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作业前的准备 1.田间调查 由于玉米为高秆作物,影响驾驶员视野,所以作业前应对作业地块进行勘查. (1)了解地形、坡度、地界和面积,未经平整的沟埂、木桩、石块,是否有陷车的地方,土壤墒情、田间和道路的障碍等情况.对影响作业的田埂、沟坑等进行平整,对不能移动的障碍物应该作好明显标记(特别是夜间田间作业).  相似文献   

2.
正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指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目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在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整备区等开展的土地整治活动,并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建设形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农田。农田宜机化改造的对象主要为农机作业基础条件差、不具备大中型农机开展全程机械化作业的耕地。主要针对地块坡度大、面积小、细碎分散、异形地块多、田间道路系统不完善等田块。在项目实施区域的选择上以具有以上特点的坡耕地为主,原则上应为田面坡度10°~20°之间的坡耕地。注重耕作田块的  相似文献   

3.
张玉梁 《南方农机》2022,(9):186-188
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大战略,是实现耕地高效利用、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聚焦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等因素,在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主要做法进行分析,阐述了高标准农...  相似文献   

4.
我团77年底开始研制大型喷灌机组,今年6月基本完成样机试制,7月初在大田试验,现将机组田间规划设计的一些情况介绍如下。一、喷灌系统的选择我团原规划条田均为矩形,一般尺寸为400×800M,种植作物主要为油菜、小麦、玉米等,灌溉渠系、道路、防护林带已成定局,为减少渠系改建,避免砍伐林带,适应现有条田,充分利用耕地面积,我们决定选取平移式喷灌系统;同时考虑到采用这一喷灌系统,无需改变耕作机械结构,既能适应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金星  葛霖  张霞  严飞 《农业工程》2012,2(4):47-50
为揭示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中不同类型宅基地工程规划模式的异同,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重庆市3个区县的农村闲置宅基地共300处,根据复垦宅基地位置坡度大小将拟复垦农户宅基地分为0°~5°平坦型和6°~25°坡度型。结果表明:重庆市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中不同区域相同房屋结构类型和同一区域内不同房屋结构类型P1差异较大。不同区域复垦中同种宅基地类型比较相似,平坦型约为94%,坡度型为6%。且二者在工程规划模式中存在差异,总体表现为坡度型较平坦型复杂。宅基地地形坡度是影响复垦工程布设模式差异的重要因素。对当前建设用地复垦中覆土厚度、石坎、道路和沟渠设计不合理的情况,应该在充分了解复垦片块基本情况后结合复垦规划原则,科学合理的进行复垦工程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6.
平整土地工作量很大,时间又很短,为了多、快、好、省地完成平整土地任务,这里介绍几种平地方法,并提一些意见,供各地参考。平整土地的要求,应按地形、土质、水源、作物及劳力等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地定出不同的标准,先易后难,抓紧时机,进行平整。平整土地的办法,一般可分为下列三种类型:一、平川(或平原)地区,土方量不大,可采取起高垫低、大平细整的办法,一次达到水平标准,地面坡度:稻田区一般不要大于千分之一;水浇地坡度可以稍大一些;地面起伏较大,不能一次平整的,可采取逐年  相似文献   

7.
(1)工场布置要做到工场布置得合理,加速施工进度,一般群众性农田水利工程应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充分利用地形,合理布置,达到省工省力。淮北平原河网工程,工场布置应着重在如何发挥独轮车,转盘斗车,拖斗车的作用。挖深2米以上,坡度较陡时,可以布置滑车,吊杆等工具;同时应考虑到河网的级别,工具效能,均匀地安排先进工具,防止过稀过密;轨道布置尽可能做成双轨或循环轨道,便于流水作业;渠坡上可开咸坡度较大的人字形斜路,便于车辆上下。山区或丘陵地区的水库,地势变化多,需根据地形特点布置运输工具,缓坡地区布置牛拖列车和滑车道,陡坡地区布置空中运土器和自动滑槽等,便于由高向低处运输的工具。运输路线分  相似文献   

8.
根据笔者的研究,对如何使用好玉米收获机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作业前的准备1、田间调查由于玉米为高杆作物,影响驾驶员视听.所以作业前应对作业地块进行勘查。(1)了解地形、坡度、地界和面积,未经平整的沟埂、木桩、石块,是否有陷车的地方,土壤情况、田间和道路的障碍等情况。对影响作业的田埂、沟坑等进行平整,对不能移动的障碍物应该作好明显标记(特别注意夜间田间作业)。(2)了解作物的品种、行距、结穗高度、果穗大小、植株高度及茎干粗细、成熟度、倒伏等情况,对机具进行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9.
高标准农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作为其中的重要工程,田间道路的快速准确获取可为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评估和效果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支撑。针对传统方法对细窄田间道路识别精度低、泛化能力不强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U-Net网络的高标准农田道路识别方法。首先,在分析田间道路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选取GF-2影像作为试验数据,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对影像进行分割并根据对象特征进行分类,剔除光谱特征与田间道路相似的建筑物等非道路要素,减少道路识别干扰;然后,对影像进行裁剪、标签制作和数据增强等操作,并使用U-Net网络挖掘影像的深浅层特征,通过不断调整参数对网络进行训练,实现田间道路的快速识别;最后,依据道路断点特征,采用局部连接法对道路断点进行修复,并以河北省定州市东亭镇为试验区进行方法测算与精度验证。结果表明:通过挖掘622幅田间道路样本的影像特征,U-Net网络可以有效识别各类场景下的高标准农田道路,通过对道路断点进行修复后,研究区田间道路识别精确率达96%,召回率和F1值分别为62%、75%,该识别精度能够满足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快速评估要求。相比传统识别方法,结合面向对象和深度学习的方法可以在减少建筑物干扰的基础上快速地识别出田间道路,能更好解决田间道路材质差异大、植被遮挡等造成识别结果噪声多、误识别问题,该方法可为细窄地物的识别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由于地面坡度影响,双向布置滴灌管道在坡地出水量差异较大,合理的灌水均匀度难以保证,限制了其在丘陵漫岗地带的应用。通过试验分析单根毛管在不同坡度情形下出水量及均匀度变化规律,结论表明:双向布置比全顺坡布置更有利于提高灌水均匀度;存在使得毛管出水均匀度最高的最优逆坡毛管长度,不同地形坡度下该最优长度随坡度增加而减少。试验结论对确定坡地滴灌管道布置最优方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吴刚  来永军 《农业工程》2018,8(6):90-93
该文根据山丘区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和水资源条件等情况,对山丘高效节水灌溉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汇总,主要从水源工程设计、灌溉制度拟定、灌水方式选择、管材选择和管网布置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山丘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要点,可供相关的工程设计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耦合协调度的孟州市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取决于农村居民点空间结构稳定性和村庄发展适宜性。统筹农村居民点空间结构与村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和村庄协调发展。以孟州市为研究区,基于农村居民点空间结构稳定性和村庄发展适宜性,运用突变级数模型开展了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评价,并测度分析了居民点空间结构稳定性和村庄发展适宜性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孟州市整体农村居民点空间结构相对稳定,位于丘陵区的村庄空间结构稳定性较弱。村庄发展实力差距悬殊,西北部村庄发展适宜性较弱,西虢镇、南庄镇和化工镇村庄发展适宜性较强。孟州市农村居民点布局整体协调度较低,中度协调和高度协调农村居民点占农村居民点总面积的26. 90%,低度协调为72. 60%,濒临失调村庄仅4个。综合分析评价结果后将孟州市农村居民点划分为优先建设型、一般发展型、保留型、产业引进型和重点改造型5种布局优化模式。该研究结果可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居民点整治和村庄规划编制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3.
山丘区滴灌工程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山丘区地形地貌的特征,分析了山丘区滴灌工程的设计方法.重点对滴灌系统的加压模式、管网布置方式、轮灌组划分、安全控制装置的设置进行了探讨.将滴灌系统相关原理应用于山丘区滴灌示范区工程实例,对设计成果进行总结,并对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本项目的主要结论为:压力模式的选定是决定山丘区滴灌工程总体布局、系统运行的关键因素;采用混压模式应用于山丘区使小水源在时空上得到合理分配、保证了水源的供给;系统压力平稳、节能、节水;工程运行较为方便.  相似文献   

14.
山区地形复杂,田块分散。因此,合理规划设计田间灌排工程,以避免串灌串排,达到灌排分家,是山区农田水利规划设计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根据武陵山区的特点,对几种典型地形的田间工程归纳了相应的规划设计方案。经有关专家审议,已在武陵山区世界粮援项目(WFP中国3779)中采用。  相似文献   

15.
哈尼梯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其研究领域因突出的农耕文化和生态系统而备受关注。为揭示哈尼梯田研究主题的发展脉络及热点内容,本文以CNKI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为基础,筛选出2000-2021年间发表的368篇论文,应用文献计量法从论文数量、学科分布、核心作者、研究机构和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统计。结果表明:从整体发展上看,哈尼梯田领域的相关研究已经步入稳定发展阶段,发文数量趋于平稳下降,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工程、旅游、文化学科中,研究作者主要分为三大团体,研究机构之间缺乏合作;从研究内容上看,研究内容丰富、层次多元,主要关键词有“农业文化遗产”、“文化景观”、“可持续发展”、“农耕文化”、“保护与发展”等,按照发展脉络可将哈尼梯田研究领域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萌芽期(2000年-2005年)、第二阶段是发展期(2006年-2016年)、第三阶段是稳定期(2017年至今);从研究趋势上来看,国内关于哈尼梯田的研究热点集中在梯田文化、自然地理特征、灌区、水利、文化景观、生态旅游等内容,并向旅游影响、传统村落、遗产保护的领域扩展。  相似文献   

16.
土地整理是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地面整理也是防止土壤侵蚀的重要措施之一。土地整理是一个需要多项技术支持的综合工程。与水田相比,耕地的地面形状比较复杂,因此地块设计的地形数据和设计方法也繁多。耕作田块是耕作的基本单元,田块设计包括田块的方向、形状、规模等因素,在设计当中要采取智能化、简单化、精确化的算法,以便适应多种多样的地形以及地质条件。该文在田块整理设计中利用一般n次曲面方程的求解算法提出了适应各种地形条件和整理对象要求的田块整理设计面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根据作物的用水定额和灌溉面积等计算灌溉需水量,确定了小型提灌站泵的流量、扬程等相关参数,通过管径计算确定了输水管道直径,并根据相关参数设计了小型提灌站,为基层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8.
Development of small tanks lined with low-density polyethylene film has provided irrigation facilities on the upland areas of hills on a limited scale. To utilise the scarcely available water, a gravity drip irrigation system was designed for the hilly terraces. The system had the capability to provide uniform emitter discharge throughout the command area spread on several terraces with varying elevations and irregular shapes. The design includes the estimation of the command area of the tank (runoff or low discharge spring-fed) using data on rainfall, evaporation and crop water requirement, and the hydraulics of the drip irrigation system. A useful and more pertinent star configuration of microtube layout with one lateral line feeding four rows was devised which had some advantages over the traditional layouts in terms of achieving the desired discharge rate, better handling of the system, appropriate water delivery, adjustment in spatial head variation due to friction loss in pipes as well as field slopes, and economic factors. Pilot testing of the system showed that the system worked efficiently, with field emission uniformity above 90%. Although the design criteria were developed for the topographical and climatic conditions of the mid-hills of the north-west Himalayas, they can easily be adapted for other locations.  相似文献   

19.
多级提水灌溉系统的临界经济扬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丘陵地区提水灌溉需要的扬程高,水费占灌溉成本的比重大,农民的负担很重。针对这种状况,在充分考虑农民的水费负担能力的基础上,提出丘陵地区多级提水灌溉系统临界经济扬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为丘陵地区提水灌溉系统的更新改造和规划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