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发展是国家职业教育发展二十条“三教”改革的重要内容。专任教师发展“双链”的构建是高职院校建设内涵,打造特色的重要媒介,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以社会实践为落脚点,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培育契合高职教育特征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2.
在职业教育“三教改革”背景下,教材开发与编撰已成为当下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因此不仅要加强对校本教材的关注与研究力度,还要寻求教材建设改革的发展方向。本文立足于高职院校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建设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校本教材开发,使用新型活页式教材,并配套数字化信息化教学资源,致力提升校本教材的质量,降低教材开发的盲目性,为高职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职业教育进入了新时代,高职院校必须探索“1”学历证书与“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有机融合,深化“三教”改革,这也是当前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本文以园林类专业为例,分析了深化“三教”改革的重要意义和现阶段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现状,提出了校企联合培养高水平教学队伍、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开发立体化新形态教材、校企协力打造信息化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实践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其他专业的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上献 《安徽农业科学》2023,(22):276-278+282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高职院校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已成为农业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从“产学研创推”协同入手,以“产业发展、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创业教育、推广服务”五大元素为抓手,通过优化专业结构,深化“三教”改革,提升教学内涵、学生创业能力和新技术运用能力等途径,探索农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1+X”证书制度是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制度创新,“三教”改革是高职院校当前施行的重要教学改革。二者存在着时间节点、逻辑起点、价值取向和实践路径等内生和外在两大耦合逻辑。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在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重构书证融通课程体系、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推进“三教”改革、建立多元评价改进机制方面提供路径参考,以此更好地培养高素质高职财会专业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6.
专业内涵改革与创新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永恒课题,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服务地方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实施路径。为适应新时代、新经济、新技术、新岗位的需要,以新时代农牧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从优化专业群结构、升级专业内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三教”改革、深化产教科融合、实施专业群内部治理等方面探索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改革路径和创新实践,高标准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农牧高水平专业群,以期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解读1+X证书制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人才技能培养现状,提出了在1+X证书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三教"改革。在教材上,加强新工艺、新技术的体现;在教法上,强化职业真实任务的训练;在教师上,强调教师实训教学能力的提升的"三教"改革思路,优化食品类专业人才技能培养方案,助力高职院校人才职业技能培养能力的提升,破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难题,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升劳动大军就业创业能力、产业素质和综合国力的部署下,高职院校应认清形势,抢抓机遇,适应社会发展之需求,改革高职教育,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改革教学内容体系,重视创业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以保证高职院校占领职业教育高地,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数以万计的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核心是要引领高职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的能力和水平,影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向纵深推进的困难和因素很多,在现行体制机制下,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苦练内功、固本培元。文章依据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十几年来办学历程,从国家示范性(骨干)校到江苏省高水平学校建设,构建并运行了“科技创新、科技服务和校企合作”三大体系,形成了“增值赋能”人才培养方案与成果,与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十项重大任务中的“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提升服务发展水平”是一脉相承、环环相扣的,是推动“双高计划”建设、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增值赋能”“三教”改革和校企合作取得新突破的重要途径与举措。  相似文献   

10.
以体现“企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特色、实现教学过程与企业的密切结合、有效地促进当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目的,围绕本科院校药学专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的目标、功能、教材与内容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为该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水利土木专业群由水利工程、土木工程两个一级学科专业组成。基于教育部高职专业建设标准、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一校一品”建设构建、服务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及乡村振兴,建立跨学科、多领域的“新工科 ”水利土木工程专业群核心课程体系,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以现代学徒制教学融入思政教育、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深度校企合作,共同开发 “1+X”证书,实现 “三全育人 ”及“三教改革”,促进传统学科的专业结构向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工科”转型。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新时期、新经济形势下,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难现象依然存在,教育亟需改革,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亟需改革。近年来,课程思政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分析研究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对人才培养成效的提升显得十分必要。研究发现,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确实存在可行性,二者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功能等方面都存在相融、互补之处,在尊重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出完善、提升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的实现路径,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以党建引领专业建设,有助于高职院校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办学质量。基于助力高职院校星级专业建设的视角,阐释了党建引领高职院校星级专业建设的现实要求和落脚点,并从做好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落实“三教”改革、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专业服务地方发展等方面探析了党建引领星级专业建设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高职院校在专业机构设置和建设上,提升与区域产业结构之间的协调性与适应性。文章运用统计分析法,深入分析了安徽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契合度现状,并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优化调整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与资源配置,提升职业教育的有效供给,助力区域经济产业的转型发展和升级。  相似文献   

15.
花卉生产技术作为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教材的建设开发是提高职业院校花卉产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该课程的教材改革为例,分析当前教材存在的问题,并对课程内容重新梳理,优化课程整体构建,对高职院校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进行探索研究,以期对该课程的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提供理论支撑与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农业高职院校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以农业高职院校园艺技术专业核心课“蔬菜栽培”课程为例,通过确定学习目标、挖掘思政元素、开发教学资源、开展教学实践,将培植家国情怀、坚定专业自信、提升职业素养等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并提出组建课程团队、开发课程思政资源库和长期浸润等保障课程思政有效实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食品化学课程是食品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程、从事食品专业工作的关键。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工作,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应用能力,通过对食品化学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为加快发展我国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类课程是高职食品质量与安全和食品营养与检测等专业的核心课程,随着社会和企业快速发展,传统的课程教学已不适应食品质量和安全控制类人才培养的需求,急需加快教学方法的改革。结合教学实际,探讨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即情景模拟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经过不断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庞欣 《河南农业》2022,(27):12-13
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重要的改革创新,其中课证融通就是要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的职业技能要求有机融入现有课程体系。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高职蔬菜生产技术课程现状,从重构课程内容、融入思政元素、打造教师团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课程评价方式等方面出发,探索1+X证书制度背景下蔬菜生产技术课证融通改革思路,以期对高职院校其他农业类课程改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产教融合是涉农高职院校完成技能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涉农高职院校充分发挥为服务“三农”提供优质资源、助力国家优化农业人才配置、加快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作用。梳理了涉农高职院校存在的现实问题,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机制与乡村人才需求不匹配、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与乡村产业布局不平衡、专业实践教学基地与乡村振兴理念不契合等。在此基础上,结合产教融合发展新要求,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创新课程教学模式,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厚植服务“三农”情怀;搭建校地教学平台,健全激励保障体系4个方面提出实践路径,推动涉农高职院校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