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棘在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的生态效应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沙棘耐旱、耐瘠、适应性强,是半干旱地区用于水土保持造林的主要生态树种,在黄土高原区具有增强土壤抗冲刷和侵蚀的性能以及保水、保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作用。文章总结了沙棘的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沙棘为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花期5月,果期9月,果实成熟后长时间不落果,是重要的绿化先锋树种,也是抗风固沙、水土保持、荒山荒地、采金基地、打沙废弃地植被恢复的先锋树种。沙棘果是良好的药食两用材料,种子是著名的中药材和油料,沙棘油中含有总黄酮(FTH),对心脏功能有加强作用。种植沙棘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沙棘为阳性树种,对气候和土壤适应性强。抗严寒,抗风沙,耐大气干旱和高温。耐水湿和盐碱,耐瘠薄,但不耐过于黏重的土壤,喜透气性良好的土壤,生长迅速,根系发达,主根浅,萌蘖力强,耐修剪,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3.
沙棘根系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L)又名酸刺、醋柳,是胡颓子科沙棘属灌木或小乔木,为阳性树种,雌雄异株,最高可达10米,常见多为1—2米,呈簇生状。枝叶茂密,生长速度快。三年生的萌蘖幼树,高1.1米,地径2厘米,冠幅1.5米。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对气侯要求不严,能耐干旱和寒冷气侯,对土壤要求也较低,耐干旱瘠薄且耐水湿,在沟谷、河岸、坡底、梁峁顶和沙荒地上均能生长,但在粘土上生长较差,在我省各地几乎都有分布。果实酸甜可食,种子含油率达14—16%,叶子可作马、羊的饲料,枝条易燃,火力旺,产柴量高(在秦安县每亩年产鲜柴600公斤以上)。用种子、插穗和萌蘖苗均可繁殖,是良好的水土保持和改良土壤的灌木树种;也是解决农村  相似文献   

4.
<正> 涉棘是一种落叶灌木,既耐旱耐瘠,又能在低洼易涝的地方生长,既可耐—30℃的低温,也可忍40℃的高温,既能提高土壤肥力,又有抗盐改碱的作用。沙棘还具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能力,可以用来发展畜牧业和副业生产。大面积种植沙棘以改良中低产田,是符合我区发展农业实际情况的。1 沙棘具有改良盐碱的能力沙棘不仅能在含盐量2%以下,地下水位在50~80厘米的盐碱地上生长,而且还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巩固和提高脱盐效果。在盐碱区,特别是在苏打盐化土壤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正>大果沙棘,因其中的有效成分沙棘总黄酮对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非常好的疗效而受到广大林农的重视,同时其水土保持的作用也非常大,现将大果沙棘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总结如下:1大果沙棘水土保持的原理一是大果沙棘的根部萌蘖能力强,由于大果沙棘根部萌蘖能力强,所以它的根部能在土壤中交织成一个由大果沙棘根组成的立体大网,将土壤牢牢的固定住,防止土壤被水流带走,这样就能很好的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二是大果沙棘根部组成的立体大网可以  相似文献   

6.
沙棘做为耐旱、耐瘠薄的树种、生长迅速及根系发达等特性,已成为朝阳市荒山绿化和水土保持的先锋树种。但是现有的沙棘品种大多已退化,沙棘木蠹蛾危害严重,培育和引进沙棘新品种已成为沙棘培育和荒山造林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正> 沙棘在我国分布范围很广,原为野生,适应性很强,耐干旱、盐碱,抗严寒、高温,不论是荒山荒滩,还是瘠薄的河谷均能正常生长。近几年,在河北省退耕还林和风沙源治理工程中,沙棘作为防风保土、固沙护岸树种广为种植。沙棘根系发达,具根瘤菌,生长快,萌蘖性强,是改良土壤树种和薪炭林树种。 1 育苗技术 1.1 实生苗的培育 1.1.1 采种。沙棘为小坚果,果期9~10月,  相似文献   

8.
沙棘做为耐旱,耐瘠薄的树种、生长迅速及根系发达等特性,已成为朝阳市荒山绿化和水土保持的先锋树种.但是现有的沙棘品种大多已退化,沙棘木蠹蛾危害严重,培育和引进沙棘新品种已成为沙棘培育和荒山造林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沙棘的育苗及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又叫酸刺、酯柳和黑刺。为胡颓子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枝上具粗棘刺,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淡黄色小花,果实球形,橙黄色或桔红色。沙棘的生长较快,根系发达,主根浅,但萌蘖性极强,根系主要分布在40厘米深的土层内,根幅可达10多米,所以沙棘是防风固沙的"先锋树种"。沙棘为阳性、喜光树种,对气候和土壤条件要求不高,适应性很强。抗严寒、抗风沙,耐干旱和高温,在炽热高温下能正常生长。对土壤pH值要求不严格,耐水湿和盐碱,也耐干旱瘠薄,能在含盐量达到1.1%的盐碱地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2005,(2):15-15
沙棘又叫酸剌、酯柳和黑剌。是胡颓子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淡黄色小花,果实球形,橙黄色或橘红色。沙棘的生长较快,根系发达,主根浅,但萌孽性极强,根系主要分布在40厘米深的土层内,根幅可达10多米,所以沙棘是防风固沙的“先锋树种”。沙棘是阳性、喜光的树种,对气候和土壤条件要求不高,适应性很强。抗严寒、抗风沙,耐干旱和高温,在炽热高温下能正常生长。对土壤pH值要求不严格,耐水湿和盐碱,也耐干旱瘠薄,能在含盐量达到1.1%的盐碱地上生长。常生长于河沟谷、河漫滩或阳坡地带。沙棘分布范围极广。在两半球的温带至热带都有分布。我国的西北…  相似文献   

11.
正沙棘是近些年来被广泛培养和栽植的优良的经济林树种之一,在林业、水利、畜牧等行业都有效利用和认可,尤其在治理和改善北方干旱沙区的生态环境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沙棘特性及价值1.1沙棘抗性强。沙棘因根系发达,生长迅速而抗干旱、耐沙埋。在低温寒冷、土壤干旱瘠薄的北方沙区,沙棘能在地表深5cm,含水量42.6%的沙地上正常生长,表现出超强的抗性。1.2沙棘具有较高的生态和经济价  相似文献   

12.
沙棘又名醋柳,为颓子科沙棘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抗寒、耐旱、耐土壤贫瘠,萌蘖力强,有根瘤,是干旱沙区、石质山地重要的水土保持树种。其全身都是宝,因此也是一个多用途的经济树种。随着国家退耕还林力度的加大,大力发展沙棘林,对于改善生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都有极其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松木桩拦挡配置灌木护坡技术的方法原理及施工要点,并以北京市延庆县上辛庄水土保持试验基地松木桩拦挡配置灌木护坡试验小区为例,对扦插植物的生长情况、成活率以及小区内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紫穗槐、沙棘生长良好,改良土壤效果显著;施工4年后,紫穗槐、沙棘的新枝高度分别平均增长到132、117.2 cm,新枝基径分别平均增长到0.93、1.33 cm;与空白对照小区相比,扦插紫穗槐区域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5.06 g/kg,全氮增加0.02 g/kg,速效磷增加5.62 mg/kg,速效钾增加20.55 mg/kg,pH值下降0.11;扦插沙棘区域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10.15 g/kg,全氮增加0.05 g/kg,速效磷增加5.82 mg/kg,速效钾增加28.06 mg/kg,pH下降0.18.说明沙棘适应性强,改良土壤的作用优于紫穗槐;松木桩拦挡配置灌木护坡技术水土保持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1 巴里坤县种植沙棘的必要性 沙棘是胡颓子科沙棘属的一种小浆果灌木或亚乔木,它具有耐干旱、耐瘠薄、耐严寒、耐高温等诸多优越生物学特性。沙棘果、叶、茎、皮、根都可以加工成人类所需要的饮料、保健食品和药用品等,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沙棘根系发达、有固氮根瘤,生长速度快,总生物量高等特点;具有改良土壤、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良好作用,是一种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于一身的重要树种。  相似文献   

15.
沙棘是一种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属于胡颓子科沙棘属,它耐干旱、耐瘠薄、耐严寒,生命力强且根系发达,具有很强的水土保持和改良生态环境的功能。同时沙棘是一种含有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药用植物。  相似文献   

16.
《新农业》2017,(23)
<正>沙棘对温度要求不严,极耐冷热,最低可耐-50℃,最高可耐50℃。沙棘为阳性树种,喜光照,年日照时数在1500~3300小时为宜。沙棘耐贫瘠,要求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但如果是栽植于山谷间或是河漫滩地等场所也可正常生长,此外要注意避免积水,雨季及时排水。应在沙棘的花蕾期、果实期间,及时喷施壮果蒂灵,起到增加养分的作用,有利于防止落花,提高坐果率,同时加快其膨大,保证果品的优质与高产。沙棘对土壤适应  相似文献   

17.
正一、樟子松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Litv.)又名海拉尔松,分属裸子植物门-松科-松属。为松科大乔木,樟子松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之一。树干通直,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嗜阳光,耐严寒,-40℃低温条件能正常生长;喜酸性土壤,耐干旱、瘠薄,在养分贫瘠的风沙土和土层很薄的山地石砾上生长良好。树形挺拔优美,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我国北方主要的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造林树种,同  相似文献   

18.
沙棘人工种群在不同生境条件下的繁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沙棘人工种群根蘖萌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丘陵沟壑区纸坊沟流域不同生境沙棘人工种群根蘖萌苗,产生的无性系个数、空间分布和生长状况的调查,系统研究不同生境条件下沙棘人工种群的根系产生幼苗的基本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主要结论是:沙棘人工种群的更新几乎完全依赖于无性繁殖更新,种子萌发产生的幼苗在调查地内很少发现;生长在阴坡的沙棘人工种群无性繁殖较阳坡的旺盛;母株通过根蘖萌芽形成无性系小株的数量、水平扩展范围、无性系小株个体生长均优于阳坡;山坡下部优于山坡上部。不同生境种群均存在枯枝现象,阴坡沙棘种群枯枝率最小(5%);阳坡萌蘖苗的枯枝最大(20%)。不同龄级中,以5~6 a生无性小株枯枝率最高。土壤中沙棘根蘖幼苗萌发点的空间分布分析表明,在土壤2~6 cm为密集区,水平扩展距离在山坡上部距离较远,可达到3 m,山坡下部扩展距离较近,最远不超过1.5 m,无性系小株萌发点空间分布格局受坡位影响大,而与坡向关系不密切。尽管沙棘人工种群在丘陵沟壑区基本都能自我更新,但在生境选择中,应该尽量利用水分条件较好,土质疏松的生境,以获得最佳生长效果和水土保持功能。  相似文献   

19.
沙棘又名酸刺,为胡颓子科灌木或小乔木,是我国“三北”地区造林的重要树种之一。它具有适应性强,耐旱、耐寒、耐瘠薄,能改良土壤,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经济价值高的特点,无论在风沙区和黄土丘陵区均生长良好。近年在我国“三北”地区得以大规模推广,为了更好地发挥沙棘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应进一步加强沙棘成龄林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朱京炜 《现代农业》2008,(12):63-63
沙棘在我国分布广泛,尤其是在西北、华北地区,因为它具有适应性广,耐旱、耐涝、耐贫瘠等特点。被用作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建设的首选树种之一。经过多年种植实践与开发利用,使之成为不仅能作为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防护林、生态林,同时也能作为创造经济效益、节省资源的经济林、薪炭林。作为当地适生树种,应充分发挥沙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使种植沙棘成为为贫困山区、沙区的群众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