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根据我国北方旱作农业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地位 ,针对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 ,提出的该区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 :利用自然资源 ,提高水分利用率 ;改善生态环境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抓好农田基本建设 ,建造高产稳产田 ;培育优良品种 ,保证粮食稳中有增 ;提高农民素质 ,为旱作农业发展提供保障 ;加强农业科研 ,重视旱作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粮食生产在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我省位于我国东北边疆,大部分属中温带,具有明显的大陆季风气候特点,耕地面积1.45亿亩。在农业生产中,粮食作物占主导地位。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缺乏灌溉条件,除2500万亩左右水田外,农业生产大部分属雨养旱作农业,干旱是困扰农业发展的重要限制因子。加强旱作农业研究,探讨旱作农业发展战略和具体措施,对粮食安全、确保农业可持  相似文献   

3.
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培育新的增长点,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是做强特色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近年来,天水市旱作农业生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以地膜覆盖技术为中心的旱作农业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为了进一步挖掘天水浅山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潜力,逐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探索新的符合天水市实际的旱作农业发展之路,以俟读者。  相似文献   

4.
以科技创新为先导 促进我国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文章回顾了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我国粮食单产两次突破和粮食产量跨越式发展的历程,分析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项目中土壤肥料、旱作农业、作物育种、生物灾害防控等粮食增产技术措施在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中的科技支撑作用,并就进一步加快粮食生产关键技术再创新、促进我国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甘肃大力发展旱作农业,粮食生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及全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走出了一条符合甘肃特色的发展路子。但在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作者在总结回顾甘肃旱作农业和粮食生产发展历程的同时,认真审视和分析了目前面临的问题与困难,就如何进一步转变粮食生产发展方式,推进旱作农业持续发展,确保全省粮食安全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宁夏旱作农业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理论和实践2个层面对宁夏旱作农业进行了认识和把握。概述了宁夏旱作农业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宁夏旱作农业区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阐述了旱作农业在提高全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扶贫攻坚及生态建设等方面所具有的战略地位和基础作用;划分出建国以后宁夏旱作农业技术发展所经历的5个阶段;围绕土壤贮水量、作物耗水量、降水利用率、水分生产效率和耗水系数等水分性能指标,测算出宁夏中南部主要旱地作物目前均有1倍的产量潜力可供挖掘,提出了旱作农业水分生产潜力开发的技术途径;展示了宁夏旱作农业发展成效,重点总结了覆膜保墒集雨补灌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创新集成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形成了具有宁夏特色的旱作农业技术体系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构筑甘肃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粮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性产业,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甘肃是全国典型的旱作农业区,经济欠发达,生态环境脆弱,粮食生产水平低,结构平衡压力大,但增产潜力也大。近年来,甘肃大力发展旱作农业,粮食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走出了自己的路子。认真总结甘肃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经验,深入分析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研究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问题,构筑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旱作农业是在旱区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耕作技术,在降水量偏少又没有灌溉条件的情况下,依靠天然降水而从事的农作物种植业。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包括种植制度的选择、培肥地力、蓄水保墒、抗旱或耐旱作物品种的选育及旱作栽培耕作技术等。发展旱作农业是充分利用我国旱区农业耕地资源、发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潜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省是个蒸发量大、降水量少、干旱缺水严重的省份.多年来,吉林省十分重视旱作节水技术研究、示范、推广工作,形成了适应吉林省特点的旱作节水农业配套技术,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旱作节水经验.为进一步促进吉林省农业的发展,维护粮食的安全,减少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加速农业跨越式发展进程,提出吉林省发展旱作节水农业.  相似文献   

10.
依据新疆旱作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旱作农业降水的利用状况。旱作农业1mm降水生产粮食只有3.0-6.0kg/hm^2,降水潜力敢只发挥了45%左右,表明了水前景广阔,从而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旱作农业生产水平要走农业工程措施和农艺技术措施相结合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黄土高原干旱地区旱作农业发展的历史回顾,分析了粮食生产中存在的干旱少雨和肥力不足等主要障碍因素,提出了该区农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即发展集水补灌农业、加强旱作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施精准农业等。  相似文献   

12.
旱作基本农田建设是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途径。海原县大力实施旱作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建设涉及发改、水务、国土、扶贫、农发等多个部门,由于各行业执行技术标准不统一,造成工程质量良莠不齐,制定一个旱作农田建设管理办法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浅论辽北旱作区玉米滴灌节水主要配套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滴灌节水农业工程是一项解决铁岭市粮食生产不受干旱缺水威胁,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战略措施,也是辽北旱作农业生产上的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14.
正1总体思路1.1指导思想紧紧围绕自治区提出的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战略目标,立足丰镇市旱作农业生产条件客观实际,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积极示范推广旱作农业绿色增产增效技术,全面提升耕地质量和粮食产能,努力探索适合丰镇市旱作农业发展的新途径。为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1.2实施原则一要坚持统筹安排,连片实施。在组织化程度较  相似文献   

15.
旱作水稻膜下滴灌栽培技术的实现,对于传统水稻种植模式的打破改进以及对于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与粮食增产增收实现等都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和意义。进行旱作水稻膜下滴灌与栽培技术的分析研究,有利于该技术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和推广,有利于我国节水农业与高效农业等的发展进步。本文将结合新疆地区旱作水稻膜下滴灌栽培实验以及具体做法,对于该地区的旱作水稻膜下滴灌技术与栽培技术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旱作水稻膜下滴灌栽培技术的实现,对于传统水稻种植模式的打破改进以及对于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与粮食增产增收实现等都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和意义。进行旱作水稻膜下滴灌与栽培技术的分析研究,有利于该技术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和推广,有利于我国节水农业与高效农业等的发展进步。本文将结合新疆地区旱作水稻膜下滴灌栽培实验以及具体做法,对于该地区的旱作水稻膜下滴灌技术与栽培技术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旱作物的播种面积占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八成以上,产量的输出在全省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旱作物的产量产生波动,将会直接影响到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从而严重影响到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品种布局和农业生产决策等工作的安排。现阶段,黑龙江省的农业气象预报研究水平还比较低下,强化对黑龙江省旱作物农业气象产量预报是研究对该省农业生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黑龙江省旱作物农业气象产量预报系统的研制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是实现现代化农业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它可以有效解决地区干旱频发、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通过节水技术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保障农作物生长期的用水需求,从而实现高产高效的农业产出,保障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19.
<正> 近两三年来,我们晋中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实践中,从多方面注重了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把振兴旱作农业作为实现粮食生产登上一个新台阶的重要内容,同时把推广“蓄水覆盖丰产沟”耕作技术作为振兴旱作农业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全区粮食生产连续三年增产,1989年总产达11.1亿公斤,比1986年增产41.6%,粮花亩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农业获得全面丰收。一、推广“蓄水覆盖丰产沟”是开发旱作农业的突破口晋中地区耕地508万亩,其中旱地298万  相似文献   

20.
长治市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旱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80%,旱地农业生产水平的高低,对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以及农民收入的持续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长治市旱农地区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农林牧综合发展、加快水土流失治理、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以及推广规范化的旱农配套技术措施等途径.构建可持续发展旱作技术体系,改善旱作农业生态环境,提高旱农地区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