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涎流冰又称冰滩或冰湖。是多年冻土地区独特的工程地质现象。我国冻土分布在长白山、大小兴安岭、新疆、青藏高原等地带。东北的多年冻土是横贯欧亚大陆北部的多年冻土带的一部分。冻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水。涎流冰是冻土区广为发育的一种地面冰体。是北方林区的主要冻害,特别是林区道路几乎修筑哪里,涎流冰就伴随哪里,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西藏4年多的公路勘察设计,认识了涎流冰的形成及对道路的危害,了解了一些对涎流冰的防治措施,现对涎流冰的防治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
公路涎流冰是冻土地区独特的工程地质现象-称为冰椎,我国北方统称冰湖,对公路运输危害十分严重。为取得多年冻土地区林区涎流冰的发生发育规律,大兴安岭林管局、黑龙江省木材采运研究所、哈尔滨建工学院、呼中林业局、西  相似文献   

4.
涎流冰是林区公路的常见病害,它的形成与很多因素有关,由于各种因素的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类型、规模的涎流冰,该文探讨了涎流冰的形成条件、类型特征及几种常见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化新  李娜 《林业科技》1998,23(5):49-50
1冰湖产生的条件及原因1.1条件水源:形成涎流冰的水源主要是浅层地下水,它是形成冰湖的内因,是必要条件。负温及寒冷的气候:当地下水在挖方边坡或地表薄弱处溢出涎流时,在负温下结冰就形成了涎流冰,涎流冰体逐渐增大就成为冰湖。地形地质条件:冰湖多产生在山坡...  相似文献   

6.
1989年冬我们林区公路病害调查组,在黑龙江省牡丹江、牙克石林区进行了公路涎流冰的实地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总如下,以供参考。一、涎流冰分布情况涎流冰是黑龙江省地方公路及林区公路的一种严重病害。全省冬季气候严寒:兴安山地最冷月平均气温-22℃以下,最低气温  相似文献   

7.
在羌塘高原冻土区特殊的地理、水文和气候因素条件下,形成的山坡涎流冰对穿过的公路有极大危害。从高寒地理气候区概况、影响因素和病害特征切入,综合冻结-压力理论和冻土物理学分析土中水的迁移机制,探讨涎流冰形成过程。通过土中水的分布特征预测涎流冰出现区域,归纳涎流冰病害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涎流冰又称冰椎、冰湖,是多年冻土地区独特的工程地质现象。在我国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新疆等地均有发育。青藏高原4200米以上地区也有出露。涎流冰对公路的危害十分严重,轻则降速、陷车,重则翻车伤人,严重影响线路的正常运营,同时养护耗资巨大,据83年调查,仅大兴安岭地区  相似文献   

9.
公路涎流冰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提出了涎流水的形成机理,并依据公路涎流冰形成规律提出了几种新的防治措施。对公路设计和施工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涎流冰是高寒地区独特的工程地质现象。国外地处高纬度的加拿大北部、苏联远东地区都有分布。在我国大小兴安岭与长白山地区、青藏高原3200米以上地区均有发育,其中又尤以大兴安岭林区最为严重。为此,我们以大兴安岭林区腹地,伊勒呼里山南北坡的松岭、呼中两局的林道干、支线为重点,对涎流冰的危害、成因及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和特征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从经济、可行角度提出了几项整治方案,仅供专家们商榷与指正。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中国城市地区的大气颗粒物污染问题已经十分严重,而道路扬尘是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排放系数及排放量的研究是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控制方案制定的基础。以广东某城市为研究区域,对其典型道路扬尘尘负荷进行了采样分析,共采集扬尘样品30个,通过对样品的分析,获得该地区各级道路的尘负荷水平,结果表明:该地区不同等级道路的尘负荷值分别为:快速路1.12g/m~2、主干道1.30g/m~2、次干道1.39g/m~2、支路1.74g/m~2;通过调研和收集该城市道路扬尘排放的相关数据,结合已计算得出的道路尘负荷数据,估算了该地区道路扬尘的排放系数,结果显示:不同等级道路扬尘TSP、PM_(10)及PM_(2.5)的平均排放系数分别为9.09g/VKT、1.74g/VKT和0.42g/VKT;采用排放系数法计算得出了该城市道路扬尘颗粒物排放量,TSP、PM_(10)及PM_(2.5)的排放量分别为44614.27t、8563.73t、2071.87t。  相似文献   

12.
一、概况 (1)地理位置(见图1)及绿化概况 广汕公路流沙大道是指途经普宁市区连接池尾街道办事处及流沙西、流沙北、流沙东、流沙南四个街道办事处的主要市内道路。全长6300米,具两座桥梁(流沙大桥、中河桥),两边人行道设绿化带,非机动车道与  相似文献   

13.
闽西乡村道路景观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业资源管理》2017,(3):98-103
综合SBE,SD及AHP法对闽西地区乡村道路景观进行美学质量评价分析,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闽西乡村,结合游览者视觉感观及心理感受,以期全面地评价闽西地区乡村道路景观美学质量并为乡村整体景观提升提供指导。结果表明:1)多数受访者认为:道路景观是乡村整体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趋同化明显,急需改造提升;2)影响乡村道路景观美学质量的主导因素为:野趣程度(贡献率23.63%),其次依次为总体协调性(22.58%)、铺地形式(21.77%)、植物色彩(11.62%)、场景整洁度(11.2%),植物层次(9.2%);3)通过相关性分析,SD法评价要素中道路线条、铺地形式、协调性、愉悦感、留恋感、场景整洁度、总体协调性与美景度值呈极显著正相关,野趣程度与其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冰压危害毛竹林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冰压危害对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生产是十分严重的,根据32年气象资料,结合危害期的实况,进行综合分析,笔者认为,影响危害程度的主要因子是竹林群体结构不合理。所以,坚持科学管理,调正竹林合理结构,是防止冰压危害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冰砬山森林派出所现有干警4人,担负着辽北西丰县3个乡(镇)、74个村屯,两个国营林场圃的486.61平方公里森林资源保护任务。仅管区内的冰砬山林场,林地面积就有61.64平方公里,人工林面积达31.95平方公里,其中落叶松林28.65平方公里。森林防火任务十分艰巨。由于这个所全体干警一致努力,多方配合,实现了全管区8年无森林火灾,冰砬山林场实现了32年无森林火灾。冰砬山森林派出所抓森林防火的主要做法是狠抓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低影响开发(LID)作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应对严重雨洪问题的有效理念,可渗透性道路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一环。杭州地区风景资源丰富,风景区面临着严重的雨洪问题。本文立足杭州地区道路现状,分析风景区可渗透性道路不同材料的使用情况,从低影响开发的角度总结了可渗透性道路对恢复以及促进风景区排水、净水的作用。并阐述了可渗透性道路在杭州地区风景区的应用前景,以期在未来城市发展中针对地区性如何更好地处理水环境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四月十一日十四时十五分,东京城林业局防火办接到南湖头西北方向东大泡一带发现火情的报告。局防火办付主任王琛和退二线的老主任孙冠珍,立即命令南湖头专业扑火队赶赴火场扑救。并及时向上级和局领导报告了火情。南湖头专业扑火队仅用十分钟就赶到火场附近,可预料不到的难题出现了,湖面冰融水流,道路被阻!对岸浓烟滚滚,森林资源受到严重威胁……。十五名扑火队员,三名森警战士,冒着  相似文献   

18.
<正> 红松是我国北方珍贵用材树之一。近几年在冀北山地(包括燕山北麓)的茅荆坝、孟滦、龙头山、冰沟、百花山等林场及山湾子公社已开展了引种试验工作。为探讨红松在我省引种成功的可能性及适宜引种的地域范围,我们对红松生长故乡—小兴安岭、长白山和引种成功地区(辽宁省草河口)及我省冀北山地的气候、土壤、植被等生境条件作了调查、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9.
如何识别冰椎赵焕辉,于文良,李晓华冰椎是我国北方寒冷地区独特的地质现象。它对林区公路、铁路、桥涵构造物破坏严重,经常阻滞、中断交通,造成交通事故;对装车场、集材道以及其它林业基础设施危害也极大,影响了林业生产建设的正常进行。因此,研究冰椎的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末次冰消期气候转暖过程和模式一直是第四纪气候研究的热点,基于贵州西部高原古湖相沉积剖面的烧失量、含水量等指标,重建了贵州西部高原末次冰消期的气候演变过程,结果显示:14.6 ka BP前,烧失量(LOI)(1.82~4.49%)、含水量(13.99~26.10%)整体偏低,指示气候偏冷,对应H1(Heinrich 1事件)和OD(Older Dryas,古仙女木事件);14.6~12.6 ka BP烧失量(1.76~6.53%)、含水量(12.88~45.22%)整体偏高,指示暖期,对应BA暖期(B?lling-Aller?d暖期);12.6~11.6 ka BP烧失量(1.15~4.05%)、含水量(10.01~23.60%)降低,指示气候转冷,对应YD(Younger Dryas,新仙女木事件)事件;11.6~9.7 ka BP烧失量(5.05~8.70%)、含水量(30.29~44.23%)偏高,对应全新世早期。通过与格陵兰冰芯氧同位素气候记录进行对比,发现贵州西部高原气候与高纬地区气候存在着非常好的耦合关系;同时通过区域对比发现,在气候的转型特征上贵州西部高原与我国其他地区气候记录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