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饲喂观察.杨小舟蛾在本地区1年发生5代,其中第3到第5代为主要危害代。从4月上旬越冬羽化开始,到9月上旬以蛹越冬结束,在常温下平均历期1代19d、2代13.3d、3代13d,4代11.7d、5代11.8d。杨小舟蛾初孵幼虫群集危害。2龄后分散啃食叶片.在防治上应注意1代和第二代的防治.高效氯氰菊酯、灭幼脲、宁虫素等药液1:(1500—2000)倍液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效果能够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2.
根据商河县2013—2022年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sieversi成虫灯诱监测结果,确认杨小舟蛾在山东商河1a发生4~5代,个别年份发生6代;越冬代成虫始见期多在3月下旬,末代成虫结束期多在10月中旬,越冬代至第4代成虫高峰期的集中日分别为5月3日、6月7日、7月13日、8月6日、9月2日;确认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寄生杨小舟蛾卵,愈腹茧蜂Phanerotoma sp.、螟蛉盘绒茧蜂Cotesia ruficrus寄生杨小舟蛾幼虫;鉴定并命名济南地区杨小舟蛾幼虫致死病毒为杨小舟蛾颗粒体病毒山东毒株(MisiGV-SD)。根据商河县2012—2022年杨小舟蛾发生面积、危害程度、幼虫密度、天敌种类、寄生控制率、成虫灯诱等调查监测结果,结合2011—2022年商河县气象监测资料,探索分析杨小舟蛾主要灾变原因与发生规律:(1)持续高温、干旱及长无雨期极利于幼虫生长发育;(2)低温、大风和强降水是显著降低第1代虫口密度的重要因素;(3)杨小舟蛾颗粒体病毒传播流行是控制成灾的关键因素;(4)7—8月降雨量基本决定全年发生态势;(5)黑卵蜂Telen...  相似文献   

3.
2.8%木烟碱微囊悬浮剂防治杨小舟蛾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2.8%木烟碱微囊悬浮剂不同稀释倍数药液对杨小舟蛾的防治效果,于2015年5月在济源开展了人工喷雾和飞机喷雾防治杨小舟蛾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人工喷雾施用2 000倍液的2.8%木烟碱微囊悬浮剂7 d后对杨小舟蛾的防治效果达到95.3%以上,防治效果极佳。采用飞机喷雾施用750 m L/hm2的2.8%木烟碱微囊悬浮剂7 d后对杨小舟蛾防治效果达到96%以上,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释放周氏啮小蜂防治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666.7m^2杨树林地释放5个周氏啮小蜂柞蚕蛹成品茧,自然羽化后可有效防治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危害,试验表明防治效果分别达到57.1%和34%。羽化后的啮小蜂在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蛹体上寄生率分别达到76.5%、38.5%。  相似文献   

5.
应用白僵菌防治竹镂舟蛾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剂量白僵菌对不同代数竹镂舟蛾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白僵菌可作为福建省永春县一都镇竹镂舟蛾第1代和第3代的优良无公害生物防治药剂,其防治效果较好,尤其对第1代防治15 d后其校正死亡率最高可达95.52%,但第2代防治效果较差,可能与试验期间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有关,在防治时应考虑选择其他药剂。  相似文献   

6.
气候因素对杨小舟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杨小舟蛾在青岛地区的生活史和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小舟蛾在青岛1年4代,世代重叠。日平均气温的变化对越冬代杨小舟蛾成虫的日羽化量及杨小舟蛾卵、幼虫和蛹的生长发育产生直接影响,日平均气温15℃时杨小舟蛾成虫开始出现,23.6~28.9℃时成虫羽化数量明显增加;成虫羽化的适宜湿度为60%~82%,以78%为最适。潮湿多雨的气候不利于杨小舟蛾幼虫的生长发育,干旱高温天气极易导致其爆发成灾。赤眼蜂、寄生蝇、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是其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对其发生危害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杨小舟蛾观察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Graeser)在湖南欧美杨栽培区发生严重,是主要食叶害虫之一,为有效地进行防治,我们对其进行了观察。杨小舟蛾各个世代发生程度有差别,发生量大,为害重的是第3代和第4代幼虫,尤其第4代特别严重,时间是7、8两月:第1.2代幼虫常被一种病毒感染,大量死亡,为害很轻:第5、6两代发生亦不严重,与8月份曾喷药防治,虫口密度降低有关。幼虫孵化后,群集在叶片上啃食表皮,使之成罗网状,稍大分散为害,将叶片吃成缺刻,残留叶脉和和叶柄,7-8月严重发生后,60-80%的叶片被  相似文献   

8.
树干注射技术防治杨小舟蛾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将40%久效磷可溶性农剂和50%甲胺磷乳油稀释成不同浓度后进行树干注射,定期采叶用杨小舟蛾Micromelatopha troglodyta Graeser幼虫进行室内生测试试验,结果表明,2种有机磷内吸杀虫剂对杨小盘蛾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林间用浓度为200g/L的自配长效内吸注干乳油进行注射防治试验,结果1次防治保证了杨小舟蛾全年5代末发生灾情。  相似文献   

9.
杨扇舟蛾、杨小舟蛾发生规律与监测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是危害杨树的主要舟蛾类食叶害虫。在河南省原阳县1a发生4代,以3—4代为主害代,主要危害期在7—8月。防治上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飞机防治和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0.
杨小舟蛾生物学特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小舟蛾在白城地区1年发生2代,以蛹越冬。6月上旬为成虫羽化始期,6月中旬为羽化高峰期,成虫羽化后即交尾产卵。第2代幼虫出现在7月上旬,7月中旬为幼虫孵化高峰期,8月上旬开始化蛹准备越冬。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区杨小舟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2009年研究了洞庭湖地区杨树主要食叶害虫杨小舟蛾的生物学特性.该虫在洞庭湖地区一年发生7~8代,以蛹在地面枯枝落叶层、疏松浅土层或缝隙中越冬.第1~7代平均历期分别为39 d、28 d、26 d、23 d、25 d、29 d、32 d.4月上中旬、5月中旬、6月上中旬、7月上中旬、8月上旬、8月下旬、9月中...  相似文献   

12.
白僵菌和绿僵菌林间感染星天牛成虫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白僵菌和绿僵菌的菌条,在林间通过星天牛成虫在木麻黄树干的菌条上自由爬行接触的方法,对星天牛成虫进行感染试验。结果表明:林间星天牛成虫接触白僵菌和绿僵菌菌条13 d后,死亡率达100%(对照组死亡率仅为16.7%),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6.77 d和5.93 d;感染白僵菌和绿僵菌菌条的天牛成虫存活期分别为7.9 d(3~13 d)和7.1 d(3~13d),极显著低于对照的26.1 d(8~43 d)。说明利用白僵菌和绿僵菌菌条林间防治星天牛成虫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杨小舟蛾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测定周至县分布最广、受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Graeser)]危害最重的8年生15号杨在不同失叶水平下的材积损失,确定了其经济防治阈值。在测定杨小舟蛾幼虫食叶量及对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杨小舟蛾各世代的防治指标,拟定了其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4.
运用恩斯特龙TH28直升机喷洒森得保飞防专用药防治以第三代杨小舟蛾1~3龄幼虫为主的杨树食叶害虫,其药剂用量为37.5 g·hm-2.结果表明:地面测定恩斯特龙TH28直升机的喷洒覆盖率达91%,GPS测定喷洒覆盖率89%,二者基本相符;平均雾滴直径为83.7 μm,在喷幅30 m内平均雾滴密度为13.2粒·cm-2,...  相似文献   

15.
杨小舟蛾短期预测预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小舟蛾(MicromelophatroglodytaGraeser)是吉林省西部杨树(Populusspp.)主要食叶害虫,曾于1987~1988年和1997年在长岭、乾安、双辽、扶余等县(市)大面积发生,危害猖獗,在短期内将树叶全部吃光,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该虫种群增殖很快,极易在短期内暴发成灾,因此对杨小舟蛾预测预报的研究,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生产应用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研究方法1.1 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于1989年和1998年春在杨小舟蛾的发生区——吉林省长岭县太平川林场和前郭县王…  相似文献   

16.
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 (Graeser) is an important pest of poplar in China.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 (GSTs) are known to be responsible for adaptation mechanisms of M. troglodyta. The activities and kinetic constants of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 in M. troglodyta were studi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activity and kinetic characteristics were observed among five instars of M. troglodyta larvae. Furthermore, the inhibition of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activity in five instars by 24 inhibitors was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 the inhibition of GST activity of different instars by 24 inhibitors was different. For GST activity in the 1st instar, chlorpyrifos, lambda-cyhalothrin, endosulfan, abamectin, fipronil and pyridaben were the best inhibitors tested, and for GST activity in the 2nd instar, tannic acid and quercetin were the most potent inhibitors tested, and for GST activity in the 3rd instar,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quercetin, chlorpyrifos and lambda-cyhalothrin were the highest, and for GST activity in the 4th instar, quercetin and lambda-cyhalothrin were the best inhibitors, and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phoxim was the highest for GST activity in the 5th instar. Our results show that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 in different instars are qualitatively different in isozyme composition and thus different in sensitivity to inhibitors.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合分析了环境条件、释放剂量、释放方法对白僵菌致病力的影响,为白僵菌的大面积释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应用绿僵菌和白僵菌林间防治木麻黄毒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绿僵菌和白僵菌并采取施放粉炮和喷菌液2种方式,对木毒蛾进行林间防治。2 a试验结果表明:2009年,施放粉炮15 d后,粉炮用量60个.hm-2的木毒蛾校正死亡率:绿僵菌为(54.1±3.7)%、白僵菌为(51.8±1.8)%,显著高于粉炮用量30个.hm-2的处理;2010年,粉炮用量45、60个.hm-2处理15 d后,绿僵菌处理木麻黄毒蛾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0.1±3.6)%、(90.3±3.1)%,白僵菌处理分别为(88.5±8.1)%、(85.6±4.1)%,2种粉炮用量间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30个.hm-2处理。使用绿僵菌和白僵菌菌液喷雾12 d后,木毒蛾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93.9±6.3)%、(89.7±3.8)%。施菌后木毒蛾的化蛹率显著降低。林间湿度是影响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干旱少雨天气防治效果较差,阴雨湿度大的环境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将球孢白僵菌孢悬液分别与海藻糖、葡萄糖、L-丙氨酸和FeSO44种增效剂混合,各自配成4种不同浓度的增效剂白僵菌孢悬液,接种于松墨天牛幼虫体表.结果表明,4种增效剂在白僵菌防治松墨天牛幼虫的过程中都起到一定的增效作用,添加海藻糖可使天牛幼虫的致死率平均提高18.05%,葡萄糖平均提高8.75%.第11天时,4种浓度海藻糖使天牛幼虫的致死率分别提高23.1%、76.9%、15.4%、53.8%;葡萄糖分别提高30.8%、0.0%、53.8%、7.7%;L-丙氨酸分别提高38.5%、23.1%、23.1%、-7.7%;FeSO4分别提高14.04%、36.39%、16.71%、20.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