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揭示冷季牧归后补饲精料对藏系绵羊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60只体况相近的3岁藏系绵羊(公母各半)随机分成单一放牧组和归牧补饲组,每组公、母羊各15只。单一放牧组羊只采用冷季单一放牧,牧归补饲组羊只采用与放牧组相同的放牧活动,并在牧归后按每只150g·d-1的饲喂量补饲某品牌精料补充料,为期70d。结果表明,牧归后补饲精料极显著提高藏系绵羊的前期增量、前期日均增量、后期增量、后期日均增量、全期增量、全期日均增量、增量比例和冷季养殖净收益。牧归补料组公羊的全期增量和增量比例优于母羊,但不同性别羊只对冷季养殖净收益差异不显著。因此,牧归后补饲精料可以提高高寒牧区藏系绵羊冷季增量和养殖收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冷季补饲对白牦牛生产性能及草地生产力的影响,旨在为缓解冷季白牦牛掉膘现象以及减少白牦牛冬春季草场放牧压力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4头8月龄牦牛犊牛,分为4组,3组为补饲试验组,燕麦籽粒补饲量分别为0.1,0.2,0.3kg/(d·头),另1组为对照;同时选取72头5~7岁成年牦牛,分为4组,其中3组为试验组,青贮玉米秸秆补饲量分别为1,2,3kg/(d·头),另1组为对照,所有试验组采用白天放牧+早晨补饲,对照组只进行放牧;在补饲同时,随机选取补饲组成年牛18头,对照组成年牛18头进行放牧试验,研究冷季补饲放牧对草地植被群落及开花、结实的影响。【结果】成年牦牛青贮玉米秸秆饲喂量为2kg/(d·头)时,冬季掉膘与对照有显著差异(P0.05);犊牛燕麦籽粒饲喂量为0.3kg/(d·头)时,冷季增加体质量与对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补饲与放牧结合区草地的植被盖度、高度、植物种数以及地上生物量总体优于纯放牧区,植被开花、结实株数总体高于纯放牧区;白牦牛成年牛在青贮玉米秸秆补饲饲喂量为2kg/(d·头)时,经济效益最高,可达99.6元/头。【结论】牦牛成年牛青贮玉米秸秆最佳补饲量为2kg/(d·头),不建议犊牛使用燕麦籽粒进行冷季补饲;补饲与放牧结合可以改善高寒牧区草地状况。  相似文献   

3.
《吉林农业科学》2013,(4):56-58
本研究对30头怀孕母牦牛妊娠后期153 d的"燕麦青干草+营养舔块"补饲试验,整个试验期内试验组与对照组(自然放牧)牦牛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所产犊牛初生重13.05 kg与11.50 kg的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提高吉拉金丝牦牛繁育性能和转变生产方式,在仲巴县对选择30头健康青年吉拉金丝牦牛为样本,分成对照组、试验Ⅰ组(补饲1kg/d)和试验Ⅱ组(补饲2kg/d),每组10头,开展对比补饲试验,定期测量体重。同时进一步探究了试验牦牛的日增重、冬季掉膘和繁育性能。试验结果,试验Ⅰ组和Ⅱ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试验Ⅰ组和Ⅱ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合Ⅱ组的平均初配月龄小于放牧组(P0.05),试验Ⅰ组和Ⅱ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给牦牛补饲可显著提高增重和繁育性能,且最佳补饲量为1kg/d。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藏系绵羊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在青藏高原高寒牧区采用密封式呼吸箱-气相色谱结合的方法,于2013年冷季对3只身体健康、均重(50.13±1.28)kg的藏系绵羊温室气体(CH4、CO2、N2O)日排放特征进行了研究。试验期间,动物日粮的精料为蒸煮饲料,粗粮为青干草饼。结果表明,藏系绵羊的CH4排放日动态具有明显规律性,排放峰值在8:00和17:00(P0.01),排放峰值的出现时间与饲喂时间基本吻合,最小值出现在次日7:00;CO2的日排放曲线相对平稳;N2O的日变化没有明显规律且排放量极低。在冷季补饲模式下,藏系绵羊的CH4、CO2和N2O日排放量分别为(16.17±1.27)、(549.18±20.63)g·head-1和(0.73±0.32)mg·head-1。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从2017年4月开始,在西藏拉萨市当雄县郭庆村牦牛养殖合作社将40头2岁试验组牦牛以半舍饲方式补饲养殖、10头对照组牦牛以传统放牧养殖,进行了为期1年的对照试验。结果表明,补饲可显著提高牦牛越冬时的保膘效果。根据市场规律,屠宰旺季即当年10月,补饲牛相对自由放牧牛仅平均增重15.4 kg,带来平均每头616元的额外收入。本研究表明,牦牛半舍饲补饲可缓解冷季掉膘,减少其带来的损失,并增强牦牛越冬能力,从而增加牧民收入。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从2017年4月开始,在西藏拉萨市当雄县郭庆村牦牛养殖合作社将2岁40头试验组牦牛以半舍饲方式补饲养殖、10头对照组牦牛以传统放牧养殖,进行了为期1年的对照试验。本研究发现补饲可显著提高牦牛越冬时的保膘效果。根据市场规律,按屠宰旺季即当年10月份来讲,补饲牛只相对自由放牧牛只可平均增重15.4kg,带来平均每头616元的额外收入。本研究表明牦牛半舍饲补饲可缓解冷季掉膘,减少牦牛掉膘带来的损失,并增强牦牛越冬能力,从而增加牧民收入。  相似文献   

8.
草羔育肥是发展草原季节畜牧业的重要措施。本文探讨了以红豆草茬地放牧为主,结合补饲青干草对甘肃高山细毛羊(GF)和边甘杂种(BG)羔羊育肥的初步效果。试验按放牧、放牧+补饲及全圈饲三阶段进行,补饲又分燕麦、红豆草及燕麦+红豆草三种处理。分别从体增重、牧草利用率和肉用性能等方面作了比较。结果表明: 经80天育肥试验,两种羔羊的期末活重和羔羊胴体重均分别达到35公斤和17公斤以上(符合国际市场出售商品羔羊的标准)。三种补饲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以补饲混合干草(燕麦+红豆草)的效果为最好(P<0.01)。两种类型羔羊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暖季补饲精料对三江源区1岁放牧牦牛生长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暖季三江源区1岁高原型放牧牦牛生长速度潜力,于2014-06-08在青海省玉树州称多县歇武镇牧业村三社对1岁放牧牦牛进行精料补饲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试验36d(7月14日)、80d(8月27日)和120d(10月6日)时,补饲组牦牛的平均体质量分别达到(75.79±10.93)kg、(101.71±11.20)kg和(117.54±13.07)kg,而对照组牦牛的体质量分别为(71.00±10.03)kg、(90.90±13.36)kg和(101.44±12.19)kg,且试验80d时补饲组牦牛体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20d时补饲组牦牛体质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夏初(6月8日-7月14日)、盛夏(7月14日-8月27日)和夏末(8月27日-10月6日)3个阶段的补饲组牦牛增质量和日均增质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0项血清生化指标分析表明,除试验36d时补饲组牦牛乳酸脱氢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磷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80d时补饲组牦牛血清尿素氮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外,其他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可见,三江源区高原型牦牛在暖季"放牧+补饲精料"的饲养模式下,1岁牦牛平均日增质量为489g,是传统全放牧方式下(295g)的1.7倍,且对牦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不大,在产草量最高、牧草营养品质较好的暖季,适时合理的营养补饲能够有效挖掘出放牧牦牛具备的生长速度潜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旨在探讨补饲对减少冷季掉膘的作用。【方法】在西藏当雄选择年龄为4.5周岁(2胎)的泌乳期母羊、8-12月龄后备母羊,分别进行60、90 d的补饲试验。【结果】结果表明,泌乳母羊试验组增重0.61 kg,而泌乳母羊对照组活重损失4.94kg,两者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补饲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后备母羊试验组增重6.44 kg,而后备母羊对照组活重损失1.3 kg,两者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补饲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春季牧草青黄不接、自然放牧绵羊普遍掉膘的情况下,通过补饲精料可以有效提高增重、减轻载畜压力,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旨在研究牦牛常用3种粗饲料营养价值及其甲烷生成量。采用概略养分分析法及人工瘤胃体外产气技术(IVGPT),选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牦牛作为瘤胃液供体,评定豌豆秸秆、燕麦青干草和苜蓿干草的营养价值及体外发酵48h的甲烷生成量。结果表明,豌豆秸秆、燕麦青干草、苜蓿干草的甲烷生成量分别为(19.08±2.15)g/kg、(20.41±1.64)g/kg、(18.87±1.08)g/kg,甲烷生成量与瘤胃液pH、NH+4-N质量浓度、TVFA、乙酸、丙酸、丁酸以及饲草中干物质、粗脂肪等具有较高的相关性(P0.05)。瘤胃发酵环境受粗饲料营养成分质量分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藏绵羊哺乳期羔羊的补饲效果.[方法]采用单因子设计,探讨藏绵羊哺乳期羔羊的早期补饲培育模式.[结果]在放牧和补饲粗饲料相同的条件下,同时补饲代乳粉+全价料对藏绵羊哺乳期羔羊的补饲效果明显好于单独补饲玉米或全价料,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在有效补饲条件下藏绵羊羔羊生长发育迅速,早期平均日增重可达到140 ~160 g/d,羔羊成活率可达到93.75%.[结论]合理搭配羔羊代乳粉+全价料是藏绵羊哺乳期羔羊早期补饲培育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以草定畜,减轻青海高原地区放牧压力,开展牛羊"西繁东育"异地育肥工作,选择5~6月龄青海藏系羊60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只,在同等补饲精饲料基础上分别饲喂燕麦青干草、裹包燕麦青贮饲草和裹包全株玉米青贮粗饲料30 d结果为:(1)裹包燕麦青贮饲草粗蛋白(CP)、粗脂肪(EE)、粗灰分(CA)较燕麦青干草分别提高94.23%、95.30%和31.53%,粗纤维(CF)和无氮浸出物(NFE)分别降低11.14%和6.07%;裹包全株玉米青贮饲草CP、EE、CA、NFE较燕麦青干草分别提高70.73%、62.42%、7.83%、24.23%,CF降低44.75%;裹包燕麦青贮饲草CP、EE、CA、CF较裹包全株玉米青贮饲草分别提高13.77%、20.25%、21.97%、34.36%,NFE降低24.38%。(2)裹包燕麦青贮饲草日均饲草采食量和粗蛋白摄入量为3.41 kg和85.33 g,较燕麦青干草增加均非常明显(P<0.01),较裹包全株玉米青贮饲草日均饲草采食量增加明显(P<0.05),粗蛋白摄入量增加非常明显(P<0.01);裹包燕麦青贮饲草和裹包全株玉米青贮饲草只日均干物质采食量较燕麦青干草减少均非常明显(P<0.01)。(3)裹包燕麦青贮饲草和裹包全株玉米青贮饲草只均日增重为163.08 g和136.45 g,较燕麦青干草日增重增加均非常明显(P<0.01),试验期只均盈利较燕麦青干草分别多盈利55.05元和29.4元;裹包燕麦青贮饲草日增重较裹包全株玉米青贮饲草增加不明显(P<0.05),只均盈利提高了57.13%。表明燕麦和全株玉米粗饲料通过青贮发酵能够改善饲草品质和适口性,基本保留青绿饲草营养物质和成分,提高饲草采食量,增加肉奶产量,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值得在青海牛羊"西繁东育"异地育肥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改变天祝白牦牛靠天养殖现状,提高天祝白牦牛繁殖率和养殖效益,该研究通过在冬春季采用两种补饲配方,即秸秆+玉米补饲(对照组)和配合饲料+青干草(试验组)对比周岁牦牛及繁殖牦牛的饲喂效果,结果发现试验组牦牛体重损失均小于对照组,从总损耗费用(体重+补饲)看,120d补饲期内,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周岁公牦牛、母牦牛、繁殖母牛分别低出110元/头(17.4%)、 58元/头(10.7%)和618元/头(33.4%),试验组繁殖母牛繁殖率提高24个百分点,犊牛成活率提高7.5个百分点,成年母牛春乏死亡率下降2.8个百分点。可见,应用配合饲料进行补饲能有效减缓冬春季节牦牛体重损失,增加繁殖母牛抵抗力,减少死亡,提高繁殖率,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旨在探讨蛋白能量营养充分满足条件下,三江源区2岁高原型放牧牦牛的增重和繁殖潜力,为当地牦牛的研究和科学饲养提供基础数据。试验于2014年6月6日—2014年10月6日在三江源区腹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歇武镇牧业村三社选取2岁牦牛共30头。其中试验组20头,公母各半,初始平均体质量为(81.12±8.57)kg,归牧后自由采食精料补充料;对照组10头,公母各半,初始平均体质量为(78.75±9.58)kg,按照当地饲养方式只放牧不补饲。试验开始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牦牛初始体质量t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用牛每40 d左右称重、采血1次,并记录母牦牛的发情情况。结果:1至2014年7月14日、8月27日和10月6时,试验组牦牛的平均体质量分别达到(109.65±9.48)kg、(139.47±11.26)kg和(156.91±11.46)kg,而对照组牦牛的体质量分别为(89.85±11.51)kg、(110.90±12.78)kg和(118.65±10.58)kg,试验组各时期体质量均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2截止2014年10月6日最后1次称重,试验组10头母牛共有7头发情,发情率为70%,对照组5头母牛无发情现象,发情率为0,大群调查发现,在传统饲喂方式下2岁母牦牛的发情率为4%。320项血清生化指标分析发现,除7月14日试验组的碱性磷酸酶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血清磷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8月27日试验组谷草转氨酶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血清钠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外,其他指标均差异不显著。4暖季补饲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结论:三江源区2岁高原型放牧牦牛有快速增重的潜力,营养是重要的限制因素,暖季补饲精料有助于其增重和繁殖潜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不同精料补饲水平对藏羊生长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藏羊选择适宜的精料添加量。[方法]选用1岁左右、体重接近的藏绵羊30只,随机分为3组。以青干草为基础日粮,150、300、450 g/d 3种精料水平对各组藏羊进行补饲育肥,采用单因子分组设计,研究精料补饲水平对藏羊采食量、饲料转化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藏羊日采食量、日增重均随精料补饲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而对青干草的采食量略有下降趋势;不同精料补饲水平下,育肥后期藏羊日增重均呈下降趋势。精料和日粮转化效率随精料补饲量的提高呈二次曲线变化。精料和日粮转化效率、经济效益均以300 g/d精料处理组为最高。[结论]藏羊育肥时间以45~50 d为宜,精料添加量以300 g/(只.d)最好。  相似文献   

17.
草羔育肥是发展草原季节畜牧业的重要措施。本文探讨了以红豆草茬地放牧为主,结合补饲青干草对甘肃高山细毛羊(GF)和边甘杂种(BG)羔羊育肥的初步效果。试验按放牧、放牧+补饲及圈饲三个阶段进行。补饲又分燕麦、红豆草及燕麦+红豆草三种处理。分别从体增重、牧草利用率和肉用性能等方面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经80天育肥试验,两种羔羊的期末活重和羔羊胴体重均分别达到35公斤和17公斤以上(符合国际市场出售商品羔羊的标准)。三种补饲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以补饲混合干草(燕麦草+红豆草)的效果为最佳(P0.05)。  相似文献   

18.
在不计饲养成本的条件下,研究了自由放牧、半舍饲、全舍饲3种饲养模式及半舍饲和舍饲的不同的精粗料对当阿旺母绵羊体重及初配年龄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期内,自由放牧的50只母羊,在6月龄、9月龄、周岁龄及1.5岁时体重较各实验组效果差,1.5岁时已体成熟但仍不发情;其它各实验组体成熟年龄为周岁龄,1.5岁时在营养水平较高时即可参与配种,参配母羊血清中E2、P4、FSH和LH的浓度接近发情成年母羊指标,且差异不显著;精料颗粒料补饲组的母羊6月龄、9月龄、周岁龄及1.5岁时体重较燕麦青干草补饲组增重慢,发情母羊较少,但受胎率较高;燕麦青干草+精料颗粒料舍饲组母羊不仅各年龄段体重增重较快,且发情率和受胎率也为最高;燕麦青干草+精料颗粒料舍饲组母羊1.5岁体重为成年体重的104.82%。结论:舍饲半、舍饲模式,不仅可提高羔羊的生长速度,实现阿旺绵羊羔羊当年出栏;同时可实现母羊1.5岁参与配种,缩短1年的饲养周期。在藏东阿旺绵羊产区,乃至整个有条件的藏区开展绵羊养殖的舍饲、半舍饲模式,对藏区养羊业的经济效益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选择40头5月龄左右荷斯坦公犊,依据体重和类型随机分为4组,H、M和L组分别补饲不同水平的精料,即:H组1.8kg/头.d、M组1.4kg/头.d和L组1.0kg/头.d,D组不补饲精料。试验结果表明:3种补饲水平下日增重分别为1.069 9kg、1.138 7kg和1.021 5kg,都明显高于D组(0.6161kg),差异显著(p<0.05),M组补饲水平效果明显,增重和日增重都明显高于H和L组,差异显著(p<0.05),并且显著高于D组,差异极显著(p<0.01)。补饲经济效益相当明显,H、M和L组的增重价值、育肥收入和日均收入都明显高于对照D组,差异显著(p<0.05);补饲效果和经济效益以M组最为明显,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阐述放牧藏系绵羊生长发育及体重变化规律.[方法]在甘肃省临潭县选取1岁后备母羊32只,进行体重测定及草场牧草观察.[结果]1岁藏系绵羊后备母羊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呈明显地季节性变化,在冬末春初乏草期,藏系绵羊后备母羊的生长发育停滞,营养状况最差,体重下降约10.14%,与其他季节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在牧草返青期,羊只营养状况开始恢复,与初始体重相比增加9.98%.在夏季牧草生长旺盛期,羊只生长发育最快,体重增加49.38%,增重约占初始体重的50%,与其他季节差异极显著(P0.01);在秋季羊只营养状况最好,体重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进入冬季枯草期,营养状况又开始变差,生长发育滞缓.[结论]放牧藏系绵羊的体重呈季节性变化,依据放牧绵羊生长及增重规律,在全年予以适时补饲和及时出栏,有利于降低草场载畜量,缓解草畜矛盾,促进牧民增收牧业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