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树名木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留住乡愁的重要实践、植物进化历程研究的重要依据。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受到了很大的威胁。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监测、测定相结合的办法,结合多年养护管理经验,对大兴区128株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生长势进行逐一调查,在充分掌握大兴区古树名木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汇总分析,科学评价大兴区古树名木健康状况,确定古树名木生长衰弱、濒危的程度及分析衰弱原因。针对性的提出日常养护管理对策,并对生长环境差,生长势衰弱、严重衰弱的古树名木,结合树木自身问题及周边生长环境,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增强古树生长势,改善古树生长环境,延长古树寿命,提高安全系数,实现古树的观赏价值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正古树是我国很多文物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自然和历史文化价值,但受极端天气胁迫、人为活动、地上环境改造、地下水位变化、环境污染、病虫危害等因素的影响,古树健康生长面临巨大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叶量减少、叶片失绿、年生长量小;树体损伤、空腐;根系损伤、主干倾斜,生长势逐渐衰弱至衰亡。改善古树健康状况,逐渐恢复古树生长势,立地生  相似文献   

3.
古树健康与根系生长联系密切,改善根系生长环境是衰弱古树复壮的重要技术措施。研究以广州市白云区44011111322000296号朴树Celtis sinensis古树为研究对象,研究立地环境改造对朴树古树生长的影响,并采用探地雷达研究古树根系分布特征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改造第1天相比,第300、600天时朴树古树叶片全N、全P、全K含量显著增加(P0.05)。随着改造时间的延长,朴树古树根系数量和密度均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第130天后距离茎干5.0 m处根系数量最多,根系水平延伸范围增大;第130天时95.69%根系数量集中在深度20~41 cm之间,至第300天时93.32%的根系数量集中在深度41 cm以下,根系深层延伸趋势明显。研究表明,立地环境改造能够促进44011111322000296号朴树古树长势恢复,尤其是促进根系生长和叶片养分积累。  相似文献   

4.
笔者介绍了府谷县的自然概况,对府谷县境内古树名木的名称、树龄、株数、生长势、生长环境和保护情况等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古树名木的树种构成、分布状况、生长情况和保护情况。府谷县共有古树名木78株,分属11科13属13种。其中,油松、侧柏、国槐的数量居前3位。古树名木位于庙宇及庭院的长势较好,位于道路旁及远离村庄的长势较差。最后,笔者讨论了古树名木衰弱的原因,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长安街沿线(南礼士路至建国门桥)白皮松的外观生长势、根系分布情况、立地生长条件和养护管理等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衰弱主要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白皮松的根系分布发生改变,根系衰退所致。经实践研究,本文提出科学控制土壤的水分、合理植物配置、增强土壤的透气性等复壮措施来改善白皮松衰弱现状。  相似文献   

6.
古树名木的复壮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古树名木是某一方土地上的活历史、活文物,比一般的观赏树木价值高,是一般树木所不可比拟的。但由于树龄大、树体生长势逐渐衰弱、根系生长力减退、坏死枝干数目增多、抗逆性差、极易遭受不良因素的影响,或遭受人为破坏直至死亡,导致古树名木数量急剧减少。因此,及时对古树名木进行保护与复壮、为其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山东省乳山市大孤山镇万户村古银杏调查,结果显示其根系腐烂面积达2/3以上,古树枝条在树冠范围内不同方位均有枯死的情况,且在根系腐烂的北部枯枝情况严重,树势衰弱。采用银杏苗倒插皮接古树复壮技术,辅以清理杂物、配制营养土回填等改土措施,对濒危古树进行复壮。对复壮后该树1年生枝、叶片、种子进行调查对比,发现复壮后古树生长状况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城市建设步伐加快,部分古树因难以适应生长环境发生的剧烈改变,其长势逐年衰弱;同时一些单位和个人对古树的保护意识不够,破坏古树周边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病、虫害和气候、土壤恶化等自然因素,古树的生存逐渐受到威胁。  相似文献   

9.
为了区别不同长势和生境条件下的古树名木损失额,文章提出以“古树名木生长势系数”这一概念来说明在不同生长状况下古树名木损失额的不同,并提出以“优”、“中”、“差”、“濒危”四个等级来反映古树名木的生长势状况,从“树木的外观特征”和“树木生长及管护状况”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讨论,以树冠、树干、树叶、根系、受害现象、管护水平以及生长周围状况作为影响因子,进一步完善和制定了影响古树名木生长势等级的判定标准和评分体系。以此为依据来判定受损古树名木的生长状况等级,从而确定古树名木的生长势系数值。古树名木生长势系数的确定,不仅为古树名木损失额的全面、准确、合理计量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还为古树名木损失额的计量模型转化为具体的计算公式便于实际操作与应用,提供了科学的计算方法和坚实的数据基础。同时也为古树名木损害的经济赔偿案件的处理提供了科学、准确的衡量尺度和处罚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现已查明,敖汉旗果树死亡原因主要是根腐病为害所致.根腐病主要为害苹果、梨、桃、杏、李、葡萄等,在果树根系衰弱时发生尤为严重.其危害的主要表现有四种类型: 1.萎蔫型:整株或部分枝条生长衰弱,叶簇萎蔫,叶片小而黄,新梢抽生困难,花皱缩不开放,或花后不座果或结果很小.枝条失水抽干而逐渐死亡,大树多发生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大树在移植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损坏树皮,严重时造成树皮大面积剥落。大树皮层受损剥落后,一方面树木体内的水分、养分上下输导受阻;另一方面树体体内的水分,在伤口面大量散失。从而影响栽植后大树的生长势,甚至影响大树的栽植成活率。为促进大树旺盛生长、提高大树移植成活率,在大树移植过程中,必须对树皮采取系列防范保护措施;同时对不慎造成剥落的树皮,采取相应的补救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大树在移植过程中,如果操作技术不当,很容易损坏树皮,严重时造成树皮大面积剥落。大树皮层受损剥落后,一方面树木体内的水分、养分上下输导受阻;另一方面树体体内的水分,在伤口面大量散失,从而影响栽植后大树的生长势,甚至影响大树的栽植成活率。为促进大树旺盛生长、提高大树移植成活率,在大树移植过程中,必须对树皮采取系列防范保护的措施;同时对不慎造成剥落的树皮,采取相应的补救方法。  相似文献   

13.
古树名木保护及复壮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树名木是我国的活文物,比一般的观赏树木价值高,为一般树木所不可比拟。但由于树龄大、树体生长势逐渐衰弱、根生长力减退、死枝数目增多、抗逆性差、极易遭受不良因素的影响,或遭受人为破坏直至死亡,导致古树名木数量急剧减少。因此,保护古树名木是当前一项不可拖延的重要任务。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黄山区把保护古树名木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对古树名木的管理工作认真细致,为古树名木创造良好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14.
对山西古树名木生长衰弱原因及其环境状况进行的调查发现,是人为活动导致古树名木生存条件恶化,引起古树名木衰弱和死亡。为保护现有古树名木资源,在借鉴其他地区古树名木保护复壮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文中提出应从土壤环境改良、地上树体保护、树体支撑加固、修补树洞等方面入手进行古树保护,定期进行理化性质营养成份的测定,以掌握和分析古树生长的各项环境指标。    相似文献   

15.
古树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是大自然和前人留下的珍贵财富。对古树进行复壮保护,是建设美丽中国、传承中华文明、保护优良基因、助推乡村振兴、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举措。以常德市花岩溪国家森林公园栖凤寺的桂花古树为例,通过现场鉴定树种、树龄、保护级别,实地测量树高、胸径、冠幅,详细记录生长地点、生长环境、树体状况、保护与管理情况,并对生长势进行了评价,结合走访群众和查阅古树相关资料,了解桂花古树的历史,分析了桂花古树衰弱的原因。根据桂花古树衰弱的情况从环境清理、树洞填充、树枝伤口处理、扩建挡土墙、土壤改良与施肥、病虫害防治、设置围栏与宣传牌进行复壮及保护,同时提出了制定详细计划,做好养护管理;加强古树宣传,提高保护意识;深挖古树文化,建设古树公园的建议,以期焕发古树的生机,为古树保护的同行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广东省粤东西北(汕头市、肇庆市、韶关市)和珠三角(东莞市)古树名木进行调查,分析了这4个地区古树名木的树种分布以及数量性状特征,并对危害古树生长的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地市古树名木的树龄主要集中在100~250 a,树高主要分布于10~20 m,胸径在200~400 cm范围内相对集中,而冠幅则集中于10~25 m。粤北的韶关市古树名木最多,高达7 300株,占全省的10.03%,其次依次为东莞、肇庆和汕头。粤北以樟树分布最多,而粤东、西和珠三角以榕树分布最多。东莞市古树名木生长环境差的数量最多,高达824株,约占全市古树名木的21.01%,此外,衰弱株和濒危株分别为744株和85株,均超过其余三个地市的总和。病虫害和人为因素是古树名木长势衰弱的重要原因,其中白蚁危害最为严重,而在乡村建设过程中,水泥铺装导致树池太小是古树名木衰弱的重要人为原因之一。最后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古树名木的保护和复壮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古树名木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有着重要的科研价值,当前古树名木面临树龄较高、树势衰老、生理机能下降等问题。随着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及市民爱绿护绿意识的增强,对于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济南千佛山风景名胜区内分布着345株古树名木,其中部分树木长势较弱,景区在研究了树木生长衰弱的原因并借鉴了国内先进的古树名木复壮经验后,对景区内的唐槐实施了复壮措施,复壮的主要内容是树体修补、消除虫害及改善树木生长环境。景区寄希望此次复壮工作能为今后的古树名木保护探保护工作索道路。  相似文献   

18.
系统分析湖北省谷城县古树树种组成、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古树生长的环境因子,并应用访谈法、文献追踪法、实地勘测法和类比推断法对谷城县古树进行调查,对古树的物种组成、分布以及生长状况,以及基于DEM坐标网格法对古树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县调查到存活古树共1 275株,隶属于26科41属51种。其中一级、二级和三级古树分别为99株、102株和1 074株;正常生长古树1 247株,衰弱古树26株,濒危古树2株。基于DEM经纬度(0.05°)和投影(5 km×5 km)网格数据分析,古树均呈聚集分布;古树在中、低海拔分布集中;海拔与古树生长势间呈显著正相关;环境因子和植物病虫害是影响谷城县古树生长的关键因子。谷城县古树空间和海拔高聚集度区域的人类活动最为频繁,建议地方林业部门根据现有古树资源分布特点及生物危害现状,科学制定古树保护规划和管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林业实用技术》2007,(10):22-22
北京古树名木地方性评价标准《古树名木评价标准》将从2007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本市一次从标准层面,对古树名木的定义和确认分级,生长势分级,生长环境分级及价值评价和损失等方面做出界定.  相似文献   

20.
莱芜市古树名木调查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全市范围内古树名木的实地调查,摸清了古树名木的分布、立地条件、病虫危害情况及生长状况,建立健全了古树名木档案;针对多数古树名木树龄大,管理粗放,长势衰弱,濒临死亡的现状,提出了改善立地条件,加强肥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以及树体加固和修复,复壮树势的科学管理措施,研究出古树名木生长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