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不同绿肥品种提升滩涂生地土壤养分及酶活性效应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绿肥对滩涂生地土壤的改良作用。通过种植豆科绿肥田菁、决明和沙打旺,研究不同生长季滩涂生地土壤基本理化性状、水溶性盐离子总量、钾钠钙镁养分结构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种植绿肥使土壤容重降低,总孔隙度增加;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0.7~3.0 g/kg、0.9~8.3 mg/kg、0.9~4.4 mg/kg;种植田菁显著降低土壤全钙、全钠、全镁及水溶性盐离子总量;种植田菁、沙打旺可使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较对照提高27.8%~246.9%。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脲酶、磷酸酶活性与有机质、碱解氮含量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全钙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蔗糖酶活性与碱解氮含量、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有效钾含量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种植豆科绿肥田菁、沙打旺可明显改善滩涂生地土壤质地、养分结构与酶活性。  相似文献   

2.
田菁的耐盐能力及其对滨海盐渍土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田菁的耐盐能力及其对滨海盐渍土的改良效果,分别进行了田菁盆栽、田间耐盐试验及其对滨海盐渍土的改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田菁的耐盐能力在6 g/kg左右,耐盐极限为10 g/kg左右;种植田菁能有效降低土壤含盐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  相似文献   

3.
种植绿肥来改良土壤和培肥地力是我国农业生产上传统的养地措施之一。绿肥作为一种完全型肥料,在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矿质养分、促进土壤微生物的均衡发展和增强土壤酶活性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综述了具有一定耐盐性的绿肥牧草对滨海盐渍土壤盐分、p H、孔隙度、有机质、养分含量、根际微生物和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田菁(当地称(豆劳)豆)是一种一年生耐盐性较强的优良夏季绿肥,在苏北滨海盐渍土上种植,有改良土壤结构,加速土壤脱盐,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如新洋试验站1958年在新垦126亩茅草地上,垦后种一季田菁,秋后压青,冬闲,翌年植棉平均亩产籽棉365斤,比不种田菁的增产25%。淮海农场经验,麦茬地种植田菁压青每亩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湘西烟地适宜绿肥种植模式。[方法]设8个处理研究箭舌豌豆、黑麦草、油菜的单作和混作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1绿肥翻压还田可降低土壤容重1.08%~8.62%,以绿肥混作降低土壤容重效果最好。2绿肥翻压还田能提高土壤养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1.44%~6.10%,0.01~0.12 g/kg,1.89%~11.32%,0.12%~3.56%,1.06%~11.76%,0.04%~18.93%和0.98%~23.12%,以箭舌豌豆单作提高土壤养分的效果最好。3土壤p H整体变化不大。4绿肥翻压还田能提高烤烟产量和产值,以箭舌豌豆单作的烤烟产量和产值最高。[结论]在湘西州烟区旱地以推广种植箭舌豌豆单作模式为好。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秸秆还田与无机改良剂配合对滨海盐渍土土壤特性的影响,明确其对盐碱土壤的降盐和改土效果,本研究以黄河三角洲中度盐渍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土柱试验,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及其与无机改良剂配合对土壤盐分和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或翻埋还田配施无机改良剂处理促进了盐分的淋洗,增加了淋溶液中总盐含量以及各盐基离子含量;秸秆还田和秸秆还田与无机改良剂配合均可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其中秸秆还田与无机改良剂配合较秸秆不还田处理淋溶液中盐分含量增加,且0~<40 cm土层中土壤盐分含量降低,脱盐率高达70.76%~83.94%;在0~<20 cm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增高了10.96%和11.96%,铵态氮含量增加了 23.77% 和 24.01%,土壤容重降低了 10.19% 和 11.53%,0.25~<2 mm 水稳性团聚体占比增加了 59.38%和 63.95%;在 20~<40 cm 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增高了 21.07% 和 22.15%,铵态氮含量增加了 22.86% 和 27.99%,土壤容重降低了7.20%和8.13%,0.25~<2 mm水稳性团聚体占比增加了39.54%和32.67%。研究表明,秸秆覆盖+翻埋还田配合无机改良剂处理对滨海盐渍土的降盐、改土效果最优,可降低土壤盐分、提高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牧草对盐渍土Cl~-、SO_4~(2-)、HCO_3~-、pH和EC的影响,在不同浓度NaCl处理土壤土中种植结缕草、早熟禾、田菁、小冠花、紫花苜蓿,通过测定土壤中Cl~-、SO_4~(2-)、HCO_3~-含量的变化,筛选出适合不同程度盐渍化土壤种植的牧草。结果表明:土壤中加入NaCl不但增加了Cl~-含量,也增加HCO_3~-和SO_4~(2-)含量,3种水溶性阴离子含量随NaCl浓度的增大而增大,5种牧草均可降低盐处理土壤中水溶性Cl~-、SO_4~(2-)含量,结缕草降低水溶性Cl~-效果最佳,田菁降低水溶性SO_4~(2-)效果较好,5种牧草均可降低重盐处理土壤中水溶性HCO_3~-含量;土壤p H随着NaCl浓度增加略有增加,EC值随NaCl浓度的增加显著增加,种植牧草也可降低各盐分处理土壤p H和EC值,均以田菁、早熟禾效果为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坡地退耕成藤椒林后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为进一步种植和发展藤椒提供参考。【方法】以川东丘陵区坡耕地退耕后种植形成的3 a(TJ-3)和5 a(TJ-5)藤椒林及对照农耕地(CK)为对象,采集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质、容重、孔隙度、持水量、贮水与排水能力和渗透性,并运用隶属函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藤椒林土壤有机质含量、孔隙度、持水量、贮水量、排水能力、渗透速率和渗透系数均高于农耕地,且随藤椒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容重则相反,藤椒林低于农耕地,且随藤椒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基于隶属函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的水源涵养综合值大小顺序为TJ-5TJ-3CK,藤椒林地均显著高于农耕地;土壤水源涵养综合值与有机质、孔隙度、持水性和渗透性显著相关(p0.05)。【结论】种植藤椒对提高坡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阿克苏地区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和苜蓿/棉花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采集种植1~4 a的紫花苜蓿地、连作5 a棉花地和第5 a苜蓿轮作棉花地的0~10、10~20和20~40 cm土壤,测定土壤容重、全盐、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结果】紫花苜蓿与棉花轮作能够降低pH;土壤容重随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并且种植时间越长,改善效果越好;棉花连作土壤全盐含量最高,种植苜蓿和苜蓿与棉花轮作可以降低土壤全盐,苜蓿种植时间越长,土壤全盐降低越明显,苜蓿种植第四年全盐量比第一年降低50.5%,苜蓿/棉花全盐比棉花连作降低了41.7%;土壤有机质含量随苜蓿种植年限增加而增加;苜蓿/棉花轮作土壤土全氮含量最高,种植苜蓿地0~10 cm全氮含量呈增加趋势;种植苜蓿第四年的土壤碱解氮及速效磷含量最高,速效钾随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结论】阿克苏地区种植紫花苜蓿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苜蓿、苜蓿/棉花轮作能够降低土壤盐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研究了烟田冬闲期种植绿肥对土壤的影响。【方法】以冬闲期植烟土壤为研究对象,布置单种紫云英(Z)、单种黑麦草(H),混播紫云英和黑麦草(HZ)3种处理,在植烟前测定土壤特性,分析绿肥不同种植模式对植烟土壤的影响。【结果】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养分含量影响不同:与H和Z处理相比,HZ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达到29.88和0.96g/kg;与H处理相比,HZ处理的土壤速效钾、速效磷的含量分别提高了9.5%和38.03%,达到209.19和45.20 mg/kg。HZ处理下,土壤中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以及土壤微生物碳、氮含量显著高于H和Z处理(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碳、氮含量显著相关(R0.8,P0.01);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微生物碳含量显著相关(R0.78,P0.01);土壤全氮含量与土壤微生物氮含量显著相关(R0.78,P0.01);土壤速效磷含量与土壤微生物磷含量显著相关(R0.78,P0.01)。【结论】综上所述,冬闲期混合种植豆科-禾本科绿肥可以更好的提高植烟土壤的养分,改善土壤微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常见耐盐植物对滨海盐渍土的改良效果,在台州滩涂围垦区构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盐地碱蓬(Suaeda salsa)、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甜高粱(Sorghum dochna)、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orghum sudanense)、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田菁(Sesbania cannabina)7个人工种群,测定了植物种植后0~10 cm土壤的理化性质、微生物数目和土壤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种植土壤含盐量、pH和土壤容重随时间增加而逐渐降低,与对照(裸地)相比,90 d时分别降低6.9%~12.2%、7.5%~10.5%和28.5%~42.5%;种植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力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升高(个别例外),与对照相比,90 d时分别增加24.5%~72.3%、10.2%~90.8%、78.9%~181.1%和428.6~533.0%;与对照相比,90 d时种植土壤细菌数目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时间增加均无显著性变化;90 d时仅种植甜高粱、高丹草和田菁土壤放线菌数目显著高于对照;通过主成分分析将植物对土壤改良效果相关的10个单项指标转换为5个综合指标,代表了全部信息的97.32%,以此计算各植物种植土壤的隶属函数值,并以主成分的贡献率进行加权,最终获得土壤性质的综合评价值(D),7种草本植物对台州本地盐渍土改良效果表现为紫花苜蓿草木樨高丹草黑麦草甜高粱田菁盐地碱蓬。  相似文献   

12.
广西滨海红鳞蒲桃群落的土壤理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广西滨海红鳞蒲桃群落内选择不同立地建立标准地,进行土壤(0~60 cm土层)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容重为0.815 6~0.985 6 g·cm-3;总孔隙度为51.63%~61.06%,其中非毛管孔隙度约占1/4~1/3;通气度为15.67%~21.84%;饱和、毛管及田间持水量依次为30.77%~41.85%、25.43%~40.66%和23.65%~37.93%。(2)土壤p H值为3.81~4.44;有机质含量2.17~23.41 g·kg~(-1);全N、全P、全K含量依次为0.41~1.24、0.07~0.12、0.73~1.38 g·kg~(-1);水解N、有效P、速效K含量依次为24.4~82.1、2.22~3.86、10.07~46.66 mg·kg~(-1)。(3)广西滨海红鳞蒲桃群落土壤疏松、通气性较好,但持水能力较差;土壤有机质以及N、P、K养分含量偏低,尤其是P和K含量严重贫乏。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同郁闭度橡胶林下间作豆科绿肥植物与纯作橡胶园土壤化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作豆科绿肥植物的林下土壤p H、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明显高于其对照纯作林,间作豆科绿肥植物有利于提高胶园的土壤肥力水平。中郁闭度林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高于高郁闭度林,但p H、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低于高郁闭度林。  相似文献   

14.
绿肥是重要的有机肥料资源,对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结果表明:绿肥翻压还田可使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和全钾等肥力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未种植绿肥相比,绿肥还田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和全钾等含量,降低土壤容重、p H值。绿肥还田可提高作物产量,增产幅度为7.83%。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不同绿肥轮作还田模式对沿海滩涂土壤的改良效果,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黑麦草-田菁(LS)、蚕豆-田菁(VS)2种轮作模式下绿肥还田生物量、养分(碳、氮、磷、钾)累积量以及土壤pH、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水溶性盐总量的变化,以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LS轮作模式下的还田生物量整体高于VS轮作模式。LS轮作模式下5季绿肥的碳、氮、磷、钾养分累积总量较VS轮作模式下分别增加27.80%、9.80%、33.60%和27.10%。2种轮作模式下,1~5季绿肥翻压还田后,土壤pH值为8.02~8.26,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分别较种植前增加17.70%~99.60%、6.90%~100.00%、53.60%~158.00%和1.39%~71.26%,且整体以LS轮作模式下较高。土壤水溶性盐总量在第1~3季逐渐降至1.00 g/kg以下,第4~5季又呈缓慢上升趋势。综上,不同绿肥轮作模式下绿肥还田可明显改善滩涂土壤养分和盐分状况,且LS轮作模式优于VS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耐盐植物种植对滨海盐土化学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在滨海盐土环境下,以种植耐盐植物费菜(Sedum aizoon L.)、田菁(Sesbania cannabinaRetz.)Poir.)、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的样地和未种植植物的裸地土壤(CK)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农化分析技术和磷脂脂肪酸(PLFA)生物标记法,对土壤化学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裸地比较,种植植物样地土壤电导率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下降,分别下降了20.26%~57.21%和23.42%~37.80%;而有机质含量和有效磷含量显著升高,分别升高了39.16%~53.01%和106.48%~259.92%。种植植物样地土壤中PLFA种类明显增加,微生物群落也有所改变,3个植物样地土壤中总PFLAs含量和革兰氏阴性菌、放线菌、AM真菌、真核生物、真菌PFLA含量显著升高,分别升高21.53%~103.32%、4.96%~63.37%、82.91%~222.72%、50.00%~160.25%、32.05%~268.59%、19.39%~454.77%;真菌/细菌(F/B)PFLA含量也显著升高1.00~6.50倍,而革兰氏阳性菌PFLA含量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G+/G-)PFLA含量却显著下降,分别下降了48.06%~57.78%和59.77%~68.68%。此外,种植植物样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也明显提高。研究表明,种植费菜和蒲公英可以降低滨海盐土土壤电导率,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同时其促进多种微生物的繁殖,可有效改善滨海盐土的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中亚滨藜的耐盐性及其对滨海盐渍土的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试验研究了中亚滨藜的耐盐能力及其对滨海盐渍土的改良效果。通过盐水浸泡试验,发现中亚滨藜种子在NaC l浓度<0.9%的溶液中可正常发芽。盆栽和田间耐盐试验表明,中亚滨藜的耐盐能力在15g/kg左右,耐盐极限为20g/kg左右。中亚滨藜种植试验表明,种植中亚滨藜能够有效的降低土壤表层含盐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中N、P、K的含量。研究证明中亚滨藜是一种耐盐能力很强的盐生植物,对滨海盐渍土具有显著的改良作用。本研究对滨海盐渍土的生物改良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江苏沿海地区盐碱地的生物改良技术在内陆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以滩涂耐盐植物品种和耐盐微生物菌剂为材料,选取了包括黏壤土和沙壤土在内的4个盐碱地试验点,探索江苏沿海滩涂的改土措施在内陆地区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利用盐地碱蓬的生物移盐能力,4个试验点土壤可溶性盐含量显著降低,降幅为38.7%~44.10%。豆科绿肥田菁翻压腐解后,土壤养分含量得到较大提升,并在土壤改良剂的作用下,土壤容重降低,总孔隙度增加。耐盐微生物菌剂的施用有助于活化土壤并促进植物的生长。通过2年的土壤改良,试验地块实现了向日葵的生产活动。本研究表明,江苏沿海滩涂地区“碱蓬移盐、田菁改土”的改良措施,结合土壤改良剂和耐盐微生物菌剂的施用,能够有效改善内陆地区的土壤盐碱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绿肥品种及其种植密度对绿肥鲜产量、饲用价值和土壤水分、养分含量的影响,为黄土高原旱地绿肥作物的高效种植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设计,以5种绿肥(长武怀豆、绿豆、大豆、毛叶苕子和油菜)为主处理,4种绿肥种植密度(用播量控制,分别为当地推荐播量的75%,100%,125%和150%)为副处理进行试验,于绿肥盛花期收获、计产,采集部分植物样品测定相关养分含量,然后翻压还田。绿肥翻压前采集土壤样品测定水分含量及速效养分含量。【结果】夏季种植绿豆、长武怀豆、毛叶苕子,推荐播量150%的处理绿肥生物量最高,大豆推荐播量125%处理的生物量也高于100%处理,油菜在推荐播量的75%时生物量最高。绿豆处理的粗蛋白、粗脂肪、无氮浸出物产量较高,粗纤维含量较低;油菜和长武怀豆的饲用价值也较高。绿豆、长武怀豆和油菜生物量较高,翻压时还田的养分量也较高。种植油菜和长武怀豆的处理翻压前土壤贮水量较低,种植毛叶苕子的土壤水分含量与休闲处理相当。种植长武怀豆、绿豆、大豆和毛叶苕子等豆科绿肥显著增加了土壤的硝态氮含量,而种植油菜显著降低了土壤硝态氮含量。与休闲处理相比,不同绿肥品种均显著增加了土壤速效磷含量,其中油菜处理增幅最大,而长武怀豆处理增幅最小。种植长武怀豆、大豆、毛叶苕子和油菜显著降低了土壤速效钾含量。绿肥种植密度对土壤水分、硝态氮、有效磷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可以通过适当提高豆科绿肥播量、适当降低油菜播量来提高夏季绿肥生物量;不论用作饲料还是翻压还田,绿豆是最佳的夏绿肥品种,油菜和长武怀豆也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豆科牧草用于滨海盐渍土生物改良的可性行。[方法]利用田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种植豆科牧草林生山黧豆和紫花苜蓿的人工草地对滨海盐渍土壤盐分特性和肥力的影响。[结果]与自然盐碱空白地相比,长期种植紫花苜蓿和林生山黧豆的人工草地的土壤盐分含量明显降低,0~40 cm土层脱盐最为强烈,脱盐率达47.8%~48.8%,土壤盐分分布由柱状型转变为底积型;0~20 cm土壤pH值明显降低;0~20 cm土层的有机质、全氮含量分别提高了28.4%、42.5%和95.6%、69.8%。紫花苜蓿草地与自然盐碱空白地的盐分离子运移存在着差异。[结论]中度盐渍化土壤种植紫花苜蓿,轻度盐渍化土壤种植林生山黧豆,是生物改良滨海盐渍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