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甘肃省大麦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总结国内外大麦产业发展概况,结合对甘肃省大麦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了甘肃省大麦产业发展中的优势以及存在的机械化水平偏低、优质高产标准化技术整体偏低、产业化水平偏低等问题,并从加强大麦新品种的培育、加强对栽培技术研究、构架良好的大麦供销体系、加大对大麦产业的政策扶持等方面提出了今后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大麦作为酿造业一种重要的“制曲”原料,随着酿造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大麦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如何增强大麦产业竞争力、保障山西省大麦产业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产业化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通过阐述国内外大麦产业现状,找出国内与国外发达国家大麦产业在育种手段、技术研发推广体系、生产经营规模、专用品种研发、专业化生产程度以及农业补贴政策等方面的差距,着重分析山西省大麦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大麦产业化发展的潜力,提出增强大麦产业竞争力的一些思路与建议。分析认为,山西省大麦生产历史悠久,但一直被视为小杂粮范畴栽培,目前主要存在生产规模小、专用品种缺乏、栽培技术示范推广不足、研发基础薄弱、产供销机制不完善、研发与市场脱节等问题。山西省又同时拥有生态类型多样的生产潜力、作为酿造大省的市场需求潜力、大麦育种与技术研发潜力以及产学研相结合的探索实践潜力,提出结合酿造业大麦产业需求选育“制曲”专用型大麦品种、加大人才引进和科研设备购置、加快新种质引进创新与分子育种研究力度、加大政策与财政扶持力度、探索多种协作关系、建立产业化经营模式等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以促进山西省大麦产业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大麦是主要的栽培作物之一,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在大麦栽培过程中,大麦遗传育种工作是影响其栽培面积和栽培方式的关键因素之一。相对于大麦的栽培历史,国内外的大麦遗传育种工作起步较晚,从常规育种方法到花药培养技术,再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大麦遗传育种技术的发展,使大麦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大麦遗传育种技术在大麦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大麦育种实际对大麦遗传育种技术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4.
学科带头人:黄剑华,研究员,博士。现任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大麦产业技术研发中心遗传育种岗位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006年获“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相似文献   

5.
大麦白粉病是世界各国大麦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大麦的产量、品质,进而影响大麦产业的发展。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综述了大麦(青稞)白粉病抗病性鉴定方法及主要成果,以期为大麦(青稞)抗白粉病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福建省大麦育种的现状,指出20多年来福建大麦育种取得明显进展,育出了莆大麦4号、闽诱3号、闽麦06、闽麦02、莆大麦5号、莆大麦7号等良种。这些良种产量提高、千粒重增加和抗白粉病能力增强,但大麦育种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作者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今后的育种目标、技术路线和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世界啤用大麦生产、消费和品种使用状况及我国啤用大麦生产和育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我国啤用大麦生产的初步设想,即加强啤用大麦应用基础研究,选定宜种啤用大麦区域,实行啤用大麦品种有偿使用制,建立啤用大麦育种、生产、消费三位一体体系。  相似文献   

8.
2009—2010年大麦产业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概述了2009年国内外大麦生产与贸易现状、国内外大麦生产技术研发进展以及国内大麦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了2010年大麦产业发展趋势。2009年我国大麦面积和产量分别为1.4×106 hm2和5.5×106 t,取得4项省部级奖成果、3个品种授权和8项专利公告。我国大麦产业主要存在优质专用大麦育种效率较低、生产栽培技术滞后、食用和饲用加工技术缺乏、产供销流通环节混乱等问题。建议政府重视大麦生产、建设大麦优势产区、形成产业链共赢合作关系、加快培育优质专用大麦新品种、加强栽培与食品加工技术研发,促进大麦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甘肃农业科技》2009,(5):F0003-F0003
周宽基,男,1963年5月生,甘肃省永登县人,研究员。1984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农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到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从事小麦育种研究至今。现任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杂交小麦育种研究室主任,2000年2-8月,应邀赴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进修学习。2002—2006年在职攻读兰州大学分子生态学专业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国家标准分析方法 ,对甘肃省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大麦、玉米、糜子、谷子、蚕豆、高粱、马铃薯15 77份种质资源材料进行了品质分析 ,确定了甘肃省主要粮食作物种质资源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变化范围和平均含量 ,并筛选出一批优质资源材料 ,为我省农业生产和育种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甘肃农业科技》2009,(6):F0002-F0002
文国宏,男,汉族,1966年11月生,甘肃定西人,研究员,中共党员。1986年毕业于临洮农校农学专业,1992年取得农学专业大专学历,2001年取得农学专业本科学历。现任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遗传育种室主任,甘肃省马铃薯产业专家组成员,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甘肃省马铃薯专用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团队骨干成员。  相似文献   

12.
岳子惠  王瑞  李先德 《农业展望》2014,(3):42-46,66
在描述安徽省大麦生产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对安徽省大麦主产区典型农户的生产成本收益实地调查资料,分析了大麦种植的特点、品种和销售市场,详细比较了小规模种植户和大规模种植农户生产大麦的成本收益情况。针对大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科研基础薄弱、比较收益低、产销脱节等问题,建议政府加大育种和栽培管理技术方面的科技投入,扶持大麦生产专业合作社,鼓励订单农业,以充分发挥安徽省生产大麦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苹果产业成本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渤海湾产区和西北黄土高原产区作为农业部确定的苹果优势区域,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已经分别占到全国的85%和90%左右。西北黄土高原的核心产区甘肃省苹果种植面积排到了全国第三位,本文对渤海湾产区中的山东省、西北黄土高原产区中的甘肃省以及全国平均的苹果产业的成本构成进行全面比较分析,研究甘肃省苹果产业在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提出了今后甘肃省苹果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1甘肃苹果生产概况甘肃苹果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初步形成了以平凉为中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家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建设统一要求和2009年2月上旬国家大麦产业技术体系启动会议的分工安排,青稞生产栽培岗位专家(团队)与西宁、西藏和甘孜三个试验站一起完成了青藏区域青稞生产现状的基础(通信)调研。调查内容包括青稞生产与技术应用现状、生产设施与设备、产后加工与产品开发以及产业区建设现状和产业效益(经济、生态)提升等技术需求,大麦育种科研现状与资源技术需求等;  相似文献   

15.
大麦作为早期驯化的谷类作物,因其早熟和高度抗逆性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种植。作为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谷类作物,其新品种的选育对人们生活的改善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大麦育种与栽培的回顾,结合多年的大麦育种实践,对山西省冬性大麦育种技术和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展望了未来冬大麦的发展趋势,旨在对山西省冬大麦育种与栽培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杨天育,男,汉族,1968年10月生,甘肃渭源县人,中共党员,副研究员。1990年6月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农学系,获农学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到甘肃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工作,1999年考取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所植物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2002年7月获理学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17.
《甘肃农业科技》2008,(10):F0003-F0003
王世红,男,汉族,1970年7月生,甘肃宁县人,理学硕士,副研究员。1995年6月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农学系,获农学学士学位,同年被分配到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原粮食作物研究所)工作至今。2000年10月晋升为助理研究员,2003年在职攻读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植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学位,2006年6月获得理学硕士学位。2006年11月晋升为副研究员。现主要从事春小麦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的育种、栽培、生产等离不开气候因素的影响,而甘肃省天水市位处于西秦岭山地和西北内陆黄土高原的交界处,每年平均平均气温为9~13℃,育种有大量的冬小麦,其种植面积约为粮食作物总种植面积的六成之上,为了提高冬小麦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本文将对甘肃省天水市冬小麦在干旱气候条件下的适应性进行研究,为天水市冬小麦的育种、栽培、生产等提供科学的数据。  相似文献   

19.
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而种子产业的核心是优良种源。上海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黄剑华等人用一种新的大麦育种技术,培育出优质多产大麦品种"花11",这是国际上首例运用单倍体细胞工程技术育成的谷类新品种。该项目获得上海市  相似文献   

20.
王鹤卿教授简介王鹤卿.女,作物遗传育种暨植物学教授,1931年11月生于河南温县,1957年毕业于华中农学院农学专业,现为院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大麦研究室主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生导师。全国作物学会、大麦学会会员。湖北省农学学会、植物学会会员。1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