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超声波清洗对不同蔬菜中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通过超声波清洗来降低蔬菜中农药残留量,研究高效、安全的农药去除条件,以期为蔬菜的采后超声波清洗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以超声波功率、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3个因素设计正交试验,得出不同蔬菜的超声波清洗条件的最佳组合,进而比较不同蔬菜的农药残留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超声波清洗对于叶类菠菜、小白菜和茄果类青椒的农药残留去除效果较好,农药去除率分别达到92.7%、92.1%、90.2%,但是对于块根类胡萝卜、白萝卜的清除效果不明显,最佳农药去除率仍低于30%。超声波清洗处理对不同蔬菜中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是不同的,叶类、茄果类蔬菜的去除效果要优于块根类蔬菜。  相似文献   

2.
农药作为一种快速、高效而经济的防治病虫害的武器,在保障农业丰产丰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过度的化学农药使用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也会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危害食品安全。将白菜浸泡在有机磷农药溶液中模拟农药残留,分别使用酸性电解水、碱性电解水、果蔬清洗剂和清水对其进行洗涤,测定洗涤后白菜中农药残留量,比较几种洗涤溶液对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碱性电解水去除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效果最好,在室温条件下洗涤5 min,对乐果和敌敌畏两种有机磷农药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3.31%和88.55%,效果显著优于清水洗涤。同时,碱性电解水对白菜表面乐果农药的去除率受到洗涤溶液温度和洗涤时间的影响,温度越高、洗涤时间越长,农药残留去除率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3.
超声波提取茄子皮天然红色素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提取溶剂种类、提取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浸提时间及超声波功率的适用范围,再利用正交试验法进行工艺优化,得出超声波提取茄子皮天然红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用酸性无水乙醇溶液超声波提取茄子天然红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6、浸提温度70℃、浸提时间30min、功率160W。  相似文献   

4.
以黑玉米皮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法提取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参数,得出最佳工艺条件:提取时间为32 min,料液比为1∶11,提取温度为60℃,超声波功率为700 W,此条件下提取的膳食纤维提取率最高,为53.8%。  相似文献   

5.
超声波对垃圾渗滤液COD和氨氮去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试验采用超声波作用去除垃圾渗滤液中COD和氨氮。通过正交设计,探讨了活性炭用量、pH值、超声波功率、辐照时间、曝气时间5个因素对COD和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活性炭用量1.0g,pH为9,超声波强度为360W,辐照时间为6min,曝气时间为6min时处理COD和氨氮综合去除效果最好,COD去除率为63.7%,氨氮去除率为80.24%。  相似文献   

6.
在温度30℃下,用低功率超声波分别清洗鲜切豇豆10,15,20,25,30min,并且以清水清洗作为对照,研究各样品中失质量率、呼吸强度,以及VC、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探索有利于鲜切菜保鲜的最佳清洗时间。实验表明,超声波处理10min的鲜切豇豆,其呼吸作用明显受到抑制,机械损伤小,对VC无明显破坏作用,感官品质优良,有利于保鲜。  相似文献   

7.
以扁桃仁为原料,在水酶法提取扁桃仁油及水解蛋白前对原料进行超声波预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处理条件为:超声波功率300 W,温度40℃,时间15 min。在此条件下,扁桃仁油与水解蛋白提取率分别为80.43%和89.59%,比未经超声波预处理分别提高4.4%和5.2%。通过番红染色法观察了超声波与纤维素酶对原料细胞的破坏效果。  相似文献   

8.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核桃油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超声波法辅助浸提核桃油,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nhnken中心组合实验,确定超声波辅助提取核桃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正己烷作提取溶剂,液料比为7(mL∶g),提取温度53℃,超声时间48 min,超声波功率120 W,核桃油提取率达到61.91%。  相似文献   

9.
超声波辅助浸提木枣多糖优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超声波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液pH值对木枣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影响程度依次为:提取液pH值>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超声波功率;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波功率为200W,料液pH值为9,料液比为1∶12,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15min。在此参数条件下,木枣多糖提取得率为1.81%。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石榴皮多糖,响应面法优化了超声波辅助提取石榴皮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Box-Behnken设计用于评估四个独立变量(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超声功率)对石榴皮多糖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液料比为23 mL/g,提取时间62 min,提取温度57℃,超声功率为145 W,是石榴皮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在最适条件下,石榴皮多糖产量为(13.64±0.21)%,预测收益率为13.81%。  相似文献   

11.
研究旨在基于响应曲面法优化探讨碱性电解水(Alkaline electrolyzed water,BEW)对采后果蔬表面农残去除的调控方案,以期相关研究结果能为果蔬采后清洗加工处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试验以市售无籽八月桔为研究对象,采用酶抑制率法测定果蔬表面的有机磷农药残留.选择BEW稀释比、浸泡时间、浸泡体积为自变量,...  相似文献   

12.
清洗是蔬菜加工的关键环节,对品质至关重要.采用自行研制的超声及气泡式清洗设备对消费量较大的叶类蔬菜(生菜)进行清洗,以洗净率和破损率为指标,对清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气泡式清洗在清洗时间40 s,洗菜量500 g条件下,生菜洗净率达到100%,此时破损率为12.89%;采用超声清洗时,在频率68 kHz,功率900 W,时间40 s,洗菜量750 g条件下,生菜洗净率为100%时,破损率为9.62%.可见当清洗时间相同,洗净率均达到100%时,超声清洗方式的洗菜量增加50%,破损率降低25.4%.因此,超声清洗方式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3.
田耿智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27):112-116
通过分析基地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现状,初步对201个样品中检出的16种农药残留分别开展暴露风险评估和预警风险评估。在268项暴露风险评估结果中,有119项食品安全指数(IFS)大于1(占44.40%),基地蔬菜水果中烯酰吗啉、甲维盐、噻虫嗪残留对人体健康安全,其余13种检出农药均应列入风险管理范围、加强风险监测;基地的瓜类、芸薹属类、根茎、薯芋类、叶菜类、茄果类、豆类蔬菜和食用菌都存在不可接受的农药残留风险,只有基地水果安全状态很好;甲霜灵在茄果类蔬菜上风险可以接受,吡虫啉在豆类蔬菜上的风险基本能够接受。在预警风险评估中,超标农药除克百威残留存在中度风险外,吡虫啉、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毒死蜱、氧化乐果均为低度风险;其余检出未超标农药都存在低度风险;中度风险农药克百威和低度风险农药氧乐果、毒死蜱等禁限用农药应作为重点监控对象。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蔬菜中农药残留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贵州省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现状,2006~2012年,采用色谱法,对贵州省9个市(地、州)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农贸市场、超市、蔬菜批发市场等地抽取的各类蔬菜4835个样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006~2012年贵州省有机磷类农药残留超标率由8.74%下降到1.40%,总体呈下降趋势,蔬菜农药残留情况逐年好转;蔬菜农药残留检出率、超标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农药检出种类从高毒、禁用农药向低毒的毒死蜱、氯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百菌清等农药转变;白菜类、绿叶菜类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较最高,豆类蔬菜和瓜类蔬菜农药残留率较低。针对贵州省蔬菜中的农药残留现状做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中国蔬菜农药残留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了解中国蔬菜中农药残留的研究热点、概况及进展,以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检索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年度载文量、发文作者及主要产出机构、基金项目、下载量及被引频次等方面对1994—2013年间中国蔬菜中农药残留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这20年间发表的相关文献量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沈阳农业大学、潍坊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广东省深圳市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站、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研究或检测机构是中国蔬菜中农药残留研究的主体;目前中国蔬菜中农药残留研究热点是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该领域论文的下载率达到99.9%,表明蔬菜中农药残留问题受到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6.
卢珍萍  田英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24):131-137
农药的使用对农作物,尤其是蔬菜和水果的害虫防治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不合理的农药使用会带来农药残留超标、环境污染等问题。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蔬果中农药残留的情况有所不同。因此,本研究分析了近10年中国四大经济区域蔬果中的农药残留现状以及在不同蔬果类型、购入来源和季节情况下的农残差异,探讨了去除蔬果中农药残留的家庭加工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和蔬果中农残的有效去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药在蔬菜中的残留动态及降解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寻找有效降低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方法,促进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本研究选用百菌清、氰戊菊酯、乐果3种使用广泛、具有代表性的农药为试验材料,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上农药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施药当天氰戊菊酯、乐果、百菌清3种农药在生菜中的残留量要明显高于番茄,分别高出42.9%、44.9%、57.8%,第7天3种农药在番茄和生菜的残留量分别为154~285μg/kg、258~528μg/kg。施药当天乐果、百菌清、氰戊菊酯3种农药在大棚中芹菜上的残留量较露地分别高出2.9%、7.1%、6.0%。在5~20天期间露地芹菜的农药降解速度也明显高于大棚。氰戊菊酯的沉降试验表明:1天内沉降量为农药用量的8.77%~19.64%。农药在蔬菜上的起始浓度与蔬菜食用部分表面积比有关;大棚蔬菜的农药降解速度要明显慢于露地蔬菜农药的降解速度;农药的沉降现象是影响大棚农药残留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08年每季度采集武威市蔬菜生产基地蔬菜,共150份样本,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中18种有机磷、13种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结果表明,禁用、限用农药甲胺磷、甲拌磷、六六六、DDT是影响本地区蔬菜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辛硫磷、乙酰甲胺磷等允许使用农药在露地蔬菜上风险较大,毒死蜱在茎类和叶菜类蔬菜中存在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9.
为了缩短用于蔬菜上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的酶抑制分光光度法的检测时间对抑制时间为10分钟时的最适条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新的最适条件确定标准,即保证酶的活性保持在一定的水平的基础上(0.1333 min-1 ≤k1 ≤0.2667min-1 [ 1 ]),选择抑制率(以甲胺磷为抑制剂)最高时的温度和pH值作为最适条件。确定了抑制时间为10分钟时的最适条件为:抑制温度47.0℃,pH值为7.7。进而在此最适条件下确定了新的检测结果判断标准:当酶抑制率≥58%时,蔬菜中含有某种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为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