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取代度糯玉米淀粉醋酸酯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糯玉米淀粉为原料,醋酸酐为乙酰化试剂,氢氧化钠为催化荆,硫酸钠为膨胀抑制荆,制备了低取代度糯玉米淀粉醋酸酯。考察了醋酸酐用量、膨胀抑制刺用量、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糯玉米淀粉醋酸酯乙酰基含量和反应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醋酸酐用量、硫酸钠用量、pH值、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糯玉米淀粉醋酸酯的取代度有影响。通过试验得到制备低取代度糯玉米淀粉醋酸酯的较佳工艺条件为:pH值9.0,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60min,硫酸钠用量2%(以淀粉干基质量计)。  相似文献   

2.
季铵型阳离子淀粉的干法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醚化剂,干法制备了季铵型阳离子淀粉,研究了氢氧化钠用量、醚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含水率对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在淀粉用量10 g、醚化剂用量1.16 g时,最佳制备条件为氢氧化钠0.123 g、反应温度80 ℃、反应时间3 h、含水率35%;此条件下,取代度为0.070,反应效率为69.7%.  相似文献   

3.
十二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合成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十二烯基琥珀酸酐为酯化剂,在水相介质中对低取代度十二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十二烯基琥珀酸酐用量与滴加速度、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淀粉乳浓度对十二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取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反应时间有利于反应,增加酯化剂用量可使产品取代度增加,但反应效率下降,十二烯基琥珀酸酐的滴加速度对产品取代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新型氧化羟丙基醋酸酯淀粉的制备及膜成型最佳工艺条件,测定膜的性能,为研发淀粉胶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木薯淀粉改性的氧化羟丙基淀粉和醋酸酐为原料,通过改变氧化羟丙基淀粉与醋酸酐的比例(10∶1.5、10∶2.0和10∶4.0),制备新型氧化羟丙基醋酸酯淀粉。以氧化羟丙基醋酸酯淀粉为原料,甘油和山梨醇混合物为增塑剂,结冷胶为增强剂,用流延法制备成薄膜。通过红外吸收光谱法、X-射线、扫描电镜法、黏度测定仪和热重等对酯化淀粉进行物相鉴定,同时测定膜的抗拉强度、吸水性、疏水性和外观形态等性能。【结果】制备3种新型氧化羟丙基醋酸酯淀粉,取代度分别为0.100、0.142和0.152,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结果显示,氧化羟丙基淀粉与醋酸酐发生酯化反应,取代度低,淀粉的空间结构更疏松。黏度分析结果显示氧化羟丙基淀粉的黏度最高,3种酯化后的淀粉黏度均较氧化羟丙基淀粉黏度低,取代度越高的淀黏度反而越小。电镜扫描分析结果显示,酯化反应仅发生在淀粉颗粒表面,并未对淀粉颗粒的内部结构造成破坏,且随着酯化量的减少,淀粉的空间结构越疏松。热重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氧化羟丙基淀粉和酯化淀粉的质量变化有所不同。综上所述,氧化羟丙基淀粉的羟基被羰基取代,形成新型羟丙基淀粉醋酸酯淀粉并对其进行铺膜,测定并比较膜的性能从而筛选出性能最好的酯化淀粉膜,即氧化羟丙基淀粉与醋酸酐比例为10∶4.0时,淀粉膜的性能最佳,此时断裂伸长率为20.3%,吸水率为17.5%,最大接触角为88.6°。【结论】氧化羟丙基淀粉与醋酸酐比例为10∶4.0时,所得氧化羟丙基醋酸酯淀粉膜性能最佳(机械强度、吸水性和疏水性等均有所改善),有望用于淀粉胶囊的制备。  相似文献   

5.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辛烯基琥珀酸酐为酯化剂,采用机械活化法制备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研究辛烯基琥珀酸酐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添加剂(碳酸钠)用量等因素对产物取代度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对酯化淀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机械活化法制备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工艺条件为:辛烯基琥珀酸酐用量6%(淀粉干基),球磨反应时间1 h,反应温度50℃,碳酸钠用量1%(淀粉干基),所制备产品取代度为0.026 3;产物红外光谱出现酯化特征吸收峰,表明淀粉成功实现酯化。  相似文献   

6.
半干法制备磷酸酯淀粉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三聚磷酸钠为酯化剂,通过正交试验,采用半干法制备具有不同取代度的淀粉磷酸酯.考察酯化剂、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温度、时间、pH值等因素对产品取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干法合成淀粉磷酸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90 min,pH 5.0,磷酸盐用量4%,尿素用量2%.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改善造纸法再造烟叶的外观质量,使用烟梗提取液制备造纸法再造烟叶着色剂。【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葡萄糖添加量、反应物pH、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造纸法再造烟叶着色剂色率(EBC)的影响。【结果】(1)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分别为120℃和50 min时,得到的造纸法再造烟叶着色剂的色率具有明显优势;(2)正交试验发现: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50 min时,影响造纸法再造烟叶着色剂色率的因素顺序为催化剂用量反应物pH葡萄糖添加量;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50 min,催化剂用量为6.0%,反应物pH=5.5,葡萄糖添加量为40%,可制备出色率为35 974 EBC的优质造纸法再造烟叶着色剂。【结论】使用烟梗提取液制备的着色剂既可以有效改善造纸法再造烟叶的外观质量,又可提高其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8.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棕榈酸为酯化剂、盐酸为催化剂,采用机械活化固相法制备棕榈酸淀粉酯;以产品的取代度为评价指标,考察各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并对产品进行表征及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当木薯淀粉用量30.0 g、棕榈酸用量12%、催化剂2.0 mol/L、盐酸用量1.0%、反应时间60 min、反应温度60℃时,制备的酯化产品取代度为0.0108.XRD分析表明,淀粉结晶结构破坏,结晶度下降;红外光谱表明,淀粉已成功酯化;性能分析表明,酯化淀粉具有较好的透明度和热稳定性、较低的糊化温度及粘度.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以木薯淀粉为原料,用干法工艺合成羧甲基淀粉(CMS).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醚化剂用量及体系含水量等因素对木薯羧甲基淀粉取代度(DS)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舍成木薯CMS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180min、反应温度75℃、NaOH与淀粉的摩尔比0.80、ClCH2COOH与淀粉的摩尔比0.60、反应体系水的含量20%.在此条件下合成的CMS的DS约为0.35%.  相似文献   

10.
罗菊香  崔国星  张琳君  陈朝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348-21349,21471
[目的]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制备马来酸单淀粉酯。[方法]将木薯淀粉经乙醇活化之后,以马来酸酐为酯化剂,丙酮为反应溶剂,吡啶为催化剂,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优化马来酸单淀粉酯的制备条件。[结果]制备马来酸单淀粉酯的最佳工艺条件:活化淀粉用量为1 g,反应温度为50℃,活化淀粉和酸酐的摩尔比为1∶3,吡啶用量为1 ml,反应时间为7 h。[结论]采用最佳的制备条件,制得取代度为0.332的马来酸单淀粉酯。  相似文献   

11.
侯成杰  齐沙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5003-15006
采用醋酸酐和环氧氯丙烷对糯玉米淀粉进行双重变性制备乙酰化二淀粉甘油酯。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pH值、反应温度、环氧氯丙烷用量、醋酸酐用量、交联反应时间、乙酰化反应时间对冷粘度的影响。通过Box-Behnken六因素三水平试验确定制备乙酰化二淀粉甘油酯的最佳工艺参数为:pH值为9.91,反应温度为43.2℃,环氧氯丙烷用量0.26%,醋酸酐用量7.94%,交联反应时间为4.9 h,乙酰化反应时间为1.4 h。  相似文献   

12.
羟丙基-酶解木薯淀粉性质及其在速冻汤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合成了羟丙基-酶解木薯淀粉,通过对制备的羟丙基-酶解木薯淀粉的透明度、冻融稳定性测定,得到羟丙基-酶解淀粉与羟丙基醚化淀粉相比透明度有了一定的提高,并且随着水解DE值的升高,淀粉产品的透明度不断提高,与原淀粉相比,冻融稳定性得到明显的增强.通过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的测定,得到羟丙基-酶解木薯淀粉的乳化稳定性较高.通过添加羟丙基-酶解淀粉在汤圆中进行应用试验,得到该复合改性淀粉可作为汤圆面粉的改良剂提高速冻汤圆的感官质量,尤其是在改善汤圆的形态、外观、口感和汤特性4个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玉米交联淀粉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海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308+2426-2308,2426
[目的]探讨甲醛用量、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玉米交联淀粉交联度(即沉降积)的影响。[方法]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甲醛为交联剂,制备玉米交联淀粉。[结果]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甲醛与淀粉的质量比为0.020、反应时间为1 h、反应pH值为9.0、反应温度为42.5℃,所制备的交联淀粉沉降积为2.7 ml。[结论]该试验筛选出了制备玉米交联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该法具有工艺简单、快速、高效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木薯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合成高吸水性树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木薯淀粉合成高吸水性树脂。[方法]以木薯淀粉和丙烯酸单体为原料,过硫酸铵-亚硫酸钠为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得淀粉基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淀粉与单体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中和度和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产品吸水率的影响。[结果]得出产品在室温下1 h内吸去离子水1 844 g/g、0.9%NaCl盐水224 g/g。[结论]该研究为以木薯淀粉与丙烯酸为原料制备高吸水树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低取代度阳离子淀粉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玉米烹词淀粉与3-氯-2-羟丙基三甲氯化铵为原料,在碱的催化下合成季铵型阳离子淀粉,采用凯氏定氮法分析产品中的含氮量,测出其取代度,并得到制备低取代度淀粉的最佳条件: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8h,m(淀粉):m(醚化剂)=100:8.00,n(醚化剂):n(NaOH)=1.00:1.63,在此条件下制得的阳离子淀粉的含氮量0.555%,取代度0.0683,反应效率为88.8%。  相似文献   

16.
以过氧乙酸为氧化剂、自制的高能效搅拌磨为反应器,采用边活化边反应的方法对木薯淀粉进行干法氧化以制备氧化淀粉.以羧基含量为评价指标,分别考察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氧化剂用量、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淀粉氧化反应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仪对产物进行官能团分析.结果表明,机械活化对木薯淀粉过氧乙酸氧化反应有显著强化作用.在反应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50℃、氧化剂用量为3.840%、催化剂用量为0.03%时所制得的氧化淀粉羧基含量为1.826%,而在相同条件下,由原木薯淀粉制得的氧化淀粉羧基含量仅为0.039%.红外光谱显示,氧化淀粉出现明显的羰基吸收峰.  相似文献   

17.
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微波干法制备阳离子淀粉工艺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微波干法制备阳离子淀粉,运用正交试验结果考察制备工艺的影响因素,利用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制备阳离子淀粉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淀粉用量20 g;反应温度59.6℃;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用量0.222 g;反应时间6.76 min;微波功率400 W;NaOH用量0.16 g;水分含量为20%,可制得取代度为0.231的阳离子淀粉.  相似文献   

18.
变性淀粉对马铃薯全粉小麦复合粉方便面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小麦粉和马铃薯全粉为主要原料,研究变性淀粉对马铃薯全粉小麦复合粉方便面(简称马铃薯方便面)品质的影响.【方法】在单一变性淀粉试验中,筛选出效果较好的醋酸酯淀粉、羟丙基淀粉、磷酸酯淀粉及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添加剂;在此基础上,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复配试验.【结果】单一变性淀粉试验结果表明,醋酸酯淀粉添加比例为3%,羟丙基淀粉、磷酸酯淀粉及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添加比例均为2%时对马铃薯方便面品质改善较好;复配试验中,羟丙基淀粉和醋酸酯淀粉的添加比例为1.5%和1.5%,其规范化综合得分为1,马铃薯方便面的品质最佳.【结论】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复配试验的规范化综合得分明显高于单一变性淀粉试验的规范化综合得分,说明变性淀粉复配添加对马铃薯方便面的品质有更为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粉圆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探究不同淀粉对粉圆品质的影响,明确淀粉结构特性与粉圆品质的关系,为高品质粉圆的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市售的 3 种木薯淀粉和 2 种木薯改性淀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淀粉、醋酸酯淀粉)为原料制作粉圆,分析淀粉的粒径、直链淀粉含量、膨胀度、溶解度、热力学特性和冻融稳定性差异,以及粉圆的质构特性,并对淀粉结构特性与粉圆的质构特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木薯淀粉和改性淀粉的粒径、膨胀度和溶解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改性淀粉的粒径离散度(1.17~1.27)、膨胀度(30.48%~30.91%)显著高于木薯淀粉(粒径离散度 0.89~1.08、膨胀度 24.60%~26.38%)。淀粉的离散度、膨胀度与粉圆的硬度、咀嚼性具有显著负相关性(P<0.05),淀粉的溶解度与粉圆的粘性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5 种淀粉的热力学特性与冻融稳定性同样存在显著差异(P<0.05),改性淀粉的初始凝胶温度(55.45~59.90 ℃)和析水率显著低于木薯淀粉的初始凝胶温度(63.80~65.00 ℃)和析水率。淀粉的凝胶温度、焓变和析水率与粉圆的硬度、咀嚼性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品牌木薯淀粉的粒度分布离散度、膨胀度和冻融稳定性与粉圆的硬度和咀嚼性具有显著相关性。3 种木薯淀粉中,以 TPK 木薯淀粉制作的粉圆品质最好;改性淀粉具有较高的膨胀度和冻融稳定性,能降低粉圆的硬度和咀嚼性,具有抗老化效果,适合用于速冻粉圆和免煮速冻粉圆加工。  相似文献   

20.
干法马来酸酐酯化淀粉的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马来酸酐(MAH)为酯化剂,采用干法合成马来酸酐酯化玉米淀粉,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马来酸酐用量对酯化淀粉取代度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热重分析仪对酯化淀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和反应时间的延长,酯化淀粉的取代度均逐渐增大,温度达到80℃或时间延长至2.0h,取代度趋于稳定;在淀粉过量的情况下,随着马来酸酐用量增大,取代度呈线性增长;X射线衍射仪分析表明,随着马来酸酐用量增大,酯化反应使淀粉的结晶度逐渐降低;热重分析仪分析表明,结晶度的降低导致酯化淀粉的热失重起始温度和最大速率温度降低,且随着马来酸酐用量增大,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