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乙草胺WP与10%醚黄隆WP混用防除稻田杂草的试验结果表明:20%乙草胺WP每公颂用45 ̄90%(ai)混10%醚黄隆WP9 ̄18g(ai)对水稻田稗草、节节菜,陌上菜、异型莎草,鸭舌草和矮慈姑具有较好的防效,一般可增产稻谷10%以上,乙草胺与醚黄隆混用安全,高效,经济,其比例以3.3 ̄7.5:1为宜。  相似文献   

2.
小麦追肥中,每公顷施沸石300kg(碳铵:沸石=2:1),增产小麦660.0kg,增产率13.77%,秋播小麦镀肥碳铵中掺入沸石1500 ̄2250kg/hm^2,当季增产492.8 ̄1435.5kg/hm^2,增产率9.66% ̄32.99%,第二年持续增产10% ̄20%,第三年持续增产4% ̄20%,三年共增产小麦1734 ̄3679kg/hm^2,实验表明沸石具有持续效应。  相似文献   

3.
甘薯茎尖脱毒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取带1 ̄2个叶原基其大小约为0.37 ̄0.49mm的甘薯茎尖,放在MS+BA0.5mg/L+NAA0.1mg/L+蔗糖4%+琼脂6.5g/L培养基上培养40d,成苗率为31.2% ̄100%。电镜测出试管苗的脱毒率为90%。大田试验统计表明,甘薯品种鄂薯1号、“51-93”、南薯88的茎尖脱毒苗比正常薯块苗增产9% ̄25.5%,比病苗增产54.1% ̄128.9%。  相似文献   

4.
腐植酸类有机无机复混肥肥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芦柑、蔬菜(青椒,花菜,小白菜)上施用腐植酸多元有机无机复混肥,都比单施化肥的增产,芦柑增产15.5% ̄19.5%,蔬菜增产9.0% ̄21.3%,还能降低芦柑含酸量,提高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总糖等含量,改善了芦柑品质,并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有效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5.
在每公顷基本苗数47.6(A),52.9(B),66.6(C)和73.4(D)千株范围内,蔗茎产量随密度增大而增加,种植密度最大的D处理公顷产蒸量分别比A,B,C处理增产25.7%,10.8%,7.5%,其增产途径主要依靠增加有效茎数获得,而单茎重则下降较大,B,C处理产量虽比D处理略低,但能发挥有效茎的增产作用,是比较理想的密度范围。  相似文献   

6.
多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苗的生理生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苗具有明显的生理生化效应,在处理浓度范围内,随处理浓度的增加,种子活动增强,叶片缩短,增宽,茎增粗,叶色浓绿,根系发达,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处理苗的光合色素含量增加19.6% ̄33.6%。其中叶绿素含量增加17.9% ̄32.5%,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22.4% ̄36.3%。麦苗叶片核酸含量增加1.7% ̄9.5%,吲哚乙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则分别提高35.4%  相似文献   

7.
通过该项研究表明:根圈深度浅的和无灌水区的土壤PF值高,其值达到2.3~2.6时作为春小麦需水的田间灌溉指标;单位面积根长、表面积、体积和根干重(根密度则相反)、株高、平均分蘖数,平均穗数随根圈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奠定了丰产的物质基础。10和20cm浅根区内实施喷灌比无灌水的植株地上部干物重,开花期分别增加98和94g/m ̄2,收获期分别增加74和93g/m ̄2,籽实干物重分别增加29和44g/m ̄2,干物重比率增加1.8%,穗数增加43个/m ̄2,穗粒数增加1.3和0.6粒,千粒重变幅小,约33g左右,每亩分别增产13.9%和16%。但仍以深根区比浅根区内小麦分别增产57.8%和29.5%为高。总之,在浅根区实施喷灌或加深耕层,促进根系发达,是旱作区提高春小麦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三元化成复合肥对番茄生理特征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康派三元化成复合肥对番茄的生理效应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复肥供量在300~900kg/hm2范围内,番茄产量随供肥量增加而提高,增产9.09%~16.84%,复肥比等养分NPK处理增产5.88%。适量复肥不仅提高了叶绿素含量、光合强度、呼吸强度,还激活了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加了番茄粗蛋白9.62%~19.23%,总糖5.14%~14.73%,维生素C14.29%~21.90%,脂肪4.76%~14.28%,粗纤维17.86%。  相似文献   

9.
5个参试组合,均表现比对照增产,杂交油菜最高亩产达131.8kg,亩增产9.9-36.95kg,增产幅度达10.4%-37.5%。杂交油菜增产主要表现为枝、荚、粒增加,尤以全株有效荚增长更为明显,每株比对照增加49.0-145.0荚。  相似文献   

10.
试验表明,10%浏阳霉素、20%灭扫利、20%三氯杀螨醇、25%单甲醚、73%克螨特对棉红蜘蛛成蛛毒力较高,LC_(50)均在100μg·mL ̄(1)以下,田间药效均在90%以上,药效持续10d以上140%久效磷、50%甲胺磷药效次之;而50%乙基1605、40%氧化乐果、40%乐果毒力较低,田间防效较差,不宜在生产上继续应用。田间施药时稀释用水量可左右防效,棉花苗期以900kg/hm ̄2为宜,蕾期以后为1350kg/hm ̄2.在药液中加1%尿素后喷施,可提高防效,促进棉株恢复生长,增产幅度16.5%~23.8%.  相似文献   

11.
玉米专用肥模式化施肥的多点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施用“资江”专用复肥40 ̄50kg/667m^2,比单施N肥、NPK配比肥和进口复肥增产6.9% ̄28.5%,增收19.2 ̄103.1元/667m^2。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水稻玉米硫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收集贵州省3个县的硫肥田间试验资料,对硫肥在水稻、玉米上的增产效益进行探讨。试验在土壤硫素较缺乏的地区获得很好效益,稻谷增产4.80% ̄9.93%,玉米增产10.5% ̄23.5%;每施用1kg硫素增产稻谷9.64 ̄26.76kg,玉米20.3 ̄45.9kg,硫肥的产出投入比可达7.90:1 ̄20.84:1。硫素循环研究表明,在缺硫地区供硫不足;而在含硫丰富地区因降雨少,有机肥用量少或其它化肥用量大  相似文献   

13.
旱地冬小麦不同地力肥宝增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宝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增产作用可分为本身增产和与化肥的联应增产。每公顷用7.5kg肥宝拌种,本身增产作用高、中肥田块分别为199.8和322.5kg、中肥田化肥用量每递增一个单位,联应增产1.66kg。其机理,肥宝培肥了地力,促进了有机物质的运转与合成,提高了无机化肥的吸收利用率。千粒重较对照增加1.1 ̄1.2g,0 ̄20、20 ̄40cm土层根量分别增加57.2%和263.6%;提出了关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93 ̄1995年试验结果,赤霉素在蚕事初花期喷施,平均单株荚数和粒数比喷清水分别增加1.6荚和3.3粒,增产19.8%;研制出三元保荚剂A2B3N2在蚕豆三荚期喷施,平均单株荚数和粒数比喷清水分别增加2.2荚和3.8粒,增产31.9%。  相似文献   

15.
试验结果表明,土壤烧施MGSC27后,能明显促进玉米和豆角的生长发育,增加玉米穗粒数和穗重;增加豆角单株结荚数、荚长和鲜荚重。增产效果显著,其中玉米增产10.6%,豆角增产9.9%。  相似文献   

16.
试验于1990~1992年在江苏农学院实验农场进行,供试品种(系)为扬麦5号、冀845418和8874.通过在小麦开花期喷施强力增产素,研究其对小麦花后干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强力增产素能延缓花后叶片的衰老,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功能,扩大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具有一定的增粒、增重作用。开花期喷施,可增产6.82%~8.56%,花后20d喷施效应下降,仅增产3.73%。  相似文献   

17.
10%精恶唑禾草灵EC每公顷975ml于春小麦苗4-5叶期,兑水喷雾施用,施药30d后,除株效果80%以上,鲜重效果90%以上,后期控草效果90%以上;与对比药6.9%骠马除草效果基本一致;对小麦安全,增产20%以上。  相似文献   

18.
强力增产素对小麦花后干物质生产和产量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于1990-1992年在江苏农学院实验农场进行,供试品种(系)为扬麦5号、冀845418和8874。通过在小麦花期喷施强力增产素,研究其对小麦花后干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强力增产素能延缓花后叶片的衰老,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功能,扩大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具有一定的增粒、增重作用。开花期喷施,可增产6.82%-8.56%,花后20d喷施效应下降,仅增产3.73%  相似文献   

19.
HF—I号大豆拌种剂田间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 ̄1994年经多点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应用HF-I号拌种可使大豆株高增加14.2%,根数增加20.7%,根瘤数增加119%,地上部鲜重增加43.7%。单株荚数、株粒数分别增加3.3%和5.9%,较对照亩增产32.7kg,增产率24.3%,达显著水准。并且对大豆根潜蝇和根腐病防效达67%和77%。产投比达22:1。append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对SMV抗性不同的3个大豆品种在接种SMV-a株系后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其同功酶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侵染的早期(接种后3d),抗病品种科丰1号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急剧上升,出现了新的PI为4.40和9.73的同功酶;感病品种徐豆1号和1138-2的变化则相对较小。侵染的中后期(接种后6d和9d),感病品种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迅速上升,且徐豆1号也出现了PI为4.40和9.73的同功酶;抗病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略有下降,PI为4.40和9.73的同功酶消失。SMV侵染早期,抗病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急剧增加以及PI为4.40和9.73的同功酶的出现可能与抗病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