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科建设为我国农学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教学体系的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指出了传统农学创新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不足,以期从培养爱农情怀、改良课程体系、转变课堂模式、实施多元化考核和建立健全实践平台等方面进行革新,构建新型农学创新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目前农业发展方向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崔莲花    高青山    李钟淑   《现代农业研究》2022,(11):63-66
“新农科”建设要求培育卓越农林人才,打造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培养具有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三农”情怀 的复合型农业人才,其中课程思政建设必不可少。本文以延边大学农学院《动物环境卫生与牧场设计》课程为例,构建 基于五星教学原理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深入挖掘该课程的思政元素,分析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 措施,旨在为进一步探索适应新农科发展要求的课程思政建设思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新农科建设为契机,为提升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质量,将思政教学新理念与专业知识教学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在"立德树人"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为"四新建设"培养"知农、爱农"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新农科背景下,培养技能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是我国园林产业快速发展的重大需求。该文以宿迁学院风景园林和园林专业为例,提出了园林花卉学实践创新技能培养体系建设的措施,主要包括:推行“三结合”的实验项目筛选标准;按照花卉产前、产中和产后时间轴线设置专业课程实验;打造双创平台,设置创新课程实验;校企合作,推行部分实验到企业实习制度;改革实验课程考核方法,推行创新学分纳入课程成绩制度。针对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新农科背景下农学专业的课程建设和实践创新技能培养体系构建提供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5.
以"新农科"和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围绕立德树人、以学生为本、学教融合为课程目标,将思政元素融入农事操作实践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实践课程教学创新模式在农科专业好感度和人才培养上的重要作用,提高农学类专业人才的能力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工作是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本文以水产养殖学专业课程水生生物学为例,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建立课程思政案例库,在新农科背景下将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为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7.
聚焦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培养新农科人才,是涉农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也是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农业生态学课程是涉农专业的基础课程,如何结合专业特点和课程目标,将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授课过程,让学生在获得扎实的专业核心技能和专业前沿知识的同时,领会课程蕴含的价值引领和精神内涵,一直备受关注。本研究将从“知农、爱农、兴农”三个维度,从学情分析、思政育人过程和思政建设成效三步骤对农业生态学课程思政进行探索,以期为培养拔尖创新型和复合应用型等新农科人才,也为推动其他农业类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共同促进我国早日实现强农兴农的理想传承和千年夙愿。  相似文献   

8.
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水族科学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基于新农科背景下的课程思政背景,水族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思政育人要素融入教学全过程。通过深入挖掘该课程思政元素并建库,采用多元教学方式精准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建立含课程思政的考核评价体系等措施,实现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该课程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实践教学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力促进了富有“三农”情怀和科学人文精神的水族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地和重要的自然资源,土壤学是农林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本文结合办学特色与“新农科”建设要求,分析了土壤学课程的现状与不足,针对原有土壤学课程的教学课时不足、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等主要问题,结合农学专业特点,提出土壤学课程应增加时事热点、课程思政等内容,与实验实践相结合,展开线上线下全方位、立体化和多层次的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为培养符合“新农科”要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供理论参考,并为建设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双创”型人才是新形势下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以安徽农业大学农科专业为例,创建了学分制下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的新模式,构建了由课程实验、课程实践、专业实践、思政实践和素质拓展实践等组成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分制下农科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为了提升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培养学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服务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本文以植物遗传育种课程为例,论述了该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介绍了该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并总结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路径,如找准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融合点、提升教师育人水平、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等,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以期为实现“三全育人”培养目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对新型涉农人才不断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而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 的核心要素。《作物栽培学》作为农学专业主干课程,加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对适应新农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 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作物栽培学》课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课程教学内容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把信 息技术和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内容中的改革举措和改革后的课程安排。为提高新型农学类人才质量,构建前沿性和应 用性的作物栽培学课程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昆虫学”是农林高校传统农科专业植物保护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面对新农科建设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对“农业昆虫学”教学现状及其在课程教学方法、配套资源建设、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课程知识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教学团队长期的教学实践体验提出了以思政和专业协同育人为根基、以资源建设和考核方式改革为支撑,全面带动教学模式的革新,从而提升教学效果的课程建设设想。部分改革实践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参与度、学习能力提升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为更好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厚植家国情怀新兽医科技人才的需求,兽医外科学课程应将强化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作为课程建设目标。基于“PBL+PDCA循环”的教学模式可有效将兽医外科学课程思政元素与理论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升华课程教学团队素养,丰富课程内容,优化教学评价机制,提高兽医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打造一门高质量的兽医外科学课程思政金课提供有效帮助,培养爱农兴农、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新兽医科技人才,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5.
陈志霞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9):157-159
随着我国新农科建设的不断深入,对于新型农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不断提高,为了更好地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人才,课程思政势在必行.该文以农学种植类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耕作学为例,从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建设方案、评价方式、建设预期目标等方面着手,探索其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方法,以期为后续教学提供改革思路与经验.  相似文献   

16.
新农科建设是振兴高等农林教育的重大战略,对高校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从微观的层面看,实现新农科建设目标的路径是创新农科专业课教学模式,大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打造农科专业“金课”,形成“金专”,培养面向“新农科”的创新人才。“饲料生物技术”课程采用了模块化、翻转式课堂教学,从课程设计、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各个环节的创新为新农科专业课“金课”教学新模式的构建提供新的镜鉴。  相似文献   

17.
饲草生产学是畜牧学及相关学科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加强该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不仅可以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而且可以筑牢思想根基。充分挖掘了饲草生产学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构建了课程思政体系,并结合饲草生产学案例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的特点,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入贴近生活的教学案例,旨在为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奠定基础,为涉农高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教育部提出探索建立新农科建设的新范式、新标准、新技术、新方法,推动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动物科学类实验课程在动物科学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但传统教学形式的教学效果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新农科”背景下有效提升动物科学类实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文章以延边大学动物科学专业为例,探究了基于“新农科”的动物科学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对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新农科”人才等方面的效果,以期为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动物科学类实验课程改革与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沈阳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类专业为研究对象,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引领,紧密结合新农科建设要求,开展了资源与环境类专业结构优化和改造提升路径的研究与实践。分析了资源与环境类专业存在的问题,创建了招生就业认可度、社会需求度、产业适应度的“三维度”评价指标体系,依据专业评价的结果采取增、停、并、转的方式优化了资源与环境类专业的结构布局;从修订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强化课程建设、建立实践基地、创新教学模式等方面建立了专业内涵提升的“五项核心工程”,构建了“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增潜力”新农科背景下资源与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了资源环境类专业的竞争能力,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20.
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和东北农业大学“以农科为优势”的办学方向以及植物保护专业的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我们对东北农业大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普通昆虫学”进行了系统化的课程思政建设。通过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建设实践、课程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以及示范辐射,总结该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特色、亮点和创新点,典型教学案例,可供同类课程借鉴共享的经验做法,课程进一步建设计划,为切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打造一流农科本科教育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