优势。藁城8901 是表现最突出的亲本,其淀粉糊化特性和面团流变 学特性的GCA 总效应居第1 位。对于以加性效应为主的性状,亲本本身表现与其GCA 效应基本一致。F1代表现与 SCA 效应呈显著正相关,但也受双亲GCA 的影响。因此,选配杂交组合应在亲本GCA 高的基础上,再注重其SCA 的 选择。并对小麦品质改良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不同生态环境下对新疆冬小麦品种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生态环境对新疆冬小麦品种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选择用新疆7个冬小麦品种于2009、2010年在6个海拔区(473~1 422 m)种植,探讨生态环境对冬小麦品种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面团流变学特性指标在基因型、环境(除形成时间外)间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不同品质类型品种间、不同地点间冬小麦面团流变学特性变化不同.三种筋型冬麦品种在稳定时间、评价值、最大拉伸阻力间的差异均显著;中强筋类和中弱筋类的形成时间、延伸性差异不显著,与强筋类差异显著;强筋类和中强筋类的吸水率、弱化度差异不显著,与弱筋类差异显著.随着海拔递增,三种筋型小麦弱化度升高,最大拉伸阻力、拉伸面积则降低.强筋类面团流变学特性主要指标在乌鲁木齐点表现最好,于田点最差.生态因子与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分析表明,海拔高度与吸水率、弱化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延伸性、最大拉伸阻力、拉伸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平均温度与吸水率、形成时间、评价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延伸性、拉伸面积、最大拉伸阻力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光照对吸水率、形成时间呈显著正效应,与弱化度、最大拉伸阻力、拉伸面积呈显著或极显著负效应.而降水量与面团流变学特性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结论]强筋类品种在新疆北部地区的表现好于南部地区;而中强筋和中弱筋类在上述区域均适宜种植.  相似文献   

3.
面团流变学特性分析方法比较及与烘烤品质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选用27个筋力不同的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粉质仪、拉伸仪及揉混仪所获得的面团流变学特性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就11个面团流变学特性指标对面包加工品质影响力的大小及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测定方法的主要参数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其中粉质仪测定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拉伸仪测定的拉伸面积、最大拉伸阻力、最大拉伸比,揉混仪测定的和面时间和8min尾高各指标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这些指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面包的加工品质,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为面团稳定时间、最大拉伸阻力、和面时间及粉质质量指数。  相似文献   

4.
以山东省32个小麦品种为材料,进行面团粘度性状和蛋白质含量、面筋指数、面团流变学特性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表明:(1)面团的粘度性状与面粉很多品质指标具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可以使用面团粘度性状对面粉品质进行评价。(2)面团粘度与代表面团筋力强弱的品质指标都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说明小麦面团粘度与小麦面团的筋力强度和面团的抗揉混强度之间具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性,表明降低面团的粘度,可以提高面筋质量、面团的抗揉混能力和面筋筋力强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新疆春小麦主栽品种在不同生态区品质相关性状表现及稳定性。方法 在4个不同生态区,以新疆8个不同筋力春小麦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基于小麦品质相关10个性状,利用PertenDA7200型近红外分析仪按AACC39-10方法,测定籽粒蛋白质含量等10个品质指标,分析新疆8个主栽春小麦品种不同生态条件下品质性状表现。结果 8个参试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14.28%、面筋度:31.21g/100 g、面团稳定时间:8.41 min、吸水率:58.53%、沉降值:31.27 mL、面粉出粉率:74.40%、最大拉伸阻力Rm:716.25EU、延伸度E:165.70mm、拉伸面积:119.33cm 2、容重:793.97g/L。参试强筋组4个品种10个品质性状中面粉出粉率、吸水率和容重3个性状平均表现低于中筋组,其余包括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筋度、面团稳定时间、沉降值、最大拉伸阻力、延伸度、拉伸面积7个品质性状的平均表现都高于中筋组。强筋组参试品种新春26号、新春44号在4个不同生态区品质性状与稳定性表现较好,中筋组参试品种新春6号、新春40号在4个不同生态区品质性状与稳定性表现较好。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筋度、和吸水率3个品质性状强筋组基因型效应最大,中筋组环境效应最大;其余7个品质性状强筋、中筋组均表现环境效应最大。 结论 8个参试品种品质整体表现属中强筋水平。10个品质性状均受基因型、环境以及互作共同影响;不同筋力类型参试品种不同品质性状基因型、环境以及两者互作效应不同。不同参试品种同一品质性状稳定性存在差异,同一参试品种的不同品质性状稳定性也存在差异。中筋组新春6号、新春40号品质性状表现好且稳定性高,属春小麦育种核心亲本材料;强筋组新春26号、新春44号品质性状表现好且稳定性高,可用于新疆春小麦品质改良。  相似文献   

6.
糯小麦与普通小麦面粉混配对面团及面条质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质构仪测定了两个筋力不同的普通小麦品种与糯小麦按不同比例混合后面团的拉伸特性、粘度特性和煮熟面条的质构特性(1PA).结果表明,添加糯麦粉可降低山农12面粉的最大拉伸阻力,增加延伸度,并进一步改善拉伸面积和拉力比数,添加40%糯麦粉为比较合适的混配比例.而添加糯麦粉对山农11的拉伸特性无显著改善.添加糯麦粉增大了山农12和山农11面团的粘度、粘着性,可以用糯麦粉来调节普通小麦面粉的粘度指标,山农11本身具有较高的面团粘度,不宜添加糯麦粉调节面团粘度.煮熟面条质构特性的TPA曲线表明,两种面粉中添加糯麦粉均可以降低面条的硬度、粘着性、胶着性,增加面条的弹性和恢复性,可通过添加糯麦粉提高面条食用品质.面条TPA与面团指标相关分析表明面条硬度、胶着性与面团最大拉伸阻力、拉力比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面团延伸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在育种早期可以用面团质构特性来预测面条品质.  相似文献   

7.
新疆春小麦蛋白品质特性与淀粉糊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不同生态类型区春小麦蛋白品质特性与淀粉糊化特性的变异,为小麦品种改良和充分利用生态优势合理布局种植优质小麦提供有效信息。【方法】选用3种品质类型8个春小麦品种在新疆17个试验点种植,测定其蛋白品质与淀粉品质指标;利用方差和聚类分析,对新疆不同生态类型区内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蛋白品质特性与淀粉糊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籽粒品质、面团流变学特性、淀粉糊化特性所有参数在基因型、环境间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除降落数值外,其余品质性状在基因型×环境互作间也差异显著;3种不同品质类型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均差异显著,且强筋类品种表现较好;强筋类和中弱筋类的湿面筋含量差异不显著,与中强筋类差异显著;不同筋型品种面团流变学特性差异不同,除吸水率外,其他所有参数在3种筋型间均差异显著;不同筋型品种淀粉糊化特性差异分析可知,三种筋型品种的最终粘度、回生值、峰值时间均差异显著,且平均值大小顺序为中弱筋类>强筋类>中强筋类;强筋类与中强筋类的峰值粘度、稀懈值、峰值时间差异不显著,而与中弱筋类差异显著;聚类分析可知,奇台试验站、呼图壁、轮台、哈密市适合种植强筋类春麦品种;吐鲁番、塔城164团、焉耆、巩留、塔城、温泉、奇台吉布库旱地适合种植中强筋春麦品种;昭苏、巴里坤、阿勒泰、青河、新源、奇台吉布库水地适合种植中弱筋春麦品种。【结论】新疆春小麦籽粒品质、面团流变学特性、淀粉糊化特性在基因型、环境间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强筋类春麦品种的品质性状明显好于中强筋类和中弱筋类;聚类分析可知,强筋类、中强筋类春麦品种主要适合种植在沿天山边缘一带哈密-吐鲁番-昌吉-巴州-伊宁-博乐等地区;中弱筋类春麦品种适合种植在昭苏、巴里坤、阿勒泰、青河、新源、奇台吉布库水浇地。  相似文献   

8.
基因型和环境对小麦品种淀粉性状及面条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15个冬小麦品种的11个面粉、淀粉和面条品质性状在5个生态试验点的表现。结果表明①基因型方差在所有性状上达到极显著,环境方差在8个性状上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基因型×环境互作方差在7个性状上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基因型变异在多数品质性状上大于环境变异,环境变异对一些重要品质性状的作用较大。基因型变异在所有性状上大于基因型×环境互作变异。②多数性状的稳定性因品种而异,一些重要品质性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本研究为小麦品质育种的淀粉性状和面条品质选择提供了有关基因型和环境作用的数据。  相似文献   

9.
廖先静  邱冬云  陈慧芳  郜俊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7988-7988,8132
为了研究收获期降雨强筋小麦品质变化的影响,比较分析了降雨前与降雨后强筋小麦的品质,结果发现,收获期降雨对小麦品质有不利影响。降雨导致小麦籽粒容重降低,α-淀粉酶活性增大,面团流变学特性变劣,如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缩短、公差指数增大、面团断裂时间显著缩短、粉质质量指数降低,面团拉伸曲线面积、拉伸阻力、最大拉伸阻力、拉伸比值、最大拉伸比值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基因型和环境对小麦品种淀粉性状及面条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研究了 15个冬小麦品种的 11个面粉、淀粉和面条品质性状在 5个生态试验点的表现。结果表明 :1基因型方差在所有性状上达到极显著 ,环境方差在 8个性状上达到显著或极显著 ,基因型×环境互作方差在7个性状上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基因型变异在多数品质性状上大于环境变异 ,环境变异对一些重要品质性状的作用较大。基因型变异在所有性状上大于基因型×环境互作变异。 2多数性状的稳定性因品种而异 ,一些重要品质性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本研究为小麦品质育种的淀粉性状和面条品质选择提供了有关基因型和环境作用的数据  相似文献   

11.
Farinograph, extensograph and mixograph are the special instruments used to determine dough rh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study, twenty-seven wheat cultivars of different gluten strength were used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s among each rheological parameter determined by above instruments.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path coefficient analysi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11 dough rh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n bread quality. The results showe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among the principal parameters. 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or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s among development time (DT), stability time (ST), farinograph quality number (FQN) of farinograph, area, maximum resistance (Rmax), viscoelastic ratio (Rmax/E)of extensograph and mixing time (MT), 8-minute-curve-tail (8MCT) of mixograph.These indexes affected bread-making quality either directly or indirectly. Of all the indexes, ST, maximum Rmax, MT and FQN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ones.  相似文献   

12.
糯小麦配粉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面包烘烤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测定了5个非糯小麦品种添加不同比例糯小麦面粉后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面包烘烤品质的变化。结果表 明,糯小麦面粉蛋白质含量较高,但质量差,面团流变学特性差,只是吸水率较高。非糯小麦面粉添加少量糯麦粉(低于10%),对绝大部分面团流变学特性没有显著影响。但随添加比例增加,除吸水率提高外,面团特性显著变劣。 烘烤试验表明,糯麦粉面包体积小、结构差、色泽暗、评分较低。非糯小麦经糯小麦配粉后,面包加水量显著增加, 体积增大,重量有增大趋势,但结构变差,色泽变暗,面包评分和总评分显著下降;面包保水性能提高,短期放置 后面包松  相似文献   

13.
小麦粉面团稳定时间的变化及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小麦的面团稳定时间是判别小麦品种类别及其用途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针对生产上小麦面团稳定时间变化很大的问题,选用山东省主要推广的12个优质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在9个不同的试点上,连续3年进行了面团稳定时间变异及其稳定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年份和地点间面团稳定时间的变异系数为24.29~49.60。利用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AMMI)对面团稳定时间进行稳定性分析得知,面团稳定时间存在显著的品种和地点间的互作效应,其中品种的固定效应导致的变异最大,品种和地点互作次之,地点(含重复)效应较小。但不同品种与不同试点的交互作用不同,每个品种(系)对试点都有其特殊的适应性。因此,在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种植时,要获得面团稳定时间达到标准的商品粮食,即要选准适宜的品种又要注意适宜的种植区域。  相似文献   

14.
以273份小麦新品系为材料,研究了小麦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揉面仪和粉质仪等相关指标的分布和关系。结果表明:50%的小麦品系在籽粒硬度和蛋白质含量等方面已达到强筋小麦的品质要求,但面团流变学特性则存在一定的差距;加强面团流变学特性的遗传改良,应是今后育种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以籽粒硬度结合揉面仪指标的和面时间、8 min尾高、衰落角,可作为预测小麦面粉品质和面团品质的重要参考指标,但和面时间不超过4 min为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基因型和环境对新疆冬小麦品种蛋白质品质性状的影响.[方法]选用762份新疆冬小麦品种种植于新疆3个地点,检测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沉淀值以及面团揉合特性等8个蛋白质品质性状.[结果]新疆冬小麦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为14.44%,湿面筋含量为32.37%,面筋指数为61.86%,Zeleny沉...  相似文献   

16.
A RIL population from two Australian wheats, Lang and CSCR6, was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genetic variation and to detect QTL associated with dough rheological characters based on DArT and SSR markers and two environmental experiments. It was showed that the higher variation existed in the RIL for dough rheological characters, and so did much more abundant selection potentials that lacked in Chinese current commercial varieties. Nine additive QTLs for dough rheological characters were identified. Of which those for water absorption (WA) were located on chromosome 2A and 5A, stability time (ST) on 4B and 1B, breaking time (BT) on 1B, degree of softening (DS) on 1B, band width (BW) on 2B (two loci), evaluation value (EV) on 1B. And seven epistatic QTLs were screened out, and non-significant variance was found fo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se epistatic QTLs and the environment.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relation between WA and development time (DT), and EV, whereas negatively related to BW.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relation existed between DT, ST, BT and EV each other. They were negatively related to mixing tolerance index (MTI) and degree of softening (DS), both had a markedly positive relation.  相似文献   

17.
小麦蛋白质组分含量与面团流变学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国内外60份小麦种质材料,测定了面粉中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麦谷蛋白及剩余蛋白5种蛋白质组分含量和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吸水率3个主要流变学指标,揭示了蛋白质组分含量与不同小麦种质面团流变学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5种蛋白质组分的变异幅度都较大,介于11.06%~37.41%之间,在小麦种质资源中存在丰富的...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大丽花表型性状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以综合性状优良的9个大丽花品种为试材,对其3a(2009-2011年)内7个表型性状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丽花叶长、叶柄长和花梗长的基因型作用差异显著,环境作用差异不显著,其他性状指标在品种间和不同的环境作用下均存在显著差异;除株高的环境作用>基因型作用外,叶长、叶宽、叶柄长、花径、花梗长、茎粗的基因型作用>环境作用;利用AMMI模型对部分性状进行分析,叶宽较稳定的品种是争奇斗艳和桔莲;叶柄长较稳定的品种是争奇斗艳和桃红牡丹;花梗长较为稳定的品种是伊妮德和佳人苑。叶宽、叶柄长和花梗长在2009年环境下较稳定,在2010年和2011年环境下稳定性较差。可见,利用AM-MI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大丽花表型性状基因型作用、环境作用、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并能很好地筛选稳定品种及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