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益虫益鸟是农林的卫士董忠义,晓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也就是说,老鹰吃黄雀,黄雀吃螳螂、螳螂吃蝉。这一谚语道出了动物之间一定的食性关系。利用益虫益鸟消灭害虫害鸟的事例,古今中外,皆而有之。据历史记载,唐朝李延寿在《南史》中写道:"范洪胄有田一顷,将...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鸟类是害虫、鼠类的天敌,是生物防治的生力军。在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和保护农林生产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就拿消灭害虫、抑制虫灾、保护庄稼来说,自古以来鸟类知名度就是很高的,一直被人们称颂传扬。在《唐书·五行志》篇中记载着这样一段话:“公元二十五年,贝州蝗食禾,有白鸟数千万,群飞食之,一夕而尽,禾稼无伤。”你看,如果不是鸟来帮忙,庄稼岂不被蝗虫吃光?若是现代用人工、药物灭蝗,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呀!不仅如此,鸟类在除害灭病、维护人类健康上,也有很了不起的贡献。据专家计算,一只燕子一个夏季吃掉的…  相似文献   

3.
早在三千年前,《诗经》中就曾有“螟蛉有子,蜾赢负之”的记载,记述了胡蜂捕食蛾类幼虫的现象。明代《本草纲目》中说到蜘蛛时写道:“此虫设网一面,物触而诛之,知乎诛其不义者,取曰蜘蛛”。它告诉人们自然界存在着生物互相制约的规律,栖息在森林里的各种有益昆虫,以害虫为食,抑制和调节害虫种群密度的增长。虫吃虫屡见不鲜螳螂具有一对明亮的眼睛,能在瞬间准确地把害虫捉住,当作丰盛的美餐。瓢虫专吃蚜虫、介壳虫等害虫,一只七星瓢虫一天能食掉200多只蚜  相似文献   

4.
“树上三窝鸟,害虫活不了”。这句林谚科学地总结了鸟类在治虫、保护森林方面的重要作用。早在2000多年以前,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庄周,经过仔细观察蝉——螳螂——黄雀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后,提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哲理,揭示了生物之间存在着一条复杂的生物链。...  相似文献   

5.
冰消雪融,大地复甦。春天来到,候鸟将成群结队由南方飞到北方。它们在树林灌丛、在沼泽苇塘、在江河湖岸和原有的“坐地户”(留鸟),一起进行着紧张而愉快地筑巢、生儿育女。鸟儿往返劳动和谈情说爱的欢歌笑语,为大自然又增添了几分色彩。鸟类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类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首先,鸟类能够大量消灭农林害虫,保障农林作物的生长。关于鸟类捕食害虫,我国古代曾有过无数记载。例如,唐书无行志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开元二十五年,贝卅蝗,有白鸟数千万群飞食之,一夕而尽,禾稼不伤”说明了鸟类在抑制害虫方面的作用。据有关资料记载,一只大山雀在繁殖季节每天喂小鸟一百余  相似文献   

6.
时至今日,还有人对麻雀的有益作用熟视无睹。他们唯一的理由是麻雀吃粮食。可鸟类专家研究发现,鸟类的食谱主要是危害树木和庄稼的害虫。经解剖100只麻雀,胃内害虫占95%,小蜘蛛占2%,植物性食物占3%,足见麻雀几乎全靠害虫填饱肚子。而这些害虫又多是危害农林的主虫,如蚱蜢、象鼻虫等。麻雀雏鸟离巢后大约1年内,全是以害虫为食,这对树木庄稼、蔬菜生长大有好处,维护了生态良性循环。要说吃粮食,那是它们在无害虫可食的冬天不得已而采取的不得已之举。 据报道,在100多年前,美国境内没有麻雀栖居。有一年波士顿发生害虫严重危害庄稼,事态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林业》2010,(5):1-1
五月的青城山青水秀,在这花红柳绿的季节,内蒙古农业大学美丽的校园里迎来了内蒙古第28届“爱鸟周”启动仪式。《孟子》说:“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这是对包括鸟类在内的其他有知觉生物的痛苦感同身受而产生的不忍之心,  相似文献   

8.
鸟与林木     
乍看起来,树木是植物,鸟是动物,树木与鸟是无法连系在一起的。而实际情况是怎样呢?一些素食鸟类以树木花果养活自己,而另一些鸟类则专以树木害虫为食物,还有一些鸟类平时吃素,生儿育女期间吃荤,它们和林木的关系很密切!人们有一种误解,总是把吃果实的鸟列为害鸟。其实不尽然。要看到,在某种情况下,它们吃了果实,种子从粪便排出,会起到传播种子的作用。而啄木鸟、绣眼鸟、太阳鸟等小型鸣禽,性嗜花蜜,也象蜜蜂一样,能够传花送粉,使之容易结实。  相似文献   

9.
鸟节话爱鸟     
不论平地与山恋,无限风光被尽占。自从盘古开天地,鸟是自然一成员。鸟类与人是良友,鸟为人类做贡献。益农鸟类护庄稼,农林生产有保障。猛禽年灭六百鼠,鼠口夺粮谱华章。“森林医生”啄木鸟,树干害虫无处藏。杜鹃专吃松毛虫,保卫松林显奇能。南征北战奔忙燕,蚊绳飞蛾”‘美餐。害虫灭段切多少,鸟类当列矛之前。生态平衡得保护,多谢鸟类食物链。太平鸟类食浆果,果核随粪落荒间。荒山长出成片林,堪称义务“绿化员”。众多鸟类食草籽,殷勤除草豆获健。鸟粪成山优质肥,智利盛产举世闻。鸟语花香春意浓,万里河山添美容。结伴群鸟凌空飞,志在千里与…  相似文献   

10.
花卉──盘中佳肴赵兴华鲜花入菜,史称“花馔”,在我国古籍中多有记载。《诗经·风》中有“采蘩初初”这句,“蘩”就是野菊。在《离骚》中也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辞句。2000多年前国人即有食花的爱好。可见我国人民食花源远流长。到唐宋时,民...  相似文献   

11.
目前,吃稀有野生动物似乎已成为一些人身价的象征和生活享受的标志。其实,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国家有关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还有可能染上疾病。这不是近世纪才发现的,我国明代药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就有野生动物肉类不能食用的详细记载,现摘录如下。 鸟类:《本草纲目》在林禽类拾遗部分中说到“诸鸟有毒”“凡鸟自死目不闭,自死足不伸,白鸟玄首,玄鸟白首,三足、四距、六指、四翼,异形异色,皆不可食,食之杀人。”再如:孔雀肉性味咸、凉,有小毒,人食其肉者,食后服药必无效;乌鸦肉涩臭不可食,食其肉及卵,令人昏忘;啄木鸟因  相似文献   

12.
七月流火警惕无烟森林火灾江苏读者张用宪来信询问:“夏季高热高湿,是万木速生之期,然而也是各种病虫滋生蔓延为害严重之的,请问编者,现阶段为害林木的病虫害有哪些?应采取哪些防治措施”?答:盛夏,树木进入生长旺季,然而,以树木为食的各种害虫、病原物等也活动...  相似文献   

13.
鸟类是我友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莺歌燕舞的春景。鸟仅仅是因为它那艳丽的羽毛、婉转的歌喉和那善飞的秀姿赢得诗人的偏爱吗?不,更重要的是,鸟类能帮助人们从昆虫口里夺回粮食,能保护森林不受害虫侵犯。据文献记载:目前全世界有鸟类一万多种,其中我国约占一千一百多种。在这些鸟类中,绝大多数是以农、林作物的害虫为食的,属于益鸟。如雀鸟中的燕子、猫头鹰、啄木鸟等,在它们的整个生存期,都是以鼠类或昆虫为“食粮”。即使平时喜欢食稻谷的麻雀,在其生殖期,也“大开杀戒”,百分之百地捕食昆  相似文献   

14.
话柚     
抽类原产找国.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据记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先秦《禹贡》就右“杨州……鹰包桔油词贡”的记载;公元前周书更有“秋食护梨桔抽”的佳话,可见油类生产的历史久远,历史上对抽类的记载多夸其果大、花香,西晋《广志》有“成都有油大如斗。”’东晋《装渊广州记》中有“广州别有油,号回香油,实大如斗。”南宋(桂南皮衡志》记载有:“老果、轮子,南州名奥抽.大如瓜,人亦食之!皮甚厚。”明《闽部流》中对抽的描述为“油大…··,柑桔中之最品也,…··花亦奇大,三月开,香气甚郁。”明·《五杂咀》称“成…  相似文献   

15.
我国早在南北朝时期的《西京杂记》中就有“蜘蛛集而百事喜”的记载,把蜘蛛群集当作丰年的预兆。蜘蛛样子很象昆虫,但它不属于昆虫。它是蛛形纲蜘蛛目的动物,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有八只脚,无翅,只有单眼,没有复眼。大部分生活在农田、森林及果园等处。蜘蛛为肉食性,一般喜吃活食,主要食物为昆虫,其中许多是农林的主要害虫,是农林害虫的重要天敌类群之一。“此虫设一网,物触而殊之”这是明朝李时珍在  相似文献   

16.
生态平衡的捍卫者,鸟是农作物、树木害虫及一切鼠类的天敌。一只杜鹃,一天可消灭170多只松毛虫;一只大山雀,一天可吃掉害虫1800多条;一只燕子,一天可吃130多个蝗虫;一只猎头鹰,一年可吃掉上千只田鼠,等于从鼠口里夺回了1吨粮食;一对啄木鸟,可保护数百公顷树木不受蛀干害虫的危害。自然界的清洁工 许多鸟类喜欢在垃圾和污水坑中觅取腐烂的食物和一些动物的尸体,为人类消除病源、促进自然界有机物的分解和循环。绿色种子的义务传播者,许多树种果实被鸟类啄食后,囫囵吞入肚中,而种子外壳都有一层坚实的保护层,鸟类…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林业》2008,(6):39-39
饮食有节 饮食有节是道教对养生者提出的基本要求。节的含义有三:(一)节制之意。就是要节制食欲。嵇康《养生论》说:“饮食不节,以生百病。”权贵人家整天吃着大鱼大肉却没有食欲,这是因为美味佳肴吃得太多。肠胃饱满,使人感到腹中闷胀,体内的“真气”就不能畅通地运行,日积月累,就会滋生百病。所以,李时珍《本草纲目·谷部》说:“饮食不节.杀人顷刻。:”清人曹庭栋《老老恒言·饮食》中解释“饮食有节”说:“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就是要少食多餐。  相似文献   

18.
链条是一个环一个环连接起来的,如果少了或断了一个环,整个链条就会失去作用。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互相“吃”与“被吃”的关系,也存在一个链条,这就是食物链。有句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它虽用来讽刺做事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忌后患的人,但客观上揭...  相似文献   

19.
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 dahurica)是危害落叶松人工林的主要害虫之一。利用鸟类防治松鞘蛾,由于方法简便、节约成本、防治害虫范围大、作用持久和不污染环境等特点,目前在林木害虫的生物防治中占有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依据是利用食虫益鸟能取食树木各部位不同时期虫态的生态习性,人为地增加害虫发生林地捕食鸟类的数  相似文献   

20.
雌螳螂“食夫”之谜已揭开@胡一民雌螳螂“食夫”之谜已揭开○胡一民雌螳螂“食夫”是昆虫学界一桩争论不休的历史悬案。昆虫工作者为揭开其“杀夫”之谜,做了不少的观察研究,提出了多种解释。一是雌虫认为雄虫不愿与其婚配,“为情而杀”;二是雄虫为满足雌虫孕期营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