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4 毫秒
1.
[目的]研究小麦叶片性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为培育高产、优质的冬小麦新品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16个品种(品系)为试材,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对小麦叶片性状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结果]小麦叶片性状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小麦旗叶长与小穗数、抽穗期、开花期呈极显著负相关(r=-0.674 5,r=-0.716 6,r=-0.700 7),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r=0.558 0);旗叶面积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623 8)。倒二叶长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r=0.627 7);倒二叶宽与单穗重呈显著正相关(r=0.500 7);倒二叶面积与株高、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r=0.512 6,r=0.561 8)。倒三叶宽与不孕小穗数、抽穗期、开花期呈显著正相关(r=0.565 6,r=0.502 5,r=0.501 9);倒三叶面积与抽穗期、开花期呈显著正相关(r=0.614 3,r=0.522 3);与产量负相关不显著(r=-0.466 9)。[结论]小麦植物体呈塔状长相,旗叶适当缩短,倒二叶长度适中,倒三叶适当加长,这样的结构有利于提高小麦的光合效率和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2.
小麦株高构成因素与产量及其他性状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小麦株高构成因素与产量及其他性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株高构成因素与产量及其他性状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株高与倒二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其部三节长,倒二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基部一节长与倒三叶长呈显著正相关,与倒三叶面积,公顷穗数呈不显著正向相关。基部二节长与基部三节长,倒三叶长,倒三叶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倒二叶长呈显著正相关,基部三节长与倒二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基部四节长与倒二叶宽,倒二叶面积,倒三叶宽,旗叶宽,旗叶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穗重呈显著正相关,穗茎节长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穗长与千粒重,倒三叶面积呈不显著负相关,与其他性状均无相关或相关系数很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国内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受气候波动的模拟分析,明确农艺性状选择策略,以135个品种为材料,采用分期播种法(两播期相差40 d),以播期间农艺性状之间的差异模拟受气候波动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倒二叶长、穗下茎、穗下节、倒二节有变长的趋势;单株成穗数减少,株高、千粒重降低,穗长、倒三叶长、倒三节变短,旗叶宽、倒二叶宽、倒三叶宽变窄,抽穗期推迟。在农艺性状稳定性方面,穗粒数与单株成穗数、穗长、小穗数、旗叶长、倒二叶长、倒三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与抽穗期显著负相关;穗长与单株成穗数、小穗数、穗粒数、倒三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旗叶长与倒二叶长、穗下节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与倒三节呈极显著负相关;旗叶宽与倒二叶宽、倒三叶宽呈极显著正相关;穗下茎与穗下节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与倒三节呈极显著负相关;株高与倒三节呈极显著正相关。农艺性状在稳定性上聚为七类(D~2=15.11),抽穗期与千粒重各为一类,需单独选择,其他农艺性状根据需要部分可协同选择。  相似文献   

4.
常规水稻品种黄华占栽培密度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栽培密度对水稻(黄华占)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密度与有效穗呈显著正相关(r=O.932);与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稳长、结实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r总=-0.996,r实=-0.997,r穗=-0.991,r结=-0.991);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r=-0.929);产量构成各因素间,穗总粒数与穗实粒数、穗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实=0.997,r穗=0.998);为夺得水稻黄华占高产水平,其适宜栽培密度处在Ⅲ-Ⅳ之间。  相似文献   

5.
对150份水稻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与倒二叶宽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株高与倒二叶长、倒二叶宽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穗长与穗粒数、单株粒重和倒二叶长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有效穗、千粒重、着粒密度和结实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穗粒数与生育期、有效穗、千粒重、结实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着粒密度、单株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的正相关关系。有效穗与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着粒密度和结实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千粒重与生育期、结实率和单株粒重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穗长、穗粒数、有效穗、着粒密度和结实率间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着粒密度与生育期、穗粒数、单株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穗长、有效穗、千粒重、结实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单株粒重与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着粒密度、结实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株高、有效穗和倒二叶宽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选择具有适当株高和有效穗数的兼有穗大、粒多且重、结实率高的重穗型品种可能是提高辽宁水稻单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以北方有代表性r不同株型的超高产水稻品种为材料,对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穗部性状、叶部性状等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产量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其中913、优育27号产量较高。株高、穗长、每穗饱粒数和结实率与产量达到显著的正相关,秕粒数与产量达到显著的负相关,产量与倒2叶叶长达到显著正相关,与倒3叶宽达到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选用9个性状差异较大的品种(系)组配成36个杂交组合,用Nair单性状水平分组法将杂交组合进行分组,按分组结果对不同产量水平下各产量构成因素与穗下节长、冠层叶片长、宽及叶面积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三叶长和叶面积是单位面积穗数的制约因素:上三叶宽对产量的形成有利;随产量水平的升高:穗下节长与产量的关系由不显著正相关至极显著正相关:旗叶面积与产量的关系由显著正相关至显著负相关:倒二叶面积与产量的关系由不显著负相关至极显著正相关,倒三叶面积与产量的关系由不显著正相关至极显著正相关:即在超高产杂交小麦育种中,应选择穗下节长、上三叶短、宽、旗叶面积小、倒二、倒三叶面积大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8.
采用DPS统计分析方法,对20个水稻品种(系)的产量、米质与农艺性状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产量与有效穗数、千粒重、株高、每穗粒数、剑叶长和剑叶夹角的偏相关值较大,并达到显著水平。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与株高、剑叶长和倒二叶长呈正相关,与千粒重和倒三叶夹角角度呈负相关;垩白与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呈正相关,与分蘖和有效穗数呈负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分蘖、有效穗数和倒二叶宽呈正相关,与每穗粒数呈负相关;食味与剑叶长和倒三叶长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优良食味核心种质美香占2号及其衍生系统在广州地区早、晚季的主要农艺性状和食味品质性状,并结合广东省区试结果提出美香占2号及其衍生系统理想模式。结果表明,早季食味品质与有效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倒二叶宽呈显著负相关;产量与倒二叶宽呈显著正相关,与倒三叶宽呈极显著正相关。剑叶宽因子增加1个单位,产量提高6.01个单位。在广州地区早季选种圃对美香占2号衍生系统的产量和食味品质综合改良应注重有效穗多、剑叶宽大和每穗实粒数多单株的选择。晚季食味品质与剑叶宽和倒三叶宽呈显著负相关。着粒密度因子增加1个单位,产量提高5.41个单位。在广州地区晚季选种圃对美香占2号衍生系统的产量和食味品质综合改良应注重大穗密粒、剑叶和倒三叶细长单株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小麦营养器官与产量性状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小麦品种(系)营养器官与产量性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小麦营养器官与产量性状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基部第四节长,倒二叶宽与单穗重呈显著正相关。旗叶面积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穗茎节长、旗叶长、倒二叶面积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小麦主要库、流、源器官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分析评价其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小麦优质高产育种提供参考,首先分析旗叶、穗下节和籽粒与产量性状和品质特性间的相关性,然后以旗叶、穗下节和籽粒为自变量,以产量性状和品质特性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较大的旗叶面积是保证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前提;旗叶的长、宽和面积对产量均有促进作用,且旗叶宽较旗叶长对产量的影响更明显;旗叶宽与沉降值、面团稳定时间、面团形成时间和拉伸面积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且较旗叶长对品质的影响更明显。(2)高秆品种,穗下第一节长/穗下第二节长与产量呈负相关,与品质呈正相关;矮秆品种,穗下第一节长/穗下第二节长与产量呈正相关,与品质呈负相关。无论是高秆还是矮秆,穗下第一节直径均与产量呈正相关,且在矮秆中的作用更显著;穗下第一节直径与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呈正相关,与沉降值、面团稳定时间和面团形成时间呈负相关。(3)粒厚对产量的作用最大,粒宽与粒长次之;粒长、粒宽和粒厚与小穗数、穗粒质量和千粒质量均为正相关;粒宽、粒厚与穗长和穗粒数呈负相关,且粒厚的负作用更大;粒长与籽粒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较粒宽和粒厚对籽粒容重的影响更明显;粒宽与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面团稳定时间和面团形成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较粒厚对品质的负作用更大;粒长与除容重外的其他品质特性均呈显著正相关。小麦主要库、流、源器官与产量和品质间存在较为复杂的关系,通过协调各因素间的关系,可以达到源足、库大和流畅的要求,从而实现优质高产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12.
利用农垦58衍生系研究浙江省晚粳产量和植株形态的改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阐明晚粳稻产量与植株形态的关系。【方法】以农垦58及其衍生系为材料,通过在同一生态条件下的种植试验,比较不同时期水稻品种的产量、叶部、茎部和穗部性状,分析近几十年浙江省晚粳品种改良过程中产量及植株形态的演变,并进行产量和植株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浙江省晚粳产量增加最快的阶段是60年代,此阶段的水稻品种类型可分为穗粒兼顾型和穗数型;70年代后产量增幅较慢,品种多为穗粒兼顾型。在植株形态中,近代品种(育成年份1985~1995年)的剑叶长度、上3叶的叶基角小于早代品种(1985年以前育成),倒3叶长度、剑叶和倒3叶的宽度大于早代品种;近代品种较矮,各节间长度均小于早代品种,但茎秆密度和单位叶鞘重于早代品种,而着粒密度高于早代品种。植株性状和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剑叶和倒2叶的长度、上3叶的叶基角和叶片曲率、倒1和倒2节节间长度与产量存在显著负相关,结实率与产量显著正相关。【结论】水稻产量的提高和植株形态的改良有很大的关系,提高浙江省晚粳单产的可行途径是在保持高结实率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13.
高产小麦旗叶与穗粒重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高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12个高产冬小麦新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密植条件下小麦旗叶与穗粒重及构成因子的关系。[结果]12个供试品种的旗叶长、宽和面积与穗粒重、穗粒数均呈正相关,与千粒重呈负相关,其中旗叶宽、面积与穗粒数达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千粒重与穗粒重呈正相关,穗粒数对穗粒重的作用大于千粒重,穗粒数与千粒重呈负相关关系。旗叶长、宽对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的直接影响均为负值,旗叶面积对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的直接影响最大,旗叶宽的间接影响大于旗叶长的间接影响。[结论]旗叶面积是影响穗粒重及其构成因子的重要因素。穗粒数对穗粒重的贡献最大,在育种中提高穗粒数应注意选择旗叶的宽与面积。  相似文献   

14.
小麦收获指数与产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收获指数在小麦品种选育中的作用。[方法]选用特早熟、中早熟和中晚熟小麦,设低、中、高3个种植密度,研究不同熟期类型小麦收获指数与产量的关系。[结果]中密度下,株高和穗长与群体产量呈正相关,与个体产量呈负相关,倒二叶面积、旗叶长、倒二叶长和宽对群体产量有利;高密度下,穗长与群体、个体产量均呈正相关,株高、旗叶面积和倒二叶面积则呈负相关。灌浆速度和灌浆持续期在中高密度下均与群体产量呈正相关。收获指数与籽粒产量呈正相关。株高、穗长、叶面积、穗粒重、灌浆速率、株高构成指数、结实小穗数和粒叶比等与收获指数和群体产量的关系密切。不同类型品种在不同竞争环境下的单株生物产量差别不同。[结论]小麦高产品种的选育应将收获指数和生物量同时作为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高原生态条件下大葱植株的农艺性状及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以青海省引进的23份大葱资源为试验材料,统计测定其根系强弱、叶片挺直度、叶姿等13项质量性状和产量、株高、株幅等9项数量性状,并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通径分析、回归分析等多重分析。结果表明:大葱资源的13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其多样性指数在0.18~1.03之间;9个数量性状变异丰富,其变异系数范围为9.07%~260.09%。相关性分析表明,大葱产量与单株叶数极显著负相关,与株高、假茎长、叶横径、株幅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3个主成分,主成分1为低产型品种形态因子(单株叶数、叶片长和分蘖数),主成分2为高产型假茎因子(假茎横径和假茎长),主成分3为高产控制因子(产量和株高)。通径分析表明,单株叶数对产量产生负向直接影响,株高对产量产生正向直接影响,分蘖数通过影响其他性状对产量产生负向间接影响。结合回归方程,确定单株叶数和株高为影响大葱产量的主要因子,可以作为青海高原大葱高产育种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高原生态条件下大葱植株的农艺性状及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以青海省引进的23份大葱资源为试验材料,统计测定其根系强弱、叶片挺直度、叶姿等13项质量性状和产量、株高、株幅等9项数量性状,并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通径分析、回归分析等多重分析。结果表明:大葱资源的13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其多样性指数在0.18~1.03之间;9个数量性状变异丰富,其变异系数范围为9.07%~260.09%。相关性分析表明,大葱产量与单株叶数极显著负相关,与株高、假茎长、叶横径、株幅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3个主成分,主成分1为低产型品种形态因子(单株叶数、叶片长和分蘖数),主成分2为高产型假茎因子(假茎横径和假茎长),主成分3为高产控制因子(产量和株高)。通径分析表明,单株叶数对产量产生负向直接影响,株高对产量产生正向直接影响,分蘖数通过影响其他性状对产量产生负向间接影响。结合回归方程,确定单株叶数和株高为影响大葱产量的主要因子,可以作为青海高原大葱高产育种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水稻株型与产量的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12个水稻品种的21个株型性状与产量间的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株型性状总体上与产量、穗数间的相关性较强,而与千粒重、每穗粒数、穗长间的相关性较弱。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剑叶叶宽、倒三叶叶长、倒二叶叶厚对产量影响较大,倒三叶弦长、剑叶叶鞘长及倒二叶叶鞘长的影响次之,叶开角及叶基夹角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8.
小麦叶面积指数的遗传变异及其影响因素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偃54×京411"的96个重组自交系(RILs)为试材,分析小麦叶面积指数(LAI)相关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的LAI、MTA(平均叶倾角)、DIFN(无截取散射)均在RIL间存在极显著差异。LAI在RIL群体中呈连续的正态分布。LAI自抽穗期增大,至开花期达最大,灌浆后期降低。不同生育时期的LAI均与群体总茎数、株高和倒三叶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灌浆后期的LAI与生物量和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当控制总茎数和株高不变时,LAI主要与顶三叶的叶面积和叶长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在开花期最大,灌浆后期降低。对抽穗期LAI>4.0的RIL系而言,该时期LAI与生物量和产量相关性不显著,但灌浆后期的群体平均叶倾角与生物量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对产量高于京411且株高小于80cm的8个RIL系的分析表明,旗叶与倒二叶叶长比与生物量和产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Correlation and path coefficient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for 10 characteristics of 24 pure lines of flue-cured tobacco such as plant height, knot distance, leaf number, the central leaf length and width, ratio of the length to width, stem girth, dates of budding, leaf yield and ratio of the prime-medium tobacco. The leaf number and the central leaf length showed a positive or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yield per plant. And the leaf number and leaf yield per plant showed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ratio of prime-medium tobacco.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af yield per plant among these characteristics played a major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ratio of prime-medium tobacco while the others were less related with the ratio. Square sum of deviation method cluster analyses showed that 24 pure lines of flue-cured tobacco were clustered into two groups. Of the pure lines, Line T1706 and Line T1245 had a far relationship with all other lines, and also had a heterosis when crossed with the other lines. Lines Guangdonghuang 1 and R72(3)B-2-1 were closely rel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