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旱地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小麦免耕播种机的研究情况,提出了适合我国北方旱作农业的小麦免耕播种机的设计思路,设计出8行悬挂式小麦免施肥播种机,对用凹圆盘施肥开沟器和梭形播种开沟器组成的小麦免耕施肥播种开沟器单体的工作特点和种肥分施方案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田间试验,指明了该种开沟器单体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
我市里下河地区为避免烂耕烂种,近年来大面积应用小麦免耕种植法,但在免耕小麦施肥管理上普遍存在重施肥料的倾向,特别是过量施用氮肥,既浪费肥料,又污染环境。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本市沈高镇河横村进行了免耕小麦氮肥不同用量和运筹技术试验研究,通过控制氮肥用量,调整基追比例,在实现小麦高产的同时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小麦免耕播种技术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了促进我市小麦免耕播种技术的发展,兴平市农机管理站从领导上高度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以国家农机补贴等优惠政策为纽带、以农机科技示范园区为带动,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进一步做好小麦免耕播种技术推广工作,兴平市农机管理站抽调技术骨干进行了专项调研。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在使用过程中引起故障的原因大多是机件磨损 ,变形或质量差 ,安装调整不正确 ,使用维护不当或修理质量不良造成的。预防故障的发生可以减少停车、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 ,保证机器工作质量和提高生产率。现对该机主要工作部件常见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办法。1 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的总体结构及工作过程1 .1 总体结构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的总体结构见图 1所示。图 1 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的构造1 .拨禾轮 2 .切割器 3 .收割台螺旋推运器 4 .倾斜输送器 5 .输送器喂入口 6.收割台升降油缸7.驱动轮 8.滚筒 9.凹…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小麦免耕播种机作业性能要求的基础上,研制在玉米秸杆覆盖下小麦免耕播种的结构特征、工作原理,以带状粉碎防堵装置为核心的免耕播种机,通过粉碎轴粉碎玉米秸杆和田间杂草,有效地解决了开沟器缠草堵草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适宜于南疆玉米茬地免耕播种冬小麦的表土处理技术。[方法]在新疆洛浦县玉米茬地免耕播种冬小麦试验中。设计“免耕直播”、“浅旋耕+免耕播种”和“翻耕+免耕播种”3种表土作业方式,通过测定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出苗率和小麦产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免耕直播的表土作业方式基本适合南疆玉米茬地小麦播种,与传统翻耕播种方式相比较,免耕直播的土壤容重较大,但其小麦出苗率接近。小麦产量中,以免耕处理的较高,达6000.99kg/hm2,比旋耕处理的增产6.56%,其次是翻耕处理的,旋耕处理的最低。[结论]从河北省引进的“农哈哈”牌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可在和田地区推广应用;现行的南疆玉米茬地经过配套栽培技术改进后更能适宜于冬小麦免耕播种。  相似文献   

7.
集成创新旱地小麦高产高效栽培、田间管理和科学施肥技术,以期改善和提高旱地小麦土壤水分和养分状况,对旱地小麦可持续生产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已有的“旱地留茬免耕秸秆全程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改进提出旱地小麦免耕覆盖宽幅播种技术,并在陕西省合阳县应用该技术布置3年田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较常规模式,免耕覆盖宽幅播种技术能显著提高土壤贮水量和养分含量,小麦亩均增产40-60公斤、节约机械耕作成本65元。可见,旱地小麦免耕覆盖宽幅播种技术具有保水防旱、沃土肥田、方法简便等特点,是解决渭北小麦干旱问题的突破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简介了湖北省小麦免耕技术应用现状,结合湖北省小麦免耕应用实际,分析了小麦免耕增效特点,初步总结出小麦免耕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以常规耕作处理作对照,研究了玉米留茬免耕、小麦不留茬免耕和小麦留茬免耕几种不同耕作方式下春小麦花后叶面积指数变化和产量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处理的春小麦叶面积指数在花后第7天达到最大,峰值在3.4~5.1,且花后各阶段叶面积指数均为小麦留茬免耕>小麦不留茬免耕>玉米留茬免耕>传统耕作;不同耕作方式下小麦花后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小麦留茬免耕、小麦不留茬免耕和玉米留茬分别比传统耕作增产44.89%,33.40%,14.58%,产量高低表现为小麦留茬免耕>小麦不留茬免耕>玉米留茬免耕>传统耕作,各处理间差异在0.05水平上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稻麦免耕轮作施肥模式研究(简报)杨金良(重庆市綦江县农业局,綦江401420)采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免耕年限、施肥量与水稻、小麦产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稻麦产量、施肥量均随免耕年限的增加而呈“S”型曲线函数y=C/1+ea-bx式变化。...  相似文献   

11.
耕种方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矮抗58为试材,采取旋耕后直接播种( CK)、旋耕+耙实后播种、深耕(25 cm 左右)+旋耕后播种、深耕(25 cm左右)+耙实后播种4种耕种方式处理,研究了不同耕种方式对小麦生育进程、干物质积累动态、群体茎蘖数量动态以及小麦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种方式对小麦生长发育进程、干物质积累动态、茎蘖数量变化动态以及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无显著影响,但对籽粒产量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深耕(25 cm 左右)和耙实后播种均对小麦增产作用非常明显。采取深耕(25 cm左右)+耙实后播种方式小麦产量最高,在生产上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六年试验结果表明,小麦产量国和高于连作。在所有处理组合中,耕翻施有机肥效果最佳;在等量化肥情况下,土壤耕作最好是耕翻,其次为深松,免耕效果最差,培肥措施中,有机肥处理组合平均产量最高。其次足化肥处理,秸秆还田居第三位;以上处理组合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处理。  相似文献   

13.
不同耕作处理对白浆土养分状况及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表明,长期不同耕作处理对白浆土中养分影响不同。总的规律是:免耕比深松、普翻更利于有机质、全磷的积累和减缓全氮的下降。在对土壤中养分的有效化方面,免耕不如深松和普翻处理。三种耕作处理小区中,玉米、小麦、大豆产量均以免耕最低,玉米和小麦产量深松高于普翻。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大田试验,探讨了休闲期不同耕作措施结合施磷调控对旱地冬小麦播前与越冬期0~100cm土壤蓄水量、农艺性状、根冠比、倒二叶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休闲期深耕、深松可明显提高播前与越冬期0~100cm土壤的蓄水量,且以深耕与中磷处理效果最好;同时,休闲期不同耕作措施结合施磷可调控旱地小麦幼苗生长,影响越冬前小麦的株高、叶面积、分蘖数、单株干重与根冠比;深耕中磷处理明显降低叶片MDA和脯氨酸的含量;休闲期深耕处理效果优于深松与免耕处理,中磷优于高磷与低磷;总之,休闲期不同耕作措施结合磷调控均有利于提高旱地小麦冬前土壤蓄水量、促进旱地小麦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合理均衡生长,可确保旱地小麦安全越冬与来年增产。  相似文献   

15.
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农田上,进行耕法定位及配合试验,试验表明,耙茬少耕的有效年限为1~2年。秋季麦前耕作可实行耙茬少耕1~2年、翻耕或深松1年的轮耕制。轮耕制较连年翻耕具有高效、争时、节能、降本、护土、增产的效果。夏玉米可免耕种植。  相似文献   

16.
2020-2021年在陕西省泾阳县设置3个深松深度和2个深翻深度,研究了不同深度的机械深松、深翻对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深松和深翻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深层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播前深翻30 cm和深松30 cm处理80~200 cm各深度平均土壤含水率较对照分别高1.27%和1.64%,冬前、返青期和收获期3个深松深度和2个深翻深度处理80~200 cm各深度平均土壤含水率较对照提高0.13%~3.98%。在深松3个处理中30 cm深度处理产量最高为8 257.5 kg/hm2,较CK增产6.0%,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在深翻2个处理中25 cm深度处理产量最高为8 017.5 kg/hm2,较CK增产3.0%,处理之间差异显著。深松和深翻处理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与处理深度密切相关,深松以30 cm深度处理,深翻以25 cm深度处理为最佳。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影响小麦高产稳产。本文通过分析小麦低产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改进对策。通过培育并选用耐盐品种、以水调盐、合理施肥、覆盖压盐和适当深耕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可以显著减轻盐渍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改变该区域小麦产量低而不稳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油菜、小麦收获后秸秆全量还田,在同等施肥管理条件下,对后茬单季水稻产量进行调查,分析产量差异.[方法]供试水稻品种分别为杂交稻丰两优香1号和粳稻武运粳7号.采取大区对比试验.试验区分前茬油菜区和前茬小麦区.油菜收获期5月28日,小麦收获期6月2日,油菜、小麦收获当天实施秸秆粉碎全量还田,同时上水翻耕并保持浅层水,翻耕前施速腐剂30 kg/hm2,另加尿素75 kg/hm2,翻耕后4d机插.[结果]无论是籼型杂交组合还是粳稻,前茬为油菜的较前茬为小麦的单季稻生育期短3d左右,且产量高,籼型杂交水稻小区平均产量高616.5 kg/hm2,粳稻小区平均产量高630.0 kg/hm2,增产均极显著.[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制定适宜的作物轮作方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适宜马铃薯生长的温度、水分及光照条件,分析了广西冬耕季气温、降雨及日照气候条件对冬种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指出广西冬耕季灾害性天气霜(冰)冻、干旱及连阴雨对冬种马铃薯的影响,区划出广西适宜冬种马铃薯的主要区域,并提出了规避广西冬种马铃薯不利气象条件的栽培措施,以为广西冬马铃薯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不轮作倒茬、不深耕、不施农家肥是泽州县旱地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据此 ,急需改进栽培制度 ,调整种植结构 ,组装系列配套技术 ,积极推广覆盖技术 ,抓好土肥基础 ,抓好茬口配置 ,充分发挥耕作技术在抗旱减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