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苏云金杆菌粉剂防治杨树食叶害虫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杨树纯林面积的扩大,杨树病虫发生也呈上升趋势,目前杨树食叶害虫主要有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杨黄卷叶螟等。以往,防治杨树食叶害虫通常使用一些常规的化学农药,这样不仅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同时,由于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害虫的抗药性增强。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大力推行生物防治,2004年7月中旬我们从浙江乐斯化学公司引进了一种新型的“苏云金杆菌”制剂——“森得保”粉剂,对杨树食叶害虫进行了防治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白僵菌粉炮防治杨扇舟蛾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树食叶害虫是我国十大森林病虫害之一,而杨扇舟蛾又是一种主要的杨树食叶害虫。近几年洛阳市杨树食叶害虫发生严重,有的村镇杨树也被全部吃光,出现“夏树冬景”的现象,严重影响杨树的生长,使生态环境遭到较大破坏。为了指导杨树食叶害虫防治工作,我们利用白僵菌粉炮对杨扇舟蛾进行大田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3.
在湖南、湖北,杨树主要的食叶害虫是杨小舟蛾和杨扇舟蛾(统称舟蛾类害虫),这些食叶害虫经常将杨树的叶全部吃光,严重影响杨树的生长。对食叶害虫的防治,一般采用喷洒化学药物的方法进行,在很短时间内可把大面积严重发生的虫害控制下去,见效快、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4.
杨扇舟蛾、杨小舟蛾发生规律与监测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是危害杨树的主要舟蛾类食叶害虫。在河南省原阳县1a发生4代,以3—4代为主害代,主要危害期在7—8月。防治上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飞机防治和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5.
杨扇舟蛾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仝燕 《安徽林业》2009,(4):74-74
杨扇舟蛾,又名杨天社蛾,是杨树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以幼虫危害杨树、柳树叶片,严重时在短期内可将叶吃光,影响树木生长.通过连续几年,对杨扇舟蛾的生活习性、危害症状的观察,采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食叶杨树害虫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树食叶害虫主要是指发生普遍的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杨尺蠖,舞毒蛾、柳毒蛾和杨毒蛾等。由于杨树食叶害虫涉及种类多,其防治方法也不尽相同,也可参照相关种类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吡虫啉防治杨树食叶害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杨树主要食叶害虫(春尺蠖和杨扇舟蛾),于2005~2007年开展了树干注射吡虫啉防治杨树食叶害虫试验。结果表明:6%吡虫啉乳油10倍液,防治春尺蠖最佳用药量为0.5ml/c(m胸径);防治杨扇舟蛾最佳用药量为0.7ml/cm(胸径),防治效果达90%以上,尤其适合树体高大,食叶害虫大面积严重发生且不便采取其它防治措施的林分。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栽植杨树新区,食叶害虫十分严重。据调查,杨扇舟蛾、杨尺蠖、杨毒蛾和杨梢叶(虫甲)等食叶害虫,近来经常猖獗成灾,对杨树生长造成了重大损失。为避免任意使用农药,消除害虫产生抗药性和环境污染,我们研究了杨树摘叶量、杨扇舟蛾食叶量与生长关系,找出食叶害虫虫口密度与食叶量多寡与树木生长关系,提出合理的防治指标,为实现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6HW-50车载高射程喷雾机防治杨扇舟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扇舟蛾又名杨天社蛾,属鳞翅目舟蛾科,是危害杨树的一种主要食叶害虫。2005年在开鲁县发生并局部成灾。7月,开鲁县清河林场用6HW-50车载高射程喷雾机超低量喷洒1!2%苦·烟乳油和1!2%苦·烟乳油 Bt防治杨扇舟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经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试验区概况试验区设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杨雪毒蛾、桑天牛4种主要食叶害虫的生物学特性的调查和分析,提出南阳市杨树主要食叶害虫的防治方法,并对防治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杨扇舟蛾在浙江宁波1a发生5代,以蛹越冬.7~ 9月的第3代、第4代幼虫为害杨树最重.以生物农药为主、化学农药为辅、天敌保护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技术,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控制杨扇舟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四种混交林类型对杨扇舟蛾控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 :块状混交模式是控制杨扇舟蛾的最佳混交模式 ;在块状混交模式下 ,杨×槐、杨×桐两种混交类型为最佳混交类型 ;在块状混交模式的 3种混交比例中 ,杨×槐、杨×桐两种混交类型对杨扇舟蛾的控制作用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不同径阶杨树杨扇舟蛾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经过对速生丰产林4-22cm径阶杨树蓄叶量、叶面积、杨扇舟蛾食叶量、人工模拟摘叶对杨树生长量的影响等因子的调查分析,得出胸径D与杨树单株叶面积S之间的回归关系式为S=1.491D^1.2681(相关系数r=0.975),失叶强度与杨树材积年增长量的回归模型为V=0.0038—0.0028x-0.0004x^2(相关系数r=0.9865),确定杨树的经济允许受害水平为失叶40%,杨树失叶强度的经济阈值为0.184,根据D、S的关系式,得出杨扇舟蛾幼虫理论防治指标E与胸径D的关系式为E九=28.5104D^1.2681,E阈=17.4864D^1.2681,根据E、D关系式,计算出不同径阶杨树杨扇舟蛾幼虫虫口密度的防治指标,结合各径阶杨树树冠投影中杨扇舟蛾幼虫折算系数及生命表推算出杨扇舟蛾1~4代幼虫达到防治指标时所对应的单位树冠投影中越冬蛹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4.
洞庭湖区杨树食叶害虫蛹期天敌调查及优势天敌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湖南洞庭湖区杨树食叶害虫蛹期天敌有啮小蜂(Tetrastichus spl.)、白蛾黑基啮小蜂(Tetrastichus nigricoxae)、日本追寄蝇(Exorista japonica)、毛虫追寄蝇(Exorista dmoena)、伞裙追寄蝇(Exorista civilis)、双齿多刺蚁(Polyrhach...  相似文献   

15.
杨扇舟蛾是一种对杨树危害性较强的森林害虫。在辽宁省桓仁县黑沟林场应用3.6%烟碱·苦参碱微囊悬浮剂等3种化学药剂开展了杨扇舟蛾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中以喷施3.6%烟碱·苦参碱微囊悬浮剂1500倍液为佳,7d后防治效果达到99%以上。3.6%烟碱·苦参碱微囊悬浮剂烟碱在自然环境里降解速度快,对大气、土壤、植物无污染,可在杨扇舟蛾防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Zhang B  Chen M  Zhang X  Luan H  Diao S  Tian Y  Su X 《Tree physiology》2011,31(5):567-573
Expression of the two coleopteran-resistant proteins (Bt-Cry3A and oryzacystatin I) was detected in the leaves of field-grown transgenic poplar (BOGA-5) in two or three subsequent years. The BOGA-5 contained ~10 μg g(-1) of Cry3A over the individual years with no detection in the control, and protein extracts from BOGA-5 displayed a higher reduction in papain activity (~42%) compared with ~21% in the control. Laboratory feeding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mortality of the target pest Plagiodera versicolora (Coleoptera, Chrysomelida) larvae fed with BOGA-5 leaves was 76.7%,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P相似文献   

17.
以转Bt基因南林895杨树叶片饲喂杨扇舟蛾,研究 Bt 毒蛋白对害虫体内代谢酶的影响。结果表明: 酯酶和羧酸酯酶明显受到抑制。中肠酯酶活性在取食 4 ~ 48 h 内持续下降,羧酸酯酶活性在前期 4 h 有所上升但随后持续下降。多功能氧化酶活性从 24 h 起,受抑而下降,但不显著。谷胱甘肽 S - 转移酶活性在前 36 h 内波动不大,48 h 后显著受抑。乙酰胆碱酶的活性无明显受抑。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12 h 后略升高,然而在取食 12 ~ 48 h活性持续下降,与之相反,过氧化物酶活性在 4 ~ 48 h呈上升状态。过氧化氢酶活性在 4 ~ 12 h 呈下降状态,24 ~48 h呈上升状态。转 Bt 基因杨树主要通过抑制酯酶和羧酸酯酶并扰乱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的协调作用干扰害虫的正常生理代谢,起到杀虫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南昌市园林绿化树种害虫:光肩星天牛、桃红颈天牛、杨扇舟蛾、绿刺蛾、扁刺蛾、紫薇绒蚧等进行"保林制剂"注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保林制剂"对杨扇舟蛾、扁刺蛾和绿刺蛾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药物剂量在6.0-10.0 mL/10cm胸径时,其防治效果能达到了90%以上。防治效果快、药效持续时间长,用药方便、没污染、对周边环境无影响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林得保粉剂防治楚雄腮扁叶蜂Cephalica chuxiongnica Xiao试验表明,室内药后48 h平均死亡率90.8%,林间药后96 h平均死亡率93.3%,与对比药剂护林神粉剂相当。林得保粉剂防治楚雄腮扁叶蜂具有较强的触杀与胃毒杀虫作用,防治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0.
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吡啶为催化剂,采用桐马酸酐甲酯(MEMA)对杨木粉(PWP)表面接枝化学改性。研究了反应物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用量对杨木粉改性反应的影响,并通过接触角测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IR)、13C固体核磁共振光谱(13C CP-MAS NMR)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改性杨木粉的结构与表面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以MEMA与PWP质量比7.5∶1,催化剂吡啶用量为杨木粉质量的5%,120℃反应6 h,制备的桐马酸酐甲酯改性杨木粉的质量增加率为20%~25%;改性后杨木粉疏水性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