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江、浙、沪一带的水产养殖生产刚从多年来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和对虾大面积死亡的肆虐中逐步解脱之时,目前又陷入了不明原因的河蟹、青虾流行病,给生产经营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广大养殖户迫切希望科技人员急生产之所急,尽快投入到虾、蟹病的研究中去,弄清病因,研制良方...  相似文献   

2.
(一)国内外水产科技工作者和水产专业刊物登载的学术论文,为便于统一称呼和采用对虾属、种名称,根据Perez Farfante与Kensley的《世界对虾类和樱虾类》专著[1],以及我国甲壳类分类学研究专家刘瑞玉先生提出对虾类(属)学名的改变和统一的建议和检索表[2],原对虾属6个亚属已提升为属级新阶元。为避免混淆并统一正确使用,现辑录所属的29个虾种的汉语译名、拉丁文学名、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所定的英文名列于表1,建议统一称呼和刊用。表1 29种对虾的属、种名称汉语译名拉丁文学名FAO英文名一·对虾属1·斑节对虾2·食用对虾3·短沟对虾Genus…  相似文献   

3.
于1989年3—9月,在浙江省三门县健跳港进行虾、蛏混养试验,取得了一些效果。 4月22日投放由浙江省三门湾联合开发总公司牛头门对虾育苗厂所提供的规格为0.7cm中国对虾苗80.1万尾。  相似文献   

4.
附表一:目前从患病的对虾体内分离到的一些病毒 BP(Baculovirus Penaei)桃红对虾杆状病毒 长270nm,直径74nm,感染肝胰腺和前中肠上皮组织。在细胞核里有嗜伊红包涵体(三角形)。引起幼虾和未成年虾(氵蚤)状幼体和糠虾期急性死亡。 宿主:桃红对虾、边缘对虾、白脚对虾、兰对虾、白对虾、褐对虾。 BMNV(Virus of Baculoviral Midgut GlandNecrosis)中肠腺坏死杆状病毒。长310nm,直径72nm,  相似文献   

5.
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发展,养殖密度逐步提高,但病害导致低成活率一直困扰着广大虾农,其中病毒病是目前对虾病害中危害最大的疾病.病毒性疾病发病急,危害大,而且抗菌素药物治疗无效.病毒一般经鳃和口腔进入虾体内,破坏对虾的消化功能,很快就会出现暴发性流行病害,导致对虾死亡.……  相似文献   

6.
<正>一、品种概况(一)培育背景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种质创新不足,是制约我国斑节对虾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育种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斑节对虾是养殖对虾类中经济价值较高的一种对虾,也是我国传统养殖对虾种类,且适合大规格虾养殖。近十多年来,由于缺乏良种,苗种良莠不齐,斑节对虾养殖未能获得大的发展,其产量一直在6万吨~7万吨之间波动。因此,培育出优良品种,是其养殖业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十一、十二五期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在国家和省部级项目资助下,已开展了斑节  相似文献   

7.
《科学养鱼》2006,(1):81-81
随着海水养殖不断创新和发展,浙江沿海一带兴起对虾、锯缘青蟹、缢蛏的混养,并且养殖面积逐年增加,已形成较大规模高产、高效的养殖新格局。结合当地养殖户多年的实践经验,归纳了对虾、青蟹、缢蛏混养具体应抓好的几个环节,以供大家参考。一、池塘选择进行对虾、青蟹、缢蛏混养  相似文献   

8.
福建中南部海水池塘秋冬季由于长期养殖日本对虾、中国对虾,且因养殖方法单一粗放、技术水平不高,导致病毒传播蔓延、池塘老化等。自1997年后对虾病毒性暴发病频繁发生,海水池塘单养对虾效益明显下降,后来把池塘从单养模式改为混养模式。经过多年来实践证明,多品种混养有利于改善池塘生态环境,减少病毒发生,能有效增强池塘的综合效益。笔者从2004年开始在福建莆田市后海垦区进行三疣梭子蟹、日本对虾、  相似文献   

9.
用额外添加必需氨基酸的实验饲料投喂斑节对虾虾苗,研究斑节对虾的精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的需求量。添加精氨酸,对虾的增重明显,并且随着添加量的增大,对虾的增重率也变大,但不影响成活率,当精氨酸占饲料中蛋白质含量10.38%时,对虾的增重率,成活率都最高,这时饲料的必需氨基酸比率(A/E)与对虾肌肉必需氨基酸比率相似。添加蛋氨酸后,对虾的增重率,成活率明显升高,烂尾率明显下降至消失,但三个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 我省沿海是对虾天然的产卵场和索饵场,也是我省秋汛捕捞对虾的作业渔场。这就为以对虾卵和幼体数量作为指标,预报我省沿海秋虾资源趋势和初估可捕数量提供可能性。因此,我所自1965年以来(有的年份曾中断),每年5月20前后(即对虾在我省沿海产卵盛期以后),使用135马力机帆船,对河北省沿海进行一次对虾产卵场大面定点调查,每站使用中型浮游生物网垂直拖网一次,采集对虾卵和幼体,同时,还对海洋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如  相似文献   

11.
<正>一、对虾游塘的原因及对策对虾游塘,是指对虾在水体表层出现缓游、漫游、群游等异常活动的一种现象。在对虾养殖过程中,我们时常会看到对虾在水表层游塘的异常活动现象,有时对虾游塘2~3天或稍长一段时间后就停止,有时连续游塘长达10~20天都不停止,有时刚开始游塘不久紧接着就出现对虾死亡现象等。若想避免因为没有及时正确处理游塘,而造成对虾死亡的严重后果,我们就要根据游塘情  相似文献   

12.
《水产科技》1994,(3):8-11
1993年,暴发了全国性的虾病,我省对虾养殖业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全省从粤东到粤西相继发生了大面积的传染性、急发性的以病毒性与细菌性并发的综合性虾病,损失惨重。两造暴发虾病的面积达11万亩以上,占养虾总面积的50%,损失对虾产量达6,  相似文献   

13.
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spotsyndromevirus,WSSV),又称白斑杆状病毒(whitespotbaculovirus)、皮下与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hepodermalandhematopoieticnecrusisbaculovirus)、日本对虾棒状病毒(Rodshapevirusofpenaeusjaponicus)、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whitespotsyndromebaculovirus)、系统性外胚层和中胚层杆状病毒(systemicectodermalandmesodermalbaculovires)等。WSSV为全球养殖对虾危害性最大的病毒,每年因WSSV全球养殖对虾产量减少一半,损失几百亿元人民币。近年,随着对WSSV认识的逐渐深入,对虾养殖技术有所提…  相似文献   

14.
<正> 厦门新荣腾水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是从事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草虾、南美蓝对虾、澳洲淡水龙虾等各种名特优虾类开发、培育、养殖的专业育苗厂家,系国家科技部列入“星火计划”立项企业。公司自成立起先后投入1000万元兴建了厦门海水对虾育苗基地、澳洲淡水龙虾育苗基地。年供应南美白对虾等各种海水对虾苗数百亿及大量无节幼体,年产澳洲淡水龙虾苗种可达500~1000万尾及一定数量的商品虾,目前苗种已畅销至全国各地(包括台湾)及东南亚地区。这  相似文献   

15.
我国对虾产业市场分析、发展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和 《中国水产》2011,(6):68-71
一、2010年全球对虾产业发展概述 1.主要对虾生产国生产情况 经过2006年之前快速增长后,近几年全球对虾产量增速明显放缓。2010年,全球海、淡水养殖对虾总产量达350多万吨。其中,我国由于气候和病害等原因,海水养殖对虾减产,而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淡水养殖区域对虾产量增加;泰国产量增长明显;印尼出现恢复性增长,但没有超过2008年产量;越南、厄瓜多尔、  相似文献   

16.
对虾育苗及养成过程中,易发生由于对虾幼体或成虾患有疾病而造成对虾大量死亡的现象。无论何种对虾疾病,它们的预防和控制都是相当困难的,在育苗和越冬过程中,尚可通过施加抗生素等药物来预防和治疗,但往往效果甚微,但在对虾养成期间通过药物治疗和预防对虾疾病难度更大。难道对虾疾病就是  相似文献   

17.
东方属鱼类是近海和河口区温水性底层鱼类 ,广泛分布于黄渤海和东海海域。江浙一带俗称河。长江下游地区又有海河和江河之分。海河泛指海产东方属中的红鳍东方、菊黄东方等品种 ;江河主要指长江特有种暗纹东方。90年代我所曾进行过出口外销型的红鳍东方和假睛东方海水池塘养殖和人工苗种繁殖试验研究 ,并获得成功。1993年河小试亩产达410.2公斤。1994年河与对虾混养 ,还起到了“生物防病”和延缓对虾发病的作用 ,河亩产117.0公斤 ,对虾亩产129.1公斤。在对虾流行病暴发的情况下 ,获…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中国对虾养殖受对虾白斑病(病毒性疾病)的危害,单一进行中国对虾养殖成功的几率很少,在池塘中进行罗非鱼、中国对虾、菲律宾蛤仔生态综合养殖,起到了生态共生互补、防病、稳产的作用,实现了生态平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罗非鱼、中国对虾、菲律宾蛤仔生态综合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养殖池的选择 1.水源条件 选择水源充足、潮流畅通、无污染,水质清新、悬浮物少、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水水源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渔业水质指标》(GB 1607-89)的要求;盐度在20~32,pH值7.5~8.6.  相似文献   

19.
虾、贝、蜇、蟹池塘立体生态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文登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3.33hm^2(50亩)池塘中进行了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菲律宾蛤仔、海蜇、三疣梭子蟹的混养试验,每667m^2利润4118.6元。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对虾养殖是人类在熟悉了解一定的对虾生态习性基础上利用虾池模拟海区对虾生活的生态环境,通过提高对虾养殖密度和人工投饵以达到大幅度提高单位水体对虾产量的目的,有很大的开放性和不可控性,整个养殖过程深为气候、水文、地理等环境因素所左右,特别是气候的影响,更是对虾养殖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