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观察并检验‘紫嫣’郁金(Curcuma inodora‘Ziyan’)性状的稳定性、一致性及特异性,对从泰国引进的粉苞郁金(C.inodora)中筛选出的优良单株进行扩大繁殖和多年多点试验.2011-2013年的多点试验结果表明,筛选出的新品种性状稳定,具有株型紧凑、花期长、耐热性强、产花量高等特点.于2015年8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粤审花2015029),正式命名为‘紫嫣’郁金.‘紫嫣’郁金是一个适合于华南地区露地栽培、综合性状优良的花卉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采用复选圃自然杂种苗选优→优株栽培观察→初选大粒优株(包括筛选)→少量高接试验→入围复选→(包括品种对比试验和多点试栽)→决选→专家验收鉴定一审定的技术路线,对优系的适应性、抗逆性、早实丰产性、栗实经济性状等进行综合评价,选育出大粒优质、多抗新品种‘宝丰’,2010年通过了山东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良种编号:鲁SSV—CM009—2010。  相似文献   

3.
曹州国槐新品种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汇集了山东省林业厅1980年在全省各地选出的153个国槐优良单株、优良类型,并采用复幼繁殖技术获取了自根系。经过苗期测定和两次造林试验和多性状测定观察,最终选育出‘曹州槐1号’、‘曾州槐2号’、‘曹州槐3号’等3个国槐新品种。其材积生长量均超过对照56.5%以上,具有速生、干形通直、树皮光滑、抗性较强等优良特点,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4.
‘品霞’是北京植物园采用人工授粉方法培育的桃花新品种,其父本为‘白花山碧桃’,母本为‘合欢二色桃’。杂交育种及筛选于1994—1996年在北京植物园进行,杂交种子播种后于1998年首次开花,并发现一株粉色(69A)变异,花期明显早于母本,与父本的花期基本接近。经多年繁殖其性状稳定,适应性强,适宜在园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继2007年12月由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洲菊、百合研发与推广中心(成都)培育的百合新品种‘玉娇’、‘中华皇冠’首获国际植物新品种证书后,该中心培育的‘贵妃’、‘玲珑’、‘梦帆’三个百合新品种日前再次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登录证书。  相似文献   

6.
2015-2016年,在浙江省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苗木主产区、风景名胜区和城镇绿化区,采用LY/T1847-2009《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紫薇》品种性状调查方法,对紫薇品种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并对复色品种群进行了报道。调查并鉴别出22个品种,其中已见文献报道的10个,新品种有12个。调查发现‘紫扇映霞’L. indica‘Zishan Yingxia’,‘多花银边堇薇’L. indica‘Duohua Yinbian Jinwei’,‘彩绘’L. indica‘Caihui’和‘多瓣粉’L. indica‘Duoban Fen’等为观赏特性优异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为给花椒新品种选育提供试验依据,选取‘武选2号’‘武选3号’2个无刺优树嫁接繁育的无性系作为试验对象,与原品种‘大红袍’在物候期、植物学性状、叶片表型性状、果实表型性状及经济性状、皮刺表型性状等方面进行对照试验,结果表明:2个优树无性系其物候期、叶片表型性状、果实表型性状与对照基本一致,且皮刺明显减少,能够提早丰产,选育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出适合福建省延平区种植的百合切花新品种,对5个引种重瓣百合切花品种的生长周期、瓶插期、株高、花苞数量、病虫害表现、花茎硬度、叶烧表现等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冰美人’‘艾伦娜’的综合物候特征和生长性状明显优于‘爱人’‘红蜜糖’‘白雪公主’3个品种,抗病性强,茎杆硬度好,无叶烧表现,花苞直立,花型紧凑均匀对称,其中‘冰美人’瓶插期最长达23 d,‘艾伦娜’平均花苞数最多,白色品种‘冰美人’和红色品种‘艾伦娜’适宜在延平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山东林业科技》2008,38(2):98-98
由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财政厅联合下达,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承担的“杨树用材林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开发”项目(鲁科农字[2001]500号),于2007年12月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目引进国内外黑杨种质资源403个,在我省建立3处永久种质资源保存库。在对种质资源进行遗传评价的基础上,通过人工杂交和天然杂种F1子代选择,选育出鲁林1号(Populus×euramericana‘Lulin1’)、鲁林2号(Populus deltoides‘Lulin2’)和鲁林3号(Populusdeltoides‘Lulin3’)3个生长速度快、干形通直圆满、出材率高、材质好、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的优良杨树新品种。现场验收结果表明:新品种6年生生长量超过目前我省主栽杨树品种1107和中菏1号15%~20%,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培育纸浆材和胶合板等工业用材,可在我省杨树栽培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运用实生选种方法从欧洲花楸(Sorbus aucuparia)天然杂交播种苗中选育出晚花、黄皮、大果、小果等6个新品种,分别是红宝石欧洲花楸(Sorbus aucuparia ‘HongBaoShi’)、黄宝石欧洲花楸(S . aucuparia‘Huang-BaoShi’)、红玛瑙欧洲花楸(S .aucuparia‘HongMaNao’)、黄玛瑙欧洲花楸(S .aucuparia‘HuangMaNao’)、晚花欧洲花楸(S .aucuparia‘WanHua’)和黄皮欧洲花楸(S .aucuparia‘HuangPi’)。通过嫁接方法保持了新品种的特异性、稳定性和一致性,并建立了繁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对华南地区的竹节树(Carallia brachiata)、木荷(Schima superba)和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 × E.grandis)3个树种的枝、叶的含水率、粗灰分、粗脂肪质量分数、石油醚抽提物质量分数、热值、挥发性物质6项抗火防火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竹节树枝条和叶的含水率在3个树种中最高,叶片挥发物含量最少而枝条不含挥发物,叶片和枝条的粗脂肪含量和热值在3个树种中分别列最高和第二。竹节树与防火树种木荷的综合防火性能接近,远优于易燃树种尾巨桉,可作为优良的抗火树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以火力楠、木荷、油茶3种防火树种为研究对象,对各季节3种防火树种树枝、树皮、树叶的含水率、燃点、热值、灰分含量、粗脂肪含量、木质素含量、粗纤维含量等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分析,以评估不同树种在不同季节的燃烧性。结果表明:各季节3种防火树种树枝、树皮、树叶的含水率、燃点、灰分含量和木质素含量总体为木荷>油茶>火力楠;热值春季为油茶>木荷>火力楠,秋冬两季为火力楠>油茶>木荷;粗脂肪含量各季节均为火力楠>油茶>木荷;粗纤维含量各季节均为油茶>火力楠>木荷。研究结果为3种防火树种的防火效能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尾巨桉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当前尾巨桉苗木急需而种子繁殖易产生分化的现状,开展了尾巨桉扦插繁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轻基质与红心土各半混合作为尾巨桉扦插的基质能提高扦插生根率和苗木生长量;尾巨桉嫩枝扦插其生根率高于硬枝;质量分数为5.0×10-4的ABT-1生根剂能大幅度提高尾巨桉的扦插生根率。  相似文献   

14.
灰色关联分析在树种抗火性能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益和 《防护林科技》2007,(5):21-22,58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法,选择与抗火性能有关的含水率、粗脂肪含量、燃烧热值、燃烧速度、粗灰分含量、SiO2含量、点着温度、叶挥发油含量为评价因素,对毛栲、竹柏、苦楮、格氏栲、杨梅、闽粤栲、青冈栎、木荷、樟树、马尾松、杉木等11个树种的抗火性能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抗火性能最强的是木荷,其次是毛栲,最差的是马尾松和樟树。  相似文献   

15.
在广西黄冕林场采用Granier热扩散技术方法对人工纯林桉树、杉木和香樟的液流密度、液流通量、单株日均耗水量及耗水量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树种树干液流密度均与光合有效辐射有一致的变化规律和单峰曲线.综合分析显示桉树在3个树种中耗水能力最强,虽然香樟液流密度比杉木大,但因为边材面积最小,所以表现出耗水量最小,单株日均耗水量仅有桉树的0.5倍左右,而杉木虽然边材面积比桉树大,但耗水量并不高,仅为桉树的0.7倍左右;通过偏相关分析发现3个树种的液流通量均与光合有效辐射、水气压亏缺和空气温度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杉木和香樟液流通量与空气相对湿度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桉树表现不显著;通过多元线性分析发现3个树种的液流通量均与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有很强的线性相关关系.3个不同树种的耗水研究结果可为本地区造林树种选择的优劣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不同基质和施肥对尾巨桉组培苗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尾巨桉组培苗移植到容器袋时所用的基质、基肥品种及苗期追肥配方和浓度等进行全面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本地不同地点土质对桉树组培苗移植的成活率影响不明显;而使用不同的基肥对移植的成活率有很大的影响,以施用钙镁磷肥3kg·m-3的成活率最高,追肥是决定壮苗的关键,配方A3即浓度为300×10-6的磷酸二铵和硫酸钾的复合肥是尾巨桉移植苗追肥的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17.
尾巨桉木材的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多年的试验与探索,成功地利用尾巨桉木材生产出高质量的尾巨桉混凝土模板、实木地板,并总结出一套尾巨桉木材加工混凝土模板、实木地板的实用技术,可供生产企业参考。  相似文献   

18.
闽西尾巨桉造林及其生长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卢春英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2):21-26,30
对闽西尾巨桉造林成效进行全面调查,分析了现有林分的生长特点,探讨了不同地理位置、海拔高度、立地质量等级以及施肥次数等因素对尾巨桉生长的影响,总结了尾巨桉造林失败的原因,并提出了闽西今后发展尾巨桉造林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对广东廉江石岭林场5年生尾巨桉不同器官的燃烧特性因子、物质组成成分和营养元素等指标进行了研究,并做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5种器官去灰分热值在18.57~21.09 kJ·g~(-1)间,排序为叶片树枝树根树干树皮;去灰分热值和干质量热值、灰分相关显著,和粗纤维、粗蛋白、粗脂肪、全氮都显著相关,尾巨桉不同器官的热值受其物质成分及营养元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闽南沿海山地开展尾赤桉(9224)、雷林1号桉(SH1)、尾巨桉(EC4)和莫氏1号(M1)4个桉树无性系栽培试验,通过连续4 a的生长性状、适应性、抗风性以及生长潜力的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EC4速生性、适应性强,3.5年生林分平均树高、胸径达13.23 m和13.04 cm,且有一定的抗风能力,林相整齐,自然整枝能力强,生长潜力大,在闽南沿海山地可进一步推广应用;9224的速生性和生长潜力比EC4略差,但其适应性、抗风性以及生长潜力均较强,在闽南沿海山地也是一个可值得推广的品种;M1速生性较强但生长潜力小、抗风性差,在闽南沿海山地不提倡推广;SH1速生性很一般,生长潜力也小,但抗风性强,在闽南沿海台风多发区域可有选择地作为培育纸浆原料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