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工科建设对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起到促进和支撑作用。从食品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亟待创新的内在需求和地方应用型本科教育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需求出发,探讨了国内外高校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构建了"以新工科建设理念为导向"的协同培养师资、共建实训基地、共育人才、共管教学、能力导向评价和"五新教育模式"育人的食品应用型人才校政企协作培养模式,创新和丰富工程教育的模式和内容,以期提高食品产业和产业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助力食品领域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2.
经营性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落实工学结合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平台。在建设与营运管理实践探索基础上,提出经贸类经营性实训基地“五位一体”模式,围绕“高素质技能型经贸类经营管理服务人才”这一中心,从实训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创新创业育人五个方面提出和实施了具体的实践举措。  相似文献   

3.
新农科建设理念为地方农业高校在新时代构建创新性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方向。基于新农科建设理念,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当前高校“双创”教育存在的培养目标理解偏差、育人共同体资源匮乏及育人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并以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为例,积极探索构建“双创”实践育人共同体模式。贯通“双创”实践育人课堂,打造“双创”实践育人平台,完善“双创”实践育人机制,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更多的农科创新人才,为乡村振兴战略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需要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并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工科教育应当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因此,在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提升人力资源质量,我们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校企协同,合作育人,培养新人才。本文首先阐述基于需求导向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探索基于需求导向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5.
李伟丽  吴韬 《安徽农业科学》2022,(12):255-256+273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激发新型工程人才跨界创新是高校践行立德树人、培养新工科人才目标的内在要求。结合西华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一流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从食品物性学课程教学目标、组织方式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探索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打造纸数融合的教材改革,线上线下混合式翻转课堂,结合产学研协作平台等一系列服务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能路径,旨在推进新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为打造“政治思想教育,职业素质培养,专业技术技能提升”的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2):216-217
在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环境中,对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建设提出新的挑战。以广东科技学院的软件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新工科专业建设思路,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以及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在科工科背景下,探索实施CDIO工程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大众旅游时代需要“旅游+英语”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市场新格局。通过分析国内旅游产业的新形势,明晰“旅游+英语”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特征。针对产教融合面临合作“深水区”、人才培养“定位模糊、模式单一”等问题,从教育供给侧角度,五维度创新育人路径,包括多平台丰富校企培养方式、构建多模块课程体系、强化课程资源开发、构建全方位实践体系、强大复合型师资队伍。最后提出构建产教融合生态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产教融合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培养更具竞争力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推动力。实践教学既是产教融合的重要内容,又是产教融合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本研究结合齐齐哈尔大学园艺专业实习教学的综合实践,根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现状,结合专业自身的特点,从打造实习内容、创新实习途径等方面分析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实施原则与策略,并提出优化建议。初步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提高,应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通过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创新和探索,为产业培养高质量的园艺专业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新农科"是新时代背景下现代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工科"和"新文科"与传统农科专业交叉融合的产物。开展"新农科"教育,培养"新农科"人才是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之举。基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打造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农科"建设理念,结合青岛农业大学"新农科"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从专业结构、师资结构、产业需求和教学资源等方面提出了提升"新农科"专业建设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专创融合”是高等院校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培养高质量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专创融合”背景下对畜牧类专业创新人才能力培养的新要求,该文分别讨论畜牧类专业应用人才培养问题分析,“专创融合”与畜牧类专业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构意义等方面,并示范《禽生产学》课程“蛋鸡生产”知识点“专创融合”实例,以期为畜牧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提供参考,促进畜牧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1.
以教学、科研、生产为核心的"太行山道路"是河北农业大学鲜明的办学特色,本身就是一条实践育人、科教富民、创新创业的特色发展之路,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依托地方产业和农林学科,从实践出发坚持产学研结合之路,营造良性校园文化、构建立体化课程体系、搭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健全各种保障机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农林人才是深化拓展"太行山道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针对"新工科"背景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开展了科教融合、赛教结合的"新工科"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改革实践。通过在理论课教学中嵌入实践性微课及专业应用实施案例、实践训练课程融入专业工程问题、整合资源科教协同、课程内外联通、赛教结合等的改革措施,实现了理论实践知识融合,实践场地、指导教师与管理人员相对稳定化,实践载体多元化,常规性实训与竞争性比赛协调促进,学校—企业—社会等多元化联通的多层次、多阶段的系统性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该研究为"新工科"背景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参考与示范。  相似文献   

13.
高等工程教育现有实践培养环节及组织形式存在一定局限,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工科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需求。为此,燕山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以探索满足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新模式为目标,在OBE和CDIO教学改革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三阶递进式"创新创业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课程群教学体系-模块化综合实践-创新创业综合训练"逐层递进实践能力培养。实践成果表明"三阶递进式"培养体系,对提升工科专业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及创业理念,推进创新型工科人才培养专业改革进程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和关键举措,也是新农科背景下涉农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针对我国地方农业院校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培养的现状与弊端,提出“三进三出”校企深度融合培养新模式,构建学校、科研院所、现代涉农企业的共商、共建、共享新农科协同育人共同体,对整合优化校内外教育资源、创新办学机制和培养模式、提高农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示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针对目前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融合不够、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结合安徽农业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提出通过实施“意识培养—素质提升—实战操作”三阶段、搭建“课程群组—科研训练—第二课堂—创客空间”四平台、深化“政策—资源—专业—文化—师资”五融合,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国家的富强便伴随着工业的兴起。随着高校教育的改革,"新工科"一词脱颖而出,新工业、新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国家培养新工科人才成为必然选择。在拥有丰富资源的大学环境下,工科生如何自主地去学习和实践前沿科技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挖掘自己的潜能成为新工科的卓越人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本文从理论教学、实践教育及大学生竞赛等几个方面来说明提高工科毕业生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方法;从创新创业能力、学科交叉融合及批判性思维等八个方面阐述新工科生应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17.
新农科人才建设是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人才的需要,本文结合新农科建设提出高职教育新型畜牧人才核心能力和能力指标要求,从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四化”课程模式、创建非正式课程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5个方面对新型畜牧人才核心能力培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面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对新型农林人才的需求,福建农林大学积极探索新农科建设模式,形成了“生物信息—数字技术—融合发展”数字赋能新农科建设理念,提出了数字赋能新农科建设的实践方案:创建“实体化新型学院、虚拟教研室、课程群教学团队”三种教学组织;创新“目标再定位、专业再调整、方案再优化、课程再改造、师资再转型”五个育人要素;创设“校企跨界联动、内外融合共享、资源配置考评”三个协同机制,并在建设理念、培养体系、运行机制等方面形成创新与特色。  相似文献   

19.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中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人才支撑。多年来,东北农业大学秉承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农业高校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在20余年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三全、三主线、四螺旋”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通过“三全融合”和“三条主线”贯穿,形成了思创融合、专创融合、科创融合、产创融合“四重螺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可推广的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模式与路径。  相似文献   

20.
基于新农科建设和国家对地方高等院校转型发展以及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笔者以菏泽学院动物医学专业为例,以培养基于新农科产业需求的人才为主线,阐述了从强化新生入学专业教育、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创新创业实训中心以及开设“第二课堂”等途径,构建“一条主线、两大平台、三个层次、五个模块”的基于产业需求的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实践教育体系,以期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动物医学专业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和新范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