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 :了解韶关市区幼儿及中小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流行现状及特点 ,做好幼儿园、中小学的卫生保健工作。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对辖区 782 0名幼儿及中小学生进行 HBs Ag、抗 - HBs、HBe Ag、抗 - HBe、抗 - HBc5项指标的测定 ,按年龄 <7岁、7~ 13岁、14~ 2 0岁分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HBs Ag阳性率为 8.5 9%、抗 - HBs阳性率为 4 8.0 6 % ,各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需加强乙肝疫苗的接种 ,及时保护易感人群 ,对已感染 HBV并有一定传染性的人群 ,学校要做好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某开发区内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现状,评价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后的效果。选择2008-2011年开发区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564名1-14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免疫程序按照0、1、6个月进行,共接种3次;全程接种完后分别在第1、3、5a分析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研究显示接种后第1、3、5a阳性、弱阳性、阴性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几何滴度:1年与3、5a比较,差异具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1),3-5a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后第1年抗体阳性率最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阳性率逐年下降,尤以3-5a下降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粤西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病毒标记物(HBVM)不同模式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7348例HBV感染者的血清标本用ELISA法检测乙肝二对半(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对每一HBVM模式进行剖析。结果与结论:HBV感染者血清以HBsAg阳性率最高(92.58%),然后依次为抗-HBc(88.34%)、HBeAg(44.26%)、抗HBe(41.83%)、抗-HBs(3.93%);HBVM模式共有26组,其中以“大、小三阳”模式为主,共占71.39%。  相似文献   

4.
干扰素 (Interferon,IFN)是目前公认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药物 ,临床应用日益增多 ,但疗程长 ,副反应较多。因此 ,对接受 IFN治疗患者的护理有其特殊性 ,提高护理质量不仅可减轻其不良反应 ,使患者能顺利完成疗程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疗效。本文主要从护理学角度 ,探讨 IFN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体会。1 临床资料选择血清 HBs Ag、HBe Ag、和 (或 )乙型肝炎病毒 DNA(HBV- DNA)阳性持续半年以上的慢性乙型肝炎 5 5例为对象 ,其中慢性乙型肝炎 (轻度 ) 32例 ,慢性肝炎 (中度 ) 2 3例。排除合并精神病、慢性心、脑、肾脏病和糖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清肝颗粒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和血清病毒标记物 (HBVM )的影响。方法 :将 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作对比治疗 :( 1)清肝颗粒治疗组 (清肝组 ) 3 4例接受清肝颗粒治疗 ,每次 1小袋 (含 10g) ,每日 3次 ,疗程 8周 ;( 2 )对照组 3 0例 ,仅给予一般护肝药物包括肝泰乐、肌苷、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等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检测肝功能和HBVM (采用ELISA法 )。结果 :清肝颗粒组对改善肝炎症状和体征以及降低血清ALT有明显效果 ,其疗效较对照组为佳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0 .0 5 ) ;清肝组HBeAg的转阴率高于对照组 ( 2 3 .5 %vs6.7%) ,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尚未达到显著性 (P >0 .0 5 )。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 :清肝颗粒可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症状和肝功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114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e抗原抗体系统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HBeAg阳性者大多数表现为慢性迁延性肝炎(CPH),而HBeAg(-)抗HBe(+)者较多表现为慢性活动性肝炎(CAH)、肝硬化、慢重肝或肝癌。抗-HBe(+)者的病情和预后较HBeAg(+)者严重(P<0.001)。抗-HBe(+)者可能为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突变株感染所致。分析CHB患者血清e抗原抗体系统以及其它HBV标记物的特点,对估计其所感染的HBV类型、肝病轻重和预后好坏,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治疗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CHB)疗效。方法 112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组(60例)和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组(52例)。恩替卡韦组口服恩替卡韦,联合组加用皮下注射胸腺肽,疗程均为48周。观察治疗24、48周血清ALT、IL-10、HBV-DNA、HBe Ag水平变化及耐药率。结果两组治疗24、48周后ALT、IL-10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联合组ALT、IL-10水平及HBV-DNA、HBe Ag阴转率均优于恩替卡韦组(P<0.01或0.05)。两组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vs 1.9%,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对高病毒载量CHB的疗效优于单用恩替卡韦。  相似文献   

8.
1996年3月以来,我市开始用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简称基因疫苗)代替血源乙肝疫苗(简称血源疫苗)进行乙型肝炎的预防接种,为了解基因疫苗的免疫效果,我们作了调查研究并将两种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接种对象与方法1.1对象接种疫苗前常规...  相似文献   

9.
鳄鱼是现存最古老的爬行动物,国内人工养殖技术已经成熟,鳄鱼血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及药用价值。本试验研究了人工养殖暹罗鳄血清、血浆及白细胞提取液体外对甲型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乙肝病毒的作用。结果表明,人工养殖暹罗鳄血清对甲型流感病毒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原液的0.103%,乙肝病毒HBs Ag、HBe Ag的IC_(50)分别为原液的0.312%和0.54%,对单纯疱疹病毒无抑制作用;血浆对甲型流感病毒的IC_(50)为原液的0.086%,对乙肝病毒HBs Ag、HBe Ag的IC_(50)分别为原液的0.36%和0.13%,对单纯疱疹病毒无抑制作用;白细胞提取液对甲型流感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无抑制作用,对乙肝病毒HBs Ag的IC_(50)为原液的0.002%,对乙肝病毒HBe Ag无抑制作用。结果说明,暹罗鳄血清及血浆中存在某些可以体外抑制流感病毒的物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根据接种乙肝疫苗婴幼儿2周内HBsAg检测结果,筛选200例HBsAg低滴度阳性婴幼儿,分析其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结果,探讨HBsAg阳性和疫苗接种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0例接种乙肝疫苗2周内化学发光微粒子法检出低滴度HBsAg阳性的婴幼儿为研究组,选取200例接种乙肝疫苗后HBsAg阴性婴幼儿为对照组,分别采用ELISA法和化学发光微粒子法进行HBsAg检测,每种方法选用同一台仪器;对2组婴幼儿分别进行乙肝病毒DNA定量(HBV-DNA定量)检测。结果研究组ELISA法对低滴度阳性HBsAg灵敏度很低,阳性率仅为6%,而化学发光微粒子法检出率为100%(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HBV-DNA定量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种乙肝疫苗的婴幼儿出现HBsAg高阳性率可能与疫苗接种相关,并非乙肝病毒感染所致,但部分阳性患者确系感染乙肝病毒所致,HBsAg结果弱阳性婴幼儿需HBV-DNA定量检测以确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传染病疫情管理模式应用于乙肝疫苗成人接种环节的防控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接种乙肝疫苗的健康成年人100例,并将其分为常规管理组和新型管理组,常规管理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对成人接种乙肝疫苗。新型管理组采用系统的传染病疫情管理模式对成人进行接种。结果:新型管理组成人血清检测抗HBS抗体阳转率要高于传统常规管理组,对两组成人抗HBS阳转率情况进行观察对比,两组数据之间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染病疫情管理模式应用于乙肝疫苗成人接种缓解的防控效果显著,能够提高乙肝疫苗接种成功率,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应被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心血管病是当前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血脂、血糖异常是冠心病、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和糖尿病的特征之一。为了解我市直机关中老年干部的血脂及血糖水平 ,笔者对 6 0 5名机关干部进行了检查 ,现将其血脂及血糖情况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湛江市直机关干部在职和离退休干部参加体验者6 0 5名 ,其中男 46 4人 ,女 1 41人 ,年龄 40~ 71岁 ,平均 51 .3岁。1 .2 方法 抽取体检者空腹 1 2 h后静脉血 ,及时分离血清 ,采用胆固醇氧化酶法测定总胆固醇 ( TC) ,磷酸甘油氧化酶法测定甘油三酯 ( TG) ,磷钨酸 -镁法测…  相似文献   

13.
将楮头红醇提取物用正丁醇萃取,萃取物经硅胶柱层析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PHPLC)纯化得一纯净物,通过IR、ESI-MS和13C NMR谱等分析,鉴定为呋甾烷型甾体皂苷,命名为楮头红皂苷A(SWSA),系首次从楮头红中提取得到.抑菌试验结果表明:SWSA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耶尔森氏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8、3.3、2.5和2.2 mg·m L-1;对大肠埃希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效果不明显.通过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试验检测SWSA对Hep G2.2.15细胞的毒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 Ag和HBe Ag的水平,综合评价不同含量SWSA体外抗乙肝病毒(HBV)的活性.结果表明,SWSA处理Hep G2.2.15细胞后,HBs Ag和HBe Ag的表达均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治疗指数分别为6.43和4.23,预示SWSA具有一定的体外抗HBV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与庚型肝炎病毒(HGV)混合感染的状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315例乙型肝炎患者检测抗庚型肝炎抗体(抗—HGV)。结果,315例乙型肝炎患者中抗—HGV阳性者62例(19.7%),其中以重型肝炎组抗—HGV阳性率较高(23.7%),依次为慢性肝炎(21.0%)、肝炎肝硬化(18.0%)和急性肝炎(9.4%),经统计学处理各型肝炎之间抗—HGV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χ^2=2.848 P>0.05);抗—HGV阳性与抗—HGV阴性组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丙氨酸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有输血或血制品史组抗—HGV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输血或血制品史组(32.6%vs2.2%,χ^2=44.887,P<0.01)。结论:HGV感染主要经血液及血液制品途径;HGV无致病性或致病性很轻微,其与HBV混合感染并不加重乙肝患者的肝损害。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细胞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网络调节异常 ,在乙型肝炎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1 ] ,本研究应用 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了慢性轻、中、重度肝炎患者血清白介素 - 6(IL-6)、白介素 - 8(IL- 8)水平 ,探讨它们在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慢性乙型肝炎 (以下简称慢乙肝 )患者 72例 ,男 40例 ,女32例 ,年龄 36~ 72岁 ,平均 (48.8± 1 2 .5)岁。诊断标准参见文献[2 ,3 ] 。 72例慢乙肝中轻度 2 0例 ,中度 34例 ,重度 1 8例。对照组 40例 ,为健康献血员。1 .2 方法清晨取肘静脉血 5 m L,分离血清后 - 2 0℃…  相似文献   

16.
甜(辣)椒病毒病主要是由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引起的,培育具有复合抗性的优良品种是防治甜(辣)椒病毒病最经济、有效且安全的方法。抗(耐)病毒病种质资源的筛选和评价是培育抗病新品种的首要任务,而快速准确的抗病性鉴定方法是筛选抗源、评价育种材料和品种抗病性乃至抗病育种的关键环节,因此,建立1个经济适用的病毒病室内接种鉴定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甜(辣)椒CMV和TMV为病毒病毒源,研究确立了甜(辣)椒品种(系)病毒病室内接种鉴定技术。结果表明:CMV适宜接种浓度为5~10倍,最佳接种苗龄为5~6叶期;TMV适宜接种浓度为20~30倍,最佳接种苗龄为3~6叶期。甜(辣)椒品种(系)病毒病室内接种鉴定方法应主要采用单一接种技术;也可采用复合接种鉴定技术,应先接种CMV再接种TMV,混合接种鉴定技术应2种病毒按1∶1混合进行;复合接种、混合接种等鉴定技术必须建立在单一接种鉴定技术的基础上。本研究为甜(辣)椒品种(系)病毒病室内接种的规范化提供了科学依据,利用该方法鉴定筛选出抗病材料AB91-W22-49176、AB91-W22-48123、AB91-DL-6428、HY031-2-8-1-6、BYT-4-1-3-6-8、JFG-2-1-2-6、JF8S-1-1-5-4-8和T502-1-1-3-5。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普通聚合酶链式反应(C-PCR)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C-PCR和FQ-PCR分别检测249例乙型肝炎患者和51例健康体检者血清HBV DVA.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用ELISA测定.结果:用C-PCR和FQ-PCR检测HBV DVA阳性率分别为:HBeAg( )组80.50%和100.00%(P<0.01);抗HBe( )组17.39%和82.60%(P<0.01);HBeAg(-)抗HBe(-)组14.51%和40.32%(P<0.01).健康体检者两法均为阴性.结论:FQ-PCR对乙型肝炎诊断、传染性的判断和抗病毒药物疗效评价方面比C-PCR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采用薯苗浸液法接种 ,对 2 0 6个甘薯新品系 (种 )进行了室内抗蔓割病鉴定。鉴定结果表明 :抗病 (R)的品系 (种 )有“J1 - 1 ”、“J53 - 1 1 ”、“J1 - 2 1 ”和“97-1 0” ,中抗 (MR)的有2 1个 ,中感 (MS)的有 2 3个 ,感病 (S)的有 56个 ,高感 (HS)的有 1 0 2个。抗病、中抗、中感品种间病情指数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年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血清乙肝病毒标记物和丙氨酸转氨酶(ALT)与肝组织学的关系。方法:543例40岁以下的乙肝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210例(ALT正常,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简称大三阳);B组95例(ALT升高,大三阳);C组179例(ALT正常,HBsAg、抗HBe阳性、抗HBc均阳性而HBeAg阴性,简称小三阳),D组59例(ALT升高,小三阳)。全部患者均接受快速经皮肝穿刺检查;对各组病例的肝内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进行比较。结果:ALT异常组肝内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均较ALT正常组严重,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1)。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比较,炎症程度差异无量著性(Hc=0.4327,P>0.05),而纤维化程度小三阳组较大三阳组严重,差异有显著性(Hc=7.008,P<0.01)。组间两两比较:在炎症程度方面,除A组与C组,B组与D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1),在纤维化方面,除B组与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5—0.001)。结论:ALT正常的HBV感染者,肝内也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炎症活动及纤维化改变,及时行肝活检讨了解病情及指导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甘利欣胶囊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甘利欣胶囊口服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将 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1 )甘利欣治疗组 2 2例口服甘利欣胶囊 3mg.kg- 1 .d- 1 ,每天 2次 ,疗程 3个月 ;(2 )对照组 2 0例口服一般护肝药包括肝泰乐、肌苷、复合维生素片等。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 型胶原 ( - C)、透明质酸 (HA)、层粘蛋白 (L N)、丙氨酸转氨酸 (ALT)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结果 :治疗前各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甘利欣组治疗后血清 ALT、AST水平均明显降低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0 .0 1 ) ;甘利欣组治疗后血清 ALT、AS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甘利欣组治疗后血清 - C、HA、LN水平分别为 (92 .9± 2 2 .6)、(91 .8± 2 4 .8)、(71 .6± 7.1 )μg/ L ;对照组分别为 (1 2 8.1± 2 0 .5)、(1 2 5.5± 2 6.5)、(98.6± 7.9) u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结论 :甘利欣具有保肝抗纤维化作用 ,能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儿的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