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利用三阶段DEA模型测算新疆1999—2018年的耕地利用效率,通过计算Moran's I分析新疆耕地利用效率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环境变量、统计噪音和管理无效率会影响耕地利用效率;新疆耕地利用综合效率上升,受到纯技术效率明显影响;通过Moran's I可以得出新疆耕地利用效率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综合来看,新疆耕地利用效率虽整体较好,但仍需调整要素投入,实现新疆耕地利用效率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利用DEA模型测度安徽省16个地市耕地利用效率,运用ESDA模型从全局和局部分析了耕地利用效率的时空变化特征,通过GTWR模型从时空维度探讨了安徽省耕地利用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3—2017年安徽省16个地市耕地利用综合效率均值均大于0.9,安徽省耕地利用效率处于较高水平,且随时间变化波动起伏,规模效率是导致综合效率变化的关键;(2)耕地利用效率H-H集聚区从空间上由合肥市向西北逐步迁移,L-L集聚区分布在安徽省西南部,主要为山地、丘陵区;(3)人均GDP、灌溉指数、复种指数、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等因素显著影响安徽省耕地利用效率,其中灌溉指数对耕地利用效率解释力最大,复种指数、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GDP的解释力次之;(4)耕地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影响程度的空间变化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充分了解湖南省的耕地利用情况,采用超效率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构建湖南省耕地利用效率评价体系,测算2001—2017年湖南省耕地利用效率;运用Tobit模型分析耕地利用效率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1—2017年湖南省耕地利用效率总体位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平均值为0.972;从耕地利用效率影响因素来看,各影响因素从大到小排序为有效灌溉率劳均耕地面积城镇化率耕地复种指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人均GDP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最后,针对耕地利用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选取浙江省临安、磐安、龙泉、开化等4个市(县),对农户进行抽样调查,基于调查数据,先运用DEA模型的方法测算出农户的耕地利用效率,再运用Tobit模型着重研究农民职业分化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成浙江省耕地利用效率具有差异的因素各不相同,经济作物占比、耕地细碎化等都对其具有显著性影响.且浙江省综合技术效率低,农民职业分化对耕地利用效率对耕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我国发达地区江苏省为研究案例地,构建县域耕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DEA模型来测度2000—2015年江苏县域耕地资源利用效率水平;结合ESDA分析模型,从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视角上分析江苏县域耕地利用效率时空分异格局。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江苏县域耕地利用效率呈现提升态势,且技术效率变动是主导驱动。(2)全局上江苏县域耕地利用效率呈现出正的空间相关性特征,表现高(低)-高(低)空间集聚模式;局部上效率H-H形成"苏州-无锡"核心区县(市)空间集聚,L-L区主要分布在苏北地区县(市)。(3)人均GDP、有效灌溉面积、财政支农及受灾面积等是影响江苏县域耕地利用效率时空演化的主要因素。(4)从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科技投入及强化耕地整治等方面提出江苏县域耕地利用效率优化提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姚星明 《乡村科技》2019,(2):119-121
本文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对2008—2017年湖南省的耕地利用率进行测度,并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影响耕地利用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湖南省的耕地利用效率较高,在各种影响因素中,有效灌溉面积和城市化水平与耕地利用效率的关联度较高,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受灾面积及农林水事务财政支出与耕地利用效率的关联度较低。研究结论对于提高湖南省的耕地利用效率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统计年鉴中社会经济数据,选取DEA交叉模型对耕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并引入Kohonen神经网络对评价结果进行聚类,分析了河南省耕地利用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DEA交叉效率评价模型可以避免出现伪有效决策单元,且效率评价值相对较低,说明评价结果客观、准确,避免了人为确定分类指标权重的主观性。投入水平对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有促进作用,而利用程度对耕地利用效率影响较小。河南省耕地利用效率较高且较为稳定的城市有南阳、商丘、濮阳、三门峡、许昌、新乡6个城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耕地利用效率的空间分布呈现明显区域差异,西北部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耕地利用效率较高,而东部和南部地区则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8.
合理有效的效率评价手段是准确认识耕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而分析效率的影响因素为耕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方向。本文引入四阶段DEA法对2012年湖北省耕地资源利用效率进行精确评价,并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湖北省耕地资源利用效率整体水平不高,且主要由纯技术效率偏低所致;在耕地利用过程中,武汉、宜昌两市在技术和规模上均有效,襄阳市和神龙架林区仅在技术上有效,其余13个地区不存在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武汉和宜昌2市的耕地经营规模处于适度水平,仅襄阳市耕地经营规模过大,其余14个地区的耕地经营规模尚具一定潜力;改善农田水利条件会加剧耕地资源投入以及从事耕地生产的劳动力资源投入的相对过剩程度,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会削减耕地资源以及从事耕地生产的劳动力资源的过度供给;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而耕地机械化投入水平的提高不利于耕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基于DEA-Tobit模型的湖南省环洞庭湖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了解湖南省环洞庭湖地区农业生产状况,本文建立效率评价体系,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分析2008—2017年湖南省环洞庭湖地区三市(岳阳市、益阳市和常德市)的农业生产效率,并用Tobit模型考察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8—2015年湖南省环洞庭湖地区三市的农业生产效率呈下降趋势,益阳市的平均效率排在首位,2015—2017年呈上升趋势,常德市的平均效率排在首位;Malmquist指数分解发现技术进步变化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最大,从影响因素上看,城镇化率、有效灌溉率和城乡居民收入比对农业生产效率起负向作用,农林牧渔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生产效率起正向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三点建议:依靠科技和管理水平进步,加快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和加大农业固定资产投资。  相似文献   

10.
利用改进熵值法对2017年广西各县(市/区)耕地利用效率进行了测度,采用GIS空间统计模型分析了其空间集聚特征,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了广西耕地利用效率空间差异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17年广西各县(市/区)耕地利用效率值总体不高,各地区之间空间差异性显著;(2)广西耕地利用效率整体上具有显著空间正相关关系,表现为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性;局部空间差异上呈现高高集聚、低低集聚、低高集聚和高低集聚格局;(3)人均GDP、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复种指数、人均耕地面积是影响广西耕地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而提高机械化程度和增加农业科技人员投入是提升广西耕地利用效率的关键.最后,从农业机械化投入、农业科技推广、耕地规模化方向发展、耕地的保护与提升4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黑土区耕地利用效益现状并诊断效益提升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基于2000—2020年中国黑土区耕地利用过程中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数据,从经济、社会和生态角度构建黑土区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模型测算耕地利用效益,并运用问题诊断模型识别效益提升中的问题,比较分析所涉各省(自治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益及问题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黑土区耕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以及综合效益呈现明显的整体上升态势,其中综合效益呈现“前期低速发展,中前期快速提升,中后期缓慢增长,后期波动提高”的变化趋势;2)社会效益是目前制约黑土区耕地利用效益提升的主要因素。截止到2020年,人均粮食产量、单位面积耕地产值以及人均耕地面积是限制黑土区耕地利用效益提高的主要影响因子;3)从省域角度来看,2000—2020年各省(自治区)耕地利用的综合效益不断提高。综上,目前制约黑龙江省耕地利用效益提高的是经济和社会子系统,而吉林省应注意缓解对生态子系统的压力,辽宁省经济和生态效益问题较显著,内蒙古自治区应关注社会和生态效益。本研究可为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乡村是由人口、土地、产业等核心要素有机组合而形成的复杂巨系统。为了探究乡村人—地—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本研究基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县域面板数据,选取“人口—土地—产业”乡村发展三要素,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深度刻画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乡村人—地—业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乡村人口、土地、产业各子系统发展水平总体呈现差异较大、不均衡的特点;大部分县域乡村人—地—业发展处于协调耦合阶段,形成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东部岳阳市发达区域为核心并以圈层的形式逐渐向外扩散的空间格局,呈整体水平逐年上升的趋势;耦合协调度呈现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和良好协调4个类型,乡村人—地—业耦合协调度在整体上呈现出由初级协调向中度协调发展的逐年上升特征。  相似文献   

13.
探究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典型县的土地利用效益,旨在有效协调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者间关系,实现区域土地的综合高效利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同类型地区提供参考。以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典型县山西省交城县为研究区,基于交城县土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视角,通过构建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土地利用综合指数、耦合协调模型对2006—2018 年交城县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测度,揭示其时序演变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1)2006—2018年,交城县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变化中耕地呈现线性下降趋势;建设用地呈现线性增长趋势;林地、草地、水域多年维持同一水平。(2)2006—2018年,交城县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呈现3种演变趋势,其中,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与经济效益为线性增长趋势,生态效益为“向上开口的抛物线”型增长趋势,社会效益为多年维持同一水平,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演变趋势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保持一致。(3)2006—2018年,交城县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之间耦合协调度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长趋缓,研究期内交城县土地利用效益各子系统间长期处于失调状态,且以轻度失调为主,协调性亟待进一步提升。交城县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及耦合协调度演变趋势与其脆弱的环境本底及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困难度有关。应注重提高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研究区土地资源效益的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武汉市郊区农用地利用效率的时空分布情况,利用DEA模型对2008~2014年武汉郊区农用地效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时间序列上,农用地利用效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并且变异系数逐年增加,表明各区间农用地利用效率差异呈逐年扩大的趋势;从空间角度,新洲区和蔡甸区的农用地利用效率偏低。通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计算得到新洲区和蔡甸区DEA值非有效的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效率偏低,并在DEA模型中找到改进的途径以及潜力。  相似文献   

15.
为我国西北地区制定耕地利用规划和粮食生产布局提供参考,采用DEA模型测度西北地区2000年和2014年的耕地利用效率,并运用ESDA方法剖析其时空格局变化。结果表明:与2000年相比,2014年我国西北地区耕地利用的综合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呈一定程度的下降,并且二者在区域内部的差异增大;规模效率平均值有所提高,综合技术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000年和2014年的耕地利用综合技术效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2000年耕地利用综合技术效率较高的集聚区域为陕西东南部,2014年则转移至新疆边缘地区。  相似文献   

16.
邓富玲  刘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4):214-217
以陕西省11个辖区为研究对象,选用投入导向型变动规模报酬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法)测度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并运用灰色斜率关联度对有效决策单元进行排序分析,寻求供给侧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发展方向,以更好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各辖区中7个地区表现为DEA有效,其土地利用集约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商洛市、安康市、渭南市、汉中市、西安市、榆林市、杨凌示范区;铜川市、宝鸡市、咸阳市和延安市4个地区为DEA无效,影响其无效的原因包括房屋建筑面积冗余、单位GDP能耗过多、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社会商品销售额偏低以及天气优良天数偏少等。针对上述情况,为更好地发挥土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重大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定量地考虑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同时为环洞庭湖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供决策支持,根据1996—2008年环洞庭湖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数据,应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和谢高地等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研究成果,结合敏感性分析,研究了环洞庭湖区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项目区涉及的14个县(市、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洞庭湖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年度经济价值在1996—2008年期间呈先快速增加后缓慢下降的变化趋势,期间净增加19.01×107元,说明研究区域实施退田还湖还林宏观政策的调整是正确的;单项服务价值变化中食物生产减少量达到5.00×107元,主要是食物生产系数最高的耕地减少造成;敏感性系数分析表明,采用谢高地的生态价值系数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安徽淮北平原农业区耕地面积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力,为保障区域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00~2013年相关统计资料,采用耕地动态度、耕地指数及耕地重心模型对淮北平原农业区的耕地面积时空格局演变进行研究,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耕地面积时空格局演变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1)2000~2013年淮北平原农业区总耕地面积及其大部分县(区)耕地面积小幅减少,其余部分市辖区耕地面积有一定增加;(2)淮北平原农业区的耕地在空间上呈西多东少的分布格局,2000~2013年耕地重心总体上从西北向东南方向转移,但迁移幅度不明显,并未影响研究区西多东少的分布格局;(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淮北平原农业区耕地面积时空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力为社会经济与城镇化、农业生产能力和灾变.[建议]加强现有耕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合理开发后备土地资源;依靠科技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完善土地管理政策,保障农户切身利益;控制人口数量,树立耕地资源危机意识.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效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黑龙江省77个县(市)的土地利用效率进行综合测评。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纯技术效率水平较低,平均得分0.920;规模效率整体水平较高,平均得分为0.975;土地利用效率总体水平较高,综合效率平均得分为0.898,有33个县(市)行政单元的用地处于DEA有效,占全省市县的42.85%,土地资源浪费和不合理利用现象较少,但土地利用效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属性。  相似文献   

20.
以贵州省遵义市为研究区域,运用空间动态分析和弹性系数判定法对其进行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探讨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决策方向。分析结果显示,遵义市及下辖区(县、市)基于人口的土地利用趋势类型皆为粗放趋势型;遵义市本级基于经济的土地利用趋势类型为集约趋势型,下辖的汇川区、遵义县、桐梓县为集约趋势型,其余区(县、市)为粗放趋势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是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关注的焦点,石漠化地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挖潜是重中之重;遵义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