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1989年我们在保定地区蠡县和石家庄地区平山县两养鳖场对鳖种繁育技术作试验研究,取得了良好成绩。1990年投产面积16.5亩,当年孵化稚鳖3.1万只,孵化率达到88.3%,成活稚鳖2.74万只,成活率87.1%,饲养幼鳖5300只,成活率100%,增重倍数分别为7.7和14.0。现将试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1994年11月份江阴市沪澄特种水产养殖研究所在新建立体四层1000平方米的自动控温快速养鳖温房中投放稚鳖2573只,总重 23.3公斤,幼鳖、成鳖和亲鳖4949只、总重1945.9公斤。在温房经220天强化培育到1995年6月底,稚鳖养成幼鳖2469只,成活率96%;总重440.4公斤,平均每只增重0.25公斤。幼鳖、成鳖和亲鳖存活4468只,成活率90%;总重4337.6公斤,平均每  相似文献   

3.
我场自1993年起开始饲养稚鳖。刚开始养殖稚鳖时,由于没有很好掌握防病治病技术,头两年稚鳖的成活率只有50%左右。1995年和1996年,我场加强稚鳖养殖期间的疾病防治,并且改变了原有的养殖方式,使稚鳖成活率提高到95%以上。提高稚鳖成活率有以下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4.
本项研究连续进行2年。1995年结果:鳖卵受精率89%,孵化率95%,稚鳖成活率99.1%,每只雌亲鳖利润1040.2元。研究过程中对亲鳖的选择及饲喂、产卵场的设置、鳖卵收集、孵化条件的控制、稚鳖培育等进行初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驻马店地区平舆县东皇庙乡张楼,养鳖大户张梦运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并在稚鳖的运输技术方面有所创新。多年来他们一直采用布袋包装稚鳖,先后往邯郸、郑州、驻马店市等省内、外地区运输稚鳖十几万只,效果很好,成活率都在97%以上。 笔者于1996年7月16日去张梦运处购买稚鳖3000只,对他们提供的包装方法作了进一步了解。具体方法是把3000只稚鳖(平均体重为6.5克),分别装在6只用水浸湿的布袋内,  相似文献   

6.
鳖的人工繁殖综合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莫伟仁  谢万奎 《淡水渔业》1990,(1):30-31,11
<正> 为了促进鳖的人工养殖生产的发展,我们从1985年开始,对鳖人工繁殖综合技术进行研究。四年来共孵化出稚鳖3.3万余只。孵化率由原来的50%提高到85.6%,稚鳖越冬成活率也由原来的60%提高到98%。一、材料与方法亲鳖与稚鳖均来自本场,个体健康、无伤、无残、无病。鳖卵来自场内亲鳖池与商品池产卵场。试验场点在潢川县场与省生物所动物场内。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东风农场水产养殖场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组织科技人员研究养殖技术。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养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上取得重大进展,为全场年新增产值680万元,新增利润320万元。该场研究应用的工厂化快速养鳖技术,使稚鳖成活率由原来自然界的20%提高到现在的95%;加快稚鳖生长速度,大大缩短了养殖周期。一般情况下,自然界的鳖生长到0,5公斤需要三年以上时间,而工厂化养鳖,一只5克左右的稚鳖在6个月时间内就可以生长到0.5公斤。研究应用的鳖卵人工孵化技术,使孵化率从自然界的10%提高到现在的95%。研究应用的纯优亲鳖培育技…  相似文献   

8.
中华鳖人工繁殖技术1994年,我们承担了县水产局下达的“中华鳖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试验课题,经过两年试验,全面完成了课题下达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1995年鳖卵受精率89%,孵化率95%,稚鳖成活率99.1%生产稚鳖7770只,纯利润226767元,每只...  相似文献   

9.
在鱼鳖混养池塘中,设置6只网箱,放养稚鳖6000只,培育30天,收获稚鳖5974只,成活率99.37%。  相似文献   

10.
在鱼鳖混养池塘中,设置6只网箱,放养稚鳖6000只,培育30天,收获稚鳖5974只,成活率达99.37%  相似文献   

11.
季龙辉 《内陆水产》2001,26(3):37-37
稚鳖培育是工厂化养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稚鳖培育成功与否对整个养殖周期的成活率、生长效果、僵鳖比率等生产指标均有重大影响。白斑病是稚鳖培育中最常见、死亡率最高,且最容易复发的病害。可以说防治好了白斑病,稚鳖培育也就成功了一半。 1998年 10月份,浙江杭州某养鳖场,刚进池的 1万只稚鳖,放养 3天后即发生白斑病,一周后损失即过半。经种种努力,总算保住了 4 000余只,但其中僵鳖就占 30%,到 1999年 6月份出温室,只剩下不到 3 000只,平均规格 200余克, 2000年 6月中旬,浙江嘉兴某场,其中一幢温室放养了 3.5万…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稚鳖的成活率,我们进行了不同养殖方法的对比试验,通过试验,使稚鳖的成活率在原来的50%左右提高到70%以上。而在水槽、温室小池、室外小池等浅小水体精养,自稚鳖出壳后至放入越冬池为止,成活率可达80%以上。刚孵出的稚鳖放入水浅、面积小的池中精养,既提高了稚鳖的成活率,又便于管理。而以往稚鳖死亡的原因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将刚孵出的稚鳖由于体小体弱,一旦放入大水体中饲养,大部分稚鳖往往出现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稚鳖的成活率,几年来我们进行了不同养殖方法的对比试验,通过试验,使稚鳖的成活率由原来的50%左右,提高到70%以上。而在水槽、温室小池、室外小池等浅小水体精养,至稚鳖出壳后放入越冬池为止,成活率可达80%以上。 刚孵出的稚鳖放入水浅、面积小的水体精养,既提高了稚鳖的成活率,又便于管理。而以往稚鳖死亡的原因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刚孵出的稚鳖由于体小体弱,一旦放入大水体  相似文献   

14.
徐承旭 《内陆水产》2001,26(3):17-17
1自繁自育稚鳖 自繁的稚鳖出壳后,经短暂培育即进入温室,能很快完成适应期,进入正常生长状态。稚鳖开食早,生长快,成活率高。 2注意消毒方法 稚鳖入池前要消毒,目前常用消毒方法有: 5%食盐水或 5× 10- 6孔雀石绿溶液,浸洗 10分钟。注意禁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高锰酸钾杀伤性能强,浓度稍高,易烧伤鳖体。 3放养规格和密度 稚鳖入池规格要求达到 10克 /只以上,这样的稚鳖入池后生长快,抗病能力强。每平方米放养 18~ 20只,密度不宜过大,否则就会互相残杀,影响成活率。放养时要求强弱分开,同一池鳖要求规格均匀,一次放足。 …  相似文献   

15.
常州市太涌乡流水养殖公司1985年和1986年两年,从10月下旬开始到第二年4月上中旬约5个半月时间,对晚期出壳的稚鳖进行了温室越冬试验,据了解,稚鳖温室越冬的主要好处有三点。一是能提高稚鳖成活率,该公司秋季晚期出壳的稚鳖,在室外池常温下冬眠越冬,成活率只有30%,而温  相似文献   

16.
提高稚鳖越科成活率的措施一、越冬前的强化培育1993年10月我站从外地购回一批规格为每只5克左右的稚鳖,由于加温室未建成,所以进行越冬管理。在稚鳖越冬之前,我们对其进行了一次强化培育,即;投喂高蛋白饲料,并在饲料中添加3~5%的植物油,其目的是让稚鳖...  相似文献   

17.
宝应湖农场位于江苏省金湖县境内,该场从2008年8月开始在鲤鱼滩养殖场开展中华鳖稚鳖网箱培育到成鳖网箱养殖试验,3年共放5000只,稚鳖的成活率达95%,成鳖的回捕率达90%以上。每平方米产值180元,每个网箱获效益4500元。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采用民用灯泡放热,提高鳖池空气温度、渗透增加水温的加温方式,保持水温28-30℃,经过135天加温试验,消除鳖冬眠期,稚鳖育成功鳖成活率75.5%,平均个体重达112克,缩短从稚鳖至鳖的养殖时间一年多,每只幼鳖获得34.8元的纯收入,广范适应于城乡居民家庭养殖,具有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1996年8月至1997年12月,利用小网箱进行培育稚鳖试验,稚鳖成活率均在95%以上,与水泥池塘相比,网箱培育稚鳖成本低,生长快,提高了稚鳖冬眠后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20.
张萍  刘希泰  徐彩利 《河北渔业》2008,(2):36-36,51
本试验是将北方海河水系黄板鳖种移至西双版纳培育。鳖种运输培育是关键。此试验在云南西双版纳曼岭水库甲鱼坊进行。已进行了两年,即在2006年稚鳖培育成活率87%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操作规范,于2007年9月5日再从保定徐水购进((2.5±0.3)g海河水系黄板鳖种1.2万只,经三个月的精心培育,育成平均体重为31.25g,总成活率为96.8%。现将阶段试验的全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