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树烂皮病药剂筛选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杨树烂皮病的化学防治药剂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可杀得(53.8%干悬浮剂)、甲基硫菌灵(50%可湿性粉剂)、双效灵(10%)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可杀得(53.8%干悬浮剂)、甲基硫菌灵(50%可湿性粉剂)、双效灵(10%)3种药剂毒力线的回归关系显著。对8种杀菌剂进行杨树烂皮病防治试验的结果表明,可杀得等杀菌剂防治效果达90%,药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铜是桃树敏感的元素之一,多年来一直没有人在生长季节使用硫酸铜防治桃树病害。该试验通过不同配比的铜锌石灰液桃穿孔病并进行比较,同以硫酸铜:硫酸锌:石灰:水=0.4:0.6:4:200的铜锌石灰液防效可达90%以上,是一种经济实用、防效高的药剂,目前已在我县桃树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咖啡常见病害及其防治1叶锈病(HemileiavastatrlxB.&B。)用0.5%波尔多液或0.03%有效成分的20%萎锈散乳油每年喷雾3次,或用0.02%有效成分的25%三唆二甲酮可湿性粉剂每年喷雾二次。l)用0.5%波尔多液(Ikg:Ikg:...  相似文献   

4.
国外松温床育苗棚期猝倒病的防治周尢马采用两段温床育芽移栽的国外松苗,在棚期里,由于种子、土壤(或沙)消毒不严,棚内温度过高或土壤湿度过大等多种原因,极易发生摔倒病,造成苗木在短期内大量死亡,危害严重,其防治方法如下:(1)以预防为主,可用0.5—1%...  相似文献   

5.
枣黑腐病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0~1996年在豫北枣区对枣黑腐病进行防治技术研究得出:药剂防治以2%农抗120质量分数为0.5%、50%毒菌威1.25%、50%退菌特0.66%效果最好,结合施基肥增强树势、清除越冬病原、间作花生等低杆作物,及时防虫等综合防治措施,可使病果率由30%以上降至5%以下。经5a防治示范与推广,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1植物名称:四季海棠(Begoniafibrous)。2材料类别:刚展平的嫩叶。3培养条件培养基:(单位:mg/L)(1)MS+BA3+2.4-D1,(2)MS+BA2+NAA0.2,(3)MS+BA1+NAA0.5,(4)MS+BA1+NAA0.1,(5)MS+BA1+2.4-D0.05,(6)MS+BA2+2.4-D0.05,(7)MS+BA0.4+NAA0.1,(8)1/2MS+NAA0.5,(9)1/2MS+BA0.01。其中蔗糖浓度除培养(8)为2%,其余均为3%,琼脂为0.8%~1.0%,pH值为5.7~5.8,培养温度为20±4…  相似文献   

7.
通过定时定位观察云南松松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程度与云南松经济损失之间的关系,经统计分析,确定松纵坑切梢小蠹的防治指标为:平均虫孔数0.189虫孔/株,林木平均枯死率0.52%,平均株枯梢率4.74%,有虫株率5.14%。确定昆明地区方旺林场的经济阈值为0.2151虫孔/株;并制订了适合于基层林区的多个动态经济阈值。当虫孔密度达到0.3338×CC÷(Y×EC×P),对应的林木平均枯死率为0.389+0.3667×CC÷(Y×EC×P)、平均株枯梢率为5.5398+1.1301×CC÷(Y×EC×P)、平均有虫株率为1.63+14.4821×CC÷(Y×EC×P)时,防治投入与挽回经济损失相等,应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8.
农林复合模式蒸散耗水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土壤分层水量平衡模型,对林带与冬小麦的根系吸水量、林带和农田的蒸散耗水量、林带影响农田土壤水分范围与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冬小麦拔节至乳熟期间,林带根系吸水以消耗农田土壤水分为主,主要表现在0.0~1.5H(H为树高)范围内。(2)林带可降低12.3%的农田蒸散量。(3)由于林带的影响,在农田中,0.0~0.5H为土壤水分降低区,0.5~5.0H为土壤水分提高区。总体平均,0~200cm农田土壤贮水量可提高11.2%。  相似文献   

9.
多效灵防治苹果根腐病试验阎振常(五莲县林业局)李善宽(五莲县职业中专)赵纪文(五莲县林业局)李继佩(山东省林木保护站)李素玉(五莲县山阳乡林业站)苹果圆斑根腐病(Fusariumspp.)是苹果树的严重病害。为了更好地防治该病,我们在五莲县槎河乡,用...  相似文献   

10.
对黑荆树1-5年生人工林分在2.0×2.0m(A),2.0m×1.5m(B),2.0×1.0m(C),1.5m×2.0m(D)和1.0m×1.0m(E)5种密度下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经济效益的研究结果表明:树高、胸径生长及其经济效益,随密度增大递减;单位面积树皮和木材产量随密度增大递增,但增幅随林龄增大减小;林分的数量成熟期随密度增大缩短,间代期也随之提早,A、B密度为皮材兼用林最佳的造林密度;C  相似文献   

11.
杨树腐烂病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杨树腐烂病(Valsasordida Nti)防治试验,40%福美砷效果了,平均防效93%;其次是50%退菌特0.25%液,为88.5%;2:2:100波乐多液为63%;50%多菌灵0.25%液为57.7%。营林措施防治效果61.4%。  相似文献   

12.
细菌性鱼病。主要有鲢鳙鱼的打印病和草青鱼的赤皮病。这两种病是由于机械损伤、被细菌侵人造成。防治方法是:鱼种下塘前,用5%的食盐水浸泡3分钟~5分钟,下塘后定期用1ppm漂白粉(或0.5ppm优氯净,0.02ppm强氯精)或20ppm生石灰溶液作全塘泼酒。真菌性鱼病。主要是水霉病。该病是由于机械损伤、冻伤或过度密养造成。这种病,各种鱼类在冬季都易发生,并能引起死亡。预防此病可用20ppm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治疗可用2ppm五倍子(中草药)水浸液全塘泼洒。原生动物引起的鱼病。主要有口丝虫病和斜管虫…  相似文献   

13.
1992~1994年在濮阳进行的田间试验和73hm2左右的示范结果说明,生物药剂中生菌素(又称农抗751)防治苹果烂果病和班点落叶病可以取代常规化学杀菌剂如退菌特、多菌灵等,烂果率一般可控制在0.45%~5%;病叶率可控制在22%左右,病情指数在8%以下,优于化学杀菌剂。  相似文献   

14.
辽宁泥质海岸防护林的树种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经过1991~1995年野外定位研究,在辽宁省锦县泥质海岸带,轻度盐碱地上(土壤含盐量0.1%~0.2%,pH7.5~8.5)和中度盐碱地上(土壤含盐量0.3%~0.4%,pH8.5~9),经过筑台田后造林,树种选择顺序是群众杨、109柳、绒毛白蜡。  相似文献   

15.
多效灵防治病害时间及浓度莲丰牌145%多效灵水溶性粉剂是新研制的广谱性农用杀菌助长剂,具有杀菌、提高果树抗逆能力、促进生长发育的能力。可为多种杀虫剂混合使用,忌与硫、砷制剂混合使用。不同病害应用不同浓度:(1)果树烂根病,全年均可喷药,萌芽前尤佳,...  相似文献   

16.
根据云杉球果锈病Thekopsoraareolata(Fr.)Magn对云杉种子产量和出苗率影响结果,测算出病果率与云杉种子产值的相应关系,以此确定该病的防治指标为林分病果率30.0%,防治应采用人工挖除野樱桃Pranssp.的营林措施。  相似文献   

17.
用对鳞翅目比较敏感的4种苏云金杆菌菌液浸渍马尾松针叶,喂食3—4龄马尾松毛虫幼虫,5天后感染浓度与死亡机率值回归方程为Y1=1.0635+0.4515x,Y2=-1.4470+0.8130x,Y3=0.2059+0.615x,Y4=3.0026+0.1179x;半致死中浓度LC50值分别为5.2368x108、8.5171x107、6.2374x107和8.7648x1015cell/ml。以3x108cell/ml浓度感染4龄幼虫,其致死中时间LT50值分别为5.7473、3.5572、4.8177、16.0862天。结果表明:Bt(2)菌株对马尾松毛虫毒力次于Bt(3),但致死中时间最短,可供生产上应用于林间防治。  相似文献   

18.
在沿海砂土区,利用林木防治河、沟、渠系的堤面、坡面、青坎、保护区的水土流失,具有显著效果,河沟坡面土的年平均流失厚度可减少13.5 ̄16.6mm;在生态环境方面,可减弱风速74.2% ̄83.5%,降低蒸发30.3% ̄33.1%,坡土有机质增加0.04% ̄0.28%、盐份下降30.4% ̄40.8%;河堤林带的益本比经济效益(E)为5.5。  相似文献   

19.
侧柏叶枯病在河北为害侧柏,是盘菌侵染所致,病菌子囊盘0.14~0.33mm,平均0.20mm,子囊625~87.5×10~12.5μm,内含8枚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胞,透明或略带橄榄色,椭圆形,大小为7.5~12.5×6~8μm,经鉴定病菌是侧柏绿胶杯菌(ChloroscyphaplatycladusDaisp.nov.)。病害的发生与立地条件有密切的关系,采用营林措施对该病害的蔓延有一定控制作用。此病在河北省尚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20.
多效灵对苹果早期落叶病的防治多效灵为日照市工业学校实验化工厂生产,于麦收前和7月上旬果实膨大期各喷1次,浓度为(145%)1000倍液,对照药为波尔多液1∶2∶200~250倍液、25%代森锰锌00倍液、50%扑海因1000倍液、25%多菌灵6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