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日来,安徽农垦龙亢农场农业科技部门全力以赴抓好大豆科研实验工作。龙亢农场今年承担的大豆实验100亩,包括:黄淮海夏大豆区域试验2组20个品种、黄淮海夏大豆生产试验1组3个品种、安徽省夏大豆区域生产试验3组12个品种、安徽省夏大豆区域试验2组19个  相似文献   

2.
《农家顾问》2011,(5):35-36
荆豆3号湖北荆州农业科学院育成的大豆品种。2010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属夏大豆早熟品种,适于湖北省作夏大豆种植。品质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测定.  相似文献   

3.
<正>夏大豆的种植环境是比较复杂的,我国夏大豆的种植区域并不广泛,现在我国经过研究,提出了夏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为夏大豆产量的提高提供了可行性建议。一、品种的选择影响着夏大豆产量的因素有很多,种植区域的气候、耕作条件、自身的遗传性、栽培条件和土壤等,这些因素对夏大豆的种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选择优质的夏大豆品种,这样的大豆在种植的时候,才能够达到稳产、丰产的效果,主要表现在早熟、中大粒多、适合机收、抗渍害、抗倒等特点。二、播种  相似文献   

4.
夏大豆是泽州县继小麦之后的第二大主要粮食作物,抓好夏大豆生产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至关重要。近年来,泽州县在开展夏大豆高产创建活动中,针对生产中存在的品种退化、技术老化等问题,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进行再夺高产的技术探析,找到了应该选用的品种和配套的技术措施,为全县夏大豆再夺高产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夏大豆丰产增效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品种类型、栽培密度和种植方式3个因素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是夏大豆产量及各农艺性状的主要影响因素;3因素对夏大豆产量影响强度的顺序是品种类型〉栽培密度〉种植方式;在本区生态条件下,获得夏大豆最高产量的理论组合为:品种为有限类型沧豆6号,栽培密度2.4万秭/hm^2,种植方式为行距40cm。  相似文献   

6.
<正>与春大豆相比,夏大豆生育期间的温、光、水等条件有很大差异,这些环境因素会影响夏大豆的生长,进而影响夏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湖南夏大豆在油菜、麦类等冬播作物收获后的稻田或田埂上种植,或与玉米套作,一般于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秋季成熟。根据夏大豆品种特性和生长期间的气候特点,夏大豆栽培关键技术如下。选择适宜品种为了保证夏大豆与冬播作物在茬口安排上不矛盾,不影响下茬冬作物适  相似文献   

7.
凤阳县夏大豆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江淮丘陵地区夏大豆的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肥料运筹、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指导夏大豆大田生产。  相似文献   

8.
相关性分析在大豆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为夏大豆育种及其在农业生产上农艺措施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以区域试验大豆品种为供试材料,对夏大豆区试品种的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单株粒重、单株粒数、每荚粒数和抗倒性是影响夏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结论]选择综合农艺性状好的品种是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春玉米后期套种夏大豆不同种植模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为春玉米合理套种夏大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夏大豆主推品种桂夏1号和玉米品种正大619为供试材料,于2011年在广西3个有代表性的夏大豆产区进行春玉米套种夏大豆不同模式试验,研究适宜与春玉米后期套种夏大豆的最佳种植模式.[结果]垄上双行种植平均产量最高为2754.87 kg/ha,垄沟单行种植(CK)平均产量为2466.57 kg/ha,最低为垄上双行隔行种植,产量为2160.70kg/ha.[结论]春玉米后期套种夏大豆最为适宜的种植模式为春玉米后期垄上双行套种夏大豆.  相似文献   

10.
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宿松县自然条件及2009、2010年大豆生产、品比、品种观察等试验,确定了宿松县夏大豆的产量指标及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为夏大豆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麦茬夏大豆是广大黄淮海地区的传统耕作模式,近年来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麦茬夏大豆产量出现减产现象。从麦茬处理、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增施有机肥、田间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麦茬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重点介绍淮北地区夏大豆旺长、干旱落花、症青、品种等高产限制因子,提出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的应对措施,以期为夏大豆高产种植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淮北夏大豆面积占全省的70%,由于采用传统的栽培方式,大豆单产水平长期徘徊在80公斤左右。1986年以来,我们在本场进行了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1988年4亩、300亩夏大豆田亩产分别达212.8公斤和171.2公斤。其关键栽培技术如下。 (一)因地制宜,优化品种 淮北地区种植夏大豆历史长,品种多、乱、杂,退化现象严重。要获得高产,必须优化品种,稳定推广良种面积。根据洪泽农场农科所区试及其他区试18个点次示范结果  相似文献   

14.
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华夏5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夏5号是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大豆课题组利用高蛋白春大豆品种桂早1号为母本,从巴西引进耐酸铝低磷品种巴西8号(CONQUISTA)为父本有性杂交,采用混合摘荚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2009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平均生育期101 d,属夏大豆中晚熟品种,2004—2005年参加国家热带亚热带地区夏大豆区域试验,其中在广州、英德、茂名、惠州4点平均每667m2产量208.91 kg,比对照种埂青82增产25.40%;2006年参加国家夏大豆生产试验,广东3点平均每667m2产量173.32 kg,比对照种增产31.47%。适宜在广东全省夏秋大豆种植区推广种植,该品种是广东省审定的第1个夏秋大豆高蛋白质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淮北地区夏大豆生育进程及其生育特点,结合该地区的生态特点,从选用品种,增施肥料、田间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夏大豆单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与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筛选适合沧州地区玉米-大豆间作的大豆适宜品种,在2行玉米、3行大豆间作模式下,研究了夏玉米间作不同品种大豆对夏玉米和大豆光合特性、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玉米的叶片SPAD值、穗位叶叶面积和光合速率均显著玉米单作;间作大豆的叶片SPAD值和光合速率均其对应品种的大豆单作;经济效益顺序为玉米-大豆间作玉米单作大豆单作,玉米-大豆间作的经济效益较玉米单作或大豆单作显著提高,适宜玉米-大豆间作的大豆品种为沧豆6号、沧豆10号和冀豆12。建议在沧州地区推行玉米-大豆间作模式,适宜间作的大豆品种为沧豆6号、沧豆10号和冀豆12。  相似文献   

17.
皖北地区夏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科学播种、合理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皖北地区夏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地区夏大豆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科学播种、合理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皖北地区夏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地区夏大豆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科技动态     
早熟高产夏大豆品种——中豆33中豆33系中国农业科学油料作物研究所用油92-570与鄂豆4号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极早熟夏大豆新品种。2005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年被列为湖北省大豆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20.
对261份南方夏大豆材料及其中55份高产夏大豆材料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品质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湖南,通过对夏大豆生育期、株高等农艺性状以及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等产量性状的调控,可以选择出高产夏大豆品种;高产夏大豆在生育期、株高等农艺性状,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等产量性状上趋于一致性,调控农艺性状对育种有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