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针对单缸汽油机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单缸汽油机的配气机构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在保证配气机构动力学特性的基础上,对配气凸轮型线、配气定时进行了改进设计,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新设计的配气凸轮提高了发动机的充气效率,使发动机的进气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利用几何法和函数法对4125柴油机配气机构的凸轮型线进行设计,通过计算和比较两种凸轮型线下挺柱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曲线得出:几何凸轮型线的换气时面值大,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的充量系数,但在气门开启和关闭的瞬间以及速度的绝对值达到最大时,挺柱的加速度均发生突变,因此,采用几何凸轮的配气机构将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声;函数凸轮挺柱的加速度连续光滑变化,在整个工作阶段,无加速突变,并且其最大加速度的绝对值约为几何凸轮挺柱最大加速度绝对值的1/2,所以,采用函数凸轮的配气机构工作平稳,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小,但对进气充量有不利影响,可通过增大气门直径或采用多气门等工程上常用的措施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3.
<正> 在发动机配气凸轮型线设计中,一般是采用将缓冲段的终点作为工作段的基本型线的起始点这样一种衔接方法,这个点也是设计配气凸轮时的配气相位点。在理论上,气门的开启或者落座应该在这样的点上进行;在实际上,配气机构在工作时会受到载荷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为内燃机配气凸轮型线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优化模型,而且还探索出了求解此模型的有效数值方法。经实际计算检验,证明此种处理方法对改进凸轮性能有显著效果,为凸轮型线设计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针对柴油机配气机构运转不平稳的问题,通过改变凸轮型线进行凸轮轴的优化设计,同时应用UG软件建立柴油机配气机构三维模型,并对配气机构进行运动学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系统的最大加速度显著下降,配气机构运转平稳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实测的配气凸轮升程表,运用三次样条插值函数法和N次谐波函数逼近法,推导出升程函数的数学解析式。并运用这两种方法对4110Z型柴油机的配气凸轮型线进行了拟合,得到了升程、速度和加速度曲线。经过比较,认为N次谐波函数逼近法能够拟合出更理想的凸轮型线。  相似文献   

7.
利用Pro/ENGINEER软件完成了在图形软件中凸轮型线的参数化模型的构建任务。建立后的模型通过对相似的配气机构的基本设计参数加以限定,便能自动生成凸轮型线的图形文件,从而直接为数控机床提供凸轮模型的全套的NC码以指导CAM过程,达到了一种高效、高精度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商潭苏 《拖拉机》2013,(5):41-48
利用GT—VTrain对某发动机配气系统进行了计算,对比了采用两种凸轮轴下各零件的动力学结果,分析了配气机构中的气门运动情况、凸轮挺柱接触应力、活塞气门最小间隙、弹簧受力等结果,找出了其中更合适的凸轮轴.为发动机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高速柴油机配气凸轮优化设计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对高速柴油机配气凸轮进行优化设计的必要性,综述了该领域的技术发展现状,重点阐述了配气凸轮型线采用最优化技术以来经历的3个阶段的特点及优缺点,并指出了高速柴油机配气凸轮优化设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某型号摩托车发动机的配气机构采用圆弧式摇臂,由于圆弧摇臂与凸轮接触应力的许用值比较低,凸轮容易发生磨损,引起发动机的噪声过大,而且发动机的机械功率损失也较大。因此,采用滚子摇臂来代替圆弧摇臂,并采用分段函数法对原来的凸轮型线进行重新设计,然后通过高速强化实验验证配气机构的可靠性。保证在具有良好的可靠性的情况下,提高中、低转速的扭矩,改善其燃油经济性,满足工程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红花丝采摘装置漏采的问题,对其采摘装置进行动力学分析。研究表明:凸轮机构的运动失真是导致采摘性能降低主要因素,表现为凸轮与推杆顶端出现局部脱离,造成冲击振动,带动安装在推杆上的动齿与主轴上的定齿振动,导致红花丝夹不紧,出现漏采现象。为此,建立了推杆在弹簧作用下的动力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对推杆在弹簧作用下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分析,调整该模型参数,使凸轮回程型线产生对推杆的支持力始终小于弹簧的弹力,保证凸轮与推杆始终接触,消除动齿与定齿的振动,降低红花丝采摘装置漏采率,改善红花丝采摘装置的运动性能。同时,对凸轮升程型线进行设计,通过Creo软件仿真,推杆运动平稳,通过高速摄像验证设计理论的正确性,提高了红花丝采摘装置的采净率。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高转速工况下车用凸轮式氢气循环泵内部流场分布规律和压力脉动特性,以某一种车用凸轮式氢气循环泵为研究对象,建立三维瞬态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基于ANSYS Fluent软件的动网格技术,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和PISO压力-速度耦合算法,对氢气循环泵全流道进行非定常可压缩数值模拟.通过在氢气循环泵旋转流道周向设置压力脉动监测点,应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技术获得各监测点的压力脉动频域图,得到流道内压力脉动频率分布规律.将数值模拟结果和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基于动网格技术的数值模拟方法能较准确地预测车用凸轮式氢气循环泵内流脉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得到的排气流量平均值和理论分析结果误差为4.7%,可以较准确地反映泵内部气体流量脉动规律;通过分析排气流道内涡量场分布,发现排气流道内出口回流和负的z向涡量正相关,随着出流气体占据排气流道,负的z向涡量消失;氢气循环泵旋转流道周向压力脉动主频为267 Hz,与转子旋转基频一致.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凸轮式氢气循环泵内流脉动特性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3.
发动机整机噪声主要包括燃烧噪声和机械噪声,其影响因素很多。以某型号发动机为例进行试验,探讨了改变凸轮轴型线以及性能参数对发动机噪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籽瓜挖瓤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矩形循环图法,设计了一种籽瓜挖瓤机。上瓜机构采用改进的摆动凸轮机构,插瓜架转位机构选择两圆销四槽轮机构,挖瓤刀升降机构选取平底式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与改进的杠杆传动。以试验机为基础进行籽瓜挖瓤正交试验,确定了适合籽瓜挖瓤的工艺参数:挖刀类型为半圆形挖刀、挖刀转速为240 r/min、挖刀安装角度为15°。重复试验表明:该挖瓤机挖净率在98%以上,籽粒洁净率在98%以上,损失率在2%以内,破碎率小于1%。  相似文献   

15.
针对2ZT-2型甜菜移栽机在使用中出现的鸭嘴式秧夹夹土、带苗等问题,应用机械系统分析软件ADAMS对甜菜移栽机栽植器鸭嘴的运动进行了计算机辅助分析,并改进设计了鸭嘴运动规律及控制其运动的凸轮机构.  相似文献   

16.
岳巍 《农机化研究》2016,(8):117-119,140
根据螺杆式榨油机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双轴同转凸轮螺旋式榨油机。利用双凸轮形成的油料压榨腔,使油料作物在腔体内完成挤压、松弛、碾磨、破碎和混合。经过多腔压榨,多次重复,使得油料作物获得充分压榨,降低了油饼中的残油率。整个压榨过程压力小、温度低,符合目前低温冷榨制油技术理念,生产出的油脂品质好,油饼蛋白质含量高。该榨油机的主要零部件可单独加工制造,组合安装,使得整个加工工艺简单,加工成本低。  相似文献   

17.
在系统层次研究设计的一般规律,以典型机构为实例,讨论结构演变过程,用宏观序参量加以描述,并通过设计机器人动作规划实现序列序参量运算,通过机构设计实例加以验证;用协同学序参量的概念描述行为-结构映射过程,揭示行为-结构映射的内在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用设计机器人(D-Robot)执行序参量运算实现自动设计和分析,以实现往复运动行为的机构设计为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提出D-Robot通用模版,并以此为框架编制凸轮机构设计和分析D-Robot动作规划,实现了凸轮机构设计和分析自动设计。输入条件是从动件尖端运动轨迹,输出包括凸轮理论和实际廓线、速度和加速度运动分析、凸轮力分析、动平衡、速度波动及飞轮设计、运动模拟及设计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18.
基于MasterCAM的凸轮CAD/CAM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文君 《农机化研究》2006,(2):173-174,193
基于设计的要求,用VB编程工具来设计最常用的几种凸轮机构CAD,并利用其强大的计算和作图功能,实现凸轮基本参数的优化和凸轮轮廓形的精确绘制。利用VB与MasterCAM数据接口技术.在MasterCAM环境内实现数控编程和仿真加工。  相似文献   

19.
针对摇杆式桑叶采摘机中桑枝拨动与桑叶采摘之间的时间协调匹配要求,选用圆柱分度凸轮机构作为间歇拨动装置,通过间歇拨动装置和桑叶采摘装置的协调配合,使桑枝能够及时进入圆环刀具口所在位置,保证桑叶的顺利采摘。采用空间包络曲面共轭原理建立了圆柱分度凸轮的数学模型,然后使用Pro/E三维软件的参数化建模功能进行三维设计和建模,结合在摇杆式桑叶采摘机设计中的相关结构参数建立了圆柱分度凸轮机构的虚拟样机模型,通过干涉分析验证了该机构设计的合理性,并将模型转换格式导入ADAMS软件中对其进行动力学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机构模型建立正确,各运动性能较稳定,满足了在桑叶采摘机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对该机构的优化设计、加工和安装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