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施用沼液对设施番茄生长与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求番茄全生育期施用沼液对其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系统研究了沼液配比及灌溉量对番茄农艺性状、品质、产量、土壤理化环境和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3处理(沼液配比1∶4,作物-皿系数(Kc)为1. 0)番茄的株高、茎粗和单株叶面积均为各处理最大,分别比纯水处理(C0)高24. 11%、15. 59%和33. 92%。与C0处理相比,灌施沼液可以增加番茄产量、改善番茄品质和口味,T2处理(沼液配比1∶4,Kc为0. 8)能够获得最高产量、最高的维生素C及可溶性总糖含量。灌施沼液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和土壤p H值,增大土壤总孔隙度及土壤饱和导水率,灌施沼液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土层深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灌施沼液还可以增加各生育期内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其中土壤细菌、真菌数量均表现出自苗期到果实膨大期呈增加趋势,阈值出现在果实膨大期,而后逐渐降低,放线菌数量自苗期到果实成熟期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阈值出现在果实成熟期。施用沼液各处理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的活性在番茄生育期内分别表现为持续增大、先增加后降低和先降低后上升的变化规律,阈值分别出现在果实成熟期和果实膨大期、开花结果期。综合分析试验结果,T2处理更有利于番茄的生长、产量品质的形成以及土壤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宁夏南部雨养农业区玉米生育期土壤含水率控制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宁夏南部雨养农业区,设置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含水率控制下限指标,开展以土壤含水率为灌溉控制指标的精量灌溉技术试验研究。在分析玉米各生育期灌水量、土壤含水率、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基础上,推荐在丰水条件下,玉米生育期土壤含水率控制阈值为:种植期80%θf、苗期—拔节期55%θf、拔节期—抽雄期85%θf、抽雄期—灌浆期80%θf,水分生产效率可达3.35kg/m3。宁夏南部雨养农业区推荐土壤含水率控制阈值为:种植期60%θf、苗期45%θf、拔节期50%θf、抽雄前期60%θf,水分生产效率可达3.7kg/m3。  相似文献   

3.
以滴灌方式进行供水,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含率对月柿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探寻月柿关键需水期适宜的土壤含水率。通过智能化灌溉系统在月柿各关键需水期设置连续性的土壤含水率梯度,研究了不同水分状况下土壤养分状况、叶片营养特性、光合作用以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等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设定的土壤含水率范围内,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叶片和土壤氮、钾元素量先升高后降低;新梢长度、光合速率、果实半径、产量以及固溶物量、VC量、总糖量也都在达到峰值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叶片、果实含水率以及蒸腾速率则持续增高。根据试验结果初步确定,月柿发芽期、开花期、果实膨大期的适宜土壤含水率分别为65%θF~66%θF、66%θF~67%θF、70%θF~72%θF。  相似文献   

4.
在分根区交替滴灌和施肥量相同条件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和施肥方式对冬种马铃薯产量构成、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的影响,以获得冬种马铃薯较优的水肥管理模式,为我国南方地区冬种马铃薯生产提供参考.在相同土壤水分处理下,NK50-50(50%氮钾肥作基肥土施,50%氮钾肥作滴灌追肥)产量较NK100-0(氮钾肥全作基肥土施)提高17.0%.NK50-50时,WA处理[苗期60%~70%θf(田间持水量),块茎形成期70%~80%θf,块茎膨大期75%~85%θf,淀粉积累期50%~60%θf]马铃薯产量、单株薯重、单株薯数、商品薯率、维生素C含量、淀粉含量与WB(苗期50%~60%θf,块茎形成期60%~70%θf,块茎膨大期70%~80%θf,淀粉积累期40%~50%θf)的差异均不显著.NK50-50时,与WA处理相比,WB处理马铃薯还原糖含量低,有利于马铃薯油炸.此外,NK50-50时,WB处理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较WA处理提高20.7%.因此,在施N 150 kg/hm2,P2O590 kg/hm2和K2O 300 kg/hm2下,WBNK50-50处理是南方冬种马铃薯较优的水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不同生育期循环曝气地下滴灌对温室番茄生长及品质的影响规律,设置不同生育期以及全生育期循环曝气处理,以全生育期不曝气处理作为对照组,研究不同生育期循环曝气处理对温室番茄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坐果期循环曝气处理有利于温室番茄株高的增长,果实膨大期循环曝气处理有利于温室番茄茎粗的增长,多生育期连续循环曝气较单一生育期曝气优势不明显;相较于对照组处理,果实膨大期曝气处理温室番茄果实单果质量提高36.12%,果实横纵径分别提高11.52%,20.24%,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29.25%,有机酸含量降低20.41%,糖酸比提高47.53%,维生素C含量提高40.58%,可溶性糖含量提高12.65%,可溶性蛋白含量提升38.62%,果实膨大期曝气处理有利于温室番茄单果质量的增加和品质的优化.因此,综合果实品质和作物生长各指标,开花坐果期循环曝气处理更有利于温室番茄株高的生长,果实膨大期曝气处理更有利于温室番茄茎粗、单果质量及果实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渗灌条件下水分胁迫对青椒的节水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求日光温室渗灌条件下青椒适宜的土壤水分控制下限,采用温室小区试验的方法在青椒全生育期内采用土壤体积含水率作为控制指标,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对青椒的长势、叶绿素、耗水量、产量、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水分对青椒株高无显著影响,对茎粗的影响是5%显著水平和1%极显著水平。相同生育阶段青椒叶绿素含量随土壤水分控制范围降低而增加。在(55%~65%)θf处理下青椒的产量最高,而且水分生产率分别为(65%~75%)θf和(75%~85%)θf处理下的1.2倍和1.4倍。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番茄产量,探究番茄对生育期沼液调控的响应规律。【方法】于2017年秋季和2018年春季开展了温室种植试验,通过在开花结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分别施用1∶8、1∶6、1∶4(沼液和水体积配比)沼液,研究了番茄2个生育期不同配比沼液调控对番茄生长、产量、品质和根区土壤全氮量的影响。【结果】番茄生长变化与沼液配比显著(P<0.05)正相关;开花结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分别施用1∶6、1∶4沼液干物质量最高;较不施沼液处理,开花结果期施用1∶6沼液产量最高,增幅为12.93%(秋)、12.31%(春);果实膨大期施用1∶4沼液产量最高,增幅为26.59%(秋)、27.71%(春),且春茬相比化肥高4.29%;T5、T6处理可以获得较高的可溶性糖量、可溶性固形物量和糖酸比,T2、T3处理可以获得较高的可滴定酸、维生素C量。【结论】在开花结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分别施用1∶6和1∶4沼液番茄产量和品质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试验以新疆大面积露地栽培种植的厚皮甜瓜品种金龙为试验材料,通过在甜瓜生长各个生育期设置不同的灌水下限,研究灌水下限指标对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商品率和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苗期灌水下限为60%θf、开花坐果期75%θf,果实膨大期80%θf,成熟期65%θf时,甜瓜产量、水分生产效率和商品率均较高,且有利于增加单瓜重,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其他各项品质指标也均在平均值以上。研究成果将为甜瓜露地膜下滴灌优质高产栽培灌溉制度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为膜下滴灌技术在甜瓜露地栽培上应用和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以宁夏贺兰山东麓大田滴灌酿酒葡萄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灌水处理条件下土壤含水率、耗水规律、品质、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变化,基于多因素提出优化酿酒葡萄滴灌灌溉制度。主要结论有:不同生育期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呈下降趋势,生育期内果实膨大期土壤含水率最高。阶段耗水量呈现开花期、初果期小,萌芽期、果实膨大期、着色成熟期大的"下开口抛物线"分布,果实膨大期为耗水高峰期,日均耗水量2.26~4.48 mm/d。3 600 m3/hm~2时滴灌酿酒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总酸等含量较优,品质较好,产量、水分生产效率最高。(4)推荐优化酿酒葡萄滴灌灌溉制度为:灌溉定额3 600 m3/hm~2,灌水次数13次,其中萌芽期3次,开花期1次,初果期2次,果实膨大期4次,着色成熟期3次。  相似文献   

10.
番茄果实不同发育阶段水分亏缺对其风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番茄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各设充分供水、中度和重度亏水3个水平,进行盆栽试验,分析了膨大期和成熟期亏水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对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及糖酸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膨大期、成熟期亏水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对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及糖酸比有显著影响(膨大期亏水对可溶性糖含量影响除外);成熟期中度亏水时,膨大期中度亏水较充分供水使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57.8%和29.4%,糖酸比显著降低,降幅为46.6%;膨大期重度亏水时,成熟期重度亏水较充分供水使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和糖酸比依次减小49.3%,33.9%和75.0%,而使可滴定酸含量增加129.7%;果实发育阶段持续重度亏水较充分供水使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分别减小16.5%,16.0%和36.5%.表明番茄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的水分供应均会对其风味品质产生显著影响,而且,各时期单独亏水的效应与其他时期的水分供应有密切关系;两时期适度亏水可显著改善番茄果实风味品质,膨大期到成熟期持续重度亏水反而不利于其风味品质的提高,只是获得了较高的酸度.  相似文献   

11.
果汁中果汁含量测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果汁中果汁含量的检测水平,分析我国现有果汁含量检验标准的实施现状,总结缺失果汁含量检测标准给果汁产品生产与监控带来的问题,介绍国内外现行的果汁含量检测方法及发展情况,展望果汁含量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在pH=4.2的乙酸——乙酸铵缓冲溶液中,盐酸羟胺将铁离子还原成亚铁离子,亚铁离子与邻菲啰啉作用生成橙红色配合物,用分光光度法在510nm处测其吸光度,计算川党参中铁元素的含量.铁标准曲线方程为:Y=0.1997x+0.002,线性相关系数r=0.9997.测定川党参中铁元素含量为51.745ug/g.此试验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实验结果可以为研究中药食补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压砂地土壤盐分、土壤水分及坡向对西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调查及取样的方法,研究了宁夏环香山地区土壤盐分本底值、土壤水分及坡地坡向对压砂地西瓜产量的影响,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不同压砂地西瓜生产力评价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种植管理相同前提下,土壤盐分含量高压砂地西瓜产量比盐分含量低的增加了50.4%;土壤水分含量高压砂地的西瓜产量比土壤水分含量低增加了12.6%;旱地阴坡土壤含水率显著大于阳坡(P0.05),但阴坡的西瓜产量在数值上高于阳坡,差异不显著。压砂措施具有良好的压盐作用,表现为压砂地0~80cm土壤盐分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测试厌氧发酵所产沼气中甲烷及二氧化碳的含量,配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甲烷、氮气、二氧化碳、氢气的标准气体,利用填充柱建立了相应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得到4种气体的出峰时间分别为0.229、0.405、0.824、1.358 min,4种气体能够很好地分离。根据标准气体绘制的4种气体回归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验证性试验得到氢气、氮气、甲烷、二氧化碳的回收率分别为97.72%、98.20%、9 7.8 3%、9 6.8 7%,说明在试验条件下气相色谱法能准确地测量4种气体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吕世忠 《湖南农机》2007,(11):81-82
文学作品内容是决定的因素,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并随内容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形式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影响内容,对内容起反作用.  相似文献   

16.
快速检测粮食含水率在农业工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迄今为止,国内外对含水率的测量方法和技术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通过参考大量的文献,对各种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找出了各自的优缺点,以便对粮食含水率的检测方法进行改进,为粮食含水率快速无损检测提供了新的意见,最后对粮食无损检测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电容式粮食含水率测量仪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克服温度和容积密度对电容式粮食含水率测量仪精度的影响,设计了能够同时检测粮食电容、温度和容积密度的硬件电路和程序。电容传感器为同轴圆筒型,以数字式温度传感器DS18B20检测温度,由应变片组成的桥式电路检测质量,进而计算容积密度。根据得到的电容、温度和容积密度值,基于数据融合技术可得到被测样品的含水率。  相似文献   

18.
对蜂蜜含水率的检测应提供便携、快速、精确、适于在线检测且能克服温度对测量结果影响的仪器。在实验基础上,基于蜂蜜电导率的检测原理,设计了数字式蜂蜜含水率检测仪。以洋槐蜂蜜为对象,通过实验建立了蜂蜜含水率(17%~43%)、温度(5~40℃)和电导率之间的数学模型。以8位单片机为控制器,DJS—1型电极为电导率传感器,DS18B20为温度传感器,设计了检测仪的硬件系统,利用单片机C语言编写程序。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每个样品的测量时间在3s内,测量精度为±0.5%。  相似文献   

19.
给出以AT89C52单片机为核心的粮食水分测试仪的硬件结构组成,并详细介绍了信号处理和测量方法;通过对传感器的标定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通过实验发现,该仪器使用方便,测量精度高。  相似文献   

20.
种子含水率在线测量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种子含水率的测量要求,研制了一种可同时测量电容、质量和温度3个参量的装置和测量电路。该测量系统的机械装置由2个同心圆筒组成,内筒的旋转运动实现被测种子的动态喂料。采用抗寄生电容效应的开关电容电路测量上、下极板之间的电容;下极板同时也是称量平台;温度传感器测量种子的温度。3个测量值经A/D转换电路以数字量输出。分别用3个电路单独测量已知的电容、质量和温度,以及不同温度和相对湿度条件下对电容测量值的影响,并据此分析了各测量单元的精度、可靠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