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巨柏种群的生态地理分布与群落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巨柏的地理分布和群落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巨柏的生态地理范围狭小,主要在雅鲁藏布江两岸呈狭带状和斑块状间断分布;目前巨柏已被分割成4个种群,种群间环境异质,水平地带上跨越了湿润、半湿润和半干旱3大生态区.巨柏群落中共调查到维管束植物43科106属130种,巨柏群落的植物区系古老,属的组成较为复杂,区系中特有成分突出,含有大量的中国(西藏)特有种和中国-喜马拉雅分布种.从属的地理分布类型来看,巨柏群落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属于北温带分布类型.巨柏是乔木层的单优势种,灌木层和草本层以全缘草质小型单叶地面芽植物为主.群落植物组成从半湿润区到半干旱区过渡中逐渐稀疏,结构也趋于简单.  相似文献   

2.
采用典型样方调查法,对云南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内的水青冈群落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特征进行研究,共设置7个30 m×30 m的样方,从群落的物种组成、重要值、物种多样性、种群年龄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九龙山水青冈群落中共有维管束植物81种,隶属48科71属,其中蔷薇科为优势科;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在所有群落中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在水青冈种群年龄结构中,Ⅳ级和V级所占比例为21.4%、78.6%,未发现幼苗、幼树分布,表明种群自然更新不良,表现为衰退型。提出减少人为干扰因素,促进群落自然更新,建立种群动态数据库,在保持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同时注重维持群落稳定性等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3.
西藏林芝巴结乡巨柏林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柏(Cupressus gigantea),又名雅鲁藏布江柏木,是西藏特有珍贵树种。产地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年龄1000多年。巨柏胸径400cm,树高可达45m,生物产量高,单株材积可达300多m~3。我们几年来对巨柏林的土壤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简介于下。一、巨柏林下植被土壤概况巨柏分布于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及其支流尼洋河曲的局部地区、常以散生疏林存在,又称巨柏疏林。具体分布在米林至郎县沿江狭谷地段山坡的下部和中部。如米林县巨柏疏林生长在沙质土上,柏木郁闭度0.2—0.3,胸径20—30cm,大者也有70—80cm左右,树高10多m;郎县一带的巨柏生长在雅鲁藏布江沿岸碎石河滩上,成行生长,林相整齐。  相似文献   

4.
巨柏群落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巨柏是西藏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天然群落稀少.选择巨柏群落分布较集中的地段设置样地,并以植物群落调查样地资料为基础,分析了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特征、群落外貌、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群落学特性.对不同地段的7块样地材料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样地共有维管植物90种,分别隶属于41科77属,其中只含一种的属占84.42%.巨柏群落区系组成、群落植物生活型、叶的性质等特征,总体都反映了群落的温带性质.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也有部分层间植物,乔木层郁闭度为0.3~0.5,巨柏为乔木层的单一优势种,而群落植物的水平分布不均匀.与林芝云杉林比较,巨柏群落物种多样性偏低.  相似文献   

5.
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不同更新林的群落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对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皆伐后恢复41 a的天然更新林和皆伐后恢复25 a的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的调查数据,对其物种组成、物种相似性、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植株密度和稳定性等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优势种群龄级结构分析预测群落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物种丰富度及物种多样性均以原始林最高,乔木层物种多样性表现为天然更新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幼树层和下木层表现为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天然更新林;2)天然更新林与原始林的物种相似性比其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的高,说明天然更新林恢复程度较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好;3)植株密度表现为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天然更新林>原始林,与干扰程度正相关,与皆伐后恢复时间负相关;4)乔木层和下木层的群落稳定性表现为原始林>天然更新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5)优势种群发展趋势分析表明,原始林群落主要优势种群大部分表现为增长或稳定趋势,天然更新林群落上层阳性树种表现为衰退或稳定趋势,下木层的优势种则表现为增长趋势,人工促进更新林的栽培种和一些偏阳性树种表现出衰退或稳定趋势,林下一些优势度稍低的种群表现出逐渐增长趋势.因此,虽然天然更新林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所在群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其种类组成结构将发生较大的变化,仍处在由前期阳性树种向后期耐荫树种转变的演替进程中.  相似文献   

6.
藏东“神”木——巨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东“神”木——巨柏南京中山植物园蒋汝平巨柏,为柏科类高大乔木,于1974年在西藏东部发现,系我国特有树种。其主要分布于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海拔在3000—3400米范围的河谷干旱坡地,沿河谷呈“走廊式”带状分布。登高放眼了望,巨柏林带与奔腾的雅鲁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民勤霸王群落植被调查,研究了民勤霸王群落结构和霸王种群年龄结构.结果表明:霸王群落共有14种植物组成,分属7科12属,单科单属种占到了一半以上,表明霸王群落物种组成数量少,类型十分单一.霸王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低,生态优势度高,种间相遇率低.由于气候干旱化,降水减少,影响了霸王种群的更新演替,霸王群落年龄结构表现为下降形锥体,幼苗所占比例很小,种群更新较差,属于衰退型种群.受气候环境条件和植物生物学特性影响,霸王群落优势种大部分呈集群分布,仅有个别呈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8.
东莞莲花山毛棉杜鹃种群结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相邻格子法设置1 200 m2样地调查广东省东莞市莲花山毛棉杜鹃(Rhododendron moulmainense) 所在群落。通过绘制种-面积曲线和拟合方程计算确定了毛棉杜鹃所在群落实际取样最小面积为900 m2。通过计算重要值来分析毛棉杜鹃所在群落的物种组成;将林木以胸径分级,以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采用匀滑技术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曲线和消失曲线,分析毛棉杜鹃种群结构和动态趋势。结果表明:调查群落优势种是毛棉杜鹃,林层结构简单,物种以地带性森林演替前期树种为主;毛棉杜鹃种群的径级分布呈倒“J”型,属增长型种群,种群在4龄级(大树)阶段发生波动;毛棉杜鹃主要通过萌蘖方式进行繁殖,萌蘖对幼树的贡献明显;毛棉杜鹃种群存活曲线趋向于Deevey-Ⅲ型。  相似文献   

9.
雅鲁藏布江中游巨柏种群立地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微立地对雅鲁藏布江中游朗县巨柏种群立地类型进行划分,为探索微环境对巨柏生长的影响,以雅鲁藏布江中游朗县巨柏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的经验总结和定量的数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参考中国森林立地分类、西藏地貌、西藏自然地理及各立地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后划分立地类型,共划分出5个立地类型组:岩石裸露地立地类型组、山麓坡地立地类型组、阶地立地类型组、河滩地(河漫滩)立地类型组和水线岸边立地类型组,以及15个立地类型。将雅鲁藏布江中游朗县巨柏种群立地类型与中国森林立地分类相结合,得到了朗县巨柏种群立地类型,可为进一步探索立地类型对巨柏生长的影响以及对西藏河谷地带立地类型划分的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巨柏(Cupressus gigantean)是藏东南雅鲁藏布江流域特有的国家一级濒危保护植物,寿命达2 000 余年,是高原地区重要的水土保持和园林绿化树种。通过阅读和实地调查研究,简要论述了巨柏的生物学特性、起源、地理分布、群落特性、苗木培育、引种驯化、濒危机制与物种保护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其中的问题,提出未来巨柏研究的科学与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1.
柳树在西藏广泛种植,占人工林的30.10%,发挥了固碳释氧等生态功能。以柳树为研究对象,研究柳树人工林的分布、碳累积规律及影响碳密度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树种、林龄对柳树碳密度均有显著影响。林芝地区、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柳树碳累积速率大。柳树碳汇与林龄、经度呈正相关,与纬度、海拔、距农田的距离、距水域的距离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陆生植被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处于我国生态脆弱和敏感区域,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属于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利用典型植被调查结果,采用西藏植被区划标准和Simpson(1949)指数,对雅鲁藏布江干流中游河段植被的科、属、种的区系组成特点、地理成分、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旅游环境容量是景区调控游客规模、实现景区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依据。以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为研究对象,依据旅游环境容量分为旅游空间环境容量、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旅游设施环境容量和旅游社会环境容量4个分量指标,按这些指标对大峡谷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评价。研究表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的日生态旅游环境容量为2 395人次;月生态旅游环境容量为71 850人次。空间环境容量是旅游发展中的主要限制因子,游客量随季节分布明显且存在较大差异。针对大峡谷景区的生态旅游环境容量问题提出具体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太湖流域面临水质型缺水的严峻形势,东苕溪承担起沟通钱塘江太湖流域,引富春江的优质水源冲排太湖水系的劣质水,为杭嘉湖地区及上海提供优质水源的重要使命,试验采用生态修复技术,对东苕溪坡岸进行人工植物群落建造试验,促进东苕溪水环境向良性生态区系演替,取得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水经注探讨乌兰布和沙漠景观形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北魏时期郦道元地理名著《水经注》中关于乌兰布和段黄河故道及其与黄河沿岸古城的位置关系,修正了有关现在黄河河道来源、沃野故城被黄河改道冲毁等论断,并从沙源与沙漠内涵、地表大面积流沙裸露堆积形成沙漠景观以及《水经注》中没有记录乌兰布和段沙漠景观等方面探讨了在乌兰布和沙漠景观的形成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16.
川西北沙化治理现状及治理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西北共有沙化土地82.19万hm2,2007~2010年共计投入资金7 000万元,建设沙化治理示范区8 040 hm2.文章以最新沙化监测数据为基础,总结出一套适合川西北的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和露沙地治理模式,针对不同的沙地类型选择了封育、种草、植灌、沙障等模式.结合川西北沙区分布的流域、地形地貌、沙化成因、气候等因素,遵循地域连贯性原则进行了治理区划,划分出黄河水系白河、黑河流域重点沙化治理区、长江水系雅砻江流域重点沙化治理区以及长江水系大渡河流域、长江水系岷江流域、长江水系雅砻江流域一般沙化治理区,并提出了各治理区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7.
根据该地层剖面不同时期泥炭地层的孢粉类型、数量的变化,将该不同年龄段剖面中出现的孢粉划分为六个孢粉组合带。利用不同时段孢粉类型及数量变化所反映的森林生态环境,重塑了不同时期的古气候特征。可概括为:从距今1.6万年晚更新世晚期,经冰后期晚更新世与早全新世分界,再经中全新世至晚全新世直到目前,经历了冰后期一个短暂转暖期一寒冷一温冷到温暖一温暖微干一温凉一温暖这一变化趋势。雷波小海子地处凉山州东部边缘,临近金沙江河谷,由于受黄茅埂高山阻隔和金沙江河谷干热气候影响,故自1.6万年以来气候变化波动较小,而与布拖县西溪河火烈湖2.2万年以来古气候有不同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毛楼村地处黄河滩区,过去饱受黄河水灾之苦,群众生命财产屡受洪水威胁,生态条件十分恶劣。为改善当地的生存条件,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在各级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该村进行了避水连台建设,并作出生态发展规划,确立以黄河生态旅游为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对嫩江源头南瓮河湿地资源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和探讨 ,并提出实施可持续性发展和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张氏红山茶原生地生境及其所属云开大山山系的地质和地史进行记录和分析后,认为张氏红山茶和云开大山古老的地层有关,是一个孑遗物种。其生命力极为顽强,在地质长河的变迁中适应了河尾山二岔河这一特殊生境:应对它就地保护,反对将此生境外繁殖的张氏红山茶作回归移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