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鸡种间部分免疫性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抽取如皋鸡、文昌鸡及安卡鸡各80只,每个品种分为A、B2组,每组分别于49日龄腿肌注射25%绵羊红细胞(Sheep red blood cell,SRBC)0.5、1mL。分别检测了41、56、71、89日龄的异嗜性粒细胞/淋巴细胞(Hetero-phil/Lymphocyte,H/L)值,56、71、89日龄的SRBC抗体滴度以及30、41、56、71、89日龄的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和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抗体滴度。结果显示,同一检测日龄H/L值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随着日龄的增加品种间的差异逐步减小;不同品种H/L值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不同,如皋鸡4个日龄变化平缓,文昌鸡和安卡鸡呈先高后低趋势。3个品种SRBC抗体滴度均在56日龄达到最高,其中文昌鸡最高,安卡鸡最低,且差异显著(P0.05)。除如皋鸡外,其他品种对不同剂量SRBC抗原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在免疫ND疫苗后3个品种抗体滴度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但是变化幅度有所差异,安卡鸡前3个检测日龄滴度介于如皋鸡和文昌鸡之间,但免疫后期迅速上升,71和89日龄滴度极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P0.001);如皋鸡和文昌鸡之间AI抗体滴度除56日龄之外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安卡鸡在所有日龄均极显著低于其他2个品种(P0.01)。结果表明,家禽的免疫性状在品种间存在遗传差异,中国地方鸡种比外来鸡种在多个免疫性状上存在不同程度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利用H/L值分析鸡抗应激能力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H/L值的比较,对不同品种鸡的抗应激能力进行评价。随机抽取如皋鸡、文昌鸡以及安卡鸡各80只,分别检测了41、56、71和89日龄的异嗜性粒细胞(H)、淋巴细胞(L)及H/L值。结果表明:(1)在41、56日龄时,如皋鸡与文昌鸡、安卡鸡相比H、L及H/L值呈极显著差异(P<0.01);89日龄的H/L值在文昌鸡和安卡鸡之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2)如皋鸡在41日龄和71日龄间H、L及H/L值呈极显著差异(P<0.01),其余差异均不显著。文昌鸡H、L及H/L值在各日龄间变化较大,41和71日龄间呈显著差异(P<0.05),41和89日龄、56和71日龄以及56和89日龄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安卡鸡各值只在56和89日龄间呈显著差异(P<0.05),其余差异均不显著。研究初步表明家禽的抗应激能力存在品种间差异,如皋鸡的抗应激能力优于安卡鸡,文昌鸡晚期表现出较好的抗应激能力,随着日龄的增加,品种之间的抗应激能力差异会减小。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检测鸡NLRC5基因编码区域单核苷酸多态位点,以期分析与免疫性状相关的遗传标记。采用PCR-SSCP方法对3个鸡品种NLRC5基因编码区SNPs进行检测,仅在外显子8区域发现多态位点,其中在文昌鸡中检测到AA、BB和AB 3种基因型,如皋鸡中检测到AA和AB 2种基因型,安卡鸡中仅存在AA基因型。序列分析结果显示,NLRC5基因外显子8存在G43A同义突变。测定部分免疫性状,分析不同鸡品种之间以及不同基因型与免疫性状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安卡鸡H/L值、ND抗体滴度、IL-1浓度均显著高于如皋鸡和文昌鸡(P0.05),AI抗体滴度极显著低于其他2个品种(P0.01),如皋鸡SBRC抗体滴度最高,但3个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基因型同免疫性状之间,AA型个体各项性状值均优于AB和BB型个体,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分析,中国地方品种文昌鸡、如皋鸡的抗性优于安卡鸡种,AA型可能是NLRC5基因在机体免疫应答能力的有利基因型。  相似文献   

4.
采用PCR-SSCP对12个不同鸡种glypican-1(GPC1)基因外显子8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检测,同时检测如皋鸡、安卡鸡和文昌鸡3个鸡种56日龄的5个免疫性状,进一步分析SNP位点与免疫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12个鸡种中均出现3种带型,存在g.155 C>A错义突变,引起苏氨酸突变为精氨酸。12个鸡种群中,AA、AB和BB基因型平均频率分别为0.259、0.545和0.211;平均观察杂合度为0.466,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671。除乌骨鸡、大骨鸡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外(P<0.05),其余群体均处平衡状态。基于该位点构建的UPGMA聚类图将12个鸡种分为3大类,反映了12个鸡种在抗性方面存在的差异。经过关联分析,如皋、安卡鸡中AB型个体的IL-1浓度、H/L值与BB型存在显著差异,与AA型差异不显著;在其他免疫性状中各基因型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安卡鸡的一般抗性总体低于如皋鸡和文昌鸡。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根据鸡Apo VLDL-Ⅱ基因内含子Ⅰ的基因序列设计3对引物,分别采用PCR-RFLP、PCR-SSCP技术对文昌鸡、如皋黄鸡、丝羽乌骨鸡、安卡肉鸡及红色原鸡5个鸡种进行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鸡Apo VLDL-Ⅱ基因内含子Ⅰ存在4处突变,分别为:1950处G/A、2522处A/C、2705处A/C及2793处C/T。统计结果显示:安卡肉鸡基因型频率的分布与如皋黄鸡、红色原鸡存在显著差异,文昌鸡基因型频率的分布与乌骨鸡差异不显著,除安卡肉鸡外所有鸡种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6.
利用新型101佐剂制备肉鸡专用新流二联灭活疫苗,与进口白油佐剂新流二联灭活疫苗进行SPF鸡、AA肉鸡免疫比较,结果表明:试验一,SPF鸡10日龄免疫,免疫后7d,肉鸡专用新流组H9、ND抗体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二,AA肉鸡7日龄免疫,肉鸡专用新流组禽流感H9抗体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新城疫抗体对比不明显;试验三,AA肉鸡不同公司不同免疫日龄(1日龄、7日龄免疫)对比试验,23、30、37日龄检测新城疫、禽流感H9抗体,齐鲁肉鸡专用新流禽组流感H9抗体产生速度比同类产品及空白对照差异显著,1日龄免疫效果对比更明显;新城疫抗体对比差异不显著;试验四,田间7日龄免疫对比试验,26日龄抽检各舍抗体,齐鲁肉鸡专用新流H9抗体明显优于该公司新流,新城疫对比不明显。结果表明,齐鲁肉鸡专用新流二联灭活疫苗更适合于商品肉鸡免疫,1日龄免疫对比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益生菌发酵床养殖模式对肉杂鸡新城疫抗体水平、禽流感抗体水平和耐药性的影响,分别在40、70、100日龄测定肉杂鸡的新城疫抗体水平、禽流感H9抗体水平和100日龄时大肠杆菌耐药性。结果表明,益生菌发酵床养殖模式下肉杂鸡新城疫抗体水平、禽流感抗体水平比传统普通地面平养模式高2个滴度左右,差异性显著。100日龄时大肠杆菌耐药性试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试验组耐药性都较低,无显著性差异。说明益生菌发酵床养殖模式可以增强肉杂鸡对新城疫和禽流感病毒的抵抗力,但不能明显改善大肠杆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对江门地区两个种鸡场的H5、H9及ND母源抗体进行了监测,发现雏鸡19日龄时禽流感H5亚型母源抗体水平低于4log2,确定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苗首免日龄为20日龄;经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苗免疫后,肌肉注射和点眼滴鼻免疫的实验鸡组禽流感(H5)和新城疫(ND)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其它组群,肌肉注射2头份组H5抗体可在六天内升至4log2以上;肌肉注射2头份和点眼滴鼻组2头份组新城疫(ND)抗体水平达到4log2以上。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应用血凝抑制试验对不同日龄的海兰褐蛋鸡进行新城疫、禽流感母源抗体水平的检测,掌握雏鸡AI和ND母源抗体的分布和消长规律。结果表明,雏鸡出壳后,新城疫、禽流感母源抗体水平大都在7日龄内出现高峰,之后随着日龄的增长,抗体水平逐渐下降,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母源抗体35日龄已基本消失,而禽流感H5亚型Re-4株和Re-5株母源抗体下降较快,20日龄左右母源抗体水平接近0。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种鸡场禽流感和新城疫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本试验对父母代种鸡和出壳当日蛋雏鸡进行禽流感和新城疫抗体检测以及对1、8、15、22及29日龄蛋雏鸡进行禽流感H5、H9亚型和新城疫母源抗体跟踪检测。结果表明,父母代种鸡禽流感和新城疫免疫抗体水平较高,且通过卵黄传递给蛋雏鸡,使其产生较高的母源抗体抵抗病毒侵袭。同时发现蛋雏鸡在出壳当日禽流感和新城疫母源抗体水平最高,均达到6log2以上,且群体抗体合格率均达90%以上,随后母源抗体逐渐下降,在15日龄时禽流感H5亚型和新城疫母源抗体下降到抗体保护水平以下,22日龄时禽流感H9亚型母源抗体也已下降到抗体保护水平以下,因此在15日龄时进行禽流感H5亚型和新城疫首免,在22日龄时进行禽流感H9亚型首免,可以有效降低禽流感H5和H9亚型和新城疫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核桃青皮水取物对云南本地土杂鸡生长性能和禽流感、新城疫抗体水平的影响。选取120只28日龄本地土杂鸡,随机分为4个组(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分别在饮水中添加0、1%、3%、5%核桃青皮水提物),每组30只(公母各半),1只为1个重复。生产性能测定结果表明:65日龄时,各试验组平均体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3组的明显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试验3组平均日增重(ADG)为62.89 g,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料重比(F/G)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其他试验组,分别降低了12.00%、13.39%、5.17%(P<0.05)。新城疫(ND)和禽流感(H7、H5)抗体水平的测定结果表明,免疫46 d后试验3组鸡新城疫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其他试验各组(P<0.05)。免疫48 d后试验2和3组鸡禽流感(H7)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试验2和3组禽流感(H5)抗体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结果表明,核桃青皮水提物可提高云南本地土杂鸡的生长性能和新城疫、禽流感(H7)抗体水平,且其效果随着核桃青皮水提物饮水浓度的增加而提高,综合来看以5%核桃青皮水提物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旨在比较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SDLY08株不同感染途径对感染鸡群的致病性、免疫抑制以及水平传播能力的强弱。将试验SPF鸡群分为四组:胚胎静脉接种10胚龄鸡胚组,肌肉接种1日龄SPF鸡组,接触感染组和对照组。分别于14日龄和42日龄称量各组SPF鸡体重,检测免疫器官指标、血液指标和CAV抗体水平。14日龄常规免疫禽流感病毒(AIV-H9N2)灭活苗和新城疫病毒(NDV)灭活苗,并于28、35和42日龄检测对AIVH9N2和NDV疫苗的抗体滴度。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胚胎静脉注射组、肌肉注射组均可表现出明显生长抑制,诱发免疫器官胸腺严重萎缩和血液红细胞、白细胞数显著下降,显著降低对NDV和H9N2灭活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水平(P0.05),但这二种接种途径间指标的差异不显著(P0.05)。然而,胚胎静脉接种可引起一定的死亡率(4/25),肌肉接种没有引起死亡(0/25)。相对于对照组,接触感染组鸡也表现明显的生长迟缓和免疫抑制(P0.05),但多数指标低于直接感染组的鸡(P0.05)。在42d时,所有直接感染鸡血清均为CAV抗体阳性,接触感染组的抗体阳性率也达95%,说明SDLY08株有非常强的水平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新城疫和禽流感常规免疫条件下不同饲养方式对大骨鸡免疫的影响。试验将36只雄性大骨鸡随机分为散养组和笼养组,分别注射常规免疫新城疫苗和禽流感疫苗,在85和120日龄计算鸡只脾指数和法氏囊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清中总免疫球蛋白G(Ig G)和总免疫球蛋白A(Ig A)含量;MTT法检测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增殖活性;Griess法测定巨噬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O)能力;血凝抑制(HI)试验测定血清中新城疫和禽流感抗体水平。结果显示:85日龄散养组的脾指数和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120日龄散养组的巨噬细胞释放NO能力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85和120日龄散养组的血清中总Ig G水平均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2组间新城疫和禽流感特异性抗体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散养方式能一定程度提高大骨鸡的免疫功能、机体的抗病力和抵抗力。  相似文献   

14.
该试验提取2株乳酸杆菌L.casei zhang和MC2-1的肽聚糖作为佐剂,按不同剂量添加到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及禽流感(H5)亚型油乳剂灭活疫苗中。用此2种加佐剂的油乳剂灭活疫苗对鸡进行免疫,每组20只,分别于15日龄和28日龄进行新城疫组和禽流感组首免,再分别于首免后2周加强免疫,在二免后的第7天与第14天检测血清抗体HI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各组抗体水平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可提高抗体水平2^0.33-2^2.50。随着细菌肽聚糖量的增加,各试验组在提高抗体水平上也增加。2株乳酸杆菌肽聚糖对鸡接种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和禽流感(H5)亚型油乳剂灭活疫苗具有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核桃青皮水取物对云南本地土杂鸡生长性能和禽流感、新城疫抗体水平的影响。选取120只28日龄本地土杂鸡,随机分为4个组(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分别在饮水中添加0、1%、3%、5%核桃青皮水提物),每组30只(公母各半),1只为1个重复。生产性能测定结果表明:65日龄时,各试验组平均体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3组的明显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试验3组平均日增重(ADG)为62.89 g,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料重比(F/G)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其他试验组,分别降低了12.00%、13.39%、5.17%(P0.05)。新城疫(ND)和禽流感(H7、H5)抗体水平的测定结果表明,免疫46 d后试验3组鸡新城疫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其他试验各组(P0.05)。免疫48 d后试验2和3组鸡禽流感(H7)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试验2和3组禽流感(H5)抗体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结果表明,核桃青皮水提物可提高云南本地土杂鸡的生长性能和新城疫、禽流感(H7)抗体水平,且其效果随着核桃青皮水提物饮水浓度的增加而提高,综合来看以5%核桃青皮水提物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蛋鸡免疫后卵黄抗体与血清抗体的相关性,试验采集经H5、H9亚型禽流感和新城疫疫苗免疫的黔东南小香鸡、乌蒙乌骨鸡、威宁鸡血清样本和卵黄样本,采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相关免疫抗体检测。结果:3个地方品种鸡的血清样本和卵黄样本中均可检测出H5、H9亚型禽流感和新城疫免疫抗体,且几何平均效价均大于24以上,达到免疫合格标准,不同地方品种鸡群间差异不显著(P>0.05);免疫后30d,卵黄样本免疫抗体几何平均效价低于血清样本,但差异不显著(P>0.05);免疫后60d,卵黄样本免疫抗体几何平均效价低于血清样本,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卵黄抗体与血清抗体呈正相关性,卵黄抗体几何平均效价均低于血清抗体。在临床上可用卵黄抗体替代血清抗体进行H5、H9亚型禽流感和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价,但应选择在免疫后30d以内。  相似文献   

17.
选用12周龄的文昌鸡12只(8♂4♀)、如皋鸡10只(3♂7♀)、安卡鸡8只(4♂4♀),分别采集睾丸和卵巢,提取小分子RNA后,统计在16~25 bp,26~45 bp,60~200 bp这3个片段区间里小分子RNA的条带数目并计算各自的频率,初步研究小分子RNA在地方鸡种性腺中的表达形式。结果发现:(1)miRNA在不同鸡种的卵巢和睾丸中均未检测到,piRNA的分布较少,snoRNA的含量最高;(2)piRNA和snoRNA在3种鸡的卵巢和睾丸之间分布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3)在睾丸组织中,piRNA和snoRNA在如皋鸡和安卡鸡之间差异显著(P<0.05);(4)在卵巢和睾丸之间,piRNA和snoRNA表达分布趋势表现一致,但在不同品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一结果为探讨小分子RNA的遗传特性及发生和消失的机理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比较不同B87疫苗对文昌鸡免疫效果的影响,试验选择文昌鸡250只,随机分成5组,1,2,3,4组为免疫组,5组为健康对照组,1,2,3,4组于7日龄分别免疫A、B、C、C鸡传染性法氏囊疫苗,其中4组于14日龄时再次免疫鸡传染性法氏囊疫苗;1,2,3组和5组每组选取10只鸡于8日龄免疫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活疫苗。于免疫后第7,14,21,28,45,60,90,120天采血,测定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抗体水平;免疫后第14,21,28,45天采血测定新城疫(ND)抗体水平;免疫后第28,45天计算各组的囊体比。结果表明:A疫苗的抗体水平较理想,二次免疫效果明显优于一次免疫;从新城疫的免疫效果来看,不同公司的B87疫苗对文昌鸡的法氏囊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可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疫苗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衢州市衢江区鸡鸭H7N9禽流感和新城疫的免疫效果,笔者从2019至2021年连续3年对辖区内的规模养殖场及散养户鸡和鸭开展免疫抗体水平检测。检测结果表明,鸡H7N9禽流感、鸡新城疫及鸭H7N9禽流感的抗体合格率分别为93.91%、79.75%及90.96%,均达到国家规定合格率,其中鸡H7N9禽流感的抗体合格率显著高于鸡新城疫的抗体合格率(P=0.014);规模场的新城疫抗体合格率为88.37%显著高于散养户的抗体合格率61.15%(P=0.012);H7N9禽流感抗体合格率与新城疫抗体合格率在上半年和下半年间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季节对抗体合格率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分别利用鸽红细胞悬液和鸡红细胞悬液进行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检测鸽血清中的禽流感H5抗体和新城疫抗体水平,比较两者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血凝试验中,对于无论是禽流感抗原还是新城疫抗原,鸽红细胞检测的血凝价均小于鸡红细胞检测的结果。在血凝抑制试验中,鸽红细胞检测鸽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大于鸡红细胞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