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山竹醇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肌肉抗氧化能力和肌纤维类型组成的影响。试验选取80日龄左右、健康状况良好且体重[(35.50±1.50) kg]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公猪48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90 d,试验期间,对照组全程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在屠宰前30、60、90 d持续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0 mg/kg山竹醇的试验饲粮。试验结束时,每个重复随机选择6头试验猪进行屠宰,取其背最长肌样品,检测其抗氧化指标、肌纤维类型组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与p300活性以及肌纤维类型和肌肉生长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生长育肥猪全程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均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生长育肥猪屠宰前60和90 d饲喂添加400 mg/kg山竹醇的饲粮均可以显著提高背最长肌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显著降低背最长肌中丙二醛(MDA)含量(P0.05)。3)与对照组相比,生长育肥猪屠宰前60和90 d饲喂添加400 mg/kg山竹醇的饲粮均可以显著提高背最长肌中Ⅰ型肌纤维的比例(P0.05),显著降低背最长肌中Ⅱ型肌纤维的比例(P0.05)。4)各组生长育肥猪背最长肌中肌球蛋白重链(MyHC)-Ⅱx的mRNA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生长育肥猪屠宰前60和90 d饲喂添加400 mg/kg山竹醇的饲粮均可以显著提高背最长肌中MyHC-Ⅰ和MyHC-Ⅱa的mRNA表达量(P0.05),显著降低背最长肌中MyHC-Ⅱb的mRNA表达量(P0.05)。5)与对照组相比,生长育肥猪屠宰前60和90 d饲喂添加400 mg/kg山竹醇的饲粮均可以显著降低背最长肌中p300活性(P0.05),显著提高背最长肌中PGC-1α活性(P0.05)。综合以上结果得出,生长育肥猪屠宰前60或90 d饲喂添加400 mg/kg山竹醇的饲粮可以提高肌肉的抗氧化能力,增加背最长肌中Ⅰ型肌纤维的比例,且具有生理阶段效应。  相似文献   

2.
旨在研究2个品系母鸡饲喂不同蛋白水平日粮对后代肌纤维发育及肌肉生成抑制因子基因(MSTN)mR-NA表达的影响.试验通过对高、低脂系肉种鸡饲喂3个蛋白水平(分别是NRC肉种鸡饲养标准蛋白水平的80%、100%、120%)的日粮,子代饲喂正常蛋白水平日粮,研究母体效应对后代肌纤维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母代高蛋白日粮可显著提高子代1日龄肉仔鸡初生体质量(P<0.05),但屠宰日龄肉仔鸡体质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②随着母代日粮蛋白水平的降低,子代胸肌肌纤维直径逐渐减小,且低蛋白组显著低于正常蛋白和高蛋白组(P<0.05),2个品系间差异不显著(P>0.05).③随着母代日粮蛋白水平的降低,胸肌肌纤维密度逐渐增加,且低蛋白组显著高于正常蛋白组和高蛋白组(P<0.05),2个品系间差异不显著(P>0.05).④母代高蛋白日粮有降低MSTN mRNA表达量的趋势,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低脂系肉仔鸡高蛋白组21日龄胸肌MSTN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蛋白组和低蛋白组(P<0.05).结果表明,母代高蛋白日粮可提高后代初生体质量,且高蛋白日粮有降低胸肌中MSTN mRNA表达量的趋势;母代低蛋白日粮可显著降低后代肌纤维直径提高肌纤维密度,从而改善肌肉品质.品系对肌纤维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脂肪沉积是动物体内能量贮存的主要方式,是猪重要的经济性状,其生长发育状况决定了猪的生长速率。本实验选取出生后0、30、180 d和7年的金华母猪皮下脂肪组织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脂肪细胞体积、血清代谢指标、脂肪代谢基因的表达量和脂肪细胞线粒体DNA拷贝数。结果表明:在出生后0d到7年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脂肪细胞体积呈现极显著增长(P0.01);血清代谢指标发生了显著变化(P0.05);脂肪代谢基因的表达量呈现显著差异(P0.05),在180 d时脂肪合成基因的表达量最高,而脂肪分解基因的表达量最低;脂肪细胞线粒体DNA拷贝数呈现极显著增长(P0.01)。本研究旨在为脂肪组织的生长发育提供基础理论数据,以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主要研究在饲粮中添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对育肥猪肌纤维类型的影响。试验选用156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180头,平均体重为(85.02±1.15)kg,按组间体重、性别比例一致的原则,将育肥猪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5公5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上分别添加0.025%、0.05%EGCG的试验饲粮。研究结果表明:1)育肥猪饲粮中添加0.025%的EGCG,能显著下调背最长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活性(P0.05),减少MyHCⅠ、PGC-1α和mtTFA蛋白水平和MyHCⅠ、Tnnt 1、Cytc和COXⅣmRNA的表达(P0.05);显著下调腰大肌LDH和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的活性(P0.05),显著上调Ⅰ型肌纤维比例(P0.05),显著下调MyHCⅠmRNA的表达(P0.05),而MyHCⅡa、MyHCⅡx、MyHCⅡb的mRNA显著上调(P0.05)。2)育肥猪饲粮中添加0.050%的EGCG,能显著下调背最长肌LDH和SDH的活性(P0.05),降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P0.05),抑制AMPK的磷酸化、下调MyHCⅠ、PGC-1α、mtTFA和NRF-1的蛋白和mRNA表达(P0.05);显著下调腰大肌LDH和SDH的活性(P0.05),降低ROS水平(P0.05),下调MyHCⅠ蛋白和mRNA的表达、抑制AMPK的磷酸化和NRF-1的蛋白表达(P0.05),显著上调Ⅰ型肌纤维比例(P0.05)。综上,育肥猪饲粮中添加EGCG后,可能通过EGCG清除ROS后引起AMPK活性减弱,降低PGC-1α表达,最终导致线粒体生物合成下降和慢肌纤维形成减少。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水平对淮猪育肥后期生产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48头体重相近的淮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3组,即低蛋白组(11.96%)、中蛋白组(13.04%)和高蛋白组(14.16%),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试验期为138 d。结果表明,1)各组猪末重、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高蛋白组的料重比显著升高(P<0.05);各组猪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2)各组的肌肉pH、肉色评分、失水率以及干物质、粗蛋白、粗灰分和肌苷酸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高蛋白会显著提高肌肉粗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P<0.05);3)高蛋白组猪肌肉中的亚麻酸含量显著高于低蛋白组(P<0.05),而花生四烯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脂肪酸含量差异不显著。4)低蛋白组的血清中ALB含量显著高于中蛋白组(P<0.05),随着蛋白水平提高,血清中的BUN含量有升高的趋势(P=0.085)。根据本试验结果,饲粮粗蛋白水平为13.04%对淮猪育肥后期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能氮水平对不同品种猪肉质性状以及肌纤维类型和细胞因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巴马香猪和长白猪共96头(48头/品种),随机分为4组(每组24头猪),分别为长白猪饲喂NRC饲粮组、长白猪饲喂我国地方猪标准(GB)饲粮组、巴马香猪饲喂NRC饲粮组、巴马香猪饲喂GB饲粮组。试验从5周龄开始,至出栏时结束。分别于保育期、生长期和肥育期末,每组选择8头体况相近猪只屠宰,采集肌肉样品分析。结果表明:生长阶段显著影响了试验猪背最长肌熟肉率和肌球蛋白重链(MyHC)Ⅱx、MyHCⅡb及白细胞介素-15(IL-15)mRNA表达水平(P0.05),且随生长阶段呈增加趋势;与长白猪相比,巴马香猪的背最长肌熟肉率、MyHCⅠ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滴水损失显著降低(P0.05);与NRC饲粮相比,GB饲粮显著提高了生长期长白猪和巴马香猪的p H45 min(P0.05),显著上调了保育期和肥育期猪背最长肌MyHCⅠmRNA表达水平(P0.05);与GB饲粮相比,NRC饲粮显著上调了生长期猪背最长肌MyHCⅠmRNA表达水平(P0.05)。由此可见,品种和生长阶段均可显著影响肉质性状及相关基因的表达,饲粮能氮水平则主要通过与生长阶段产生互作效应影响肉质性状及肌纤维类型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一水肌酸(CMH)及其组合添加物对生长育肥猪胴体组成、肉质性状及代谢分子指标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CMH在肉质营养调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选择60~70 kg体重"杜×大×长"阉公猪10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CMH饲粮(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 g/kg的CMH)、CMH+α-硫辛酸(ALA)饲粮(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 g/kg的CMH和0.1 g/kg的ALA)、CMH+牛磺酸(Tau)饲粮(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 g/kg的CMH和0.1 g/kg的Tau)和CMH+L-苹果酸(LMA)饲粮(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 g/kg的CMH和0.5 g/kg的LMA),饲养50 d后统一屠宰,采集样品并测定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CMH及其不同组合添加物均显著降低生长育肥猪背膘厚度(P0.05),有提高背最长肌水分和降低脂肪含量的趋势(P0.05); CMH+ALA饲粮和CMH+LMA饲粮显著增加生长育肥猪眼肌面积(P0.05); CMH饲粮和CMH+ALA饲粮显著降低生长育肥猪背最长肌滴水损失和压榨损失(P0.05); CMH饲粮和CMH+Tau饲粮显著提高生长育肥猪背最长肌肉色亮度和黄度值以及蒸煮损失(P0.05),显著降低肉色红度值(P0.05); CM H饲粮、CM H+ALA饲粮和CM H+Tau饲粮显著提高生长育肥猪背最长肌琥珀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活性、总抗氧化能力和肌酸储备量(P0.05),显著降低背最长肌乳酸含量(P0.05),并以CM H+ALA饲粮改变程度最大; CM H饲粮和CM H+ALA饲粮显著提高生长育肥猪背最长肌肌酸转运蛋白基因相对表达水平(P0.05),后者改变大于前者且显著提高背最长肌肌红蛋白和肌球蛋白重链Ⅱa基因相对表达水平(P0.05)。综合上述结果可知,饲粮添加CMH、CM H+ALA或Tau或LM A均能够降低生长育肥猪背膘厚度,其中CM H+ALA组合添加综合表现出更好的胴体和肉质改善作用,比单独添加CMH进一步提高了肌酸转运储备、氧化代谢能力、肌红蛋白表达和氧化型肌纤维比例等。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BMY牛育肥性能影响。利用9种不同能量蛋白比配合日粮对63头BMY公牛进行育肥,育肥结束后从每组随机选择3头进行屠宰试验。试验结果:①低能量低、中、高蛋白比日粮组,低能量高蛋白比日粮组在整个育肥期平均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与低能量低蛋白比日粮组差异显著(P0.05),而低能量中蛋白质比日粮组同高、低两个蛋白能量比日粮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②中能量低、中、高蛋白比日粮组,中能量高蛋白比日粮组在整个育肥期平均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与中能量低蛋白比日粮组差异显著(P0.05),而中能量中蛋白比日粮组同高、低两个蛋白能量比日粮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③高能量低、中、高蛋白比日粮组,高能量高蛋白比日粮组在整个育肥期平均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与高能量低蛋白比日粮组差异显著(P0.05),而低能量中蛋白比日粮组同高、低两个蛋白能量比日粮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④在9个试验组中,高能量蛋白比日粮组的饲料报酬和经济效益最高,高能量中蛋白比日粮组次之,低能量低蛋白比日粮组最低。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了解纯种与杂种猪肌肉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的分子调控差异,并分析其对猪胴体和肉质的影响。选用体重50kg左右的纯种杜洛克猪、长白猪和大白猪以及杜长大三元杂交猪为研究对象,每个重复6头猪,从表型和分子水平上对其背最长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纯种猪相比较,杂种猪背最长肌的肌纤维面积、白肌纤维比率、乳酸脱氢酶A基因表达量和线粒体DNA拷贝数显著提高(P0.01);虽然与纯种猪相比较,有些基因的表达量在杂种猪背最长肌中的提高或降低不显著(P0.05),但总体上来说,促进肌纤维生长发育的相关基因IGF1、PDK1和GLUT4的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抑制肌纤维生长发育的相关基因MSTN和FOXO1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促进白肌纤维转化的相关基因PGC1A的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抑制白肌纤维转化的相关基因MEF2A、MYOZ1、MRF4和NFATC1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促进肌纤维增殖的miR-1和miR-133表达量显著提高了(P0.01),抑制白肌纤维生长的miR-499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结果提示,杂交改善猪的胴体性状是通过改变其分子调控水平来实现的,但对肉品质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通过降低生长育肥猪饲粮蛋白质水平2个百分点,其它营养水平不变,并在低蛋白饲粮中添加赖氨酸及复合促生长剂1号,共5周的饲养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低蛋白饲粮中添加复合促生长剂1号,能够显著提高生长育肥猪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及经济效益,并能超过高蛋白饲粮组;在低蛋白粮中添加赖氨酸,可提高生长育肥猪的日增重、饲料利用率及经济效益,但达不到高蛋白饲粮饲喂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能氮水平对不同品种猪肉质性状以及肌纤维类型和细胞因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巴马香猪和长白猪共96头(48头/品种),随机分为4组(每组24头猪),分别为长白猪饲喂NRC饲粮组、长白猪饲喂我国地方猪标准(GB)饲粮组、巴马香猪饲喂NRC饲粮组、巴马香猪饲喂GB饲粮组.试验从5周龄开始,至出栏时结束.分别于保育期、生长期和肥育期末,每组选择8头体况相近猪只屠宰,采集肌肉样品分析.结果表明:生长阶段显著影响了试验猪背最长肌熟肉率和肌球蛋白重链(MyHC)Ⅱx、MyHCⅡ易及白细胞介素-15(IL-15)mRNA表达水平(P<0.05),且随生长阶段呈增加趋势;与长白猪相比,巴马香猪的背最长肌熟肉率、MyHC Ⅰ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滴水损失显著降低(P<0.05);与NRC饲粮相比,GB饲粮显著提高了生长期长白猪和巴马香猪的pH45 min(P<0.05),显著上调了保育期和肥育期猪背最长肌MyHC Ⅰ mRNA表达水平(P<0.05);与GB饲粮相比,NRC饲粮显著上调了生长期猪背最长肌MyHC Ⅰ mRNA表达水平(P<0.05).由此可见,品种和生长阶段均可显著影响肉质性状及相关基因的表达,饲粮能氮水平则主要通过与生长阶段产生互作效应影响肉质性状及肌纤维类型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低蛋白日粮对育肥猪胴体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研究低蛋白日粮对育肥猪胴体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初始体重为50kg左右的杜×大×长三元健康猪300头,采用单因子设计,分为高蛋白组和低蛋白组。高蛋白组中日粮按照NRC(1998)营养需要量推荐配制,低蛋白组在NRC推荐的日粮粗蛋白水平上降低4个百分点。试验结果表明,在胴体品质方面,低蛋白组和高蛋白组的眼肌面积分别为49.415cm2、46.279cm2,差异不显著(P=0.937),第十肋被膘厚度低蛋白组和高蛋白组分别为2.175cm、2.215cm,差异不显著(P=0.929),瘦肉率则有增加的趋势(P=0.552)。综合上述结果,商业化生产条件下,育肥猪饲喂低蛋白日粮对猪的胴体品质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5~10周龄期间,豁眼鹅分别饲喂高(15.5%)、中(14.5%)、低(13.5%)3种蛋白水平的日粮,探讨不同蛋白水平日粮对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肌肉组织生长激素(GH)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第8、10周龄高蛋白组母鹅的体重显著高于低蛋白组母鹅的体重(P0.05)外,不同蛋白水平之间在同日龄、性别时无显著性差异。在第10周龄时,母鹅高蛋白组活重、屠宰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显著性高于低蛋白组母鹅活重(P0.05),高、中蛋白胸肌重显著性高于低蛋白组(P0.05),中蛋白组胸肌率显著性高于低蛋白组(P0.05)。其他指标在同性别不同蛋白水平之间无显著差异。第8、10周龄的胸肌、腿肌中GH基因mRNA表达量分别在不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第8、10周龄的胸肌GH基因mRNA表达量要显著性高于腿肌(P0.05)。随着鹅周龄增加,GH基因在肌肉中表达量下降。由此可知,在5~10周龄期间,公鹅宜用蛋白水平为13.50%的日粮,母鹅宜用蛋白水平为14.50%的日粮,日粮蛋白水平不会显著性影响GH基因在肌肉组织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日粮不同蛋白水平对绵羊脂肪和肌肉中FAS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年龄、体质量相近的杂交母羊(萨福克♂×小尾寒羊♀)24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不同蛋白水平的日粮:中蛋白日粮(150 g.d-1)、低蛋白日粮(112.5 g.d-1)和高蛋白日粮(187.5 g.d-1)。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日粮不同蛋白水平对绵羊脂肪和肌肉中FAS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的蛋白质水平影响绵羊腹部皮下脂肪、肠系膜脂肪和半腱肌组织中FAS基因的表达,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的升高FAS表达量降低。FAS基因表达量在各组织间有差异,腹部皮下脂肪、肠系膜脂肪中,中蛋白组和低蛋白组间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高蛋白组显著低于中蛋白组和低蛋白组(P0.05);在半腱肌组织中,中蛋白组与高蛋白组和低蛋白组间均差异显著(P0.05),高蛋白组极显著低于低蛋白组(P0.01)。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L-肉碱对生长育肥母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体重[(30.42±3.24) kg]相近的PIC商品母猪42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3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100 mg/kg L-肉碱。试验期共计10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生长育肥母猪各阶段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和存活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L-肉碱显著提高生长育肥母猪背膘厚度、背最长肌长度和重量(P0.05),显著降低下颌脂肪指数(P0.05),显著降低背最长肌剪切力、滴水损失、肌纤维直径和面积(P0.05),显著提高背最长肌肌纤维密度(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L-肉碱提高生长育肥母猪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P0.05),但显著降低背最长肌亚油酸、花生酸和花生三烯酸含量(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L-肉碱显著提高生长育肥母猪背最长肌脂肪酸合成酶(FAS) mRNA相对表达量(P0.05),显著降低背最长肌肌球蛋白重链Ⅱb(MyHCⅡb) mRNA相对表达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100 mg/kg L-肉碱对生长育肥母猪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可以影响背最长肌肌内脂肪沉积和肌纤维性状,并改善胴体品质和肉品质。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德氏乳杆菌制剂对育肥猪血脂指标、肝脏胆固醇代谢和脂肪沉积相关酶活性、组织胆固醇代谢和脂肪沉积相关基因mRNA表达和皮下脂肪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选用120头平均体重为(65.34±3.64)kg的健康"杜×(长×大)"育肥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栏),每个重复10头(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0%德氏乳杆菌制剂的饲粮,预试期7d,试验期42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育肥猪的血清甘油三酯(TG)(P=0.08)和总胆固醇(TC)(P=0.06)含量均有降低趋势,血清总胆汁酸(TBA)含量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育肥猪的肝脏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活性有降低趋势(P=0.07),胆固醇7α-羟化酶活性(CYP7A1)显著增加(P0.05),脂肪甘油三酯脂酶(ATGL)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育肥猪的回肠胆汁酸结合蛋白(IBABP)的mRNA相对表达量有降低趋势(P=0.07),皮下脂肪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皮下脂肪细胞直径有降低趋势(P=0.09)。结果提示,德氏乳杆菌可通过干扰育肥猪回肠对胆汁酸的吸收来调控肝脏胆固醇和脂肪代谢。  相似文献   

17.
旨在探讨环境温度变化对猪能量代谢的影响,为阐明猪适应性进化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理论基础。选取6月龄荣昌猪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季节性高温和低温时期,采集12头猪的大脑、心、肝、肺、肾、眼肌和腰肌,检测其mtDNA拷贝数及能量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猪体重增长率与环境温度呈现极显著相关性(|r|≥0.77,P0.01);不同组织mtDNA拷贝数在低温组和高温组之间表达模式高度一致(r=0.92,P0.01);与低温组相比,高温组除了心,其它组织的mtDNA拷贝数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降低,同时各组织中调控mtDNA生物合成的TWINKLE基因表达水平也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降低;能量代谢相关基因(ND1、COX1、ATP6和CYTB)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基本上均是低温组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高温组,而眼肌中ND1和COX1基因,肝和心中CYTB基因在低、高温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大脑中CYTB基因在高温组显著高于低温组(P0.05);除了肺组织(P0.01),其余组织中HSP70基因表达水平在低、高温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表明,猪可通过调节基因转录水平及线粒体DNA拷贝数来重塑代谢,进而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茶多酚对育肥猪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胴体品质和肉品质的影响,探讨其在肥育猪上的应用效果。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试验选择60头(74.19±7.41)kg的育肥猪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茶多酚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0 mg/kg茶多酚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6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茶多酚组显著提高育肥猪的净增重和平均日增重(P0.05)。2)与对照组相比,茶多酚组显著降低育肥猪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P=0.05),极显著提高肝脏GSH-Px活性(P0.01),显著提高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并且茶多酚组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较对照组降低了26.24%(P=0.09);茶多酚组显著降低了育肥猪肝脏中GSH-Px、过氧化氢酶(CAT)和醌氧化还原酶1(NQO1)的基因的表达量(P≤0.05)。3)与对照组相比,茶多酚组对育肥猪的胴体和肉品质的影响不显著(P0.05)。茶多酚组育肥猪屠宰后24 h p H、45 min亮度(L*)值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1.65%(P=0.09)和3.74%(P=0.10),而24 h L*值却比对照组降低了4.26%(P=0.10)。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育肥猪饲粮中添加400 mg/kg的茶多酚显著改善了育肥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净增重,降低了血清中GSH-Px活性,提高了肝脏中GSH-Px活性和T-AOC,但对育肥猪的胴体品质和肉品质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饲粮蛋白水平日变化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择180头健康状况良好、平均体重为(35.31±0.96)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组全天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早上饲喂低蛋白水平饲粮、晚上饲喂高蛋白水平饲粮,试验2组早上饲喂高蛋白水平饲粮、晚上饲喂低蛋白水平饲粮,试验期30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平均日增重降低5.71%(P>0.05),试验2组平均日增重提高1.43%(P>0.05)。与试验1组相比,试验2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7.58%(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的血磷、血钙、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及乳酸脱氢酶活性均有降低趋势(P>0.05),葡萄糖浓度和总蛋白含量均有提高趋势(P>0.05),白蛋白含量显著提高17.86%(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的葡萄糖、血磷、甘油三酯浓度、总蛋白含量及乳酸脱氢酶活性均有降低趋势(P>0.05),白蛋白含量、血钙、尿素氮和总胆固醇浓度均有提高趋势(P>0.05)。综上,早上饲喂高蛋白水平饲粮、晚上饲喂低蛋白水平饲粮可提高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并可对机体蛋白质代谢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低聚木糖(XOS)对仔猪生长性能、背最长肌营养成分含量及肌纤维类型组成的影响,探讨XOS在仔猪饲粮中的最佳添加量及其对肌肉营养成分和肌纤维类型组成的调控作用。试验选取健康的21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12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Ⅰ组、Ⅱ组和Ⅲ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250和500 mg/kg XOS的饲粮,试验期为56 d。试验结束后,每重复选取1头接近平均体重的仔猪进行屠宰取样。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Ⅰ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增加(P0.05),Ⅱ组和Ⅲ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增加(P0.05),但末重和料重比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各组之间背最长肌粗蛋白质、粗脂肪以及游离氨基酸包括亮氨酸、甘氨酸及天冬氨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氨基酸含量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地升高或降低;3)与对照组相比,Ⅰ组肌球蛋白重链(MyHC)Ⅱa和MyHCⅡx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Ⅱ组MyHCⅠmRNA相对表达量与Ⅲ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Ⅰ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沉默交配型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和解偶联蛋白3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但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mRNA相对表达量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仔猪饲粮中合理添加XOS能提高生长性能,促进慢肌纤维相关基因的表达,推荐添加水平为100~250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