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干旱区套袋红富士苹果的品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娜  李建贵 《新疆农业科学》2012,49(6):1022-1027
[目的]通过研究干旱区不同时期套袋、摘袋对红富士苹果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干旱区套袋苹果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阿克苏地区红富士苹果为试材,测定不同时期套袋、摘袋苹果的光洁度、着色度、果实硬度、总糖、还原糖、蔗糖和总酸等果实品质指标.[结果]随着套袋时期的推迟,苹果果面光洁度、着色度、硬度逐步降低,而总糖、还原糖、蔗糖含量逐渐升高.随着摘袋时间的推迟,苹果的光洁度下降.总糖、还原糖、蔗糖具有同不套袋果基本相同的消长规律,但含量均始终低于对照.[结论]套袋时间选择在5月30日至6月9日较为理想,摘袋时间选择在10月1~6日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不同时期摘袋对红富士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高光效苹果园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6个不同时期摘袋对套袋红富士苹果品质的影响,包括果实着色面积、果实硬度、总糖和可滴定酸会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摘袋对套袋红富士苹果果实硬度、着色面积、总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不同时期摘袋和不同日照光量处理,研究了矮砧密植条件下光照积累量对苹果果实着色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摘袋后,苹果果实花青苷含量迅速增加.采前18 d摘袋的果实,花青苷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增加;采前12 d摘袋的果实,花青苷含量一直持续增加,采收时花青苷含量与早摘袋果实无显著差异.不同摘袋时期对苹果果实可溶性糖含...  相似文献   

4.
短枝红富士苹果不同时期除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短枝红富士苹果8个不同时期除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除袋对果实着色有影响,但不影响单果重和果形指数;同一时期采收的果实,随着除袋时间的推迟,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下降的趋势。短枝红富士苹果在陕西渭北产区最佳除袋时期为9月24日~10月10日,除内袋后6d内,果皮花青苷含量迅速上升,果实着色最快,6~8d果面鲜红,光洁,外观最佳。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定不同时期摘袋富士苹果果实外观品质指标,探讨不同时期摘袋对红富士苹果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9月下旬摘袋,果皮花青苷含量迅速上升且着色快,单果重也达到理想值,但果形指数十月上旬摘袋最大,综合各个指标认为,九月下旬为红富士摘袋适期。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黄河故道地区苹果病虫害严重、果实着色差、光洁度较低的问题,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品牌果袋、不同套袋时间和不同摘袋时间处理对富士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显著降低病虫果率,提高果面光洁度和着色度,其中以小林袋和凯祥袋最明显,其次是新台和金源双层纸袋,最后是塑膜袋。套袋后,果实硬度普遍降低,仅套凯祥单层纸袋和套塑膜袋果实硬度高于不套袋处理(对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套凯祥袋和新台双层袋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套塑膜袋处理显著低于对照,其余套纸袋处理和对照差异不显著;不同套袋时间和不同摘袋时间对果实色泽、光洁度、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可滴定酸含量等指标均有影响,综合各项指标,生产中宜推广应用纸袋,以小林袋和凯祥袋较好,其次是金源单层袋,再次是新台果袋;套袋时间以5月25日较好,摘袋时间以10月10日为宜。  相似文献   

7.
以21年生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果袋对果形指数、着色指数、光洁度指数、单果重、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鲁中南地区供试的10种果袋中,以外白内红双层袋(D-4)和外砖红内红双层袋(D-10)效果最好,套袋处理后果实着色鲜艳,光洁度高,风味浓郁,酸甜适中,较耐贮运。  相似文献   

8.
以套袋金冠苹果为试材,研究了7个不同时期除袋处理对金冠果面光洁度、着色指数、果皮花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及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维生素C含量等内外在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金冠采前10 d除袋,待统一采收时果实着红色,果皮嫩,果点小,果实着色指数最大;果皮叶绿素含量最低,对人体有保健功能的花色素含量最高;果实总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达到最高,果实的内、外在品质与果皮花色素含量均达到最理想状态,为宁夏金冠产区的最佳除袋期。  相似文献   

9.
套袋金冠苹果不同除袋期对果实着色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套袋金冠苹果为试材,研究了7个不同时期除袋处理对金冠果面光洁度、着色指数、果皮花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及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维生素C含量等内外在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金冠采前10 d除袋,待统一采收时果实着红色,果皮嫩,果点小,果实着色指数最大;果皮叶绿素含量最低,对人体有保健功能的花色素含量最高;果实总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达到最高,果实的内、外在品质与果皮花色素含量均达到最理想状态,为宁夏金冠产区的最佳除袋期。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钙制剂种类以及喷施时间对苹果苦痘病的防治效果,以18 a生红富士/八棱海棠为试材,分别于展叶期+套袋前、套袋后+摘袋前叶片喷施4种不同类型的钙制剂,研究了不同钙制剂与喷施时期对苹果苦痘病发病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喷施钙肥能够提高苹果单果重、表面光洁度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并降低苹果苦痘病的发病率,其中,喷施以CaCl_2为主要成分的钙制剂还能够提高果面着色指数;果实套袋前喷施钙肥对提高果实着色指数、光洁指数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并降低苦痘病发病率效果较好。展叶期+套袋前喷施CaCl_2效果较为均衡,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以荆梨一号梨为试材,分别用外黄内黑双层袋、外灰内黑单层袋对梨果实进行套袋处理,研究了套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果袋均能显著改善荆梨一号梨果实的外观品质,提高其果品品质,但单果重有所降低;不同果袋对荆梨一号梨果实的品质影响不同,套外黄内黑双层袋果实果面为黄白色,与不套袋果实相比,着色一致,洁净,光滑,色泽亮,果点小且不明显,但套袋亦显著降低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及Vc含量,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有不同程度提高。而外灰内黑单层袋在一定程度上也可改善果实外观品质,但效果不如套外黄内黑双层袋明显。  相似文献   

12.
套袋对南果梨果皮色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南果梨在果袋内及摘袋后果皮色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确定适宜的套袋时长及摘袋时间,对其果皮色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套袋后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下降,总体趋势与对照相比发生了变化,花青苷的含量也有所下降,但总趋势与对照相似;摘袋后果皮中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增加,花青苷含量没有显著增加,并且3种色素含量始终低于对照;套袋提高了果皮的光亮度及色泽;摘袋时间过长,果实有返绿现象;果实在袋内时间不少于40d、采前10d左右摘袋为宜。  相似文献   

13.
分别于盛花后25、35、45、55d对‘红富士’苹果进行套袋(果袋为内层红色袋、外层外灰内黑双层纸袋)处理,结果表明,早期套袋有提高果实单果重的趋势,降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对硬度和可滴定酸影响不大。果实成熟时,不同时期套袋对果肉Ca、K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早期套袋增加果肉Mg含量,降低Ca/Mg比值。同时,在盛花后35d进行3种果袋(内层白、外层外灰内灰双层纸袋;内层黑、外层外灰内黑双层纸袋;内层红、外袋外灰内黑双层纸袋)处理表明,与对照(不套袋)相比,套袋使果实单果重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Ca含量、Ca/K影响不显著;而内袋红、外袋内黑外灰双层纸袋处理的果实M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内袋黑、外袋内黑外灰双层纸袋的果实K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并且上述两种果袋处理的果实Ca/Mg比值显著低于对照,其余果袋对品质和Ca,Mg,K均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次郎"甜柿果实套袋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单、双层纸袋对“次郎”甜柿的果实进行套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套袋果实单果重略有下降,果形不受影响;可溶性固形物(SSC)、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Vc含量均低于未套袋果。套袋果实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花青素含量增加,且叶绿素降解快,比未套袋果实转色早,成熟时果粉增多,颜色更为鲜艳;此外,套袋果实成熟时可溶性单宁含量增加,但是仍能完全脱涩。套袋使果实裂顶、黑斑及虫、鸟害减少,商品果率提高;套袋后果实硬度增加,并且在贮藏期间,果实硬度下降和果胶降解减慢,耐贮性增强。以上作用效应均以双层袋较单层袋明显。  相似文献   

15.
套袋和摘除花瓣对西葫芦果实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早青一代西葫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套袋及摘除雌花花瓣对果实发育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对西葫芦的瓜形、瓜色无不良影响,套袋瓜新鲜度好,质地脆嫩,感官品质提高,蛋白质含量稍有增加,但套袋对坐瓜率、果实发育、商品瓜产量以及果实中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套袋结合摘除花瓣可以消除或降低套袋对坐瓜、果实发育和商品瓜产量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绿化九号’桃(Prunus persica(L.) Batch)为试材,在果实最后迅速生长期,通过去果降低叶片中糖分往果实中的运输,新梢套袋等措施改变光照时间,减少光合同化物的积累,并通过新梢左右两端环剥阻止同化物向其他果实和枝条运输,形成一个叶片中糖分浓度梯度,研究不同叶片糖分浓度梯度下,源叶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荧光、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等的变化。同时,通过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了在库源调控造成叶片可溶性含量不同时,Pn下降可能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和留果对照相比,去果造成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而套袋使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最低。伴随着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Pn和气孔导度(Gs)下降,而叶片温度(tleaf)增加。Pn和Gs之间极显著正相关。而tleaf的增加则伴随着光系统Ⅱ最大量子产额(Fv/Fm)、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的下降,相反,tleaf增加,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增加。因而,叶片可溶性糖的积累有可能通过某种方式影响Gs并使之降低,造成蒸腾作用减少,最后使叶片tleaf升高,有可能限制了PSⅡ反应中心的光化学效率,从而对光合作用做出调节。  相似文献   

17.
不同袋型及套袋时间对满天红梨果实品质及贮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种不同类型果袋,分3个不同时期对满天红梨套袋试验结果表明,套袋可极显著减少果锈、增加果实硬度,但可溶性固型物有所下降。套袋过早,单果重减少明显,裂果、果锈及日烧发生均显著增加。套袋过晚,膜袋黑点病极显著增加。套塑膜袋,果锈极显著增加,底色绿,着色不良。套塑膜袋、纸 膜袋和三色袋贮藏中失水显著。套条黑和双黑袋耐贮性好。综合比较,以5月中旬(盛花后30~35 d)套条黑袋最佳。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不同果袋对大五星枇杷果实进行套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枇杷专用果袋和牛皮纸袋可提高大五星枇杷果实的外观质量,促进果实着色、保持茸毛完整、减轻或防止果锈发生,提高商品性及可食率;套塑料袋比不套袋(CK)日灼果有所增加.与对照(不套袋)相比,各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有所降低.综合比较看,套袋的效果以枇杷专用果袋最好,牛皮纸袋次之,塑料袋最差.  相似文献   

19.
套袋对红富士苹果果实品质和农药残留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选用双层纸袋、单层纸袋和塑膜袋3种果袋,研究了套袋对红富士苹果果实品质和农药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套纸袋能明显改善红富士苹果果实的外观品质,尤其是能增加果皮中花青苷含量,提高果实着色指数,降低果皮的粗糙程度和果锈,但套袋有减少单果重、增加日灼和促进黑点病的发生。套袋对果实硬度影响较小,其中双层纸袋和塑膜袋的硬度都较对照小,单层纸袋的硬度大于对照。套袋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滴定酸含量较对照有所降低,其中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幅度大,套单层纸袋的可滴定酸含量与对照相比下降27.8%。套袋果实的辛硫磷含量未检出,符合NY5011-2001国家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苹果的要求,而未套袋苹果的辛硫磷含量超出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