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甘蓝尖椒双茬高产高效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祥旺 《北京农业》2007,(28):10-12
<正>1第一茬甘蓝栽培技术1.1育苗技术品种选择选择优质、抗病、适应性强甘蓝品种,如精选8398、春甘45等品种。  相似文献   

2.
<正>河北省邢台种子公司的甘蓝杂交种生产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在不断加大育种研发的过程中,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该公司掌握的甘蓝雄性不育系制种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开发培育的优质甘蓝品种占据全国近30%的市场份额,由该公司自主培育研发的48种甘蓝种子畅销国内30多  相似文献   

3.
大川 《农友》2001,(6):29-29
“秦甘70”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最新育成的甘蓝新品种。该品种属中早熟杂种一代,其选育与育种技术攻关研究获得国家计委、科技部与农业部的联合表彰奖励,研究水平居国内领先。品种的选育成功填补了国内优质抗病且可多茬栽培甘蓝品种的空白,是国内育成的少数几个甘蓝优质生熟食兼用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4.
GB9266—18136是利用甘蓝室内苗期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和田间自然抗病性鉴定相结合的方法.鉴定筛选出的对TuMV、Br、CMV表现高抗的抗源优质自交不亲和系;使其与优质抗病和配合力高的自交不亲和系JY0501—13431杂交育成抗病优质的甘蓝中早熟秦甘60品种。该品种定植到叶球收获60d左右。植株综合经济性状优良,抗TuMV、Br、CMV病害;中心柱7.1cm,紧实度0.57,帮叶比26.5%;叶质脆甜,富合营养物质,1000g鲜重含粗蛋白11.81g,粗纤维5.97g,可溶糖53.7g,Vc50.1mg,干物质90.2g;单产73005.3kg/hm2以上,比对照黑丰增产10.5%,比对照中甘八号增产13.3%;200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为从春甘蓝品种中筛选出适合秋播的高产、优质、耐裂、抗冻性强的甘蓝品种,进行了6个春甘蓝秋播的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邢甘23的综合性状表现最好,产量最高,为184.06 t·hm~(-2),极显著高于其他几个品种,同时增产率最高,为75.33%,可作为秋播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6.
甘蓝栽培     
<正>一、品种选择甘蓝栽培所用的品种,按其栽培目的和上市时间的不同而定。小拱棚早春地膜栽培多选用早熟品种,如中甘11、北农早生、8398、报春、迎春、鸡心甘蓝、牛心甘蓝、北京早熟。中熟品种如京丰1号、中甘8、秋蓝、秋丰、理想1号、庆丰1号、夏光。晚熟品种如华甘2号、东农609、秋丰、晚丰、寒光1号、新丰甘蓝、黄苗甘蓝等。中晚熟品种多用于夏秋栽培。二、栽培季节黑龙江地区甘蓝于3月上旬播种育苗,5月上旬定植,7月  相似文献   

7.
<正>一、品种选择品种是实现水稻增产增收的基础,各区县(市)要根椐本地气候条件、土质条件及栽培水平,选用高产优质多抗的水稻新品种,要确定出主栽品种和搭配品种。二、种子准备1、晒种:一般晒2-3天,打破水稻种子休眠期。2、选种:选用适合当地熟期的优质、高产、抗病及分蘖力强的品种。然后对种子进行精选。  相似文献   

8.
春甘蓝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6,(8):1062-1064
对6个春甘蓝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通过田间试验,对6个春甘蓝品种的植株产量及生育期、农艺性状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6个春甘蓝品种中,适宜在山西省中部地区栽培的高产、优质、耐裂的结球春甘蓝为先甘097,结果可为当地春甘蓝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甘蓝又叫结球甘蓝、包心菜、卷心菜、洋白菜,甘蓝品种较多,一般按叶球形状分尖头型、扁圆型和圆头型三类。甘蓝是哈密区域冷凉蔬菜的主栽蔬菜作物之一,喜欢温和冷凉气候,不耐炎热,属耐寒性蔬菜,由于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影响了甘蓝品质,为了满足人们对绿色食品的要求,促进甘蓝优质高产。现将甘蓝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总结如下。1播前准备1.1种植区域选择哈密市巴里坤县属温带大陆性冷凉气候,因其独特的地理  相似文献   

10.
1 选择适宜品种春甘蓝和越冬甘蓝均应选择冬性强、耐寒、抽薹迟、早熟的品种。适合我省春甘蓝栽培的品种主要有 :牛心、中甘 11号、中甘 12号、津甘 8号、争春 83 - 98等 ;越冬甘蓝栽培品种主要有 :新丰 1号、鸡心、牛心等。2 适时播种一般露地栽培春甘蓝于 9月下旬到 12月下旬播种育苗 ;春播地膜覆盖于 1月上旬播种 ,3月中下旬定植 ;越冬甘蓝于 8月上旬播种育苗 ,9月上旬定植。因品种不同而异 ,一定要严格按照品种说明进行适播、育苗、定植。3 加强苗期管理春甘蓝秋播的幼苗以控为主 ,严防越冬苗过大而引起早期抽薹 ,对生长过快的秧苗可…  相似文献   

11.
⒈品种特征特性“国粉1号”是山东省种子总公司推出的一个优质、高产、抗病的番茄品种。无限生长类型,杂交1代种。早熟性突出,第7叶着生第1花序;长势中等,叶片稀疏;果实高圆形,果皮厚而坚韧,耐裂果,畸形果极少,大果型品种,无青肩现象;成熟果粉红色,着色均匀一致,无棱沟;单果重2  相似文献   

12.
NaCl和PEG引发对甘蓝种子发芽及其质膜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晚丰一代、中甘11号甘蓝品种为材料,用100 mmol.L-1NaCl和25%PEG-6000在20℃下进行种子引发处理,研究了引发处理对种子发芽和相对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25%PEG-6000对两个甘蓝品种进行引发处理24 h,可促进种子迅速发芽、出苗,提高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用100 mmol.L-1NaCl对中甘11号种子进行引发24 h,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促进种子发芽,但对两个品种种子的伤害也较明显。供试的两个甘蓝品种耐逆性存在差异,中甘11号耐盐性要强于晚丰一代。用100 mmol.L-1NaCl引发两个甘蓝品种的种子24 h、25%PEG-6000引发48 h,都显著地降低了种子的相对电导率。  相似文献   

13.
裴祥旺 《北京农业》2007,(10):10-12
1第一茬甘蓝栽培技术1.1育苗技术品种选择选择优质、抗病、适应性强甘蓝品种.如精选8398、春甘45等品种。育苗设施使用小拱棚育苗.上面覆盖旧薄膜,并加盖苇帘或用玉米秸来覆盖遮阳.起到防雨降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1栽培方式与品种选择1.1栽培方式运城甘蓝露地的栽培根据定植期不同,可分为春甘蓝、夏甘蓝,秋甘蓝。具体栽培方式见表11.2品种选择选用抗病,优质丰产,耐贮运,商品性好,适应市场的品种。春甘蓝栽培选择耐寒、耐抽薹、早熟的品种;夏甘蓝栽培选择耐热、中熟的品种;秋甘蓝栽培选择耐热、中晚熟的品种。距每  相似文献   

15.
《浙江农业科学》2014,1(10):1652-1652
美玉16号是海南绿川种苗有限公司选育而成的加甜糯型玉米品种。美玉16号种子浙江省总经销为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美玉16号品种表现丰产、稳产、优质,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深受农户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在浙江省将逐步作为主要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为广大种植户提供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1果穗品质美玉16号品种属于高产优质彩色加甜糯玉米,香甜软粘、皮薄无渣,同一果穗中含25%超甜粒和75%糯粒,籽粒红白相间排列整齐,果穗粗锥形、不秃尖,穗长21em,穗粗5cm,穗行16行;单苞鲜重400g左右,单穗净重350g左右;苞叶浓绿,耐贮运。  相似文献   

16.
早熟春甘蓝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熟春甘蓝生育期短、效益高、种植灵活、复种指数高。在我市常年播种面积333hm^2以上,产品销往鄂尔多斯、巴彦淖尔、乌兰察布、呼和浩特市等地。然而品种结构严重滞后,仍以中甘11、8398为主栽品种。其各项指标已严重退化,制约了早甘蓝的进一步发展,为使品种调优,2005年包头种子管理站特引进中国农科院蔬菜所新品种中甘21、北京华耐种子有限公司进口品种先锋甘蓝.以加快我市早熟甘蓝品种的更新换代步伐。  相似文献   

17.
甘蓝-甜椒-芹菜三种三收高效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春甘蓝选种浸种选用抗寒早熟品种8398甘蓝或中甘11号。8398产量比中甘11号增产10%,但生育期略长10~15天。用枯萎安泰(水剂)700~800倍液,浸种4小时进行消毒,捞出用清水冲洗2次,沥水后催芽、播种;或用1%的盐水消毒。播种育苗将发芽的甘蓝种子撒播于苗床上后覆土,一般覆土1厘米厚左右,覆土以细沙和沙壤土为宜。覆土后盖上塑料  相似文献   

18.
<正>1品种选择品种选择主要以抗病、抗旱、优质、丰产、耐贮运、商品性好的金城5号、西农8号品种为主。2施肥666.7m2施入优质农家肥5000kg。3播种3.1种子处理3.1.1温汤浸种用冷水浸没种子,  相似文献   

19.
通过秋甘蓝不同品种间植物学性状和生物学特性的比较测试,筛选优质、高产、抗病的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强力50和阳炎甘蓝较好,这2个品种抗病、高产、结球紧实,品质好,可作秋季甘蓝大面积栽培。  相似文献   

20.
花生9843—26—2系福建省农科院和福建省种子总站育成的抗黄曲霉病花生新品种。2003年经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福花1号。我镇2002年引进,经两年品种对比试验和生产示范,均表现高产、抗病、优质、耐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