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7,(3):17-23
旨在研究早期补饲代乳料是否会对哺乳仔猪回肠菌群组成及其代谢产物造成影响。选取10窝杜×长×大仔猪,分为2组,每组5窝,分别为:母乳组(对照组)和饲喂母乳的同时添加代乳料组(试验组)。试验组仔猪吃母乳的同时从第4天开始添加代乳料,28日龄断奶后,饲喂相同日粮7 d。在仔猪28和35日龄时,每窝各选取一头仔猪进行屠宰取样。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8日龄,试验组仔猪回肠食糜内丙酸、异丁酸浓度及丙酸占总短链脂肪酸的比例显著升高(P0.05),而乙酸占总短链脂肪酸的比例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35日龄试验组仔猪回肠食糜的p H值显著降低,回肠内乳酸浓度显著升高,厚壁菌门细菌的基因拷贝数显著增加(P0.05)。结果提示,早期补饲代乳料在没有影响仔猪回肠形态结构的前提下,会一定程度上改变回肠内的菌群结构及代谢产物,从而使回肠内环境维持在一个相对健康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20,(2):47-53
为研究低聚半乳糖(GOS)对断奶仔猪回肠形态、消化吸收功能及菌群结构的影响,选取12头21日龄、体重为(6.55±0.05)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饲喂教槽料,试验组饲喂添加2%GOS的教槽料,28日龄屠宰取样。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仔猪回肠的绒毛高度和绒毛隐窝比极显著增加(P<0.01),回肠黏膜蔗糖酶活性有增加的趋势(P=0.091),回肠黏膜Na~+依赖性单糖转运体1(SGLT1)的基因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模式识别受体Toll样受体2(TLR2)和促炎因子白介素-1β(IL-1β)的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抑炎因子白介素10(IL-10)的表达量极显著增加(P<0.01);闭合蛋白(Occludin)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同时,回肠食糜中微生物多样性和乳酸杆菌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结果表明: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2%GOS可以提高回肠对糖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及单糖转运体基因的表达,有利于维持回肠的屏障功能,增加肠道菌群丰富度,改善肠道微生物组成,从而有助于降低仔猪的断奶应激综合征,为GOS应用于断奶仔猪日粮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哺乳期补饲代乳品对仔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并探讨代乳品对缩短仔猪断奶日龄的可行性。选用120头(12窝)5日龄、平均体重(3.12±0.63)kg的仔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头(6窝,每窝为1个重复)。对照组补饲教槽料至28日龄断奶;试验组补饲代乳品和教槽料(代乳品:教槽料=1:1)至21日龄断奶,断奶后继续饲喂代乳品和教槽料至28日龄;28日龄后试验组和对照组饲喂相同日粮至70日龄。结果显示:①整个试验期,两组仔猪在5、21、28和70日龄时体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5~21、22~28和5~28日龄阶段,试验组仔猪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P < 0.05);而在22~28日龄阶段,试验组平均日增重(ADG)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②试验组仔猪保育期的日粮总能(GE)、干物质(DM)、有机物(OM)和粗脂肪(EE)的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在70日龄时,两组仔猪各项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补饲代乳品可显著增加哺乳期仔猪的采食量,同时促进保育期仔猪对日粮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从保育期末体重来看,哺乳期补饲代乳品的仔猪提前至21日龄断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研究银耳多糖(TP)对断奶仔猪肠道健康的调节作用。试验选取20头遗传背景一致、健康状况良好、胎次和体重接近的21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和TP组(基础饲粮中添加0.4%TP),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预饲期3 d,试验期为21 d。试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P组仔猪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显著提高(P 0.05),仔猪空肠隐窝深度有降低趋势(P=0.083),仔猪空肠淀粉酶、脂肪酶和乳糖酶活性显著提高(P 0.05),仔猪盲肠食糜总菌和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 0.05)。以上研究表明,日粮补充0.4%的银耳多糖可显著改善断奶仔猪空肠形态、提高空肠黏膜消化酶活性,调节仔猪盲肠菌群结构,促进肠道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异麦芽寡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和免疫性能及肠道微生物含量的影响。选择健康、体重一致的(28±1)d杜洛克×长白×大白断奶仔猪60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0头猪。试验设计两种日粮,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添加0.5%异麦芽寡糖,试验共进行28 d。结果显示:整个试验期间,对照组与试验组对断奶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了断奶仔猪1~14 d和1~28 d的粪便评分(P0.05)。日粮添加异麦芽寡糖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28 d干物质、有机物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P0.05)。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提高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的趋势(P=0.06)。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14 d血清GSH-Px、CAT和Ig G的含量(P0.05),同时显著降低了血清MDA含量(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空肠绒毛高度(P0.05),但对十二指肠或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添加异麦芽寡糖显著提高了盲肠和结肠总挥发性总量(P0.05)。日粮添加0.5%异麦芽寡糖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了结肠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含量(P0.05),对结肠乳酸杆菌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添加异麦芽寡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清免疫功能具有促进作用,调节盲肠微生物菌群。  相似文献   

6.
为了在研究地顶孢霉(Acremonium terricola)培养物对断奶仔猪肠道菌群及免疫机能的影响,选取35日龄太湖黑猪×杜洛克杂交断奶仔猪30头,随机分为2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ATC,试验期45 d。结果显示:试验组相比对照组腹泻率显著减少(P0.05);终末体重试验组高出对照组7.62%,试验组料重比比对照组低12.93%;对照组结肠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盲肠沙门菌数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肠沙门菌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盲肠与结肠乳酸杆菌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30 d,试验组猪瘟(HC)、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及猪口蹄疫(FMD)抗体高于对照组(P0.05),45 d后试验组HC抗体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RRS抗体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5 d后试验组FMD抗体高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ATC能够改善断奶仔猪肠道健康,增强其体液免疫应答功能。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苯甲酸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21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72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饲粮)和苯甲酸组(基础饲粮+5 000 mg/kg苯甲酸),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公母各占1/2)。试验期42 d,分为3个阶段:第1~14天、第15~28天、第29~42天。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5 000 mg/kg的苯甲酸,1)显著提高仔猪第15天的体重(P0.05),显著提高仔猪断奶后第1~14天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仔猪断奶后第29~42天、第1~42天的料重比(P0.05);2)显著降低仔猪断奶后第1~14天、第15~28天、第29~42天以及第1~42天的腹泻率和粪便评分(P0.05);3)显著降低仔猪断奶后第14天回肠、盲肠、结肠芽孢杆菌的数量(P0.05),显著降低仔猪断奶后第42天盲肠芽孢杆菌的数量(P0.05);显著降低仔猪断奶后第14天结肠、第42天盲肠和结肠总细菌的数量(P0.05);显著提高仔猪断奶后第42天回肠乳酸杆菌的数量(P0.05),有增加仔猪断奶后第14天回肠乳酸杆菌数量的趋势(P=0.083),有降低仔猪断奶后第42天结肠大肠杆菌数量的趋势(P=0.065)。结果提示,在本试验条件下,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苯甲酸可显著降低仔猪的腹泻率和粪便评分,抑制肠道细菌生长,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8.
试验选取108头21日龄断奶仔猪按2×2因子设计分成4个处理组,每组9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旨在研究蛋白水平(CP,高和低蛋白水平)和柑橘渣干水平(DCP,0%和7.5%)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小肠形态、后肠微生物发酵的影响。高蛋白组第一阶段(0-14天)蛋白水平为21%,第二阶段蛋白水平为20%;低蛋白组每个阶段分别降低4个百分点。通过添加氨基酸各组均达到理想氨基酸模式。仔猪体重和饲料消耗每周进行记录。在试验的第7天和第28天每个重复选取1头仔猪进行屠宰,采集小肠组织及盲肠和结肠食糜。结果表明,蛋白水平和柑橘渣干水平对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形态无交互作用。降低蛋白水平可以显著降低21-28天阶段仔猪日增重(P=0.03)和饲料转化效率(P=0.02),但对仔猪全期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断奶第7天,低蛋白日粮有增加仔猪十二指肠隐窝深度的趋势(P=0.09),提高空肠隐窝深度(P=0.06)和降低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的趋势(P=0.08),但回肠肠道形态无显著差异。断奶后第7天,低蛋白日粮有降低仔猪盲肠总VFA(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的趋势(P=0.09),添加柑橘渣干有降低结肠丙酸浓度的趋势(P=0.07)。低蛋白饲粮条件下添加7.5%柑橘渣干显著降低仔猪第7天结肠中异戊酸和氨氮浓度(P0.05);显著降低第28天仔猪盲肠丁酸、戊酸、异戊酸的浓度(P0.05),同时显著降低结肠戊酸、异戊酸和氨氮浓度(P0.05)。高蛋白饲粮条件下添加7.5%柑橘渣干显著提高仔猪第7天和第28天后肠乙酸:丙酸比例(P0.05)。乳酸浓度各组间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降低饲粮蛋白水平补充氨基酸对仔猪生长性能无副作用,但是会轻微增加仔猪肠道形态的损伤。此外低蛋白饲粮条件下添加7.5%柑橘渣干会通过减少仔猪后肠蛋白质发酵代谢产物从而改变仔猪后肠发酵模式。  相似文献   

9.
选择出生相近的20窝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成两组,即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0窝。出生后4天诱食开口料,试验组开口料为湖南天心牧业有限公司研制开发,对照组为目前市场上反映良好宝贝奶开口料。实验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28日龄仔猪断奶窝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仔猪断奶窝重差异显著(P<0.05),28日龄时的采食量,断奶后的采食量两者之间差异极显著(P<0.05);试验组的一次性转群率比对照组提高20%,差异显著(P<0.05);窝盈利试验组比对照组多57.32元。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益生菌对断奶仔猪生长表现、微生物区系和小肠黏膜绒毛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7kg杜×(长·大)三元杂种断奶仔猪112头,按体重、性别、窝别分至如下7个处理组(1)对照组(不添加益生菌);(2)200×10-6肠球菌制剂组;(3)1 000×10-6肠球菌制剂组;(4)200×10-6乳杆菌制剂组;(5)1 000×10-6乳杆菌制剂组;(6)200×10-6肠球菌与乳杆菌的混合菌制剂组;(7)1 000×10-6肠球菌与乳杆菌的混合菌制剂组.每处理2个重复(栏),每重复8头猪.测定断奶后两周和试验全期仔猪的生长表现,以及断奶两周末仔猪胃内容物pH、回肠内容物微生物区系、小肠黏膜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结果表明,1)在断奶后两周内,益生菌极显著增加仔猪日采食量与料重比,各试验组均值分别较对照组高14%和10%(P<0.01),益生菌有提高仔猪日增重的趋势(P=0.090 1),其中,1 000×1-6乳杆菌制剂组仔猪日增重较对照组增加20.6%(P<0.05);在试验全期(7~19kg),益生菌降低仔猪采食量(P<0.05),而对日增重与料重比没有影响(P>0.05).2)益生菌对断奶后两周末仔猪胃内容物pH(P=0.841 8)、回肠大肠杆菌(P=0.503 9)及乳酸杆菌数量(P=0.139 7)均无显著影响.3)益生菌对仔猪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影响显著,各试验组均值较对照组增加17.7%(P=0.023 8),并有增加小肠黏膜绒毛高度的趋势,试验组小肠黏膜绒毛高度均值较对照组高12.8%P=0.053 8),但对仔猪小肠黏膜隐窝深度没有影响(P>0.05).以上结果提示,益生菌能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表现,改善小肠黏膜结构,不失为抗断奶应激添加剂的一种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