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目前,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uhn)即TCK是我国重要对外检疫性有害生物。在世界范围,TCK已传播至31个国家。新疆周边8个国家小麦染疫尤为普遍,哈萨克斯坦是TCK疫情的重要发生区。哈萨克斯坦共有14个州级行政区域,其小麦主产区中北部的阿克莫拉、北哈萨克斯坦和库斯塔奈3个州,是小麦矮腥黑穗病菌、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等疫情的严重发生区。  相似文献   

2.
小麦矮腥黑穗病是由真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ühn引起的,国外根据其学名及定名人的首字缩写,简称TCK。1935年Young在美国蒙他拿州首次将它与小麦普通腥黑穗病区分开来。 世界上矮腥黑穗病分布在欧洲的德国、法国、比利时,丹麦、瑞士、意大利、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波兰、阿尔巴尼亚、西班牙、希腊、苏联等17个国家;北美洲的加拿大和美国2国;拉丁美洲的阿根廷及乌拉  相似文献   

3.
目前,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CoIltI'OVCl'S3.Kuhn)即TCK是我国重要对外检疫性有害生物。在世界范围。TCK已传播至31个国家。新疆周边8个国家小麦染疫尤为普遍,哈萨克斯坦是TCK疫情的重要发生区。哈萨克斯坦共有14个州级行政区域,其小麦主产区中北部的阿克莫拉、北哈萨克斯坦和库斯塔奈3个州。是小麦矮腥黑穗病菌、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等疫情的严重发生区。  相似文献   

4.
小麦矮腥黑穗病是我国对外植物检疫对象,1935年美国科学家杨(Young)将矮腥从网腥中区分出来,做为一个新种Tilletia controverseKvhn,其主要症状是:病株特矮,分蘖特多,病穗特密,病粒特硬。我国已从美国、加拿大、罗马尼亚等国进口的小麦中发现带有我国从来没有发生过的矮腥黑穗病。此病危害很大,小麦感病后,某些品种减产一半以上,病菌能在土壤中存活6—7年,  相似文献   

5.
一、西北三州小麦生产情况 华盛顿、俄勒冈及爱达荷三州小麦收获面积常年稳定在550—600方英亩左右。单位面积产量近年来平均为52.5蒲式耳/英亩左右,总产量保持在3亿蒲式耳(1蒲式耳=35.238升)左右。西北三州是美国主要小麦产区之一。近几年来收获面积平均为579.1万英亩,约占美国小麦收获面积的8.18%。但由于单位面积产量较高,每英亩平均产量为  相似文献   

6.
古浪县小麦腥黑穗病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小麦腥黑穗病在古浪县曾于20世纪70—80年代普遍发生,后经集中防除,病情得到有效控制,90年代仅在一些偏远山区、经常自留种、串换种的地方有少量发生。但2009年小麦腥黑穗病在古浪县部分乡(镇)偏重发生,全县累计发生面积达845.8hm2,为近30年来发生最严重年份,主要分布在干城、土门、泗水、横梁等乡(镇),其中土门镇胡边村发生最为严重,其病田率达22%,普通地块病株率在20%~30%,严重地块病株率高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7.
在室内相对湿度50%-60%的恒温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剂量、温度、处理时间和有、无载物情况下环氧乙烷(ethylene oxide,EO)对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ühn,TCK)的杀灭效果.结果表明,EO对TCK冬孢子有极强的杀灭作用.EO对TCK病菌的杀灭效果随处理温度升高、剂量的增加和熏蒸时间的延长而增强.无载物情况下,15、20、25℃处理120 h条件下达到100%杀菌效果的临界浓度值分别为10.5、7.3和6.8 g.m-3.EO对TCK的杀菌临界浓度随熏蒸时间延长和温度升高而降低.80%装载量条件下,EO对TCK病菌的LD50较无载物条件下的高.  相似文献   

8.
用溴甲烷、氰、溴甲烷与二氧化碳混剂、溴甲烷与环氧乙烷混剂以及溴甲烷与氰混剂在室内不同条件下对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uhn,TCK)进行了熏蒸灭菌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1)溴甲烷对TCK的灭菌效果随温度的升高、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提高;间隔48h的2次120h的熏蒸处理,能显著降低溴甲烷的杀菌临界浓度值;2)溴甲烷与环氧乙烷混剂能完全杀灭TCK病菌,且能显著降低溴甲烷和环氧乙烷的杀菌临界浓度,其混合作用的熏蒸效果较溴甲烷与二氧化碳、氰混合剂好;3)在20℃,50%小麦装载量条件下,180g&#183;m^-3溴甲烷处理120h或90g&#183;m^-3溴甲烷2次处理各120h,均可以达到100%的杀灭效果;4)溴甲烷及其混剂对小麦光腥黑穗病菌冬孢子萌发率的影响可作为对TCK冬孢子萌发影响的指示;5)将溴甲烷处理小麦与国产未处理小麦以1:2比例混配时,小麦中总溴含量可以降低到50mg&#183;kg^-1水平以下,符合美国小麦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9.
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小麦矮腥黑穗菌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荧光定量PCR体系以准确灵敏的鉴定小麦黑穗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ühn,TCK)【方法】根据筛选的TCK独有差异基因片段(1 322 bp)设计特异性引物对CQUTCK4/CQUTCK5和TaqMan 探针CQUP1,建立SYBR GreenⅠ荧光染料法和TaqMan水解探针法定量PCR检测体系,并对体系进行优化。【结果】建立的两套定量PCR检测体系的检测下限相当,可达到0.1fg,对应的拷贝数为2.31×104个,检测灵敏度比常规PCR高2~3个数量级,均可成功鉴别出TCK与小麦网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aries (DC)Tul,TCT),并可快速准确检测小麦矮腥黑穗菌冬孢子和检测罹病小麦植株体内的侵染菌丝体。【结论】建立的2种定量PCR检测技术可运用于小麦矮腥黑穗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肖良  郭海丹 《世界农业》1996,(12):31-32
美国发生小麦印度腥黑穗病后采取的措施肖良,郭海丹,陈定虎小麦印度腥黑穗病1930年在印度的卡纳尔首次发现,目前已传入墨西哥、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拉克、尼泊尔和美国的4个州。该病是小麦、黑麦和黑小麦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属于花器局部侵染类型,它影响小麦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