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观察记录白条双锯鱼从受精到孵化的胚胎发育及早期个体发育规律,为海葵鱼的人工繁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人工海水为养殖用水,在水温(27±1)℃、盐度27‰的条件下,白条双锯鱼自然产卵,经紫外灯照射杀菌后进行人工孵化及仔稚鱼培育,在显微镜下定期观察记录受精卵及仔稚鱼发育过程的形态特征变化,并手绘制图。【结果】白条双锯鱼受精卵整体上呈长条状,橙红或粉红色,轮廓类似葫芦状的椭圆形,长径2.40~2.60mm、短径0.90~1.20mm。依据受精卵的分裂、分化及发育形态,可将白条双锯鱼胚胎发育过程划分为:卵裂前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体节期、翻转期、血管形成期和器官形成期。白条双锯鱼受精卵经8~10 d的孵化时间破膜,初孵仔鱼体长4.10~4.50mm;孵出第1d即可开口摄食轮虫,孵出后7d左右由仔鱼期进入稚鱼期,尾鳍、臀鳍和背鳍彼此分离,此时的体长达7.67±0.48mm;至孵化后第20d开始出现第一道白色条纹;孵化后第30d仔稚鱼体色由黑色转为暗红色,并开始长出第二道白色条纹;从孵化后第50 d第二道白色条纹开始褪去;至孵化后第60d其体色开始转为红色。【结论】白条双锯鱼胚体发育时间为8~10d,相较于双锯鱼属其他品种需要更长的孵化时间,究其原因是白条双锯鱼受精卵尺寸更大。此外,孵化环境温度对受精卵的发育时间有明显影响,在适当范围内,环境温度越高白条双锯鱼受精卵发育速度越快。白条双锯鱼仔稚鱼饲养宜分为3个阶段喂养不同类型的饵料,以保证仔稚鱼的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2.
对人工培育条件下鱼仔稚鱼的早期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鱼初孵仔鱼的平均体长1.95 mm(1.88~1.98 mm),在水温24.6~24.9℃,盐度26~30条件下初孵仔鱼至孵化后4日龄为卵黄囊仔鱼,5~14日龄为前弯曲期仔鱼,15~28日龄为弯曲期仔鱼,29~40日龄为后弯曲期仔鱼,41日龄开始进入稚鱼期。各鳍发育的体长范围在3.63~10.38 mm,进入稚鱼期完成了所有鳍的发育。鱼的早期发育中头背部不出现枕骨棘。自卵黄囊期后阶段开始到稚鱼期,在尾部中央侧面和腹缘具1个或数个星状的色素,是鱼早期发育阶段最重要的形态特征,可以作为鉴别鱼仔稚鱼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鮸鱼仔稚鱼早期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人工培育条件下鱼仔稚鱼的早期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鱼初孵仔鱼的平均体长1.95 mm(1.88~1.98 mm),在水温24.6~24.9℃,盐度26~30条件下初孵仔鱼至孵化后4日龄为卵黄囊仔鱼,5~14日龄为前弯曲期仔鱼,15~28日龄为弯曲期仔鱼,29~40日龄为后弯曲期仔鱼,41日龄开始进入稚鱼期。各鳍发育的体长范围在3.63~10.38 mm,进入稚鱼期完成了所有鳍的发育。鱼的早期发育中头背部不出现枕骨棘。自卵黄囊期后阶段开始到稚鱼期,在尾部中央侧面和腹缘具1个或数个星状的色素,是鱼早期发育阶段最重要的形态特征,可以作为鉴别鱼仔稚鱼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对人工培育的1~43日龄的鲻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根据卵黄囊、鳍和鳞片的变化,将鲻的胚后发育划分为仔育期、稚鱼期和幼鱼期3个时期.初孵仔鱼平均全长2.4421 mm,在水温19.94(±1.03)℃、盐度30、pH 8.10~8.15的条件下,初孵仔鱼至10日龄为早期仔鱼,4日龄仔鱼开口,孵化后11~26日龄为后期仔鱼,孵化后27~38日龄为稚鱼,孵化后39日龄进入幼鱼期.并研究了鲻胚后发育的生长特点,结果发现鲻仔稚鱼属于均匀生长类型.此外,还探讨了鲻胚后发育过程中的危险期,以及生长发育与生活习性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秦显明  付云芝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719-13720
[目的]在莱州,利用塑料大棚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培育多宝鱼仔稚鱼,探索培育多宝鱼的最佳条件,为将来投入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方法]利用塑料大棚程序升温、保温,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利用分组试验,找到最佳试验条件。[结果]经过大量试验研究,找到培育多宝鱼仔稚鱼最佳试验条件:盐度28~40,光照强度500~2000lx,pH值7.8~8.2,培育密度1×10^4~2×10^4尾/m^2,水温18~20℃。在早期培育期,仔稚鱼适宜水温与孵化时水温相一致。利用塑料大棚升温,在第2天时开始缓缓升温,在第10天升温到17~19℃,并保持温度在19℃。[结论]采用该方法与试验条件培育的多宝鱼苗可提前10d上市,而且鱼苗成活率高达30%,比一般培育厂提高了10%。  相似文献   

6.
匙吻鲟仔稚鱼摄食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测定不同规格(全长15.2-95.5 mm)、不同水温(21.2℃、16.8℃)和一天当中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仔稚鱼饱满指数的变化,研究了匙吻鲟仔稚鱼摄食特性。结果表明,在平均全长达到20.1 mm之前(约开口摄食3 d),随着个体的生长,饱满指数逐渐增大并在20.1 mm达到最大值,且在规格相近的个体之间,饱满指数相差较大,最高达78.4倍。平均全长达到20.1 mm以后,随着个体的生长,饱满指数呈现下降的趋势,且在规格相近的个体之间,饱满指数相差较小。水温从21.2℃降到16.8℃,20.0-23.2 mm的仔鱼饱满指数降低53.3%。仔鱼具有明显的昼夜摄食节律,属晨昏摄食,全天出现1个摄食高峰和1个摄食低谷,从低谷到高峰,饱满指数呈强弱交替波动性上升。以"时平均饱满指数法"计算匙吻鲟仔鱼(16.3-21.0 mm)的日摄食率为6.5%。  相似文献   

7.
人工培育青石斑鱼仔,稚,幼鱼的饵料系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人工培育青石斑鱼仔,稚,幼鱼的饵料条件。青石斑鱼从仔鱼-稚鱼-幼鱼的保个发育阶段均为动物食性。自初孵仔鱼至幼鱼发育过程大抵有三个饵料转换期:(1)前期仔鱼到后期仔鱼由内源性营养(卵黄、油球)到外源性营养(以小型浮游动物为主)的转换期,(2)后期仔鱼末(25日龄左右,全长9毫米以上)到稚鱼期系由吃小型浮游动物到吃大型浮游动物转换期,(3)稚鱼后期,幼鱼阶段(约40日龄以后、全长20毫米以上)  相似文献   

8.
在人工育苗条件下,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 ( Shaw)早期发育的形态及生长特性进行了观察和初步研究。形态发育观察结果表明:四指马鲅初孵仔鱼全长为(1·957依0·055) mm,在培育水温为26℃、盐度为30的条件下,第2天开口,第3天卵黄囊完全被吸收,可开始摄食;初孵仔鱼~13 d为仔鱼期,14~36 d为稚鱼期,之后转为幼鱼期。生长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四指马鲅仔鱼期全长、肛前长和体高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稚鱼期,全长、肛前长和体高与日龄均呈多项式函数关系( P<0·01);仔鱼培育过程中,个体生长速度存在明显差异,20日龄仔鱼全长和肛前长的差异较大,其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比分别是2·437倍和2·004倍。因此,在仔鱼培育生产实践中要注意分池,足量投喂适口饵料,以减少个体间的相互残杀。  相似文献   

9.
对松江鲈鱼胚胎和仔稚鱼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描述了从受精卵至稚鱼各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松江鲈鱼受精卵为不规则圆球形,颜色各异,有淡黄、黄、橘红3种颜色;在水温6~11℃、盐度33~34的条件下,经过30 d发育而破膜。初孵仔鱼全长6.6 mm,通体透明,5日龄后开始摄食,再经过35 d的发育,达到幼鱼期。  相似文献   

10.
瓦氏黄颡鱼仔稚鱼生长与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在流水水族箱中(水温22.5~28.5℃)对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仔稚鱼的生长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发育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该鱼的发育分为前期仔鱼、后期仔鱼和稚鱼3个时期,分别历时4、6和22 d;仔鱼期其头部和体高的发育较体长快;各鳍的发育顺序为胸鳍、尾鳍、背鳍、臀鳍和腹鳍,发育完全历时10 d;仔稚鱼体长和体重的生长趋势基本相同,仔鱼期生长速度较快,稚鱼期趋缓。用不同生长方程对瓦氏黄颡鱼仔稚鱼体长与体重的关系进行拟合,以抛物线方程拟合效果为最佳,即WL=0.7572L2-6.8860L 5.1877。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制经济适用的小丑鱼幼鱼人工配合饲料。[方法]利用自制的2种配合饲料和鲜虾肉(对照组)投喂全长2cm左右的克氏双锯鱼和白条双锯鱼幼鱼进行56d的养殖试验,以评价自制配合饲料对小丑鱼生长和色彩的效果。[结果]结果表明,不同饲料(饲料A、饲料B及鲜虾肉)对2种小丑鱼幼鱼生长影响无显著差异,饲料B在饲料A的基础上添加了一定量的虾青素,使用7~10d即具有明显的增色作用,达到了鲜虾所不能达到的着色效果。饲料A和饲料B交替使用比使用鲜鱼虾具有明显的优势。[结论]人工饲料取代鲜活饵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2006年6月~2007年1月,对等边浅蛤的人工繁殖、胚胎发育和幼虫培育、变态附着及稚贝培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等边浅蛤胚胎繁殖盛期是每年的7~8月,在盐度20~25,水温24~29℃,pH8.0的条件下,受精卵经过15h发育成D形幼虫。盐度20~25,水温24~29℃时,胚胎的孵化率和D形率最高。温度和盐度对幼虫的生长发育影响明显,浮游幼虫生长最适温度为24~29℃,最适盐度为20~25,34℃试验组,幼虫几乎不能存活,19℃组存活率最高,但生长速度慢于24℃组。幼虫在盐度15~25时存活率最高,但盐度20~25时生长速度最快,在盐度35时,幼虫几乎不能存活。研究发现金藻和角毛藻是等边浅蛤浮游幼虫生长的适宜饵料。  相似文献   

13.
程东海  颉志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311-11313
[目的]为克氏原螯虾专用配合饲料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探讨了克氏原螯虾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量,并分析以昆虫粉作为唯一饲料动物蛋白源对克氏原螯虾存活、生长及蜕壳等的可能影响。[结果]鱼粉蛋白水平为25%时克氏原螯虾存活率最高,蛋白水平为28%时最低。昆虫粉组克氏原螯虾的存活率低于各鱼粉组。鱼粉组蛋白质水平对克氏原螯虾的末重具有显著影响(P<0.05)。蛋白质效率(PER)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而饲料系数(FCR)则相反。各组克氏原螯虾的特定生长率(SGR)和蜕壳率(ER)均随饲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其中T20组SGR显著低于F28(P<0.05)。[结论]克氏原螯虾的饲料蛋白需求量约为25%。昆虫粉可以部分替代鱼粉,但以昆虫粉作为该虾饲料唯一的动物蛋白源可能会影响其存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无叶假木贼的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无叶假木贼种子为材料,通过种子萌发试验研究了温度、光照和盐分对其萌发的影响。[结果]无叶假木贼种子的千粒重为(1.596 9±0.036 8)g,种子长度为(2.015±0.167)mm,种子宽度为(1.734±0.110)mm。无叶假木贼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5℃,在此温度下,种子的最终萌发率和发芽势均达最大值;亚适温度为20~25℃,在30和35℃下其种子萌发率只有37.5%和17.5%。无叶假木贼种子的光照萌发率为61.18%,暗中萌发率为56.11%。在90 mmol/L的NaC l溶液中,无叶假木贼种子的萌发率最高;在60和120 mmol/L的NaC l溶液中其萌发率次之;在300 mmol/L的NaC l溶液中其萌发率最低。在90 mmol/L的NaC l溶液中无叶假木贼种子的发芽势最高。[结论]该研究对开发利用重盐碱地、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mTOR信号通路是动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调控通路之一。以尼罗罗非鱼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盐度梯度对尼罗罗非鱼生长的影响,以及mTOR通路下游调节因子p70s6k和4ebp1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变化。30 d养殖结果显示,盐度增加对尼罗罗非鱼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0、15、20、25盐度下,尼罗罗非鱼日均增重率分别为(0.48±0.13)g/d、(0.31±0.09)g/d、(0.14±0.08)g/d、(0.09±0.03)g/d。荧光定量PCR显示,p70s6k mRNA相对表达量随着盐度梯度升高而下降,0盐度组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P0.05),25盐度组最低;4ebp1 mRNA相对表达量随着盐度梯度升高而升高,0盐度组中表达量最低,25盐度组最高,0盐度组与25盐度组间差异显著(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0盐度组中p70s6k蛋白含量显著大于其他高盐度组,而25盐度组中4ebp1蛋白含量显著大于其余低盐度组(P0.05)。结果表明,盐度可能通过介导mT OR信号通路参与尼罗罗非鱼的生长调节。  相似文献   

16.
A pot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to see the effect of two indigenous 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 fungi Glomus mosseae and Acaulospora laevis, alone and in combination on growth, biomass and mineral nutrition of Cicer arietinum under different salinity levels imposed by 4, 8, and 12 dS/m EC solution (sodium chloride, calcium chloride and sodium sulphate). All AM inoculated plants showed significant increment in growth, biomass, mineral nutrition and yield over control. The extent of bioinoculants response on plant growth as well as root colonizatio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level of salinity. Among all the growth parameters plant height (26.4 ± 1.14 cm), root length (13.4 ± 1.67 cm), total chlorophyll (2.33 ± 0.02 mg/100 mg f. wt), root colonization (41.6 ± 2.70%) and AM spore number (63.8 ± 1.78 per 10 gm soil) were recorded highest in dual combination (G. mosseae and A. laevis) at 4 dS/m while fresh shoot (6.80 ± 0.67 gm) and dry shoot weight (0.96 ± 0.18 gm) was found maximum in G. mosseae at the same concentration of salinity. Greater Phosphorus (P) acquisition and yield was observed at 4 dS/m with dual combination (G. mosseae and A. laevis) that possibly be responsible to protect plants from salt stress. Although Nitrogen (N), Potassium (K) and Sodium (Na) contents also declined with increasing salinity. Overall results showed that mycorrhizal colonization improves host plant mineral concentration and thereby increases the growth, yield and nutrient uptake of C. arietinum ameliorating the harmful effect at salinity stress.  相似文献   

17.
栾树大苗移栽后的生长与结实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兴富  杜茜  雷茜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292-6293
[目的]研究栾树大苗在银川地区移栽后的生长和结实的适应性。[方法]以自河北省引种栽培的当年生无患子科栾树属落叶乔木栾树84株大苗为材料,研究了大苗移栽后的分枝、生长、生物量积累及结实特征。[结果]大苗移栽后,栾树成活率为100%,生长良好;当年具有较强的分枝能力,单株分枝数为(7.6±2.5),分枝长、基径、复叶数和生物量分别为(63.8±12.9)cm(、11.4±1.7)mm(、20.8±4.9)和(74.6±20.7)g。大苗移栽后当年有近50%的移栽植株能够结果,结果枝条约占总枝条数的33.3%,每一枝条平均结果(19.3±14.1)枚,但果实和种子成熟较成年植株有所推迟,部分果实和种子不能发育成熟。[结论]该研究为栾树在西北地区城市园林绿化和水土保持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对光明猪配套系的生长发育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光明猪配套系生长发育较缓慢,24、和6月龄的体重、体长、体高和胸围分别为(15.55±1.59)kg、(59.94±2.25)cm、(31.26±0.79)cm和(53.4±1.68)cm;(36.01±4.17)kg、(77.05±5.43)cm、(45.48±3.26)cm和(72.23±5.04)cm;(70.82±4.86)kg、(102.38±6.98)cm、(53.15±2.04)cm和(94.85±4.78)cm。各项生长发育指标远低于长白猪和大白猪,也低于异地光明猪配套系的测定结果。6月龄时背膘厚为(14.87±1.04)mm,臀围为(91.03±3.45)cm,与长白猪和大白猪比较差异显著。在陕西地区,若要利用此品种,应加强饲养管理和加大断奶至4月龄的选择力度,以促进和提高其生长发育性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槐叶萍在较低温度下对不同污染水平的地表水的氮磷去除效果及其生长情况。[方法]采用人工模拟废水试验,研究了较低温度条件下(16℃)利用固氮植物槐叶萍对模拟的3种磷浓度的地表水的氮磷去除效应。[结果]在3种磷浓度下,槐叶萍对地表水的铵态氮、硝态氮和可溶性磷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试验末期,在人工模拟的含0.1、0.41、.6 mg/L磷浓度的废水中,铵态氮去除率分别为(86.54±6.23)%(、91.04±7.12)%和(92.14±6.25)%;硝态氮去除率分别为(78.91±3.12)%(、78.84±6.21)%和(80.29±6.45)%;磷的去除率分别为(55.33±1.53)%(、72.08±3.71)%和(59.70±2.84)%。槐叶萍的生物量随水体中的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槐叶萍可有效地去除富营养化地表水氮和磷,可选用作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植物。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对食蟹猴精液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宗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893-19895
[目的]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CASA)对食蟹猴精液进行分析,以揭示食蟹猴的精液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CASA系统对29例雄性食蟹猴精液样本进行分析。[结果]静态特性:食蟹猴的精子密度为(2 134.53±2 052.87)M/ml;活动精子密度为(1 955.36±1 939.59)M/ml,活动精子百分率为(88.79±9.09)%;前向运动精子密度为(1 263.98±1 271.13)M/ml,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为(59.58±16.43)%;快速相细胞百分率为(82.76±13.10)%。食蟹猴精子的平均路径速度为(133.78±58.22)μm/s,直线速度为(121.43±56.64)μm/s,曲线速度为(169.78±52.39)μm/s,精子头侧摆幅度为(4.19±0.72)μm,平均摆跨频率(鞭打次数)为(29.79±4.30)Hz,前向性为(84.62±5.46)%,直线性为(63.62±13.07)%。②食蟹猴精子的快速相浓度为(1 844.97±1 875.96)M/ml,百分率为(82.76±13.10)%;中等相浓度为(110.18±139.33)M/ml,百分率为(5.93±5.26)%;慢速相浓度为(85.74±144.32)M/ml,百分率为(3.62±2.90)%;静止相浓度为(93.99±72.85)M/ml,百分率为(7.69±8.20)%。食蟹猴精子的头长比为(61.93±4.4.14)%;头部面积为(7.33±1.22)μmsq。[结论]该研究为在人工饲养食蟹猴的繁殖实践中进行精液品质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