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花吊丝竹居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花吊丝竹居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为种质资源有效利用和良种选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利用12条ISSR引物对48份种质(共3个居群)花吊丝竹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共检测到124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为102个,种质和居群水平上的多态位点百分比(PPB)分别为82. 26%和50. 27%,Ne’基因多样性指数(He)分别为0. 220 4和0. 206 6,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0. 349 4和0. 300 5,表明花吊丝竹居群间存在中等水平的遗传变异。根据Nei’s遗传多样性计算出不同居群间分化水平(Gst)=0. 163 3,表明16. 33%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间,居群内的遗传变异为83. 67%。居群间的基因流Nm为2. 562 1,表明花吊丝竹居群间存在较大基因流,很大程度减少居群间遗传差异。基于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结果表明,48份种质可分为3组,3个居群可分为2组,居群间地理距离与亲缘关系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虽然花吊丝竹主要靠营养生殖来繁衍后代,其居群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且居群内遗传多样性大于居群间。此外,福建居群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广西和广东地区居群。  相似文献   

2.
云南河谷构树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云南省境内金沙江、元江、红河和怒江流域自然分布的构树为试材,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90份构树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的7对引物组合共扩增获得786条清晰可辩的条带,其中,多态性带632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达80.4%,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检测出90.3个多态位点.分布于4条水系流域的构树居群间,金沙江流域构树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45 5,而元江流域构树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129.4个构树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038 6,表明构树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不同个体之间.在遗传距离为0.003时,4个构树居群可分为2组,第1组由金沙江流域的构树居群构成,第2组包含分布于红河、怒江和元江流域的3个构树居群.  相似文献   

3.
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分布于我国西南3个藏族地区山杨9个居群13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7对引物组合共检测到多态性条带(AP)99条,多态性条带百分比(PPB)为59.28%。采用POPGENE软件分析,山杨9个居群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33.8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0.130 9和0.213 7,较东北地区山杨具有偏低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系数Gst=0.325 5,表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个体间。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之间具有弱相关关系(r=0.349,P=94.5%),山脉阻隔效应是导致西南藏族地区山杨居群间遗传分化的主要因素。UPGMA聚类表明,甘孜地区4个居群与迪庆地区的维西居群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迪庆地区的德钦、香格里拉居群和昌都地区2个居群的遗传相似度较高。基于西南藏族地区山杨遗传结构分析,建议实施就地保护的同时,建立山杨种质资源库,促进不同居群间的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4.
[目的]山西省是我国酸枣集中分布区之一,开展山西省酸枣遗传多样性研究,为酸枣种质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酸枣中单拷贝核基因标记,对山西省14个酸枣居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居群动态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筛选得到6个单拷贝核基因标记用于开展山西省酸枣种质资源相关研究。单拷贝核基因标记的长度为199~846 bp,分离位点数目和单倍型多样性平均值分别为37和0.857,表明单拷贝核基因标记多样性较高。中性检验表明:所有单拷贝核基因标记均符合中性进化假设。山西省酸枣表现出产高的遗传多样性(π=0.007 20,θw=0.009 25),这与高度异交及居群历史动态有关。失配分布分析表明:山西省酸枣在进化历史上经历过居群持续扩张,这与黄土高原地区受第四纪冰期循环影响小有关。STRUCTURE分析表明:山西酸枣居群没有形成明显的遗传结构。AMOVA分析显示:居群间遗传分化水平较高(Fst=0.145),居群内变异是总变异的主要来源(85.48%)。Mantel test表明: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之间没有相关性(r=0.177 5,P=0.216.)。[结论]单拷贝核基因标记可以应用于酸枣种质资源遗传学研究。山西省酸枣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居群间遗传分化较明显。  相似文献   

5.
雌性榧树4个居群遗传多样的SRA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榧树的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浙江淳安朱塔、太湖源,安徽樵山、小荣4个雌性天然榧树居群86个样品为研究材料,根据优化的SRAP-PCR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用26对引物扩增出了404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330个,占81.6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值为0.294 3。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居群总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94 9,Shannon信息指数为0.454 5,居群间的基因流为4.090 9,雌性榧树总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居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为0.108 9,遗传变异主要存在居群内,且4个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采用AFLP标记检测海南岛青梅7个主要自然居群192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应用筛选出的6对引物共扩增出频率大于5.00%的位点777个,其中多态位点比例为99.61%(774).在种级水平上,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66 1,Shannon多态性信息指数(I)为0.420 4;总基因多样度(H,1)为0.268 4.居群水平的平均多态性位点数和多态性比例为617个和79.45%;H和I平均值分别为0.215 3和0.335 2.遗传分化指数(Fst)和基因流(N,m)分别为0.198 0和1.012 7.UPGMA聚类和遗传距离与空间距离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居群间遗传亲缘关系与其地理位置关系不明显(P=0.230 0,r'2=0.232 5.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青梅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居群间有一定的遗传分化.建议采取人工促进天然林下层苗木生长和人工造林等措施,促进现有青梅居群遗传多样性保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钩栗Castanopsis tibetana Hance 9个野生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100条引物分别对111份钩栗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158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41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平均为89.01%。钩栗9个居群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为0.332 3、0.492 0;总种群基因多样度(Ht)、各种群基因多样度分别为(Hs)0.410 8、0.334 6,表明钩栗的遗传多样性较高。9居群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185 5,占总遗传多样性的81.45%。分子方差分析表明,80.21%的遗传差异存在于群体内,19.79%的遗传差异存在于群体间。基因流为2.196 0。用NTSYS软件计算出9居群111材料的DICE相似系数在0.811 6~0.921 8之间,遗传亲缘关系较近。各居群间的遗传距离差异较大;其中,邵武与建瓯居群的遗传距离最近,仅为0.081 5;浏阳和周宁居群的遗传距离最远,为0.198 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采自福建的邵武、建瓯、建阳、屏南和周宁居群聚在一起;恩施和桑植居群聚在一起;永顺和浏阳居群聚为一起,种群遗传变异分布模式基本上与其地理生态格局一致。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钩栗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存在着较为频繁的基因交流;基于ISSR标记分析能较准确地揭示出钩栗种间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ISSR分子标记检测海南岛青梅(Vatica mangachapoi Blanco)7 个自然居群192 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筛选的10 条ISSR 引物共扩增出清晰位点132 个,其中多态性位点130 个,多态性百分率(PPB)达98.48%。物种水平上,Nei's 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391,Shannon多态性信息指数(I)为0.5095,总基因多样度(Ht)为0.3441,反映了很高的遗传多样性。AMOVA 分析显示,青梅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个体间,但亦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居群间遗传分化(Gst为0.332),另外 Mantel 检测表明,青梅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r<0.2),地理隔离对青梅各自然居群间的基因流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油松毛虫亚居群遗传结构的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平泉县5个油松毛虫亚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研究.结果显示:8对SSR引物对5个油松毛虫亚居群的扩增片段长度范围为78~430 bp,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1~6个;种群总体水平多态位点比率P=87.50%,平均有效基因数A=3.1250,平均期望杂合度He=0.474 7,种群平均遗传距离为0.070 3~0.419 7;遗传分化度Fst=0.215 9,基因流Nm=0.908 1.由此可以得出在5个天然油松毛虫亚居群中,天然油松纯林居群内杂合度要比其他居群高;油松毛虫亚居群间已发生明显的遗传分化,基因交流较少,遗传漂变已经成为导致该物种种群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油松毛虫亚居群遗传结构产生变异推测是由于常年化学防治和单一寄主植物造成的选择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分布于我国新疆地区欧洲山杨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进行研究。[方法]对4个欧洲山杨自然居群共72个个体的6个单拷贝核基因标记(sing-copy nuclear markers)进行扩增与测序,并计算相应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参数。[结果]表明:比对后6个基因的长度在459 bp到747 bp之间,平均多态核苷酸位点个数为14,遗传多样性指数πθw分别达到了0.004 8和0.004 4,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73,以上结果表明欧洲山杨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Tajima中性检验结果均不显著,表明所用6个单拷贝核基因均符合中性进化假设。AMOVA分析表明89.72%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居群间的平均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10,居群间平均基因流(Nm)为3.235。[结论]高度异交,高碱基突变率及超长距离的基因流机制能够很好的解释我国新疆地区欧洲山杨表现出的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与较低水平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1.
天然蒙古栎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夏铭  周晓峰  赵士洞 《林业科学》2001,37(5):126-133
蒙古栎 (QuercusmongolicaFisch)为壳斗科、栎属植物 ,主要分布区包括中国的华北、东北、内蒙古东部 ,朝鲜半岛 ,俄罗斯远东和蒙古的连续分布区及日本桦太、北海道的间断分布区 (吴晓春 ,1 993)。蒙古栎是我国东北的典型植被类型———红松阔叶林的主要伴生树种之一 ,同时在红松林被干扰破坏后是形成次生阔叶林面积较大的主要树种 ,也是分布区超过北纬 45°的唯一栎属植物。近年来 ,蒙古栎的分布区和群体数量呈扩张趋势 ,其原因除人为干扰外 ,可能涉及气候变化、物种特性、种内遗传多样性、种间互作等等。对蒙古栎群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我国野生土沉香被大量被采伐,种质资源越来越少,甚至面临消失的情况下,为了利用与保护野生土沉香提供理论依据,采用SRAP分子标记对其种源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方法】基于我国11个土沉香种源群体和越南2个土沉香种源群体的SRAP结果,应用POPGEN32软件对遗传多样性参数进行计算。【结果】各群体Nei's基因多样度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1715~0.5394,Shannon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2491~0.4837,多态位点百分比的变化范围为42.03%~76.81%。运用GenAlex 6.4软件对土沉香13个群体进行分子方差分析(Analysis of molecular variance,AMOVA),结果显示有30%的遗传变异来自土沉香群体间,70%的遗传变异来自土沉香群体内。【结论】13个土沉香种源有中度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野生土沉香种质资源正日渐稀少,应该加强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13.
黄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RAPD标记从DNA水平对收集的4个天然黄藤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15条引物扩增得到154条片段,整个种的多态性位点比率为75.97%,Ne i’s指数为0.258 4,Shannon信息指数为0.388 8。黄藤种的遗传多样性为0.257 8,种群间的Ne i遗传分化系数为0.141 2,各种群间的遗传变异非常小。4个种群间的遗传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毛感乡和尖峰岭种群间的遗传相似度最高,吊罗山和坝王岭种群间的遗传相似度最低。AMOVA分析结果表明: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为0.026 2,大部分遗传变异(97.38%)来源于群体内。研究结果揭示:收集的天然黄藤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有良好的保存和利用价值,尖峰岭种群可以作为重点保护。  相似文献   

14.
大花黄牡丹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SRAP标记对西藏特有植物大花黄牡丹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用16对引物从5个自然居群79个单株中共检测到396个有效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357个。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90.15%,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Ηsp)平均为0.2521;居群水平上的Ppl为31.82%,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Ho)为0.0694~0.3428,平均值(Ηpop)为0.1307。上述遗传参数表明,大花黄牡丹具有丰富的物种遗传多样性,5个居群中自然居群C的遗传多样性最高(Ppl=82.32%,Ho=0.3428)。据AMOVA分析结果,总的变异中有41.58%的变异存在于居群间,58.42%的变异存在于居群内,居群分化较显著(ΦST=0.4158,P<0.001),由POPGENE1.32得到的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0.4309)和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计算的居群间遗传多样性所占比例(0.4816)也表明了类似的遗传结构。Mantel检测表明地理距离和Nei’s遗传距离间相关不显著(P>0.05)。利用NTSYSPC(2.1)软件构建大花黄牡丹5个居群79个个体的UPGMA聚类图,遗传相似系数变幅在0.47~0.99,大多数居群内的个体表现出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如居群B,D,E),但也有一些居群的个体未聚在一起(如居群C)。依据大花黄牡丹居群遗传变异特点,初步探讨其保护和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云南特有濒危植物馨香木兰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 RAPD),对云南省馨香木兰4个居群,即文山州广南县、西畴县新街、西畴县亚坪等3个天然居群及昆明树木园1个人工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随机筛选出重复性好的8条随机引物,对70个样品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建立RAPD分析图谱。扩增结果为,共检测出84个多态位点。遗传多态位点百分率为61.90%(文山广南)、76.19%(西畴新街)、71.43%(昆明树木园)和66.67%(西畴亚坪)。遗传多样性Shannon指数为0.5686,其中30.55%来自种群间,69.45%来自种群内; Nei’s指数为0.3903,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216。文山广南和西畴亚坪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昆明树木园与西畴亚坪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结果显示,与木兰科等其他濒危植物相比较,馨香木兰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根据各种群遗传背景研究结果,提出了该物种迁地保护种群遗传资源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湘鄂西地区珙桐天然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珙桐叶为材料,对湘西和鄂西两天然珙桐群体的60个样品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9个随机多态引物,获得24个多态标记位点,平均每个引物产生2.67个多态位点;湘西和鄂西两群体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差异不明显,Shannon指数分别为0.427 4和0.448 1;种内平均遗传多样性为0.326 9,群体内平均遗传多样性为0.297 6,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为0.029 3,基因分化系数为0.089 6,基因流为5.079 2.两个天然珙桐群体的遗传相似性非常高,达到0.923 3,遗传距离为0.079 8;湘西群体的多态百分位率略高于鄂西.这表明,湘西和鄂西两群体间存在着非常频繁的基因流.  相似文献   

17.
应用SSR与SRA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22份湿地松和28份加勒比松种质资源(其中包括15份洪都拉斯加勒比松样品、9份古巴加勒比松样品、4份巴哈马加勒比松样品)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SSR分析中,14对SSR引物产生的多态性比率为89%,平均每对引物获得多态性条带4.3条;SRAP分析中,12对SSR引物产生的多态性比率为72%,平均每对引物获得多态性条带2.8条;SSR和SRAP标记综合分析表明,参试材料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075-0.633,种质资源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岛屿地理隔离对山茶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SSR)分子标记对分布于我国浙江和山东的8个山茶种群共24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20条引物扩增得到210条清晰条带,其中184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87.62%。经POPGENE1.32软件分析,山茶种群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68.9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256 9,Shannon信息指数(H)为0.377 9,种群遗传多样性较高。基因分化系数Gst=0.182 9,表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内个体间。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具有显著相关性(r=0.856 7,P<0.05),岛屿地理隔离对山茶种群的遗传分化具有重要影响。UPGMA聚类表明:浙江5个山茶种群间的遗传相似度较高,山东青岛的植物园种群和五四广场种群可能移植自长门岩岛。我国野生山茶资源受人为破坏严重,建议在加强现有岛屿自然种群就地保护力度的同时,建立山茶种质资源库,促进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