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江门市新会区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西南部,光温资源丰富,蔬菜面积、产值成为种植业居粮食之后第二大作物。近几年,新会区发展瓜类反季节种植350hm2,每667m2产值约6000元,收益率250%。本文介绍了新会区瓜类反季节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江门市新会区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西南部,光温资源丰富,近几年,新会区实施稻--稻--板地菜模式,每年冬种板地蔬菜面积约0.13万公顷,0.67公顷增收2000多元,本文介绍了稻田冬种板地蔬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江门市新会区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西南部,近几年,新会区实施稻—稻—板地大头菜模式,每a(年)冬种板地大头菜面积约350hm2,一般每667m2种植产值达3000元以上,本文介绍了稻田冬种板地大头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是农业大国,每年在有大量粮食产出的同时,也有大量的农作物秸秆产生。我国农作物秸秆产量大、种类多、分布广,是一项重要的生物资源。据调查统计,2019年全国秸秆理论资源量为8.4亿t,可收集资源量约为7亿t。秸秆品种以水稻、小麦、玉米等为主,其中,稻草秸秆约2.11亿t、小麦秸秆约1.54亿t、玉米秸秆约2.73亿t、棉花秸秆约2600万t,油料作物秸秆(主要为油菜和花生)约3700万t、豆类秸秆约2800万t、  相似文献   

5.
江门市新会区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西南部,近几年,新会区实施稻--稻--蕹菜模式,每a(年)冬种蕹菜面积约250hm2,一般每a(年)11月中旬至3月底冬种蕹菜2~3茬,每667m2冬种2~3茬蕹菜产值累计达12500~18750元.本文介绍了稻田冬种蕹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江门市新会区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西南部,光温资源丰富,近几年,蔬菜面积、产值成为种植业居粮食之后第二大作物。本文结合新会区实际,提出了新会区今后蔬菜产业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新农业》2020,(17)
正1秸秆产生和综合利用情况1.1秸秆资源量和可收集量情况根据抚顺市统计局全市粮食作物产量数据,经测算,常年全市秸秆资源产生量约103.76万吨,秸秆可收集量约为87.21万吨。其中,玉米秸秆约78.53万吨,水稻秸秆约7.83万吨,其他作物秸秆约0.85万吨。1.2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情况全市常年年秸秆综合利用量达到74.93万吨,占全市秸秆可利用量的85.91%。其中,肥料化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秸秆资源量估算及其区域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正确评价江苏省秸秆资源量及其分布特性、充分认识江苏省秸秆资源的开发潜力为目的,以草谷比法为基础方法,选取经过修正的秸秆草谷比数据,对江苏省秸秆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估算;利用ArcGIS、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地理信息技术和统计方法,对江苏省秸秆资源量的区域分布规律进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2010年江苏省理论上可产出秸秆资源量约3.176×107t,可收集量约为3.049×107t,将2010年江苏省产的秸秆资源全部能源化,相当于节省1.496×107t标准煤;水稻秸秆占总量49%,小麦秸秆约占26%,玉米、棉花秸秆约占7%。江苏省秸秆资源分布水平呈5种梯度类型,全省表现"东密西疏、北丰南贫"的资源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9.
<正>截至2016年10月底,孟津县年产小麦、玉米和其他谷物等农作物秸秆总量约100万t。秸秆综合利用分夏、秋两季。夏季秸秆产量约10万t,肥料化利用率占秸秆产量的90%,饲料化利用率占秸秆总量的10%。秋季玉米、水稻谷物类秸秆约90万t,其中,肥料化利用率占秸秆产量的73.2%,饲料化利用率占秸秆产量的12.1%,原料化利用率占秸秆产量的1.5%。从上述情  相似文献   

10.
倪圣亚 《农家致富》2009,(22):46-46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据调查,目前盐城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量约341万吨,综合利用率约56.9%。其中秸秆还田210万吨,约占秸秆总量的35%.  相似文献   

11.
一、秸秆饲料加工效益和前景 秸秆饲料是以稻草、麦秆、玉米秆、花生藤等农作物秸秆为原料,混入秸秆活干菌经发酵而成的一种饲料.农作物秸秆粗纤维含量很高,约占30%~50%;而粗蛋白质含量又很低,特别是禾本科秸秆约占3.2%~6.2%;豆科秸秆的粗蛋白质含量稍高,约为6.8%~11.1%,将经加工调制的秸秆饲料直接饲喂家畜,其消化率和营养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12.
正为进一步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解决秸秆露天焚烧和弃置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促进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近几年来,我参与了局组织对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现将个人体会剖析如下:1秸秆禁烧背景我县是农业大县,耕地面积近200万亩,耕作制度一年两熟,每年产生的农作物秸秆约135万吨。其中小麦秸秆约45万吨,玉米秸秆约55万吨,其它约35万吨。在农机化水平较低年  相似文献   

13.
正一、秸秆及秸秆饲料商品化秸秆作为重要的生物质资源,总能量基本和玉米、淀粉的总能量相当。从理论上讲,秸秆干物质有80%以上的成分都可以被消化和利用。秸秆蛋白质含量约5%,纤维素含量在30%左右,还含有一定量的钙、磷等矿物质,1 t普通秸秆的营养价值与0.25 t粮食的营养价值相当。测算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可生产农作物秸秆约6亿t,如果全部用来燃烧,按照秸秆燃烧值可折合约3亿t标准煤的热值,如全部用作饲料,折算相当于1.5亿t粮食。  相似文献   

14.
<正>一、淮阳县秸秆基本情况目前,淮阳县主要有农作物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秸秆,据调查,我县每年焚烧的小麦、玉米、大豆秸秆约占六成,全县常年小麦、玉米、大豆、花生面积分别为133万亩、93万亩、14万亩、32万亩,每年生产小麦秸秆约65万吨,玉米秸秆50万吨,大豆秸秆4万吨,花生秸秆3万吨。综合利用收储秸秆只占总量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临邑县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秸秆综合利用,成效显著。临邑县玉米种植面积达到4.89万公顷,年产玉米秸秆约51.17万吨,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7%。小麦种植面积为5.3万公顷,年产小麦秸秆约48.72万吨,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8%。  相似文献   

16.
研究分析陕南汉中近5 a农作物秸秆区域结构特点及综合利用潜力。结果表明,2011-2015年间陕南汉中农作物秸秆平均产量约为196.60×10~4t,产量总体上增长不明显;秸秆资源平均密度约为4.77t·hm~(-2),资源密度较大的农作物依次为水稻、油料(主要为油菜)、玉米和小麦,秸秆资源的丰度及经济性较好;秸秆平均产量占比较大前4位依次为油料(28.13%)、水稻(27.40%)、玉米(16.03%)和蔬菜(10.32%)。陕南汉中秸秆综合利用因地域特点、传统习惯和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可高效综合利用的主要为水稻、油菜、玉米和小麦等4种秸秆,其综合总利用率为75.50%,秸秆年均剩余量约为78.43×10~4t,剩余主要为蔬菜、薯类及豆类等秸秆;秸秆粉碎还田为主要利用方式,其他依次为免耕覆盖、堆肥及生物肥利用、饲料化利用、编织利用及基料化利用,单位面积秸秆平均粉碎还田量约为5.59 t·hm~(-2),单位面积秸秆肥料化用量约为5.59 t·hm~(-2)。  相似文献   

17.
正吉林省是农业大省,也是秸秆产量大省。据农业部门统计,2013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79万公顷,粮食总产量达到0.355亿吨,年产秸秆约4400万吨,实际可收集利用的秸秆资源总量约3 950万吨,全省秸秆资源密度达到10.9吨/公顷。近年来,随着秸秆产量增加、农村能源结构变化,加上秸秆分布零散、  相似文献   

18.
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秸秆约为7亿吨,废弃或露天焚烧的部分约占总量的1/3,大批秸秆未能得到有效利用。为了落实国家禁烧秸秆的决定和到2015年实现秸秆资源综  相似文献   

19.
<正>淮安市淮安区是传统农业大区,拥有耕地面积约110万亩,农作物连年丰产,秸秆产量很大。秸秆资源主要是麦稻秸秆,秸秆量约91万吨。淮安区在大力推广机械化粉碎还田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途径,多渠道消化利用秸秆,努力构建和谐生态环境,采取多项措施,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扶持力度,取得了显著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  相似文献   

20.
农作物秸秆在自然条件下是一种劣质饲料。临泽县主要的秸秆有:玉米秸、麦秸、豆秸、稻草、蕃茄秧等。其特点是:蛋白质含量低,而且品质不佳;粗纤维含量高,其中含有不易被家畜消化的木质素;无氮浸出物含量高,主要成份是半纤维素和聚糖醛酸;有些秸秆质地粗硬,适口性差,食率极低。但是对秸秆取青贮、氨化、碱化、热加工,高强度冷压、微生物发酵等方法进行处理后,即能分解木质素,降低纤维素含量,提高营养价值,提高利用率、消化率、食速度,增强适口性,增加食量,达到减少资源浪费的目的。一、秸秆饲料开发利用现状目前,临泽县全县年产农作物秸秆约30多万吨,其中玉米秸秆和麦秸以面积和产量利用潜力大,约26.8万吨。全县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饲养量 25万头只,其中:牛饲养量约8万头,羊饲养量约17万只。但羊只以放牧为主,秸秆只作为补充饲草;牛主要以农作物秸秆和人工牧草(全县人工牧草约8.5万亩,年产鲜草约35万吨)全日制舍饲为主,只有少数牛在夏秋季节放牧。青贮、氮化或直接饲喂利用作为饲料的秸秆约15 万吨左右,还不到秸秆总量的50%,其余则付之一炬,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极大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