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8 毫秒
1.
五种苹果砧木的生长及生理特性对盐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八棱海棠(Malus robusta)、平顶海棠(Malus prunifolia)、红果海棠(Malus sieboldii)、珠美海棠(Malus zumi)、西府海棠(Malus micromalus)一年生实生苗为试材,对其进行盐胁迫处理,比较其耐盐性差异。结果表明:随盐浓度增加,参试植物的新梢生长量、叶面积和叶片厚度、根系活力降低,盐害率和盐害指数增加,其中八棱海棠的变化幅度最小,红果海棠相对较大;叶绿素(Chl)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变化各异,但八棱海棠和平顶海棠的变化较小;参试植株的可溶性糖及丙二醛(MDA)含量均随盐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受不同程度影响,八棱海棠的SOD活性变化较小;八棱海棠的隶属函数平均值最大,红果海棠的最小。结合其形态表现综合分析认为,5种苹果砧木的耐盐性强弱依次为:八棱海棠、西府海棠、平顶海棠、珠美海棠、红果海棠。  相似文献   

2.
苹果砧木耐盐性田间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7~ 1998年在山东省东营市盐碱地农场分别种植 14种 1年生苹果砧木苗和 6种砧木的1年生嫁接苗 ,发现砧木珠美海棠 ( Malus  zumi)、小金海棠 ( M.xiaojinensis)耐盐性较强 ;M2 6、MM10 6、M9、八棱海棠 ( M.micromalus)耐盐性中等 ;丽江山定子 ( M.rockii)和 A2不耐盐。不同砧穗组合的耐盐能力主要取决于砧木 ,同一种砧木嫁接不同品种的耐盐性相当。轻度盐碱地育苗、覆膜铺草等栽培措施能提高苹果苗对盐胁迫适应性能力  相似文献   

3.
 以苹果砧木SH40和八棱海棠(Malus micromalus) 的生根试管苗为试材, 采用水培方法, 研究了缺铁胁迫对根系分泌有机酸的种类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SH40和八棱海棠根系分泌有机酸种类相同,主要是草酸、丙二酸、酒石酸、苹果酸和柠檬酸, 但在分泌总量上差异明显, 八棱海棠分泌有机酸总量大于SH40。缺铁胁迫时SH40草酸分泌量和八棱海棠柠檬酸分泌量大量增加, 且八棱海棠干物质和铁含量明显高于SH40。草酸和柠檬酸分泌量增加可能是SH40和八棱海棠耐受缺铁胁迫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漏斗孢球囊霉菌根真菌对苹果属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冷海棠、八楞海棠和新疆野苹果接种漏斗孢球囊霉(GM)的试验结果表明,GM菌根真菌有显著促进冷海棠、八楞海棠和新疆野苹果生长的效果,生长量一般为对照的2倍以上。八楞海棠试验表明,根系侵染率与其生长量一致,即根系侵染率高的幼苗生长也快。在盐碱条件下,新疆野苹果接种GM菌根真菌比冷海棠、八楞海棠生长快,无缺铁失绿现象,冷海棠和八楞海棠有不同程度缺铁失绿现象。  相似文献   

5.
水杨酸对根际低氧胁迫八棱海棠幼苗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营养液水培系统,以苹果砧木八棱海棠(Malus robusta Rehd.)为试材,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外源水杨酸(salicylic acid ,SA)对根际低氧胁迫下八棱海棠叶片活性氧(ROS)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氧胁迫下八棱海棠叶片丙二醛(MDA)、超氧阴离子 (O2)、过氧化氢(H2O2)、谷胱甘肽(GSH)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而抗坏血酸(AsA)含量低于对照;外源SA明显抑制MDA和O2的积累,显著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说明SA作为化学诱抗剂,可抑制低氧胁迫下苹果幼苗体内活ROS的产生,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水平,从而减轻低氧胁迫对植株的伤害。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种源的苹果砧木实生后代枝条为试材,通过对苹果枝条在自然越冬过程中膜透性、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测定,分析生理指标在自然越冬期间的变化,比较不同苹果砧木群体间在自然越冬期间的差异,综合评价不同种源的苹果砧木实生后代在越冬期间抗寒性的大小。结果表明:在自然越冬过程中,苹果枝条的电解质渗透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根据自然越冬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差异,结合隶属关系综合评价苹果砧木实生后代抗寒性的大小依次为八棱海棠(河北)八棱海棠(山西)新疆野苹果(新源县)新疆野苹果(霍城县)山定子(东北)山定子(阿拉尔)红叶海棠(阿拉尔)。  相似文献   

7.
以八棱海棠(Mulus robusta)、平顶海棠(M.prunifolia)、圆叶海棠(M.prunifoliavar.ringo)、西府海棠(M.micromalus)、红果海棠(M.sieboldii)和珠美海棠(M.zumi)为砧木,嫁接"绿宝"苹果(M.domestica‘Bramley′s seedling’),对接穗与砧木新梢的解剖结构以及嫁接口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测定,以了解"绿宝"苹果与不同砧木的嫁接亲和性。结果表明:"绿宝"苹果与八棱海棠、平顶海棠的枝皮率差异不显著,新梢横断面的组织结构相差较小,而与珠美海棠和红果海棠的枝皮率存在显著差异,且组织结构相差较大;"绿宝"苹果嫁接在八棱海棠和平顶海棠上,其嫁接口砧穗的结构差异较小,愈合良好;而嫁接在珠美海棠和红果海棠上,接口砧穗的结构差异较大,愈合较差,砧穗较易分离。综合分析认为,八棱海棠、平顶海棠和圆叶海棠为"绿宝"苹果适宜的嫁接砧木。  相似文献   

8.
盐胁迫对2种抗性苹果砧木叶片生理及解剖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盐胁迫对2种抗性不同苹果砧木垂丝海棠‘9-1-6’(Malus halliana Koehne)和山定子(Malus baccata Borkh.)叶片生理特性和解剖结构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浇灌Hogland营养液的方法,在100 mmol·L-1NaCl短期(3 d)和长期(40 d)胁迫下测定2种苹果砧木叶片生理指标和解剖结构变化情况。【结果】随着胁迫的持续,2种砧木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吲哚乙酸(IAA)、玉米素(ZT)、异戊烯基呤核苷(iPA)含量和IAA/脱落酸(ABA)均显著下降,叶绿素酶(Chlase)活性、脱镁螯合酶(MDCase)活性、脱镁叶绿素a氧化酶(PaO)活性、ABA和茉莉酸(JA)含量均显著上升,胁迫40 d后,2个品种叶片Chlase活性无显著差异‘,9-1-6’叶片的iPA含量显著低于山定子,其余指标‘9-1-6’的变幅均小于山定子;2种砧木叶片、上下表皮、栅栏组织厚度和叶肉组织结构紧密度(CTR)均显著减小,海绵组织厚度和叶肉组织结构疏松度(SR)均显著增加,且‘9-1-6’变幅均小于山定子。【结论】垂丝海棠‘9-1-6’通过保持较高的SPAD、较厚的叶片和完整的双层栅栏组织缓解了植株的光合损伤,通过调节叶绿素代谢酶活性和内源激素(IAA、ZT和ABA)含量的平衡响应盐胁迫。  相似文献   

9.
低温胁迫下4种苹果砧木叶片多胺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定子(Malus baccata Borkh)、新疆野苹果[M.sieversii(Ledeb)Roem]、烟台沙果[M.prunifoli(Willd)Borkh]和莱芜难咽(M.micromalus Makino)等4种苹果砧木为试材,测定了低温胁迫下不同砧木叶片的多胺含量。结果表明,胁迫6 h时叶片的MDA含量可反映4个砧木的耐寒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山定子>新疆野苹果>莱芜难咽>烟台沙果;低温胁迫能明显诱导多胺总量(PAs)、腐胺(Put)、亚精胺(Spd)和精胺(Spm)的合成,耐寒性强的山定子和新疆野苹果PAs、Put和Spd增加显著,而耐寒性较弱的莱芜难咽和烟台沙果多胺和3种胺的变化不大。低温胁迫6 h时,MDA变化量与叶片PAs、Put、Spd变化量以及Put/PAs比值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而与(Spd+Spm)/Put、Spd/PAs、Spm/PAs呈显著正相关,与Spm变化量无相关关系,表明当低温胁迫下叶片PAs、Put、Spd增加量较大时,苹果砧木耐低温胁迫的能力比较强,PAs、Put及Spd在胁迫条件下的增加量可作为苹果砧木耐低温胁迫能力高低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不同苹果砧木组培苗抗旱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提供苹果耐旱育种及栽培材料,【方法】以5种苹果砧木组培苗为试材,PEG-6000作为胁迫剂,模拟室外干旱进行处理,运用模糊隶属函数抗旱性综合分析,比较了5个苹果砧木组培苗的耐旱性。【结果】结果表明,在PEG-6000胁迫条件下,不同苹果砧木的叶绿素含量总体均呈下降趋势,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随PEG-6000胁迫质量分数的升高逐渐升高。在整个胁迫过程中,各苹果砧木组培苗叶片内蛋白质含量随胁迫质量分数的升高而增大。SOD活性随PEG-6000胁迫质量分数的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且在20%PEG-6000胁迫条件下SOD活性达到了最大。POD活性随胁迫质量分数的升高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结论】5种苹果砧木的抗旱性顺序依次为:新疆野苹果>平邑甜茶>八棱海棠>‘M26’>‘M9’。  相似文献   

11.
新疆野苹果与栽培苹果香气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中国新疆伊犁地区巩留县莫合镇的新疆野苹果4个实生株系及国光、红星、富士、金冠等苹果品种的成熟果实为试材,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分析果实香气成分, 旨在为新疆野苹果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基本资料。结果表明, ①新疆野苹果含醇类等10类89种香气成分, 这些化合物单株间在种类和含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新疆野苹果与栽培苹果品种主要香气的种类和成分基本一致; ②但乙醛等12种香气成分在新疆野苹果中没有检测到, 其中7种为栽培苹果特有的特征香气成分;③缩醛类和内酯类化合物在栽培苹果品种中没有检测到, 同时检测到1 - 丁醇、丁酸乙酯、辛酸乙酯和大马酮等4种化合物为新疆野苹果特有的特征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2.
苹果属小金海棠种的遗传一致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应用AFLP 技术, 用8 对引物对20 株小金海棠家植实生群体进行遗传一致性分析。结果表明,小金海棠实生群体内具有高度的遗传一致性, 遗传相似系数为98. 92 %; 1. 08 %的遗传差异可能是由于有性杂交的基因重组导致差异片段出现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新疆野苹果多酚物质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以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30个单株的成熟果实为试材,对果实多酚物质的组成、含量及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疆野苹果30个单株多酚物质含量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变异系数均在36.12%以上,遗传多样性极为丰富;鉴定出原花青素、没食子酸、绿原酸、对羟基苯甲酸、儿茶素、表儿茶素、香草醛、阿魏酸、苯甲酸、根皮苷、槲皮素、肉桂酸、根皮素等13种多酚物质,其中原花青素、表儿茶素、根皮苷和绿原酸是野苹果的主要多酚组分,总酚及主要多酚物质含量显著高于栽培苹果(Malus domestica)品种红星。  相似文献   

14.
宋婷婷  田佶  张杰  卢艳芬  姚允聪 《园艺学报》2014,41(5):1045-1046
观赏海棠‘缨络’系从‘亚当’(Malus‘Adams’)种子实生后代中选育出的新品种。树势较强,树姿较直立。一年生枝和幼叶红褐色,成熟叶浓绿色;花蕾深红色,开放后花瓣红色,花期偏晚;果实长圆锥形,整齐度好,果实底色浅绿色,果面盖色深红色,部分着色,色泽艳丽。花、果、叶颜色鲜艳,观赏价值高,抗寒和抗病性强。  相似文献   

15.
新疆野苹果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 (Lebed.) Roem.]可能是栽培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的祖先,主要分布在中亚地区的天山山脉,包括中国新疆伊犁的巩留、新源、霍城及裕民等,遗传多样性极为丰富。本文对新疆野苹果的发生、分类学地位、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生存现状及核心种质构建与新疆野苹果的保护保存等作一综述,旨在为新疆野苹果这一珍贵资源的科学保护与有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河南垂丝海棠品种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对河南省垂丝海棠品种进行调查的基础上, 把数量分类学中的Q型聚类分析方法应用于经鉴定命名的花果性状齐全的28个品种的分类, 并对51个性状进行了R型聚类分析。Q型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 花瓣数和果实形状应作为垂丝海棠划分品种群的标准, 并由此将垂丝海棠分为3个品种群: 单瓣海棠品种群、圆果海棠品种群和梨果海棠品种群; 3个品种群的演化顺序为单瓣海棠品种群→圆果海棠品种群→梨果海棠品种群。此外, 聚类分析还表明花朵大小, 果实大小, 花梗和果梗是否下垂, 有无刺状枝,花序下嫩枝长, 开花时幼叶颜色和着毛状况, 花丝颜色等性状可以作为品种群下划分品种的标准。R型聚类分析的结果揭示了51个性状特征中, 幼叶长和幼叶叶柄长(r= 0.897) 、老叶长和老叶叶尖距(r =0.847) 、花冠直径和花瓣长(r=0.761) 、老叶长和老叶中宽(r= 0.721) 、果实纵横茎和果实形状(r=0.710) 、花瓣数和花药色( r = 01747) 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17, 相关性较强; 其它性状对进化均具有独立作用, 对以后进行苹果属观赏海棠分类性状的选择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疆野苹果分离群体的构建和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建立合适的用于构建新疆野苹果遗传连锁图镨的分离群体,【方法】以新疆红肉苹果和‘红富士’为材料,利用人工授粉方法构建了分离群体,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作图亲本多态性、杂种纯度和群体内部的遗传结构进行了检测。【结果】结果表明,新疆红肉苹果和‘红富士’的遗传差异较大;排除了15株不确定的个体,确定110株作为新疆野苹果遗传图谱构建的作图群体;株系间无重复现象;64对SSR引物组合在作图亲本间共检测到232个多态性位点,其中有191个位点在P<0.01水平上符合孟德尔期望分离比,占多态性位点总数的82.30%。【结论】选取该群体作为构建新疆野苹果遗传连锁图镨的分离群体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8.
以海红果特优品种"晋海1号"及内蒙古清水河县的2个实生品种为试材,通过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出汁率以及果实硬度,研究了不同解冻方式、冻藏时间以及冻藏过程中的解冻次数对海红果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海红果冻果加工工艺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种实生海红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晋海1号",出汁率低于"晋海1号";随着冻藏时间延长,3种海红果的出汁率均逐渐升高;经水浴解冻海红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于微波解冻和空气解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着解冻次数增加逐渐降低;与未经解冻海红果相比,经解冻海红果的出汁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变叶海棠起源的AFLP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4对AFLP引物组合( EcoRⅠAAC +M seⅠCAC, EcoRⅠACG +M seⅠCAG, EcoRⅠACC + MseⅠCTA, EcoRⅠACT +MseⅠCAG) 对花叶海棠、陇东海棠和变叶海棠不同的变异类型进行分析, 共得到扩增位点231个, 其中多态性位点211个, 多态性比例为91.34% , 区分率达100%; 利用AFLP标记对变叶海棠、陇东海棠、花叶海棠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与形态学、细胞学和同工酶的结果一致, AFLP数据表明变叶海棠是花叶海棠和陇东海棠的杂交种, 从而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变叶海棠的杂种起源。变叶海棠的变异类型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变叶海棠与花叶海棠和陇东海棠产生渗入杂交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八棱海棠肌动蛋白基因(MrACT)的克隆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八棱海棠(Malus micromalus Makino)为材料,抽取RNA,反转录成cDNA。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方法,5’-RACE获得长度1121bp的片段、3’-RACE获得883bp的片段,再通过设计引物扩增得到八棱海棠中一种肌动蛋白基因的cDNA的全长序列。该序列全长1134bp,推测其编码377个氨基酸,等电点为5.16,其编码的氨基酸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actin7编码的氨基酸只有2个氨基酸差别。通过对八棱海棠MrACT基因的表达分析,发现在不同组织中,该基因的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差异,本文为进一步利用RT-PCR技术,以MrACT基因为内标,研究八棱海棠其他基因的丰度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