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目的评价12导联动态心电图(DCG)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3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将12导联DCG检测缺血性ST段改变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2导联DCG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84.3%,特异度为81.0%,预测准确度为83.8%;诊断冠脉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符合率分别为73.5%、91.9%和93.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DCG对冠心病的诊断符合率也相应增高(P<0.01)。136例中,99例有缺血型ST-T改变,检出率为72.8%,其中有症状37例(占37.4%),无症状62例(占62.6%)。心肌缺血于6:00~12:00的发生率最高(176/310,占56.8%),22:00~6:00发生最小(50/310,占16.1%),两个时间段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2导联DCG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的敏感性较高,能较好反映心肌缺血部位对应冠脉病变,是有价值的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无创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45岁以下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特点。方法以45岁以上女性冠心病患者(n=119)为对照,回顾性分析45岁以下女性冠心病患者(n=123)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和血运重建情况。结果45岁以下女性冠心病组合并高血压64例(52.0%),糖尿病21例(17.0%),高胆固醇血症32例(26.0%),均明显低于45岁以上女性冠心病组(P<0.05);45岁以下女性冠心病组有心肌梗死病史43例(35.0%),与45岁以上女性冠心病组没有显著差别。与45岁以上女性冠心病组相比,冠状动脉造影零支病变和单支病变多见,三支病变少见,接受药物治疗和单支血管介入治疗者多见(P均<0.05)。结论45岁以下女性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相对较少,高血压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病变相对局限,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没有降低,应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CHD)患者PCI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10年12月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住院接受PC I治疗的80岁以上高龄CHD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8例(高龄组),和同期住院接受PCI治疗的40~60岁的中年CHD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16例(中年组),比较两组HCD患者易患因素、冠脉病变的Syntax评分、植入支架的数量及长度、效果和并发症等.结果易患因素在高龄组与中年组分别合并高血压病有8.9%与30.1%,糖尿病有12.6%与35.2%,吸烟有1%与72.9%,高血脂有5.9%与3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和中年组冠脉造影(CAG)示单支血管病变分别为20.5%和35.2%,双支血管病变为35.9%和46.8%,三支血管病变为44.9%和22.7%,冠脉病变的Syntax评分分别是20.9±6.7与14.6±7.8(P〉0.05);平均每例植入支架的数量为(2.53±0.67)个与(1.92±0.86)个,植入支架长度为(23.01±5.88)mm与(18.67±5.01)mm(P〈0.05).TIMI血流Ⅲ级率、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发生率、出血性并发症、术中和术后1个月的死亡率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8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行PCI治疗,近期效果和安全性与中年组相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更好地认识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 ,我们对 65例 OMI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方法 :65例均接受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 ,根据有无心绞痛 (AP)分为两组。结果 :血脂水平、高血压及糖尿病伴发情况、单支及多支血管病变率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与无心绞痛组比较 ,心绞痛组非闭塞血管最大狭窄程度、梗塞相关血管(IRA)再通率、左室射血分数 (EF)较高 ,闭塞性血管病变率、左室扩张率较低 (P<0 .0 5~ 0 .0 1 )。在无心绞痛组内 ,EF <45%亚组与 EF≥45%亚组比较 ,前者的多支血管病变率较高 ,IRA再通率较低 (P<0 .0 5)。结论 :(1 ) OMI患者合并心绞痛与存在严重狭窄的冠状动脉病变有关 ;(2 ) OMI患者 EF与 IRA再通、心梗范围及部位、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左室扩张有关 ;(3) OMI无 AP且心功能正常者预后较后 ,心功能严重障碍或有 AP者预后欠佳 ,尤应注意无 AP症状而 EF<45%亚组 ,其高度危险性应予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5.
心电图运动试验QRS时限延长对冠心病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QRS时限延长对冠心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对照观察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至少一支狭窄≥50%的冠心病患者32例(冠心病组)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25例(对照组)的心电图运动试验前后QRS时限值.结果冠心病组运动后QRS时限延长,对照组运动后QRS时限缩短,对照组运动试验后QRS时限均值明显短于冠心病组[(76.8±8.0)ms vs (85.0±11.4)ms, P <0.01].ST段明显压低者,QRS时限延长更显著.结论运动试验后QRS时限延长是心肌缺血的标志之一,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对临床拟诊为冠心病53例作活动平板试验并配合心核素检查的结果显示:双阳性26例(49.1%),平板试验阳性/心核素检查阴性4例(7.5%);平板试验阴性/心核素检查阳性14例(26.4%);双阴性9例(17%)。表明双阳性可肯定冠心病的诊断,双阴性可否定诊断。平板试验阴性/心核素检查阳性,应结合临床做出诊断,平板试验阳性/心核素检查阴性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宜长期随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A)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疗价值。方法对42例临床疑似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同时作DSCTA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以CAG结果为参考标准,评价DS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504个冠状动脉节段中,485个节段可作DSCTA、CAG配对分析。DSCTA对冠状动脉狭窄评估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03%、92.35%、83.54%、96.02%。DSCTA显示53个非钙化斑块、49个钙化斑块及56个混合型斑块,其中118个斑块的偏心指数〈0.5,40个斑块〉0.5,而CAG难以对斑块进行评价。结论 DSCTA可准确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管壁斑块性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对比71例5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和71例老年(≥60岁)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冠脉造影显示中青年组的冠脉病变以单支居多(占60.6%),老年组冠脉病变以多支为主(占5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青年组具有典型心绞痛症状和明显诱发因素,与老年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中青年组阳性家族史、男性、吸烟、喝酒、高血脂、高体质量指数及有精神抑郁的患者百分率均高于老年组(P<0.05);而中青年组患者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百分率均低于老年组(P<0.01)。结论中青年组冠心病患者以单支冠脉病变为主,具有明显诱发因素及典型心绞痛症状,阳性家族史、男性、吸烟、喝酒、高血脂、高体质量指数及伴有精神抑郁是中青年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效地干预危险因素是中青年患者冠心病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8例(其中3例为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并置入支架者;2例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其余为冠心病可疑者)的MSCT冠状动脉造影(MSCTCA)和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并将3例CT检查结果与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8例MSCTCA左冠状动脉主干显示清晰,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显示较清晰,满足影像诊断的需要,但右冠状动脉和左前降支、左回旋支的远段及其小分支有运动伪影的干扰。3例CT检查结果与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同。结论:MSCT冠状动脉成像能较好地显示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MSCT是诊断和随访冠状动脉疾病很有意义和潜力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资料与临床资料完整的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83例,以及同期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109例,分别就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侧枝循环形成情况及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单支病变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少(P<0.05),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三支病变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多(P<0.05),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90%的狭窄病变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多,但<90%的狭窄病变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少(P<0.05),而两组间血管100%闭塞情况相似(P>0.05);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Ⅱ级以上的侧枝循环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多见(P<0.05);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既往心绞痛与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多见(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明显要低(P<0.01),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致死性心律失常等严重急性并发症比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明显要少(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住院期间死亡率和随访3年的冠心病死亡率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相似(P>0.05),而梗死后心绞痛比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则明显增多(P<0.05)。结论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相对复杂,多支及严重狭窄病变多,发作前多已有缺血预适应,且侧枝循环多见,这是心肌梗死形成非ST段抬高的主要原因,也决定了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1.
对50例冠心病和50例随机做平板运动试验(TET)者作频域心电图(FCG)对比分析探讨FC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表明:单纯根据FCG异常诊断冠心病有较高假阳性(65.22%)。如将FCG的阳性指标作综合判断,虽然敏感性降低(88.00%降至70.00%)。假阳性都明显降低(65.22%降至26.00%)。认为TET的特异性较FCG高。若两者均为阴性,则冠心病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变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98例ACS患者[不稳定心绞痛(UAP)36例、ST抬高心梗(STEMI)34例、非ST抬高心梗(NSTEMI)28例]发病20 h内血浆BNP水平,分析BNP变化与临床亚型和冠脉病变的关系。结果对照、UAP、NSTEMI、STEMI组血浆BNP水平分别是(51.34±11.27)、(155.06±39.12)、(247.05±68.34)、(513.17±127.88)μg/L,多支、2支、1支、0支血管病变组的BNP水平则分别为(612.34±155.87)、(299.81±166.09)、(177.86±143.65)、(25.78±14.49)μg/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升高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ACS病情的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健康对照组300例,冠脉造影组280例,采用胶乳增强比浊法分别测定其HS-CRP的水平.结果:健康对照组HS-CRP水平为0.711±1.28mg/L,呈明显的偏态分布;冠脉造影阳性组(190例)HS-CRP水平为2.25±2.68mg/L,冠脉造影阴性组(90例)HS-CRP水平为1.40±1.16mg/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脉造影阳性组HS-CRP水平随阳性支数增加而升高,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HS-CRP水平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其检测对冠心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再次入院造影复查时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根据再次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将370例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并随访造影结果的患者分为再狭窄组与非再狭窄组,对两组临床情况及生物化学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0例患者中有487支靶血管置入支架,94例患者的123支靶血管发生再狭窄。单因素分析显示再狭窄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非再狭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4mmol/L)为冠状动脉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提示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下肢闭合骨折围术期并发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077例围术期行患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的下肢闭合骨折患者并发DVT(包括髂外脉血栓、股静脉血栓、腘静脉血栓、胫后静脉血栓、比目鱼肌静脉血栓)的情况。结果共发现DVT193例(占17.9%);术前发现171例(占88.6%),其中的126例(占73.7%)患者坚持手术治疗。DVT发生情况:(1)急性和亚急性血栓138例(占71.5%),血栓慢性期30例(占15.5%),混合期血栓25例(占13.0%);(2)DVT多部位同时存在152例(占78.8%),单发仅41例;(3)96.4%的急性和亚急性期血栓发生在髂外静脉至胫后、腓静脉上段水平,90.0%的血栓慢性期发生在小腿肌肉丛静脉;(4)82.4%的血栓致深静脉大部分或完全阻塞,17.6%的血栓致深静脉小部分阻塞;(5)患者年龄70岁以上60例占31.1%;(6)骨折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脑梗死和冠心病等共75例占39.0%;(7)多发骨折101例,单发骨折92例;(8)下肢骨折后7~14d发生DVT102例占52.8%。结论下肢闭合骨折围术期并发DVT较多见,尤以术前更多见;高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梗死等是下肢骨折术前并发DVT的易感因素;下肢骨折手术前应进行CDFI排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常规12导联心电图(ECG)、向量心电图(VCG)、立体心电图(SECG)等检查对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性,评价SECG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156例行冠脉造影(CAG)的患者,其中冠心病组103例,非冠心病组53例,分析其于同一心电工作站所做的ECG、VCG、SECG资料,观察比较这三种方法的检出结果。结果 SECG在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方面,检出率高于VCG、EC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CG在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方面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指数、诊断符合率均高于VCG、ECG;SECG在诊断冠心病冠脉多支病变上与ECG、VCG无差异,在一支病变及两支病变上与EC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率较ECG明显增高,而与VC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CG在诊断冠心病Ⅱ~Ⅲ级狭窄组中检出率较ECG明显增高(P<0.05),但与VC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完全闭塞组中,虽然SECG检出率较VCG、ECG高,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CG在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优于VCG、ECG。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湖南省早发冠心病(premature coronary heart disease,PCHD)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中医证素之间相关性。方法 对156例早发冠心病患者进行证素分类辨证分析。冠脉病变程度以狭窄程度表示,病变积分以Gensini积分计算,心功能分级采用Killip分级。结果 各证素组所占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痰浊 > 阴虚 > 血瘀 > 气虚 > 热蕴,各组间冠脉病变程度与证素无明显相关性,各组间心功能Killip分级无显著差异,各组Gensini积分气虚组病变积分较其他组高。结论 湖南地区早发冠心病以痰浊为主要证素,但含有气虚证素的早发冠心病一般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我院在常规开展冠状动脉造影的基础上 ,于 1 999年 8月以来对 5例急性心肌梗死 ( AMI)患者进行了直接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 PTCA) ,成功放置支架 6枚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5例均为男性 ,年龄 48~ 52岁 (平均 50岁 ) ,自入院至 PTCA时间平均为 ( 8± 2 ) h。5例中属前壁心肌梗死 4例 ,下壁心肌梗死 1例。 2例有高血压病史。心功能 Killip分级1~ 2级 4例 ,4级 1例 (伴有心源性休克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1支以上血管闭塞 ,梗塞相关血管为前降支 4例 ,右冠状动脉 1例。病变特点均为 A型或 B型 ,梗塞血管相关血流 T…  相似文献   

19.
ST段水平延长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T段水平延长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狭窄〉150%的冠心病患者和34例冠状动脉管腔直径狭窄〈50%非冠心病者的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当ST段水平延长≥0.128,两组间冠心病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ST段水平延长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91.2%,准确度为91.0%,阳性预测值为93.0%,阴性预测值为88.6%.阳性似然比为10.33.阴性似然比为0.10。结论:ST段水平延长≥0.12s对冠心病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常规心电图无ST段偏移的冠心病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45岁以下男性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青年男性(年龄≤45岁)和同期随机抽取的50例年龄>45岁的中老年男性AMI患者5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青年组中,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等发病危险因素差异有显著性(P<0.05),典型胸痛表现差异有显著性(P<0.05)。青年组中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脉病变以单支为主(P<0.05),中老年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多支病变的比率明显高于青年组。结论 45岁以下青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防治青年AMI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