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花蕙兰(Cymbidium.faberi)原生种主要分布在低纬度、高海拔地区,附生在树干或岩石上。其生长环境的特点是冬季无严寒,温度在8~10℃以上;夏季温和无酷暑,最高温度多在25~27cc,喜欢湿润、通风良好的环境。大花蕙兰最适生长温度要求一般为25~28℃,当夏季温度高于30℃时,将明显影响大花蕙兰的花芽分化。因此,大花蕙兰人工栽培,通常都要依赖于温室大棚进行栽培。  相似文献   

2.
大花蕙兰又称虎头兰、喜姆比兰和蝉兰,兰科、兰属植物,是对兰属中通过人工杂交培育出的、色泽艳丽、花朵硕大的品种的统称。大花蕙兰原产亚洲热带和亚热带高原,性喜凉爽高湿的环境,生长适温为10~25℃,开花期在2—3月。越冬温度在15℃左右时,植株叶片绿且有光泽,开花提前到1—2月,以供应春节市场。大花蕙兰的组培苗要经过2.5~3a的营养生长,才能够进入生殖生长,进行花芽分化和发育,进而开花。因  相似文献   

3.
大花蕙兰(Cybidiumglandiflorium)又称虎头兰、西姆比兰,常绿多年生附生草本,是兰科兰属中的一部分大花附生种类及其杂交种。大花蕙兰原产亚洲热带和亚热带高原,是世界五大重要商品兰花之一,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为了加速繁育速度,缩短育种周期,在大花蕙兰的工厂化育苗中常采用组织培养的方式,且一般是通过诱导原球茎及原球茎的增殖和茁的分化以达到快速繁殖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湖北兰科植物的分布及其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科植物在湖北省的分布集中在西南部以及东南部分地区,以大别山南部、神农架林区及鄂西为辐射中心形成一个狭长区域,常为亚热带植物群落中的伴生种,垂直分布在海拔300~2900m的范围内。在调查中出现的32属51种兰科植物中有41种地生兰、7种附生兰和3种腐生兰,地生兰中以兰属植物中的春兰、蕙兰分布最广,生长在松科、山毛榉科、蔷薇科、杜鹃科等构成的植物群落中,生活型为真地下芽植物。  相似文献   

5.
大花蕙兰栽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花蕙兰又称东亚兰、虎头兰、喜姆比兰,植物分类学上属兰科(Orchidaceae)蕙兰属(Cymbidium),原生种约70余种,经多年人工杂交和选择,培育出数以千计的优良栽培品种,多数为地生、半地生,少数为附生种,属多年生草本复茎兰类。根据其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分为大花种和小花种,大花种原产于马来半岛、喜马拉雅山、印度、缅甸、泰国,  相似文献   

6.
大花蕙兰是兰科兰属中的一部分大花附生种类及其杂交种,它是一种名贵的气生兰,具有雍容华贵的外型。深受国内外兰花爱好者的欢迎,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对大花蕙兰的各个季节栽培管理技术及花期调控的特殊管理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正>大花蕙兰又称虎头兰、西姆比兰,是兰科兰属中大花附生兰类。它叶长碧绿,花姿粗犷,豪放壮丽,是世界著名的"兰花新星"。它同时具有国兰的幽香典雅,洋兰的丰富多彩,在国际花卉市场十分畅销,深受花卉爱好者的倾爱。形态与习性大花蕙兰是兰科兰属(Cymbidium)的常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假鳞茎椭圆形,粗大。叶长50~80 cm,叶宽2~4 cm,株  相似文献   

8.
大花蕙兰生物学特性及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花蕙兰又名虎头兰、喜姆比兰和蝉兰,为兰科兰属植物。大花蕙兰叶长碧绿,花姿粗旷,豪放壮丽,是世界著名的兰花新星。大花蕙兰中大型植株的品种  相似文献   

9.
大花蕙兰又称东亚兰、虎头兰、喜姆比兰,植物分类学上属兰科(Orchidaceae)蕙兰属(Cymbidium),现在栽培的大花蕙兰多为人工杂交种,所以大花蕙兰的园艺品种非常丰富。大花蕙兰以其植姿雄伟,花朵硕大、颜色丰富多彩(红、黄、白、绿、紫及复色)而为人们所喜爱,成为年销花的新宠。  相似文献   

10.
大花蕙兰(Cymbidium spp.)又称虎头兰、西姆比兰,是兰属中大花附生种类。花瓣宽,花形规整,花朵丰满,色泽鲜艳而丰富,花茎直立而坚挺,花朵数目多,花期长,生长健壮,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每年春节前后大花蕙兰开花,花期持久,是深受各国人民喜爱的一种洋兰,在我国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大花蕙兰(cymbiumhooke-rianum Rchb)为兰科兰属大花和中花型的附生种类。其植株优美,花期长,花朵硕大,花型整齐,色彩艳丽,在国际花卉市场十分畅销。我国的大花蕙兰主要靠进口,国内仅少数企业生产大花蕙兰。为了加快大花蕙兰的发展,我们于2002~2004年开展了大花蕙兰的引种、育种、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及栽培技术研究,经过3年的研究,已初获成功。现将大花蕙兰的组培苗移栽及成苗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组培瓶苗的移栽1.1基质准备将干净的松树皮煮沸,并完全煮出松脂后,放在清水里浸泡1~2d;然后取出在太阳下晒干,碾碎至适合幼苗种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为了加强对蕙兰自然种群的保护,分析在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野生蕙兰适生区的分布范围及影响因素,对蕙兰自然种群的保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以野生蕙兰379个分布点的数据为数据源,借助MaxEnt模型和ArcGIS平台,以SSP2-4.5为温室气体排放模式,对当前和未来58 a我国野生蕙兰潜在适生分布区进行预测和分析,筛选影响野生蕙兰分布和迁移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当前野生蕙兰的适生区面积为282.132×104km2,主要分布在(22°~40°N,95°~122.4°E)的区域。(2)最干季度均温、气温季节性变动系数、最干季度降水量是影响野生蕙兰分布和迁移的主要限制性气候因子,在最干季度均温达到10℃、气温变动系数标准差为800、最干季度降水量达到200 mm时,野生蕙兰出现的概率最大;土壤密度、土壤pH、海拔和坡度是影响野生蕙兰小尺度区域生长分布的关键因子,野生蕙兰适宜生长的土壤密度为1.7~1.8 g/cm3、土壤pH为5.4~6.0,坡度15°~35°。(3)在气候变暖的情境下,野生蕙兰适生区总面积将增加到297...  相似文献   

13.
大花蕙兰(Hybrid Cymbidium)为兰科兰属(Cymbidium)植物的杂交种,多数具有独占春、虎头兰、美花兰、黄蝉兰、地旺兰等血统。目前已经成为五大盆栽兰花(大花蕙兰、蝴蝶兰、石斛兰、卡特兰、中国兰)之一,也是重要的切花兰花种类之一。目前,中国大花蕙兰品种的选育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亲本及生产上应用的品  相似文献   

14.
大花蕙兰又名虎头兰、喜姆比兰和蝉兰,为兰科兰属植物。大花蕙兰叶长碧绿,花姿粗旷,豪放壮丽,是世界著名的兰花新星。大花蕙兰中大型植株的品种常作切花,较小型植株的品种常作盆栽。既具有国兰的幽香典雅,又有洋兰的丰富多彩。在国际花卉市场上十分畅销,深受花卉爱好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贵阳市野生兰科植物观赏种类资源,为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兰科植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样方法和线路调查法,在不同季节分别对贵阳市野生兰科植物进行调查.参考相关文献,编制完成兰科植物名录,结合野生兰科植物花、叶及假鳞茎和资源状况、生境特征筛选出观赏种类,并就其分布格局、分布点、垂直分布范围、观赏价值、生态适应型、生长环境、应用形式进行分析.[结果]贵阳市野生兰科植物观赏种类主要分布在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花溪区、乌当区及清镇市的边远乡镇;分布于1~2个点的有13种,3~10个点的有13种,10个点以上的有5种,分布点最多的是金兰,有41个点,其次是春兰有35个点;选出用于分析的观赏种类11属31种,分别占贵阳市野生兰科植物总属数(34属)及总种数(80种)的32.35%和38.75%,其中附生型14种、地生型15种、地生或附生型两种;多数种类观叶和花,少数种类观赏假鳞茎.[结论]大部分贵阳市野生兰科观赏植物分布范围极其狭窄,其生境具有特殊性,可模拟其原生地的环境用于室内壁墙悬挂、盆栽观赏、山石点缀.  相似文献   

16.
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采用样线法对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兰科植物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调查显示,化龙山共有兰科植物37属66种,1亚种,其中分布广泛的种有蕙兰、银兰、三棱虾脊兰等,分布种类较多的属有虾脊兰属、斑叶兰属等。从生境上看,化龙山兰科植物主要分布生境较好的阔叶林下。分析提出了化龙山兰科植物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大花蕙兰是兰科兰属中的一部分大花附生种类及其杂交种.是世界上栽培最普及的洋兰之一.仅次于卡特兰和蝴蝶兰。它是一种名贵的气生兰.具有雍容华贵的外貌.色彩鲜艳的花朵.享有“兰花皇后”的美誉。大花穗兰株型紧凑美观,花色有洁白色、金黄色、黄色、绿色、粉红色、玫瑰色等适合不同层次人的品味需要。花型艳丽多姿。豪华壮观。气派非凡。花期在冬、春季节适逢农历春节.观赏期可长达3个月左右。深受人们喜爱。鉴于此。加强大花蕙兰离体培养繁殖技术的研究.探索通过组织培养加快大花蕙兰繁殖速度和提高繁殖系数.解决目前市场供不应求很重要。我们通过研究试验现已探索出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组织培养快繁体系.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培育大批商品苗.促进大花蕙兰的工厂化生产。现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贵阳市兰科植物多样性及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0要2013 年野生兰科植物资源调查为背景,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贵阳市野生兰科植物的种类组成、多样性特征、地理区系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物种种类组成丰富,共有兰科植物80 种,分属34 属,以兰属种类最多、占16.25%,绶草属、瘦房兰属、短瓣兰属等23 属各占1.25%;(2)分布范围广泛,涉及在黔中6 大植被类型,但多集中分布在海拔800~1 200 m 的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的地段;(3)生活型组成齐全,以地生兰和附生兰为主,有地生兰48种,占总种数的60%,有附生兰(包括半附生)29 种,占总种数的36.25%,腐生兰仅3 种,占总种数的3.75%;(4)区系组成丰富,可划分为10 个类型和1 个变型,以热带成分为主,温带成分次之;特有种类比例较大,中国特有2 属、24种,占总种数的5.88%、30.00%;(5)受危种类多,近危36 种,易危33种,濒危8种,极危1种,无危仅有2种。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附生兰的物种组成、分布及与生态因子的关系,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中的鹦哥岭地区的附生兰进行了调查,采用CCA探索了环境因子对物种组成的影响,计算了各环境因子对物种组成的总效应和净效应,并分析了附生兰物种丰富度和多度在不同环境梯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 所选9个环境因子共解释了物种组成变异的7.8%,其净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植被类型、树皮类型、年平均气温、每月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平均值、最干月降雨量、海拔、郁闭度、坡向、坡度,仅坡度的净效应未达到显著。(2) 随海拔升高,附生兰物种丰富度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中低海拔段(700~900 m)物种最丰富,附生兰多度呈现出递增的趋势;缓坡地段,附生兰物种丰富度与多度均较高,阳坡和半阳坡的附生兰物种丰富度与多度较阴坡与半阴坡少;粗糙的树皮更易着生附生兰,覆盖物为树皮上的附生兰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多数附生兰倾向于生长在弱光环境中;低地雨林中附生兰物种最丰富,热带针叶林中的附生兰具较高的优势度;附生兰倾向于分布在较低的气温、每月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差值在(7.8~7.85)℃之间的生境中;在降雨量较多的环境中,附生兰物种丰富度和多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澳洲坚果原产于澳大利亚,属山龙眼科,坚果属植物,常绿乔木.根系分布浅,抗风能力弱,适生气温10~30℃,最适宜气温15~30℃,低于10℃或超过30℃对坚果生长不利.年降雨量在1 000~200mm的地区种植生长,结果较好,降雨量在1000mm,或干旱地区种植植株生长慢,果实变小,发育不良,落果严重.在风大地区易被风吹折断,故不宜种植.澳洲坚果适宜在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排水良好、pH5~6的疏松土壤中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