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蚕丝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也是传统的出口创汇产业。为国民经济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乡镇企业的迅猛崛起,农村劳动力大量转入工业、企业、城镇,农药、工业污染和微粒子病日益严重,对蚕桑生产已构成很大威胁。农村经济的发展,蚕丝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下降,  相似文献   

2.
乡镇企业是我国农民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又一创举,在贫困地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调整产业结构、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尽快缩短同发达地区差距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奉节县三个农村固定观察点劳动力状况的调查分析,全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达14.788万人,占农村总劳动力的35.68%.造成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的主要原因是:人地矛盾突出;经济落后,生产力不发达以及劳务输出困难等.出路在于:拓宽农户家庭经营范围;发展集体经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充分发挥劳动就业管理部门的作用,组织劳务输出.  相似文献   

4.
县级财政如何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伍治盛乡镇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先导力量,是加快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县级经济的主体支柱。发展乡镇企业不仅是农村致富的必由之路,而且是富国裕民的必由之路,更是县级经济、县级财政摆脱当前困境,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阜阳市是农村劳动力输出大市,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呈加速趋势,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和农民老龄化问题逐步显现.为调查分析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畜牧业生产的影响,近日,笔者对阜阳市颍泉区、临泉县两地开展实地相关调研.  相似文献   

6.
生猪养殖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发展农村经济及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标准化养殖是将现代科学和经营管理等先进技术完善基础设施、健全猪场管理、营销体系、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在生猪生产中的应用,实施生猪标准化技术推广应用对养殖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宋长绪  张福良 《猪业科学》2007,24(11):21-23
养猪业是我国农业中的优势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养猪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猪肉及其产品的消费需求,而且为农民增收、农村劳动力就业、粮食转化及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四川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内陆大省,绝大部分人口分布于农村,农村的经济状况对全省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林、牧、副、渔各业和乡镇企业都得到了较大发展,乡镇企业的出口创汇能力不断增强,出口产品结构逐渐改善,原料性出口品种比例逐渐缩小,加工品比重有所上升,与此同时.还积极开展了来料加工、  相似文献   

9.
<正>1.发展农村教育,调整农村人口教育结构的背景分析2003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指出,发展农村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  相似文献   

10.
胡继安 《蚕桑通报》2006,37(2):47-50
黄山是安徽省重点蚕区,蚕业是我市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蚕业经济比例占安徽省蚕业经济的25%以上.既具有生产规模大,技术力量强的优势;又具有充足劳动力资源,较好的区位优势.在以后的蚕业发展中,必将成为中部省区的一个重要蚕茧资源基地.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再次腾飞的引擎是拉动内需,而拉动内需的核心是带动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农村人口的消费,农村消费的动力在于大幅提高农民收入.农村在经历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第一轮飞跃和农村工业化乡镇企业高速增长的第二轮飞跃后,如何实现农村的第三次飞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产业化农企成为农村经济第三次飞跃的突破口,高效的现代畜牧业将是农村经济第三次飞跃的关键,因此,建设畜牧强省正好顺应了这一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1998年7月21日发出《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通知》指出: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当前增加农民收入和减轻农民负担的特殊重要意义,在采取措施加强秋季作物田间管理、抓好养殖业生产、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其它二三产业...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省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是个农业大省,也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要实现全面、均衡、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目标,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难点在增收.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畜牧业已成为全省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速效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承农启工的中轴产业和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先锋产业,具有产业链条长、关联度强、吸纳劳动力容量大、国际竞争比较优势明显等特点.加快发展畜牧业必将成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尤其是农村小康建设的重要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4.
乡镇企业是我国农村经济政策的伟大创举。“八五”期间,乡镇企业成功地实现了第一次创业,新的历史条件下,乡镇企业尤其在山区,如何抢抓机遇、稳定发展、再显辉煌,我认为首先应走出以下认识误区。一、发展乡镇企业“无所做为”论。目前,乡镇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压力是...  相似文献   

15.
1 当前农村养蚕业所面临的问题 1.1 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价格上涨 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留在家的多半是儿童、妇女、老人,造成农村劳动力缺乏;同时经济发展带动劳动力价格快速上涨,生产成本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16.
<正> 目前养蚕生产采桑叶,习惯每天分朝、夕二次采叶,但是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分户养蚕责任制的推行,乡镇企业的发展,劳动力不足,养蚕技术上少回育的推行,不少地方一天只采一次桑,以节约时间。但一日采一次究竟朝采桑好、还是夕采桑好,在  相似文献   

17.
“星火计划”是把科技送往农村的好形式.星火计划的实施,为科教兴农,建设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促进乡镇企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显著的示范作用,开拓了一条科技与经济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的有效途径,为发展农村经济闯出了一条新路.达县地区贫困山区实施星火计划的实践,说明了实施星火计划对山区经济开发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蒋敏求 《蚕桑通报》1989,20(1):40-41
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投入工、副业,务农劳力相对减少,在蚕期大忙季节,劳力的矛盾更为突出,根据这一新情况,在农村大力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势在必行,而薄膜覆盖少回育的试验研究表明,可以达到桑叶保鲜节省用工、增产蚕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重庆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问题的思考林萍,其山进入90年代,重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日益增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这种跨区域的人员大规模流动,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并成为发展地方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水利劳动力异地转移的特点及问题(一)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20.
欠发达地区加快小城镇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顾宝凤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到2000年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奋斗目标。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实现这一目标,大头在农村,落脚点在农民,载体在小城镇,加快小城镇建设不仅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解决农村剩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