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水竹无性繁殖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田间试验观测结果表明 :不同ABT处理浸泡水竹竹鞭 ,其育苗成活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其中以ABT 3号 50× 10 - 6 溶液浸泡 8h效果最佳 ,成活率达 85%以上。在不同育苗技术因子中 ,以壮龄鞭 (2~ 4年生 ) ,粗鞭 (直径≥ 0 6cm)和覆土厚 3~ 5cm为最佳组合。影响其成活率因素的主次顺序为 :鞭龄 >鞭径 >覆土厚度  相似文献   

2.
角竹埋鞭繁殖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角竹埋鞭育苗中的鞭段长度、竹鞭年龄、吲哚乙酸处理竹鞭与角竹的成活率、成竹生长状况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0cm和40cm鞭段的成活率、新竹地径、高度与20cm鞭段比较均具有极显著差异,而60cm、40cm之间无显著差异。3年以上鞭龄的成活率比1、2年鞭龄的极显著地降低。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对新竹高度、新竹数、新鞭长度和鲜重有极显著影响,而对新竹地径无显著影响。在角竹埋鞭育苗中,选取40cm长的1~2年生鞭段,并用200ppm吲哚乙酸浸鞭处理,育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对水竹种子特性和实生苗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水竹种子长4~4.5mm直径1.0~1.3mm当年发芽率52%~60%,在室温干藏隔年发芽率达51%。(2)1年生实生苗高在40cm以上,地径0.2~2mm竹鞭长30~160cm,根系发达。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优良观赏、材用、笋用竹种紫竹高效培育提供科学依据,以紫竹种苗林为对象,开展了地下鞭系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紫竹地下鞭系分布浅,分布于20 cm土层内,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鞭段数和鞭长分布比例均差异极显著,0~10 cm土层的鞭段数、鞭长分别占总鞭段数、总鞭长的90.30%、92.23%。不同年龄竹鞭平均鞭径无显著差异,2年生和3年生竹鞭鞭长差异不显著,均显著地高于1年生竹鞭鞭长。1~3年生竹鞭侧芽数无显著差异。不同年龄竹鞭平均鞭段长、平均鞭节长无显著差异,1~2年生竹鞭鞭段平均侧芽数差异不显著,均显著地高于3年生竹鞭;0~10 cm、10~20 cm土层1~3年生竹鞭鞭段数、鞭长的分布比例差异显著,1年生竹鞭100%分布于0~10 cm土层中。2年生竹鞭平均鞭径、平均鞭段长、平均鞭节长和鞭段平均侧芽数均差异不显著,鞭长、鞭节数和侧芽数差异显著或极显著。3年生竹鞭平均鞭径、侧芽数、平均鞭段长、平均鞭节长和鞭段平均侧芽数差异不显著,鞭段数、鞭长和鞭节数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金镶玉竹埋鞭育苗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具有密集饱满鞭芽的1~3年生金镶玉竹竹鞭,采用埋鞭繁殖方法,探讨温度、植物生长调节剂、竹鞭自身特性等对金镶玉竹育苗的影响。结果表明:金镶玉竹鞭段鞭芽萌动及出笋的最适温度均为18℃,其萌芽率、出笋率分别为93.11%、81.83%;直径2 cm、鞭龄2 a的竹鞭埋鞭繁殖的鞭段成活率最高,为63.33%;长60 cm的鞭段经过300 mg.L-1的ABT生根粉溶液浸泡后的出笋系数最高。鞭段长度、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型及浓度是影响金镶玉竹埋鞭繁殖成功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高节竹竹鞭空间分布及其数量特征,揭示高节竹地下竹鞭生长规律,为高节竹林分更新提供理论依据,以高节竹成熟林分为材料,在林分内设置标准地,在标准地内布设样方,采取挖掘法调查竹鞭空间分布及其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在0~30 cm土层中竹鞭重量为4 252.07 g·m-2,占总鞭重的99.57%;3 a生竹鞭鞭长最长为305.72 cm·m-2,占总鞭长的23.18%;6 a生竹鞭平均节间长最长为4.83 cm2壮芽主要着生在1~3 a鞭龄鞭段上,占99.04%;休眠芽主要着生在1~3 a竹鞭上,占85.71%;死芽主要着生在3~5 a竹鞭上,占84.44%;笋芽主要着生在2~3 a竹鞭上,占75.00%。高节竹竹鞭集中分布在0~30 cm土层中,壮龄鞭鞭长最长、老龄鞭平均节间长最长、壮龄鞭平均鞭径最大,壮芽、笋芽及休眠芽主要分布在1~3 a鞭上,死芽主要分布在3~5 a鞭上。  相似文献   

7.
毛竹与肉桂混交造林和裸地种竹对比试验表明两种造林模式的母竹成活率均在80%以上;混交林母竹成活率、母竹当年出新竹的频率分别比裸地种竹高8%、9.7%;新竹发生株数、高度、冠幅、枝盘数、平均竹鞭数、竹鞭长度、平均鞭径、平均鞭幅等混交造林明显大于裸地种竹,而1 m长竹鞭节数、竹鞭分布深度则是混交造林小于裸地种竹;同时混交后,肉桂第3年树高就达到1.74 m,胸径3.2 cm,优于肉桂纯林.  相似文献   

8.
菲白竹埋鞭育苗繁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菲白竹的地下茎(竹鞭)进行埋鞭育苗,并对其装盆时间、装盆基质、不同年龄竹鞭和不同生根剂的处理组合试验对比观察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看,以2月上旬装盆为最好,每盆平均分枝数量2月比3月和9月分别增长56.70%,108.94%,平均叶片数也分别增长48.31%,138.90%,苗高平均生长量增长30.68%和61.97%;(2)在选用基质上,平均每盆分枝数,泥炭土 营养土比营养土与泥炭土组合分别增长50.61%,100.81%,平均叶片数量增长42.66%,56.05%,苗高平均生长量增长28.98%,63.31%;(3)在鞭龄上,以1年生的竹鞭萌发力最强,长成的新竹健壮,叶片数量较多,2年生竹鞭萌发次之,3年生竹鞭发笋能力弱;(4)在选用生根粉处理上,以200×10-6ABT 2号生根粉溶液处理,成活率最高达95.30%较200×10-6ABT 1号生根粉溶液处理成活率高出10.5%,较吲哚乙酸、萘乙酸和对照分别高出23.3%,27.3%和38.6%;须根长度分别长1.0,2.1,1.8,2.3 cm;生根平均分别提早4,7,9,11d。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采挖鞭笋与不挖鞭笋之间6 a后地下竹鞭鞭径变化的分析,结果显示:鞭径为1.9 cmd≤2.5 cm的鞭段数减少22.22%;2.5 cmd≤3.0 cm的鞭段数增加22.03%;≥3.0 cm时,鞭段数所占的比例变化很小。采挖鞭笋后竹鞭鞭径增大的主要原因:一是细鞭、弱鞭被挖除,保留了粗壮的竹鞭,直接提高了整体的竹鞭鞭径粗度;二是竹鞭鞭径粗度与立地条件、竹鞭在土层中垂直分布的深度有关,通过人为有意识地将粗壮的浅鞭进行深埋,对竹鞭鞭径生长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水分和覆盖措施及竹鞭性状对厚竹埋鞭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扩大厚竹繁殖系数,完善厚竹埋鞭育苗技术体系,以厚竹竹鞭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水分条件、覆盖措施、埋鞭方式和竹鞭性状对厚竹埋鞭育苗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水分条件对出笋率和出笋时间影响极显著,对竹笋地径影响显著,埋鞭时边覆土边浇水有利于促进笋芽萌发和提早出笋。埋鞭后不同的苗床覆盖措施对出笋率、竹笋地径和出笋时间的影响均显著,用茅草或遮阳网覆盖有利于促进笋芽萌发和提早出笋。泥浆处理后再用茅草覆盖苗床是厚竹埋鞭育苗效果最好的组合措施,而浇透水处理后用地膜覆盖苗床或不进行苗床覆盖的组合措施效果最差。鞭段长度、鞭节长度、有无鞭箨、埋鞭角度、埋鞭深度对厚竹埋鞭育苗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以毛金竹鞭段为试验材料,研究竹鞭年龄、竹鞭长度、育苗时间、育苗方式以及施肥等因素对鞭段成活率、竹苗高度、鞭段侧芽萌发率等的影响,以期为毛金竹鞭段育苗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随鞭段年龄增加,鞭段成活率和侧芽萌发率逐渐降低;随鞭段长度增加,鞭段成活率呈升高的变化趋势,侧芽萌发率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12月下旬鞭段育苗效果总体好于3月下旬和4月中旬。12月下旬育苗,育苗至出笋历时87 d,鞭段成活率和侧芽萌发率最高,分别为80.30%和20.79%;3月下旬育苗,育苗至出笋历时35 d,鞭段成活率和侧芽萌发率分别为51.74%和9.45%;4月中旬育苗,育苗至出笋历时20 d,鞭段成活率和侧芽萌发率分别为58.58%和9.56%。竹苗高度和育苗系数也表现为12月下旬育苗显著高于3月下旬和4月中旬育苗。采用施肥处理的鞭段进行育苗,鞭段成活率和竹苗高度明显优于未施肥处理的鞭段。在毛金竹鞭段育苗初期,新生竹苗表现出混生竹的生长行为。  相似文献   

12.
阮逸  金学舜 《浙江林业科技》1995,15(4):53-54,60
推广苗圃枝接技术,使东皋长柿当年苗木达到平均高78.5cm,根径0.8cm,成活率90%以上,与常规育苗比,缩短育苗期1a,降低成本40%,且苗木种植后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3.
海子坪天然毛竹无性系种群地下茎生长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形态特征、组织发育成熟度和生理活动的规律综合判断竹鞭相对年龄,具有准确、实用的特点;天然毛竹无性系种群地下茎壮龄鞭的鞭径、节间长、芽数和鞭长均大于老、中、幼龄;天然毛竹无性系种群地下茎鞭梢生长始于4月,5月进入新鞭速生期,6—9月生长速度最快,到12月停止生长;天然毛竹无性系种群95%的鞭根系生长在0~50 cm深的土壤中,21~40 cm是天然毛竹无性系种群鞭根系的主要分布层,占整个剖面的60%。  相似文献   

14.
王邦富 《湖南林业科技》2010,37(5):47-49,52
以银杏核用品种最优单株"宁银1号"为接穗,对宁化县定植12年的银杏核用低产劣质品种的盛果期幼树进行高位嫁接试验,结果表明:嫁接季节、嫁接方法和接穗的年龄、粗度、性别以及接芽部位与砧木接口粗度对嫁接成活率、当年抽梢长度具有极显著影响,但对抽梢率没有影响。嫁接成活率、当年抽梢长度以春季采用粗度为0.8 cm以上接穗的1年生顶芽、接口粗度1.0 cm砧木、嫁接方法采用截干切接或截干舌接进行高位嫁接效果最好;雌株嫁接成活率达98%以上,当年抽梢率达100%,抽梢长度达50 cm以上;雄株成活率达80%以上,当年抽梢率达100%,抽梢长度达40 cm以上。  相似文献   

15.
雷竹林鞭根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崇阳县雷竹试验林的鞭根系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①竹鞭平均值为:段数5.95段/m2,鞭长度10.80 m/4m2,直径1.42 cm.在11.00~30.00 cm深土层中,竹鞭分布量达54.7%,2~4年竹鞭占67.31%.②健壮笋芽主要分布在第1~15节之间,占80.8%,出笋率占85.1%;第16节以上仅占19.2%,出笋率占14.9%.③岔鞭集中在第1~10节,占66.4%,第11节以上岔鞭较少,仅占33.6%.④竹鞭延长伸展方向以沿坡面向上类型较多,占总鞭数56.8%,向下延伸仅占16.7%.⑤立地条件、土层深度、土壤肥力和排水状况,对竹鞭粗度、笋芽、发笋率、成竹率、岔鞭量至关重要,呈正相关关系.⑥合理的立竹密度,关系到竹林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群体结构、鲜笋产量.在立地条件较好情况下,以立竹密度900~1 000株/666.7m2的竹林,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6.
不同苗高、径粗的1年生杉木实生苗对造林当年生长有密切的相关关系,苗高在40cm以上,地径在0.60cm以上的生长最快,否则生长较慢,但对造林成活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优良经济竹种红竹为对象,通过对新造竹林年际地下鞭系结构因子的调查,结果表明:鞭长和鞭径是反映新造竹林成林速度和质量的主要因子,鞭长与造林后年度呈线性增长趋势,鞭径和单位面积侧芽数随造林年份增加而增大,造林后第4年鞭长、鞭径、侧芽数分别为579.7 cm/m2、1.75 cm、79个/m2,地下鞭系结构状况达到成林水平.幼林和成林鞭系集中分布于上层20 cm土壤空间,应加强该区段土壤水肥管理.母竹径级对鞭长、鞭径生长影响显著,差异性随造林后年度增加而增大,建议造林母竹胸径以2.5~ 3.0 cm为宜.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高氏甜龙竹(商品名)扦插育苗的适宜条件,试验研究了环境条件、育苗时间、插条特性及生长调节剂对育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氏甜龙竹扦插育苗适合在云南年均温适中、海拔较低、年降水量相对较少的地区,于3月份以腐殖土为扦插基质,选择1年生、长度为3节(35 cm)、直径3.0 cm的枝条,用质量分数为100 mg/L的竹类专用生长调节剂(DQ)处理,育苗成活率可达90%以上,育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因其木质坚硬,色泽纹理美观,耐磨耐腐蚀,抗弯抗压及抗剪强度高,是制造地板、家具等产品的优质木材[1]。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刺槐进行遗传改良,先后在次生种源选择、优良无性系选育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2-5],选育出了一大批生长表现良好的优良无性系[6-7],特别是于2002年在河南省选育的窄冠刺槐优良无性系,生长快,主干通直圆满,分枝角度小,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